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6292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docx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

1-1.简答题

(1)不同之处为: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除s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2的其他值更小。

(2)几率:

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

几率密度: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表示微粒波的强度,用电子云表示。

(3)原子共价半径:

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

金属半径:

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范德华半径:

分子晶体中相邻两个分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4)BF3分子中B原子采用等性sp2杂化成键,是平面三角形;而NF3分子中N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是三角锥形。

(5)分子式,既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CO2、C6H6、H2;化学式,只表明物质中各元素及其存在比例,并不表明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NaCl、SiO2等;分子结构式,不但表明了物质的分子式,而且给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具体联接次序和方式,像乙酸的结构式可写为

[

其结构简式可记为CH3COOH。

1-2解1错;2错;3对;4对;5对;6错。

7对;8错;9对10错;11错;12错。

1-3波动性;微粒性

1-4.3s=3p=3d=4s;3s<3p<4s<3d;3s<3p<3d<4s;

1-532;E4s

1-6HF>HCl>HBr>HI;HF>HCl>HBr>HI;HFHI>HBr>HCl。

1-7

(1)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高能级组中电子数为7。

(3)M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第4周期,

,Mn。

1-8aefhi是基态bcd是激发态g是不可能组态

1-9

(1)电子数为35,1个未成对电子。

(2)4个电子层;4个能级组;18个轨道;8个能级1s,2s,2p,3s,3p,3d,4s,4p;7个价电子

(3)第四周期,ⅦA,非金属,最高氧化态为7。

1-10

(1)Zn元素,属于ds区,第4周期,IIB族。

(2)位于IIIA族、p区、价层电子构型为ns2np1的元素。

-

1-11答:

该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3d104s1,为铜元素,属于第4周期,IB族,ds区。

1-12

(1)Si≈Ge>As

(2)As>Si>Ge(3)As>Si=Ge(4)As>Ge>Si

1-13NH4+中心原子N采取等性sp3杂化,CS2中心原子C采取sp杂化,C2H4中心原子C采取sp2杂化。

1-14PCl3中心原子P价电子构型3s23p3,采取不等性sp3杂化,分子构型三角锥形。

HgCl2中心原子Hg价电子构型5d106s2,采取sp杂化,分子构型直线形。

BCl3中心原子B价电子构型2s22p1,采取sp2杂化,分子构型正三角形。

H2S中心原子S价电子构型3s23p4,采取不等性sp3杂化,分子构型折线形。

1-15极性分子:

HF、NO、CHCl3、NF3、C2H5OH、C2H5OC2H5

非极性分子:

Ne、Br2、CS2、C2H4、C6H6

1-16

(1)不能;

(2)不能;(3)能;(4)能

1-17答:

[Ar]3d54s1;[Xe]4f145d106s26p1;[Kr]5s1;[Ar]3d9;[Ar]3d1;[Kr]4d105s2

1-18答:

V型;直线;正八面体;正四面体;三角锥;四面体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1简答题

1.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其定义为: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不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体系热力学能(亦称内能)的变化ΔU为Q与W之和,即ΔU=Q+W。

2.热力学只规定了浓度(或压力)——规定100kPa为标准压力,但未指定温度。

因从手册中查到的热力学常数大多是K下的数据,所以本书以K为参考温度。

同一种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标准状态的含义也不同,具体规定如下:

①气体的标准状态物质的物理状态为气态,气体具有理想气体的性质,且气体的压力(或分压)值为标准压力。

②纯液体(或纯固体)的标准状态处于标准压力下,且物理状态为纯液体(或纯固体)。

③溶液的标准状态处于标准压力下,且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bθ=1mol∙kg-1的状态。

热力学用bθ表示标准浓度,且bθ=1mol∙kg-1。

对于比较稀的溶液,通常做近似处理,用物质的量浓度c代替b,这样标准状态就可近似看做c=1mol∙L-1时的状态,记为cθ。

2-2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

2-3填空题

1.Q=mol,W=mol,ΔrUmθ=mol,ΔrHmθ=mol,ΔrSmθ=mol,ΔrGmθ=mol

2.放,<,>,<

3.kJ/mol,K

'

4.2ΔrGmθ

(1)+3ΔrGmθ(3)-2ΔrGmθ

(2)

5.Kθ=40

6

74×(3)-2×

(1)-2×

(2)得所求反应式

故:

ΔrGm=4ΔrGm(3)-2ΔrGm

(1)-2ΔrGm

(2)

8Q=4,逆向自发,

Q=,逆向自发

9大,小;小,小

10.速率常数,活化能;11v=kc(A)2c(B),三级;

}

12.56.6kJ,×10—;

13一级、×10-4mol•l-1s-1、增大、向右;

2-4选择题

(1)C;

(2)A;(3)C;(4)C;(5)D;(6)A;(7)C;(8)B;(9)B;(10)B;11;B12A;13B14C;15A;16B,17C,18B,19D,20C,21C

2-5计算题

1解:

先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式,再计算出反应的标准热效应和标准熵变,即可估算出转变温度T转的值。

B2O3(s)+2NH3(g)→2BN(s)+3H2O(g)

/kJ·mol-1–––

?

/J·K-1·mol-1

该反应属于

的类型,故算得的温度是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

这在一般的工业生产中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因此,该反应有可能通过适当提高温度(约840℃)来自发进行。

显然,上述计算的前提是假定反应中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

2解:

2AgNO3(s)=Ag2O(s)+2NO2(g)+1/2O2(g)

△rHθm=mol,△rSθm=mol·K

T转=>K,

可确定AgNO3(s)分解的最终产物是Ag。

3解:

未反应时,PCl5的物质的量

设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

根据反应式:

可得,达到平衡时,

根据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4解:

△rHθm==

rSθm=

rGθm(350K)=△rHθm-T△rSθm=**10-3=

lnKθ(350K)=×350=Kθ(350K)=

Q=p(CH3OH)/pθ

p(CO)/pθ.(p(H2)/pθ)2

$

=

因为Q

5解:

设反应掉的SO2的分压为xkPa

   2SO2(g)+O2(g)

2SO3(g)

100500

100-x

|

6解:

 

为防止反应正向自发,应保证Q>Kθ,故p(CO2)>×10-1kPa

7解:

CCl4(l)=CCl4(g)

-

ΔfHmθ/kJ·mol-1-ΔrHmθ=kJ·mol-1

Smθ/J·mol-1·K-1ΔrSmθ=J·mol-1·K-1

p=kPa≈100kPa,

Tb≈T转=ΔrHmθ/ΔrSmθ==(K)

又据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式:

ln{20/}=(Tb-)/×

解得:

20kPa压力下,Tb=(K)

8解:

|

xx

9解4HBr(g)+O2(g)=2H2O(g)+2Br2(g)

10解:

设速率方程为

(1)

(2)

(1)/

(2)得:

11解:

(1)设速率方程为v=kcn(CH3CHO)。

任选两组数据,代入速率方程即可求得n值。

如选第1,4两组数据得:

mol-1·L·s-1=kmol·L-1)n

mol-1·L·s-1=kmol·L-1)n

两式相除得:

"

解得n≈2,故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v=kc2(CH3CHO)

(2)将任一组实验数据(如第3组)代入速率方程,可求得k:

mol·L-1·s-1=kmol·L-1)2

k=mol-1·L·s-1

(3)当c(CH3CHO)=mol·L-1时:

v=kc2(CH3CHO)=mol-1·L·s-1×mol·L-1)2

=mol·L-1·s-1

12解:

r=

13解:

解:

14解:

15解:

}

第三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3-1简答题:

1.由于雪的表面有一层水膜,将盐洒在雪里后,盐会溶解于水膜中形成溶液,致使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从而使雪融化。

2.与海水相适应,海鱼体内细胞液的渗透压高于淡水,将海鱼置于淡水中后,淡水就会向海鱼的细胞内渗透,致使细胞肿胀甚至破裂(溶血现象)。

当然水压力等环境的变化,亦应是海鱼难以在淡水中存活的原因。

3.

(1)溶胶是多相分散体系,有巨大的比表面,在电解质溶液中会选择吸附某种离子,而获得表面电荷。

(2)胶体粒子表面上的分子与水接触时发生电离,其中一种离子进入介质水中,结果胶体粒子带电。

3-2;×10-3;-0.163℃;kPa;;·kg·mol-1

3-3半透膜存在;膜两边浓度不相等;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渗透

3-4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丁铎尔效应;许多难溶的小分子聚集体;胶核;选择性地吸附与其组成相类似的离子;电势离子

3-5胶粒带有同种电荷和有水化膜;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3-6水包油,油包水,O/W

3-7解:

(1)混合前:

混合后:

混合前后n数相等

也可这样计算:

(2)

(3)

3-8解:

查表得,

(1)

(2)

(3)

(4)

3-9解.该蔗糖水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由ΔTb=Kb∙bB得

ΔTb=mol∙kg-1×K∙mol-1∙kg=K沸点为+=。

3-10解苯的凝固点下降常数为K·kg·mol-1,设萘的摩尔质量为M,则

3-11解.ΔTf=Tf*-Tf=-=K

根据ΔTf=Kf∙bB

∴因甘油的M=92g∙mol-1,故100g水中应加入的甘油质量为

mB=M×nB=92g∙mol-1×mol=15.55g

3-12解.ΔTf=Tf*-Tf=-=

根据ΔTf=Kf∙bBM=148g∙mol-1

3-13解.根据ΔTf=Kf∙bB∴当溶液很稀时,有c≈bB

根据Π=cRT=mol∙kg-1×kPa∙dm3∙mol-1∙K-1×(273+37)K=776kPa

3-14解.

红细胞行为正常。

3-15解:

H2S在溶液中离解为H+和HS-,所以AS2S3溶液胶团结构简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