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6344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08 大小:18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8页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8页
亲,该文档总共2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2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学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认读文中7个生字。

2、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描写柳树和西湖的美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春天美吗?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师:

春天如此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道赞美春天的古诗,诗题是《咏柳》(课件展示)作者是贺知章。

贺知章是唐代诗人,少年时就以文章著名,今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和《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学古诗《咏柳》。

(一)初读。

1、教师范读。

2、这首诗有几个生字,我们把它读准来,指读。

课件展示

3、自由读、指名读。

4、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两个字。

学生观察讨论:

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

老师指导。

“诗”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三横的长度不一样。

注意“诗”字右半部分是土和寸组成的,不是一体的。

“柳”字右边是双挂耳。

(二)解诗意。

1、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

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

课件展示

先请同学们想一想:

“咏”是什么意思?

“咏柳”呢?

2、课件展示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先得理解哪些字?

“妆”——装饰。

什么装饰了什么?

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

一“树”——在这时三月是一棵树吗?

那“一”在这里什么意思?

(整棵树)

说说诗句意思。

(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

“丝绦”是什么意思?

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

说诗意。

4、齐读1、2句,设疑:

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着重写(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

(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课件展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小结:

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

(叶),第四句呢?

(春风→风)

7、再次品读诗句。

(三)悟诗情。

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

是啊,诗人赋予了柳树灵动的生命,请大家拿起笔,也来画一画,写一写这么美丽的柳树,请四人小组合作,两人作画,另外两人把这首诗改写成优美的一段话,等一下我们把最好的画配上最好的文字,来做一次展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词

诗( )寺( ) 柳( )流( )

二、填空

1.“咏柳”中的“咏”的意思是()。

2.“丝绦”一词本意是(),在诗中指()。

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

三、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

写下来,并写出意思。

四、读了《咏柳》后,你感到春天美吗?

是从哪个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把它写出来。

你能找出那把“剪刀”吗?

答案:

一、shīsìliǔliú

二、1、歌颂、赞美2、丝编的带子或绳子这是描绘的春天里的柳树的情形3、剪刀

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

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

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任选其一)

四、碧玉、绿丝绦、春风二月春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聊天交流,启发性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融进大自然。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生自由发言。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

(课件展示)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春游湖》。

板书课题。

(二)导入古诗《春湖游》: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春天的湖畔,春意更加浓郁,诗人是如何描写春天雨后游湖时的情景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一)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二)自己试读古诗。

(三)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四)出示课件,开火车读生字。

指导书写六个生字:

游、桃、断、桥、度、阴。

“游”字:

要把笔画写紧凑。

“断”字:

是左右结构。

“度”字是半包围结构。

(五)品读古诗。

三、再读课文:

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一)品读“双飞燕子几时回?

1、借助图画和想象入境。

课件展示“双飞燕子图”。

整整一个冬天没看见咱们的老朋友燕子了,今天,它们那可爱的身影成双成对掠过湖面,突然映入我们眼帘,你真想说——(指名说)

2、指名读古诗第一行。

诗人徐俯看见小燕子也和我们一样惊喜!

他在诗里是怎么问候小燕子的?

(指名读)

根据指名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3、齐读古诗第一行。

(二)品读“夹岸桃花蘸水开。

1、借助课件和想象入境。

2、指名读古诗第二行。

3、男女生比赛读古诗一二两行。

(三)指导读“春雨断桥人不度”。

展示课件

1、借助课件和想象入境。

2、品读感悟。

(1)悟诗情:

桥断了,不能过湖,你的心情怎样?

(指名说)

(2)读诗句。

(四)指导读“小舟撑出柳阴来”。

1、借助课件和想象入境。

2、品读感悟。

3、齐读“小舟撑出柳阴来”。

4、齐读古诗三四两行。

5、再次品读全诗。

6、熟读成诵。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最后,让我们为这些春天的朋友穿上美丽的春装。

请小朋友们为它们涂上春天的色彩,好吗?

当然,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为它们“穿衣裳”最快最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生字。

liǔtáoduànyīn

()树()花打()()天

qiáodù

小()()假

二、下面这些诗句丢了词语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

二月()似剪刀

双飞()几时回

三、有一个小朋友也学完了这篇课文,下面请你来判断判断他的说法对不对!

1.《春游湖》的作者是唐朝的贺知章。

()

2.我们上学期学过这样一句话“春来江水绿如蓝”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

3.《咏柳》中的“咏”是赞美的意思,诗人不但赞美了柳树,还赞美了春天。

()

4.“夹岸”就是“两岸”的意思。

()

四、填写句子。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舟撑出柳阴来。

五、填空。

(1)《咏柳》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春游湖》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柳桃断阴桥度

二春风春风像妈妈的手,抚摸着孩子的脸

燕子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三、不对对对对

四、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雨断桥人不度

五、唐贺知章

宋徐俯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游湖

作者: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课后反思】

《咏柳》是首咏物诗。

这首诗由整体到部分,描写了柳树之莹绿,柳枝之柔长,柳叶之细巧,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春游湖》描写的是春雨后的西湖美景。

这首诗通过“双飞燕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和“小舟柳阴”,勾画出了一幅生动优美的春景图。

得: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掌握本课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基础掌握牢固,能够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失:

孩子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够透彻。

2春日晨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和有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本课的6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课件的辅助下,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感悟和朗读中感受春景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情景,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通过感悟、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和有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本课的6个生字。

2、在课件的辅助下,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感悟和朗读中感受春景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一、激趣导入

从学生学过的古诗和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并建立自己头脑中春天的画面。

师:

我们这学期,举行了“我背中华古诗词”的活动,许多同学表现非常优秀。

大家还记得有关春天的古诗吗?

1、学生背诵古诗(教师预设有《咏柳》、《春夜喜雨》、《春游湖》等诗)

2、师:

这一首首古诗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了古代诗人眼中的春天,那么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能不能用几句话说一说?

(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

二、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今天我们也学习一首现代作家所写的,有关春天的小诗《春日晨景》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题目。

2、齐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答出以后,教师追问“你从哪儿知道的?

”)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现在,让老师用朗读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春天的早晨。

教师配乐范读(必须入情入境)

2、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

正确、通顺,自主学习生字

4、指名读文,齐读

5、检查学生识字效果

(1)“坡”读一读,选一选“po““pe’哪个正确?

刚才老师听有的同学读课文的时候,把po读成了”pe”,这是不正确的,听老师读,看老师的嘴型,声母快,嘴型成半圆形。

大家齐读,指名读。

用“坡”组词(山坡土坡)这个字怎么记住?

出示“漫坡”读一读,文中指“小草漫坡”,我们看图,漫坡是什么意思?

(2)“五更”谁知道五更指什么时候?

“更”在这里读几声呢?

(指出多音字)新-课-标-第-一-网

文中说“五更天欲晓”指的是什么时候?

联系题目想一想。

“晓”字在这里指“天亮了”。

“晓”字在书写的时候应注意(),教师示范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3)春渐浓,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渐”是什么意思?

能不能组词?

(4)新荷指什么?

看图,新荷是碧绿的,亲切的读一读,碧是什么意思,可以组哪些词,这个字怎样记住?

(5)杏花见过杏花吗?

看图,杏花在春天开放,还有哪些花在春天开放?

如何记住“杏”字?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你能分辨出它们吗?

考考自己吧。

(注音)

烟()慢()坡()杨()

咽()漫()波()扬()

2、组词。

烟()杨()堂()

层()漫()坡()

答案:

1、yānmànpōyáng

yānmànbōyang

2、烟火杨树课堂

一层漫出上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情景,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感悟、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一、复习导入

1、品读课文,感受意境。

师:

闯过了生字关,相信同学们再次读书会更有收获,请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的画面。

2、同桌交流自己所想想到的(把你在读诗的过程中所想到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3、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两岸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杏花红”

(1)学生读文,然后描绘自己想到的画面。

学生描述自己想到的画面以后,教师出示课件:

这就是两岸的柳树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好像来到了哪里?

学生说:

这里就是绿色的海洋,到处都是绿的,来到了绿色的世界。

教师:

作者在早晨天刚刚亮的时候,来到这里,昨夜刚刚下过一场细雨,水面弥漫着一层水气,远远望去如轻烟一样,轻烟是什么颜色?

在仔细观察水面,水面是什么颜色的?

水也好像被染成了绿色。

真是好像到了绿色的世界呀!

谁来读一读这美丽的画面!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式:

个人读,集体读,还可以开展怎样的朗读方式)

(3)深刻感受春天意境。

“一园细雨杏花红”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一、二名学生说完之后,其他学生马上读一读)

“燕子”这部分要继续发挥学生的想象,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画面。

引导“有了堂前,还有什么?

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就达到目的了。

“新荷、小草“直接看课件。

教师引导:

这个画面用诗中的哪两句来说,直接读一读,重点品读“层层碧和片片青”

1、整体感知诗句和画面

同学们再朗读整首诗,想象整个画面。

教师加入描述性的语言,描绘整个画面,再次把学生引入情境,这样的美景是谁带给我们的?

出示春天变化的情境图(早春---春意渐浓----晚春)

真是“三月春渐浓”啊!

2、指导背诵。

二、拓展学习

1、读了这篇文章,大家一定喜欢上了春日晨景,其实美无处不在,我们的家乡春天也有另一番的美,能将给大家听吗?

2、在“我的采蜜集”里积累下自己找到的关于自然景物的文字、图片、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巧嘴巴:

(认读词语,说意思。

)五更欲望拂晓烂漫山坡渐渐岸边杏花课堂 

(二)、找朋友:

(组词并造句。

渐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碧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岸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彩回放。

(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更天()(),三月春()浓。

两()轻烟杨柳绿,一园细雨()花红。

()前住燕子,篱下飞鸣虫。

新荷浮水层层(),小草()()片片青。

答案:

二、渐渐小草渐渐长大了

碧绿小草在一场雨过后,小草变成碧绿的

河岸河岸上长满了小草

三欲、晓、渐、岸、杏、堂、碧、漫、坡

板书设计:

春日晨景

描写时间(五更三月)

描写景物(杨柳杏花燕子鸣虫新荷小草)

【教学反思】

《春日晨景》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季热闹、和谐的彩色图景——红绿交映、动静相宜,每一句都带给孩子们不同的美感。

每次讲关于春天的课文或诗词时,从孩子们的讨论与理解中我都能充分感受到孩子们眼中的春天是绚烂多彩的,但在练习与拓展中我感到了迷惑。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接触到了很多关于描写春天的课文、诗句,这学期更有《咏柳》《春游湖》《绝句》《村居》等古诗,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让孩子给古诗配图,大多数孩子都能根据诗句的意思和描写的景色配图,柳树、燕子、湖水,小船、荷叶、孩子、风筝、桃花等等,可以说画面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如果单纯提出让孩子们画一幅春天的美景,那么交上来的画儿几乎千篇一律都是太阳,白云、小鸟、草地、小花,把我们在课文中看到过的春天的景物都忘得一干二净,看到这些我不禁产生了疑惑,孩子们真的学会了吗?

为什么课堂上说的头头是道,课下作业却是截然相反的呢?

3月亮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丰富的想象,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正确书写六个生字。

教具准备:

歌曲《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歌曲《月亮船》。

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乘坐月亮船去天上看一看?

歌曲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教材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2.小组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3.教师指名读课文。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把自己想像成一朵蒲公英,试着讲讲这个故事,说说自己的体会。

5.游戏的方式检查认字情况。

(1)“红绿灯”:

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认读表中的字,会读的,在旁边画“绿灯”,不会读的,在旁边画“红灯”,第二轮再比,看看谁第一个通过。

(2)对号入座:

找一名学生上台根据生字的特点描述或做动作,其他同学快速从生字表中找出,比比谁找得快,找得准。

(3)对号入座、一个人根据生字的特点描述或做动作,其他同学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的准,找的快。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仙”可用儿歌记忆:

人和山。

左边是人,右边是山,即可成仙。

“海”左右结构。

2.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仙”“伤”“海”左窄右宽。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加点字标上拼音

睁开()陌生()脉搏()

攀登()激动()车驾()

2.下面的每组字你能分清吗?

请你分别用这些字组词。

仙()海()世()事()

山()每()屉()姨()

答案:

1、zhēngmòmài

pānjījià

2、仙女海水世界事情

山脉每天抽屉大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丰富的想象,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

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遍,看一看小蒲公英是怎么回家的?

(乘坐月亮船),同学们愿不愿意和它一起坐坐月亮船啊!

(生:

愿意)那我们就自己把课文多读几遍,读的熟熟的。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章

师:

现在我们边读课文,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1)小蒲公英是怎么遇上月亮船的?

反复朗读文章前三段,体会小蒲公英焦急、伤心的心情。

理解:

陌生、渐渐。

(2)想一想,月亮船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从文中找出并读一读,发挥想象画一画,说一说。

(3)坐上月亮船,小蒲公英看到了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

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

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

世界上最长的城墙——长城

(4)多媒体展示图片,老师和学生观看,感悟四种景观的宏伟。

(5)出示地图,找一找都在什么地方?

(找学生上台指出)

体会中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拓展延伸

1.师:

其实,我们的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自豪的东西呢?

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是故宫;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世界上最美的山梅里雪山……

听了这些同学们有什么感触吗?

说一说。

学生们在倾听和讨论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2师:

中国是地大物博的,中国的是美丽的,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值得骄傲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标上拼音

陌生山脉光芒激动教给驾驶攀登沿着

渐渐飞越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

世界上最高的山是();

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

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

三、重新排列下列词语,组成句子并加标点。

  

(1)最大的世界上蒲公英海洋看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攀上了蒲公英兔子尾巴月亮船沿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mòshēngshānmàiguāngmángjīdòngjiā

gěijiàshǐpāndēngyānzhējiànjiànfēi

yuè

二、太平洋

喜马拉雅山

天安门广场

万里长城

三、

(1)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的海洋

(2)蒲公英沿着月亮船攀上了兔子尾巴

【板书设计】

月亮船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

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

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

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万里长城)。

【课后反思】

《月亮船》这篇课文就是抓住了儿童这一心理特点,采用童话形式,讲述了蒲公英乘坐月亮船俯瞰祖国大地的故事。

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想像生动形象,孩子们读来,很容易进入故事情境,仿佛也坐上仙女的月亮船去遨游了。

在故事中,作者借仙女之口,简单介绍了祖国领土之内有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最高大的山脉、最雄伟的城墙、最宽阔的广场。

通过这样的描述,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读书过程中,了解到了祖国是多么伟大,并为此产生无比骄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

得: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掌握本课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基础掌握牢固,能够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

失:

虽然孩子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了热爱之情,但更需要孩子们真正的走进大自然去仔细感受和探索祖国的地大物博,同时,课前应该给与孩子充足的时间搜集相关资料,更深刻的了解祖国的美丽。

今后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应不再单纯的死板将歌曲作为课文的导入,可以考虑把更加生动的有关祖国景色的视频带入课堂,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了解祖国大地,产生更深刻的感情。

 

4华北明珠白洋淀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认识多音字“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

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

激发学生对白洋淀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认识多音字“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小兵张嘎的图片和嘎子养伤时的视频

2.师:

你知道嘎子在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