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6452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docx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检测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成语所描述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镜花水月

B.海市蜃楼

C.坐井观天

D.立竿见影

2.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水中倒影

B.

海市蜃楼

C.

光的色散

D.

小孔成像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

B.“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C.不同的动物感受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这种“声音”是一种超声波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4.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打气筒的活塞处于中部位置时,封住出气口,发现压缩气体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汽车汽油机常用水做冷却剂,其原因是水的比热容大

C.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强冷凝固形成的

D.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5.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在地面上,若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反射,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A.一定为75°

B.一定为30°

C.可能为60°

D.可能为15°

6.从速度公式v=

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时间不变,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7.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体积之比2:

1

B.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

ρ乙=2:

1

C.质量相同的乙、丙两种物质,它们的体积之比1:

2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密度从大到小排列为ρ甲>ρ乙>ρ丙

二、填空题

8.如图是甲乙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波形图,则甲、乙两个音叉的频率不同.在同样时间内,甲振动次数少,频率______,音调______;乙振动次数多,频率______,音调______。

9.2018年1月5日合肥下了一场暴雪,随后迎来一段寒冷时期,“雪后寒”是由于雪______吸热而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0.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s;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2℃,请在图乙中间画出液柱及准确标注数值;

(______)

如图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cm.

11.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角将增大_____.

12.指出以下现象形成的原因:

(1)波光闪烁:

光的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中铅笔“断了”:

光的__________________

(3)桥在水中的倒影:

光的____________

(4)小孔成像:

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惠州西湖公园如图中的景色迷人,当你漫步其中,可闻到阵阵花香,说明带有花香的空气分子在 ________.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的鱼 ________(“深”或“浅”).游客可以在湖水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倒影,这是由于 ________形成的.

14.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应该是________℃,但它示数是6℃,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应该是100℃,但它的示数是96℃,若它的示数是42℃时,实际温度是________℃。

15.“玉兔”号月球车如果在月球表面匀速行驶2小时,可通过的距离为0.4千米,则它的速度是________千米/时;以月球为参照物,月球车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它通过________(选填“无线电波”或“声波”)接受北京指挥中心的指挥.

三、实验题

16.同学要测定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石蜡块密度。

他现有的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小铁块,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石蜡块的质量

B.用天平测出小铁块的质量

C.用细线拴住小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

D.往量筒里倒人适量的水,并记下液面的刻度

E.用细线把石蜡块和小铁块绑在一起,把它们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

(1)请你帮助他从上述实验步骤中挑出必要的步骤并按正确顺序把各步骤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

(2)用上述各实验步骤中得到的有关数据,写出石蜡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17.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对影响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一:

与斜面的高度有关;猜想二:

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比较下滑______;

(3)请对张刚这一探究做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

_____。

18.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如下实验装置:

白纸,竖直放置的茶色玻璃板,大小相同的中国象棋棋子若干,还有刻度尺、铅笔等.小明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个棋子A作为物体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白纸上,在玻璃板后面放另一个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棋子A到玻璃板的距离,在玻璃板后面调整棋子B的位置,使它再次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再次改变棋子A到玻璃板的距离,多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便于___________,为了确保实验效果选用的玻璃板要适当________(厚/薄)一些.

(2)“调整棋子B的位置”的操作过程中,人眼应该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前/后)侧观察。

(3)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多次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__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19.小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

(1)如图所示,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这是因为_________.

(2)调整好后,她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此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调整蜡烛的位置,然后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移动光屏到85cm处时,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接着保持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取下近视镜后,把光屏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实像.

(4)小冯同学又用焦距是10cm的透镜做了一遍实验.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老何同学看到了,指出他第_________次实验存在错误.

四、计算题

20.体积为20cm3,质量为89g的铜球,计算说明此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若是空心的,在其空心部分装满水,求铜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已知ρ铜=8.9×103kg/m3)

21.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五、作图题

22.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3.

(1)如图1所示,已知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大小.

(____)

(2)如图2,Sˊ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标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____)

24.如图所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和大致作出折射光线的位置.

六、综合题

25.目前,“长鼻子”校车在我市投入使用,如图甲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路边树木为参照物,司机是_____(运动/静止)的;

(2)当校车急刹车时,制动轮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滑动/滚动)摩擦,同时轮胎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的方法增加了轮胎的内能.

(3)图乙所示汽车座位上的头枕,可以预防汽车_____(急刹车/被追尾)时造成的危害;

(4)《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_____(平均/最大)速度;

(5)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0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_____km.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三、实验题

1、

2、

3、

4、

四、计算题

1、

2、

五、作图题

1、

2、

3、

六、综合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