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6571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docx

贵阳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

贵阳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B.“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儿!

C.后来产生了分歧: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D.《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东汉被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②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④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全看我们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⑤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⑥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A.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④②⑤⑥①

C.②⑥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①⑤⑥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饱受战火的摧残之下,叙利亚这个文明古国的许多文化古迹荡然无存。

B.王叔远雕刻的“不盈寸”的核舟,生动再现了“大苏泛赤壁”这一著名文学故事,真可谓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

C.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最终招致杀生之祸,死时年仅三十四岁,正值豆蔻年华,实在令人叹惋。

D.虽然人们早就听腻了这套说教,但是他仍然强聒不舍。

4.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新闻,全文洋溢着作者毛泽东胜利的豪情。

B.《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小说,它是孙犁的“白洋淀记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C.《核舟记》选自清代魏学洢编辑的《虞初新志》,《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的哲学家周敦颐。

D.《背影》一文中的“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其中“聪明”是褒义贬用,写出了作者因当时没有读懂父爱而内疚自责的心理。

5.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词“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中的两个“梦”词性相同。

B.“思想”、“榜样”、“精神”、“兴趣”都是名词。

C.《藤野先生》中“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标致”一词属于褒义贬用。

D.短语“创建文明城市”和“打造文化高地”的结构相同。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焦灼   愧怍zuò    如释重负shì    自欺欺人

B.思忖   取缔dì     拈轻怕重niān   功名利禄

C.衣钵   喟叹wèi    正襟危坐jīn    司空见贯

D.契约   热忱chén   悲天悯人mǐn    见异思迁

7.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涸(gù)    坍塌(tān)   酬劳 滴水不露

B.戳破(chuō) 缝隙(fènɡ) 干躁 源源不断

C.白桦(huà)  薄荷(bò)   琢磨 刨根问底

D.废墟(xū)   结实(jiē)  富饶 沉墨寡言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8.选文从哪三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9.按要求赏析下面加点字。

(1)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说说“扑”的表达效果。

(2)这是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这里为什么不用“那”而改用“这”?

10.选文第②段描写高原景象,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奇遇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回高密东北乡探亲。

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

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

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

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

路面上杂草丛生,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

除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

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

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

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

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

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嗄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tā)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

“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

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

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

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

他穿得齐齐整整,在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

我忙问:

“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

“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

点着了烟,他说:

“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

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

我打着哈哈说:

“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

“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

“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

“你说谁?

我说:

“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

“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

“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

“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选自《莫言文集》,有删改

11.小说标题“奇遇”,“奇”在哪里?

1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请仿照示例,给文段中的画线句子作批注。

原文文段

批注

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梁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示例:

景物描写,反映了高密故乡特有的环境特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

__________

13.小说中赵三大爷具有____的性格特点;作品旨在突出____的主题。

14.赵家大爷已死这一结局前文中已有暗示,请任找两处。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

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释)①挟持:

内心怀有。

②项籍:

即项羽。

③轻:

轻易。

④弊:

疲弊。

⑤子房:

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

⑥淮阴:

指韩信。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        ⑵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

⑶卒然临之而不惊(____________)      ⑷观夫高祖之所以胜(_____________)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忍:

所以动心忍性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B.见:

匹夫见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C.远:

而其志甚远也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D.其:

而轻用其锋      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⑵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1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 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19.(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_________;(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

四、情景默写

20.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诗经》)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

(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7)杜牧在《赤壁》中表达机遇可以造就英雄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8)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魏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2.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的好处?

六、名著阅读

23.名著阅读。

居住在草地里的A,差不多和蝉是一样有名气的。

它们在有數的几种模范式的昆虫中,表现是相当不错的。

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

只占有这其中的一项,是不足以让它们成就如此大的名气的。

一位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对于它只谈了简单的几句,仿佛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动物的天才与名气。

上述语段选自_______(填人名)的《昆虫记》,语段中的A是指_______ (昆虫名)。

七、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在hàohàn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dǐyùn深厚。

文学艺术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汉赋文字汪洋,读之可盛神;唐诗文字刚柔,读之可立魂;  ;元曲文字激越,读之可通灵……它们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根源,也是千百年来 A (经久不息/生生不息)传承的ɡuībǎo。

24.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5.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的成语是___________。

26.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 ① 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②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材料二)

扬州“个园”如同其他中国古典园林一样,亦是集建筑、山水、花木等于一身的园林。

是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结合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个园”讲求生命意趣。

四季时节不同,不同的植物也会呈现不同的姿态变化或色彩变化,这正是自然界生命气象的展现。

“个园”园名即以竹命名,旨在突出该园的主题与园主的雅好品味。

绿竹在“个园”中既作绿化,又作营构主题之用。

园内有刚竹、紫竹等六十多种。

绿竹在“个园”中或散植、或丛植、或孤植。

“个园”北区是最佳赏竹处,有“竹西佳处”匾额点题。

此外,“个园”中还植有枫、桂、松、桐、梧、柳、荷、腊梅、天竺、紫藤等植物。

以落叶树木点缀园中,衬托常绿之松竹。

园内绿竹苍翠欲滴、与松柳碧水相互辉映,冉冉绿色浸粉墙,仅是这满园的翠绿就足以让人沉思内省、神思飞扬,此乃自然之色给人带来的心理共振,亦即生命与生命的碰撞。

(材料三)

颐和园,也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

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

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

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

后者就其体量而言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阁高约40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

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攒尖顶的形象在园内园外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轩昂,凌驾群伦,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总览全局的构图中心。

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建筑群。

27.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尽管 ②都

B.①无论 ②总

C.①因为 ②所以

D.①如果 ②那么

28.阅读(材料二),说一说“个园”的独特之处。

29.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南北方园林在整体布局上的异同。

八、作文

30.题目

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没有夏的酷热,没有冬的严寒,有累累的果实,有凌霜的秋菊,有满山的红叶;秋天又是一个引人愁思的季节,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北雁南飞……

这学期,我们学了许多描写秋的诗句,也听史铁生讲述了发生在秋天的故事。

那么,你对秋天有怎样的感受呢?

你记忆中有没有发生在秋天,令人难忘的故事呢?

请以“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围绕一个主题,可以写景,可以叙事,也可以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

(1)将题目抄在作文纸第一行

(2)字数600-800

31.   人生路漫漫,我们需要携带很多东西上路。

一路征程,有了它们,我们会充实、快乐,生命也将焕发出熠熠光辉。

你会携带什么上路呢?

请以“带着         上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如:

梦想、勇气、责任、快乐、诚信、勤奋、诗意……),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自选文体。

③不少于500字。

④标点符号的运用力求正确、规范。

⑤为考试公平起见,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