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6828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docx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

MAIMIMSTITUTEOFTECHNOLOGY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

课程设计说明

 

2013年6月9日

摘要

整流电路就是把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电路。

大多数整流电路由变压器、整流主电路和滤波器等组成。

它在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发电机的励磁调节、电解、电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整流电路通常由主电路、滤波器和变压器组成。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电路多用硅整流二极管和晶闸管组成。

滤波器接在主电路与负载之间,用于滤除脉动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

变压器设置与否视具体情况而定。

变压器的作用是实现交流输入电压与直流输出电压间的匹配以及交流电网与整流电路之间的电隔离(可减小电网与电路间的电干扰和故障影响)。

整流电路的种类有很多,有半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等。

关键词:

整流,变压,触发,晶闸管,额定。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原理分析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数量分析

2.1.1输出值的计算

2.2.1晶闸管的有效值

三、器件额定参数计算

四、MATLAB软件介绍

五、MATLAB软件电脑仿真

i=r

基于Matlab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包括在信号和图像处理、通讯、控制系统设计、测试和测量、财务建模和分析以及计算生物学等众多应用领域。

运用Matlab软件的处理能力,我们对三相桥式整理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对纯电阻性负载及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用

Matlab软件自带的PowerSystem工具箱进行仿真,给出仿真结果,检验所建

模型的正确性。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原理分析

1.1.1纯电阻性半波整流电路原理组成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纯电阻性负载,如图所示。

图中T为整流变压器,为了得到中性线,整流变压器的二次接成星形,一次绕组接成三角形,使三次谐波

都能够通过,减少了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为了得到零线,整流变压器的二次

绕组必须接成星形,而一次绕组多接成三角形,使其3次谐波能够通过,减少高

 

在一起,称共阴极接法,这对触发电路有公共线者连线较方便,用得较广。

1.2.1主电路设计

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原理图

1.3.1电路原理波形分析

 

时的波形

图1.1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负载,a=120°

稳定工作时,三个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互差1200,规定3t=2n13为控制角a的起点,称为自然换相点。

三相半波共阴极可控整流电路自然换相点是三相电源

相电压正半周波形的交叉点,在各相相电压的3t=2n/3处。

在3t1时刻触发VT1,在311〜3t2区间有uu>uv、uu>uw,u相电压最

高,VT1承受正向电压而导通,输出电压ud=uuo其他晶闸管承受反向电压而不

能导通。

VT1通过的电流iT1与变压器二次侧u相电流波形相同,大小相等。

在3t2时刻触发VT2在312〜313区间v相电压最高,由于uuvuv,VT2

承受正向电压而导通,ud=uv。

VT1两端电压uT仁uu-uv=uuv<0,晶闸管VT1

承受反向电压关断。

在VT2导通期间,VT1两端电压uT仁uu-uv=uuv。

在312时刻发生的一相

晶闸管导通变换为另一相晶闸管导通的过程称为换相。

在3t3时刻触发VT3,在313〜314区间w相电压最高,由于uvvuw,VT3

承受正向电压而导通,ud=uw。

VT2两端电压uT2=uv-uw=uvw<0,晶闸管VT2

承受反向电压关断。

在VT3导通期间VT1两端电压uT仁uu-uw=uuw。

这样在一周期内,VT1只导通2n/3,在其余n/3时间承受反向电压而处于

关断状态。

只有承受高电压的晶闸管元件才能被触发导通,输出电压ud波形是

相电压的一部分,每周期脉动三次,是三相电源相电压正半波完整包络线,输出电流id与输出电压ud波形相同(id=ud/R)。

电阻性负载a=0o时,VT1在VT2VT3导通时仅承受反压,随着a的增加,

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增加;其他两个晶闸管承受的电压波形相同,仅相位依次相差120o。

增大a,则整流电压相应减小。

a=30o是输出电压、电流连续和断续的临界点。

当a<30o时,后一相的晶

闸管导通使前一相的晶闸管关断。

当a>300时,导通的晶闸管由于交流电压过零变负而关断后,后一相的晶闸管未到触发时刻,此时三个晶闸管都不导通,直到后一相的晶闸管被触发导通。

从上述波形图可以看出晶闸管承受最大正向电压是变压器二次相电压的峰

值,UFM=U2晶闸管承受最大反向电压是变压器二次线电压的峰值,URMXU2=U2a=150o时输出电压为零,所以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移相范围是0o〜1500。

如果将电路中的晶闸管换成整流管,那么整流元件就在Wt1.Wt2.Wt3,处自

然换相,并总是换到电压最高的一相上去,相应的输出a相,b相,c相电压。

因此相电压的交点就是三相半坡电路的自然换相点,即该出的a=0°。

在Wt1--Wt

2期间内,a相电压U最高,在Wt2--Wt3期间内,b相电压最高,在Wt2时刻触

发晶闸管T2,可使T2导通,此时T1因承受反向电压而关断,负载上得到b相电

压Ub...如此,各晶闸管都按同样的规律依次触发导通并关断前面一个已导通的晶闸管。

图(a)所示,是三相电压触发脉冲。

图(b)所示,各晶闸管上的触发导通脉冲相序应与电源的相序相同。

各相

触发脉冲依次间隔120°,每相晶闸管各导电120°,负载电流波形与整流电压波形相同,是连续的。

图(C)所示,输出的整流电压时三相交流相电压正半周期线。

图(d)所示,是变压器a相绕组,即流经晶闸管T1的电流波形,可见变压器绕组中通过的是直流脉冲电流。

图(e)是晶闸管T1两端的电压Ut1的波形。

二、三相半波整流电路数量分析

2.1.1输出值的计算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整流输出电压Ud的波形在一个周期内脉动3次,

且每次脉动的波形相同,因此在计算其平均值时,只需对一个脉波(即1/3周期)进行计算即可。

对于电阻性负载而言,当0V如°时,各晶闸管上的触发脉冲,

其相序与电源的相序相同,各相触发脉冲依次间隔120°,在一个周期内,三相

电源轮流向负载供电,每相晶闸管各导电120°,负载电流是连续的。

增大a值,即触发脉冲后移,则整流电压相应减小。

当a=30°时,从输出电压、电流的波形

可看出,这时负载电流处于连续和断续的临界状态,各项仍导电120°。

如果a>d00,例如a=120°,如上图1.1所示,当导通的一相的相电压过零变负时,

该相晶闸管关断,此时下一相晶闸管虽然承受正向电压,但它的触发脉冲还未到,不会导通,姑输出电压和电流都为零,直到下一相触发脉冲出现为止,显然电流断续,各晶闸管导电时间都小于120°。

如果a角继续增大,那么整流电压将越来越小。

当a=150°时,整流输出电压为零。

故电阻负载时要求的移相范围为150°。

F面分两种情况来计算整流电压的平均值:

<30用寸,负载电流连续,有:

当a=00时,Ud为最大,Ud=Ud0=1.17U2。

公式3-2

(2)a>30中寸,负载电流断续,晶闸管导通角减小,此时有:

U厂2r/^U血2sietd@t)=0.675J2[1+cosg/6+心]

当a=150°时,Ud=0

负载电流的平均值Id为

 

心1d

2.2.1晶闸管的有效值:

(1)a<30用寸

neot

€1(联)=¥]右『竽+習cos2a'

1Rd丿

RY2U32丿

公式3-3

I=丄进

T12兀削妆

(2)

a>30。

时,

三.器件额定参数计算

3.1.1变压器参数

有要求之电压在100V当a=120°时,U2=100V

由公式3-2,得Ud=-58.456V

3.2.1晶闸管参数

把U2=100V,Ud=58.456V代入公式3-4知:

考虑到一定的电压裕量,ld=Ud/R

3.3.1变压器容量

由S=>/3U2I2,把U2、l2代入知

3.4.1晶闸管额定电压

晶闸管电压定额(一般取额定电压为正常工作电压时晶闸管所承受峰值电

压的2-3倍)

UN=(2~3)屁2

3.5.1晶闸管额定电流

晶闸管通态平均电流:

IT=IT/1.57

考虑裕量,晶闸管电流定额(一般取其平均电流的1.5~2倍)

1N=(1.5~2)1T(AV)

故晶闸管的额定电流取为20A

四、MATLA敢件

MATLA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一级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

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

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

MATLA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来解决问题要比用C,FORTRAN语言完成相同的事情简单快捷的多,并且MATLAB!

吸收了想Maple等软件的优点,使MATLA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

在新的版本中也加入了对CFORTRANC++JAVA勺支持。

可以直接调用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编辑的实用程序导入到MATLA函数库中方便以后调用,此外许多MATLA爱好者都编辑了一些经典的程序实例,可供用户自由的调用下载使用。

Simulink是MATLA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

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

Simulink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

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已

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

同时有大量的第三方

软件和硬件可应用于或被要求应用于Simulink。

Simulink是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一种基于MATLAB勺

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

Simulink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

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

用户接口(GUI),这个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操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明了的方式,而且用户可以立即看到系统的仿真结果。

Simulink是用于动态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多领域仿真和基于模型的设计工具。

对各种时变系统,包括通讯、控制、信号处理、视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系统,Simulink提供了交互式图形化环境和可定制模块库来对其进行设计、仿真、执行和测试。

.

构架在Simulink基础之上的其他产品扩展了Simulink多领域建模功能,也提供了用于设计、执行、验证和确认任务的相应工具。

Simulink与

MATLA紧密集成,可以直接访问MATLA大量的工具来进行算法研发、仿真

的分析和可视化、批处理脚本的创建、建模环境的定制以及信号参数和测试数据的定义。

五、MATLAB软件电脑仿真

5.1.1MATLAB软件运用电脑仿真电路模型

 

(4)脉冲发。

当a=0°a所示;当。

此时仿真

5.2.1纯阻性负载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a=0°和a=60°仿真图像

相应的参数设置:

(1)交流电压源参数设置U=100Vf=25HZ,三相电源相位依次延迟120°。

(2)晶闸管参数设置Rn=0.001Q,Lon=0.0001H,Rs=50O,Cs=250e6F。

(3)负载参数设置R=10O,L=0H,C=inf。

生器的振幅为5V,周期为0.04S(即频率25HZ),脉冲宽度为2时,设为0.0033,0.0166,0.0299S。

此时的仿真结果如下图(a=60°时,触发信号初相位依次设为0.01,0.0233,0.0366S结果如图(b)所示。

IL—1AL1\J\.A一X]\

「k

w\\\

p

■1汕

-2W.

0[).02m呱0.]

怕餉财0h控融为般

貂般电朋婦三朋式粧歸电路种斜角跚黠果毗

531仿真结果和实际原理分析比较

仿真结果和实际原理分析结果基本上保持一致。

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误差,

这些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此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于是偶然又必然地收获了诸多,概而言之,大约以下几点:

首先,我学会了对相关科技文献的搜索,一切科学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对于相关文献资料的搜索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文献的搜索已经从图书馆的纸质资料转移到网络平台下的电子文档。

通过毕业课程设计,我详细的学习并掌握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的搜索与使用。

其次,在毕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又对学过的知识做了一次回顾,并且更深层次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掌握,理解了以前不理解的内容。

通过实际操作MATLAB软件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仿真技术的认识,并能初步设计和处理一些常见的三相整流电路故障。

了解了以前没有学习的内容,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的丰富,并慢慢喜欢上MATLAB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而后,通过对这次毕业课题的设计写作中,不仅磨练了我的意志同时也大大的加强了我对知识的主观需求。

深刻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精髓所在。

更加使我对知识的渴望无限的放大,努力学习不尽所求。

最后,通过这次毕业课程设计还使我了解了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熟悉了系列软件在文字处理与排版等方面的使用。

总之,这次毕业课程设计不是简简单单的完成了一个课题,而是使我初步的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步骤与方法,更是一种成长,一种经历。

这种磨练是金钱买不到也换不来的。

通过这次毕业课题设计巩固了我的专业知识,练习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锻炼了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参考文献

[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李传琦.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仿真实验.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洪乃刚.电力电子和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6

[4].钟炎平.电力电子电路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致谢

在这次课程设计的撰写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

首先我要感谢余红英,王明泉等老师在课程设计上给予我的指导、提供给我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我能顺利完成这次报告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老师帮我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让我能做得更加完善。

在此期间,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而且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其次,我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同学,他们也为我解决了不少我不太明白的设计上的难题。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课程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