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6913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docx

济南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

济南市2020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

A

KNO3(NaCl)

H2O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B

MnO2(KCl)

H2O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NaOH溶液(Na2CO3)

稀盐酸

加入试剂至不再产生气泡

D

KNO3溶液(KOH)

Cu(NO3)2溶液

加入适量试剂,直接蒸发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Cl-、Zn2+

B.K+、Ba2+、OH-、NO3-

C.Mg2+、Cu2+、Cl-、SO42-

D.Na+、Cl-、Ba2+、SO42-

4.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石墨、碳酸钙、石油

B.铜、氧化镁、自来水

C.臭氧、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

D.水、干冰、空气

5.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

 

安全常识

 

生活知识

A

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

煤气中毒——CO引起

B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人都要珍惜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物质分类

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CO炼铁——还原性

空气——混合物

河水——氧化物

A.A

B.B

C.C

D.D

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铜

B.氯化钙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

7.下图是目前研究热点——人工光合作用的构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此构想体现无机物与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C.①中吸收的CO2与②中释放的CO2的量一定相等

D.合成CH3OH的化学方程式:

2CO2+4H2O

2CH3OH+3O2

8.小丽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区分C粉和CuO粉末的三种方法

B

电解水可得到的结论

①做燃烧实验,观察现象

②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③通入H2并加热,观察现象

①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

②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③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

C

降低NaOH溶液pH的三种方法

D

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①加水稀释

②加入稀盐酸

③加入硫酸铜溶液

①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②过滤时起到引流的作用

③蒸发时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A.A

B.B

C.C

D.D

9.下列物质能在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10.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

B.利用煤燃烧发电

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利用水力发电

二、填空题

11.下表是硝酸钾(KNO3)、氯化钠(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

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在一定温度下,将含69g硝酸钾、18g氯化钠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50g水中。

改变温度只使硝酸钾析出,则温度T(℃)的范围是___(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互不影响)。

当改变温度的过程中氯化钠在溶液中恰好饱和时,溶液中溶质硝酸钾和溶剂水的质量比为____。

12.某同学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步骤:

计算、             、量取、溶解.

(2)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该同学在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磷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氖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4.通过化学启蒙学习,同学们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      ②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______;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      ④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氧化物______。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①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身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②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x=____;

③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中常用的絮凝剂是_________;

④整理药品时,发现残存标签上只剩下如图的部分,猜测这种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_;

A.氢氧化钾

B.氯化钾

C.硝酸钾

D.碳酸钾

15.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离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1)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该反应的前后总共有     种原子。

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置换解反应。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填“有”或“无”)变化。

在该反应中甲和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

(2)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

下表为两种抗酸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构成微观粒子:

由于抗酸药有效成分不同,起抗酸作用(即消耗胃液中盐酸)的粒子也有差异。

①Mg(OH)2起抗酸作用的粒子是        (填粒子符号,下同);

②铝碳酸镁与盐酸的反应为:

AlMg(OH)3CO3+5HCl==MgCl2+AlCl3+4H2O+CO2↑

则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两种粒子是           、         。

16.

(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食醋中酸_____________;

②2个在溶液中显黄色的离子_______;

(2)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棉纺、造纸业的漂白剂,也用于食品消毒、水处理等,亚氯酸钠受热易分解。

①亚氯酸钠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②亚氯酸钠(NaClO2)在酸性溶液中生成HClO2而发生分解,HClO2不稳定,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5HClO2=4X↑+HCl+2H2O。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某反应,测得反应前(t0)、反应中(t1)、反应后(t2)不同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如图所示

反应前(t0)                 反应中(t1)                   反应后(t2)

若反应前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为100g,如果再增加______g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

(4)室温下,将m克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质量的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滤液一定是无色的          b滤液中一定有Cu2+

c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m克    d滤渣中一定有Ag

(5)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在左边的烧杯中放入铁,在右边的烧杯中放入与铁质量相等的锌

①若酸足量,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天平指针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最终天平保持平衡,则两种金属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都有剩余。

17.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吸附池内的活性炭起________作用,经沉淀、过滤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_______纯水(填“是”或“不是”)。

(3)家庭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__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可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有些科学家预言:

“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

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新能源汽车(如图1)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某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工作原理:

车辆低速行驶时,以电力驱动。

正常行驶时,发动机提供驱动力,同时带动电机发电,为混合动力电池充电。

加速时,油电双重动力同时工作。

减速或刹车时,发动机停止运转,由车轮带动发电机,为混合动力电池充电请回答问题:

(1)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低速行驶时的能量来源是_____。

(2)汽车轮毂有钢制的、铝合金的、碳纤维一体的。

铝合金属于_____材料,使用铝合金可以实现家用汽车轻量化,既降低油耗,又减少排放,这是因为铝合金具有_____的性质(填字母)。

A硬度大    B密度小    C抗腐蚀性好

(3)锂电池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如图2所示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与锂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填字母)。

(4)锂(Li)的金属活泼性强于铝,锂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后锂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三、实验题

19.向盛有10mL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_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_____。

20.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资料:

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一:

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实验过程中需缓缓通入氮气,其作用是什么?

(2)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3)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4)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21.实验室选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D的实验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项目

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氨气

0℃、101kpa时的密度(g/L)

1.293

1.429

1.977

0.771

20℃、101kpa时1体积水中溶解气体的体积

0.031

1

700

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__(填序号).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实验室收集氨气_______(“能”或“不能”)选择C装置。

四、流程题

22.镁合金是用于航空航天的金属材料,高纯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

综合利用海水(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细砂(二氧化硅)等廉价的海洋资源,除了制得粗盐外,还可制得金属镁和高纯硅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库:

已知

的名称为甲硅烷,沸点-111.9℃,与空气接触时易发生自燃。

根据上述流程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制取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金属镁在该反应中的作_________。

(2)这些粗硅中含有镁、氧化镁和硅化镁杂质,可以用试剂X除去,X是_________。

在粗硅中加入试剂X时,可观察到闪亮的火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物质。

在上述流程中,利用的分解反应共有_________个,化合反应至少有_________个,置换反应共有_________个,复分解反应共有_________个。

(4)使原料中各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100%,是“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之一。

上述流程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尚需改进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