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7299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73 大小:60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3页
亲,该文档总共1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1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化学教案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

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有几种物质参与反应,反应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再注意观察反应的条件,如加热、点燃、催化剂,还有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

反应停止后,观察有几种物质生成,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阅读第6页第一段

投影:

变化前: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

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几个反应方程式:

注:

“加热”可用“

”替代

【讨论】

写出下列物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镁条燃烧

(2)加热碱式碳酸铜

(3)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二氧化碳

(4)铝跟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铝

 

上题答案: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阅读第7页中间部分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

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上题答案:

C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阅读课文第7页到第8页(常见物理性质浏览一遍即可,实验1-5下次课讲)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

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参考辅导书P133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导电性B.挥发性C.可燃性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A.豆油和汽油B.水和酒精C.铁块和铝块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上题答案:

CD化学物理化学物理物理

自我消化课程内容,同时完成练习第一部分填空

阅读辅导书

完成剩余练习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观察方法:

一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二要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燃烧时是否熔化等

三要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如发光、放热、有气体生成等。

一、上节课实验1-5

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要用手在容器上方轻轻扇动

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入氧气瓶中会复燃

燃烧着的小木条放入氧气瓶中则会剧烈燃烧

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现象观察:

点燃前: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制成不同颜色,不同形状),手感滑腻,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烧时:

点燃的蜡烛可以持续燃烧,蜡烛缓慢变短。

燃着的蜡烛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液态石蜡贮于凹槽中,如果吹动蜡烛或受热不均匀,贮于凹槽中的液体会沿烛体流下,遇冷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

蜡烛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温度最高。

蜡烛燃烧时,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有可能烧杯底部变黑),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蜡烛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备注】

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

石蜡含碳,氢(可能有少量的氧),是高级烷烃的混合物。

燃烧原理:

我们看到的蜡烛燃烧并不是石蜡固体的燃烧,而是点火装置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固体熔化,再汽化(不是“气化”),生成石蜡蒸汽,石蜡蒸汽是可燃的(固体石蜡并不可燃)。

其他大多数固体物质的燃烧原理相类似,均有熔化成液体在再汽化的过程。

除非固体物质的沸点极低,来不及熔化而直接汽化,蒸汽再与氧气反应。

同时由于燃烧的不充分,碳元素不能全部进入二氧化碳中,会形成单独的碳粒,聚集起来就成了炭灰,随燃烧产生的热空气上升至烧杯底部,烧杯底部变黑也是正常的。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均变浑浊,但后者白色浑浊更明显,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更多。

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放入燃着的木条,进行比较,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燃烧的时间更长,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相比较,被呼气的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而空气中的没有,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讨论】

一、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其他的最佳方法是:

()

A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B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分别放入一只苍蝇

二、市场上销售的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

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中。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答案: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

 

四、科学探究的方法指导

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实验步骤)、收集证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测定到的数据或其他资料)、分析、解释与结论。

观察主要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或借助仪器了解实验现象。

在学习中,观察的内容主要有实验仪器和装置(仪器安装的顺序和方法)、所用药品(颜色、状态、气味等)、实验操作(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及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束时)。

【讨论】

1.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是由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

“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3.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食盐水 B.澄清石灰水C.纯净水 D.蔗糖水

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5.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熄灭后有白烟产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6.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a熄灭、b变旺  B.a变旺、b熄灭

C.a、b都变旺   D.a、b都熄灭

7.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呼出的气体里含有较多水蒸气

8.请完成下列空白。

(1)金属铜是__________色,水是__________色,空气是___________色;

(2)描述下列物质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

食盐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汽油___________;

(3)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豆油浮在水面上,说明豆油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密度;

(5)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两例能燃烧的物质:

固体_________________;液体________________;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9.把某种金属用铁制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

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性质有:

(1)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2)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3)密度比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颜色。

 

 

答案

1.A 2.D 3.B 4.C 5.C 6.B 7.D

8.

(1)紫红无无

(2)固态气态液态(3)醋、白酒(或其他合理答案)(4)小于(5)木材、煤酒精、汽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9.

(1)较小

(2)较低(3)比水小(4)银白色

 

自我消化课程内容,同时完成练习第一部分填空

阅读辅导书

完成剩余练习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难点】滴管的使用。

【实验仪器及药品】

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设计】

一、认识仪器

九种重要仪器:

试管、试管夹、锥形瓶、烧杯、水槽与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滴瓶。

注意事项:

①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②垫石棉网加热:

烧杯、烧瓶、锥形瓶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等

二、实验室安全

提示:

实验室里有的药品易燃、易爆,有的有腐蚀性或有毒

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将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用剩药品的处理(安全环保原则):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化学危险品图标:

(熟悉)腐蚀品、有毒品、自燃物品、爆炸品。

发生意外:

烫伤:

立即用水冲洗,再涂上烧伤膏。

酸、碱灼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若溅入眼睛内,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

实验台着火:

移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子覆盖,或使用灭火器。

三、药品取用与初步定量

最少量原则:

液体1~2mL;固体刚盖满试管底。

【课题1】固体药品的取用:

一、粉末状固体:

用药匙或纸槽,试管横放

要领:

一斜、二送、三直立

二、块状固体:

用镊子,试管横放,放在管口,慢慢竖起,沿管壁滑下。

要领:

一横、二放、三慢竖

注意:

用后的药匙、镊子用纸擦净。

三、定量:

天平

1、称量前,先把游码调零,然后调平衡:

将游码拨至游码标尺的左端“0”处,观察指针在刻度盘上摆动的距离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即天平可以使用。

如果指针在刻度盘上摆动的距离相差很大,则应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摇摆左右相等为止。

2、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两盘(包括砝码盘)应先各垫一张相同的纸(称量纸);潮湿的或有腐蚀性的药品一般放在烧杯里称量:

①左物右码。

即将称量的物品放在左盘上,称量前在左盘和右盘上先应放上称量纸。

②砝码放在右盘。

先加大砝码,再加小砝码,最后用游码调节,使指针在刻度盘上左右摆动的距离几乎相等。

③记下砝码和游标在游标卡尺上的刻度数值(至少小数点后第一位)。

两者相加即为所称量药品的质量。

④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将游码退到“0”刻度处。

3、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称量物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先大后小。

4、还原。

备注:

①称量纸:

称量纸一般都是按照固定规格制成的,重量差远小于托盘天平精度,故而在调零调平衡后放置(在之前也无妨)。

而且天平的左右盘均须放置一张相同规格的称量纸。

②加药品和砝码的先后顺序:

当称量一未知物体的质量时,先加物体后加砝码;

当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要先加砝码、移动好游码后再加药品。

③精度:

一般精确到0.1g

【课题2】液体药品的取用

一、量少:

胶头滴管

要领:

竖直、悬空、滴下

①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

②不可把滴管放在实验桌上。

③不可倒持滴管。

(液体回流腐蚀橡胶头)

二、量多:

倾倒

要领:

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倒完后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三、定量:

量筒

要点:

只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

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

不能量温度高的液体。

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先将液体注入到接近指定刻度线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并保持三点一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

常用量筒的规格:

10mL;50mL;100mL(其中10mL的量筒可精确到0.1mL)。

【讨论】

仰视时,读数比真实值偏,俯视时,真实值比读数偏。

俯视时,读数偏,仰视时,真实值偏。

 

答案:

低低高高

四、配置溶液

①称取:

天平、药匙

②量取:

量筒、胶头滴管

③搅拌溶解:

烧杯、玻璃棒

四、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的火焰分三部分:

外焰、内焰和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

使用时应注意:

①要用火柴等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②要用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③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灯壶中的酒精应为灯壶容积的1/3~2/3。

④酒精灯倾倒导致失火使用湿抹布盖灭。

(2)给物质的加热

注意:

保持玻璃仪器外壁干燥;预热后再集中对药品位置加热;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夹的高度

1、给固体加热:

将装有固体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2、给液体加热:

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向上倾斜一般45°,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珠。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外焰加热液体的中下部。

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说明:

造成试管炸裂可能的因素:

⑴试管外壁有水珠,没擦干就加热;

⑵加热过程中,试管底触及到灯芯;

⑶没有均匀加热,直接集中加热固体的底部;

⑷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

⑸加热过程中或刚加热完后没有冷却时,试管外壁沾到了水。

五、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⑴仪器的连接顺序:

自下而上,从左到右。

仪器连接时,一般先将导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

左定右动,水润湿,慢转动。

试管与橡皮塞连接时要旋紧。

⑵气密性的检查

将连接好的装置的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贴在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处是否有气泡冒出。

现象:

冒气泡

结论:

气密性良好,装置不漏气。

原理:

气体的热胀冷缩。

⑶洗涤与实验结束

实验结束时,有用的药品,倒在指定的容器里;没有用的,倒入废液缸里,然后洗刷干净。

振荡方法:

加水后,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试管的中上部,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晃动、振荡后,将水倒掉。

刷洗:

用水润湿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刷洗。

洗涤干净的标准:

内壁附着的水均匀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放置:

洗刷干净的玻璃仪器要倒立在试管架或指定的地方晾干。

【讨论题】

1.在使用托盘天平时,若在未调零时(空载时指针偏左)进行称量,则称量结果比实际质量()

A偏大B偏小C相等D不能确定

2.用天平称量易吸水且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钠固体时,最好放在()

A右边托盘B左边托盘C右边烧杯D左边烧杯

3.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可进行多种操作,如:

①取少量液体做实验;②加热液体;③洗涤试管;④收集气体。

上述操作用到液体(或水)的量常有:

a盛满试管,b约占试管的容积的一半,c不超过容积的1/3,d为1~2mL,对于上述①~④操作,正确的液体用量相应的是()

A.abaaB.dcbaC.dcabD.cdaa

4.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试管内的液体超过容积的1/3;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加热试管里的液体。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①③⑤B.②④C.②③⑤D.③④

5.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胶头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倒流

6.为了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当天平达到平衡时,甲、乙两位同学都用了10g的砝码一个,5g的砝码一个,游码在2.2g刻度处。

⑴甲同学把砝码放在左盘,食盐在右盘,他称取的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⑵乙同学把砝码放在右盘,食盐在左盘,他称取的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答案:

ADBCA12.8g17.2g

第二单元

课题1空气

【知识要点】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通过平时的感受和本课题的演示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对空气污染的介绍,培养环保意识。

[要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规定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一:

原理:

现象:

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结论:

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拉瓦锡误认为这些气体都是氮气。

实验二:

原理:

现象:

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结论:

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的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气体体积

据此,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约占1/5的结论。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实验按以下三步演示:

(1)实验前: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罩内,观察到木条燃烧的明亮程度与在罩外空气中一样。

证明罩内氕体为空气——空气的检验方法。

以水面为基准,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

(2)反应现象:

红磷燃烧时发出大量白光,放出热量,有大量白烟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积的4/5。

从而得出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注意:

由于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现象应该描述为白烟(固体小颗粒),而不是白雾(指液体小液滴)。

(3)实验结束后,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罩内,观察到木条熄灭——氮气的检验方法,从而得出结论: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注意】

常见的磷的单质有红磷、白磷、黑磷、紫磷,化学式都是P,但白磷常写作

红磷无毒,白磷有剧毒。

磷单质在空气中可以缓慢氧化或者在缺氧的情况下燃烧,形成三氧化二磷(此温度下为液态,称为“白雾”),也可在空气中燃烧形成五氧化二磷(固态,易溶于水)。

反应式:

【讨论】

①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它能支持燃烧吗?

它能溶于水吗?

②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选择红磷作为反应物的优点是什么?

 

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溶于水。

因为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为固体,而无气体生成,能使钟罩内压强减小。

[要点2]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所以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一般来说它的成分比较固定。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可见空气的成分以氮气、氧气为主,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思考】以上是按照体积分数计算,如果按质量分数计算,氧气、氮气各占空气的百分之多少呢?

已知标准状况下,氧气、氮气、空气的密度依次是1.429g/L、1.2505g/L、1.293g/L。

[要点3]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尽管该物质可能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都是纯净物。

单质是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