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微专题6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7340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微专题6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微专题6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微专题6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微专题6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微专题6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微专题6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微专题6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docx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微专题6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微专题6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微专题6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docx

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微专题6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微专题6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1.通过自然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上图中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南坡位于亚热带地区。

2.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则相反。

如下图所示:

3.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4.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

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下图所示:

 

(2020·新疆喀什期末)下图为“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

3.该山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B.40°S附近

C.40°N附近D.极圈附近

答案 1.A 2.B 3.A

解析 第1题,垂直自然带③以下为山地森林与草原过渡带,那么自然带③为高山草原带,随着海拔的增加,热量条件变差,②自然带变为高寒荒漠带,再向上气温更低,冰雪很难完全融化而形成积雪冰川带。

第2题,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相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因此,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第3题,由垂直自然带谱判断山地位置,往往由基带(山麓自然带)决定。

该地基带为热带草原带,属热带地区。

赤道附近一般形成热带雨林带,而该山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海拔约1000米),这说明地形地势对当地气候和自然带有较大的影响。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  )

A.热带草原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D.高山草甸

5.导致上题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植被分布类似于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从低纬到高纬的典型植被大致依次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大陆的东岸),与图中山坡自然植被对比可知,存在原生常绿阔叶林,但其上方没有原生落叶阔叶林,说明原有的落叶阔叶林现已完全缺失,故C项正确。

第5题,据材料可知,原来有而现在完全缺失,最可能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滥砍滥伐等,使得原来的植被遭受破坏,而生长出现在的植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是自然因素,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不会造成该植被的缺失,故D项正确。

结合下图中的信息,回答6~7题。

 

6.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7.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该地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图2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

图2中甲地符合要求,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看不到图示景观。

第7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年降水量多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

下图为“某岛国四大岛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常绿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

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纬度最高的岛屿是(  )

A.甲B.乙C.丙D.丁

9.造成丙岛屿自然带相对丰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海陆B.纬度、地形

C.海陆、土壤D.土壤、地形

10.下列关于图中各岛植被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被分界线由背风坡向迎风坡倾斜

B.同时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及垂直地带性特征

C.海拔越高,常绿林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D.海拔2000米以上,无阔叶树种出现

答案 8.D 9.B 10.B

解析 第8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常绿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丁岛屿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而其他三个基带均为常绿林带,所以丁纬度最高。

第9题,读图可知,丙岛屿基带为常绿林带,纬度较低,自然带带谱复杂,且海拔较其他岛屿高,故影响因素为纬度和地形。

第10题,植被分布高度主要是由于阴坡和阳坡的光照、热量条件差异导致的,并从阳坡向阴坡倾斜;图中自然带分布既有垂直地带性特征,由于基带不同,又体现了纬度地带性特征;海拔与常绿林面积所占比例不呈正相关;丙岛海拔2000米以上有混交林,属于阔叶和针叶混交林。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回答11~12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12.如果该山位于地中海沿岸,自然带①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 11.B 12.B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一自然带N坡分布海拔高,说明N坡是向阳坡;雪线S坡低,说明S坡是迎风坡,B正确。

第12题,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自然带①是基带,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正确。

下图是“四个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四个山地中,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热量丰富B.纬度位置低

C.降水量大D.相对高度大

14.由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可知,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

答案 13.D 14.B

解析 第13题,一般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

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因为①山地的基带是热带草原带,所以①山地可能在赤道附近,①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丰富,可能是因为该山地相对高度大,垂直差异明显,D正确。

第14题,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①基带为热带草原带,②基带为热带雨林带,③④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分布的高度③大于④,故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②①③④,B正确。

15.(2020·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下图为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1)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 

(1)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2)差异:

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

 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差异:

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获得的热量较多,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

解析 

(1)据图可知,乙图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影响,是迎风坡,降水丰富,故雪线较北坡低。

(2)对比两幅图,根据垂直自然带的变化特征可知,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

根据两图基带的植被类型可以判断,甲位于温带地区,乙位于热带地区,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由于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从而导致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获得的热量较多,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