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75878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docx

云南省02到12年教育心理学学考试简答题

2002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三、简答题

1.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如何才能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

3.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4.怎样利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5.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6.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行教学?

四、论述题

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简答题

1.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育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3.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4.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5.

(1)外部条件。

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6.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四、论述题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2003

三、简答题

26.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几方面?

27.心智技能形成要经过哪些阶段?

28.学习策略的特点有哪些?

29.常用的品德教育方法有哪些?

30.有的学生总把不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说成任务(作业、考题)太难,这是一种什么归因?

有什么坏处?

四、论述题

31.结合教学实际,说说怎样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参考答案

26.

(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7.

(1)原型定向

(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28.

(1)认知策略。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

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

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9.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别;(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0.

(1)这是一种成败归因理论。

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

(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3)这种状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导致学习效果差。

31.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

而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1)强度律。

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语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2)差异律。

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

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

(3)活动律。

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4),组合律。

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延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有间隔和停顿。

2004

三、简答题

41.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42.学生心理发展有哪四个基本特征?

43.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时间各是多少?

44,试比较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不同之处(填写下表空白处)。

活动动作

技能

活动的对象

动作的执行

动作的结构

操作技能

具有客观性

具有外显性

 

心智技能

 

 

具有简缩性

45.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四、论述题

46.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提示:

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将它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并着重分析一下最高层次的需要。

参考答案

二、简答题

41.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研究

42.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43.

(1)瞬时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0.25—2秒。

(2)短时记忆为5秒至2分钟。

(3)长时记忆为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44.

活动动作

技能

活动的对象

动作的执行

动作的结构

操作技能

 

 

 展开性

心智技能

观念性

内潜性

 

45.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6.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2005

三、简答题

4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2.教学中怎样促进学习的迁移?

43.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44.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5.教师成长的历程经历哪几个阶段?

四、论述题

46.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提示:

将五种基本需要,由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并着重分析一下最高层次的需要。

三.简答题

41.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42.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3.①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③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④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4.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5.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四、论述题

46.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自我实取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2006.1

简答题

34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5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6.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7.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38.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

四、论述题

39.什么是复述策略?

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

三、简答题   

34.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的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5.在不同的时间里,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学习时间的质可能是不一样的。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

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

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

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学习时,随着学习的进行,人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存在三种变化模式:

先高后低;中间高两头低;先俩后高。

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模式,安排学习内容,确保状态最佳时学习最重要的内容。

36.①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②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_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

促进和阻碍。

37.①通过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③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

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8.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感情联系,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越弱,其次,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也越大,再次,班级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也就越高,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论述题

39.复述策略是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只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

常见的复述策略有:

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

这种识记也是有条件的,凡是对人有重大意义的、与人的需要和兴趣密切相关的、给人以强烈情绪反应的或形象生动鲜明的人或事,就容易随意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

要想记住某一信息,就需要有意识地、用心地去记它,尝试着自己复述一遍,看看自己能否复述出来。

②排除相互干扰。

人之所以没记住某一信息,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一信息受到干扰,或者是被其他信息搞混了,或是被其他信息挤到一边去了。

一般来说,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干扰。

先学信息对后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后学信息对先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后摄抑制。

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对于篇幅短小的或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即整篇阅读,直到记牢为止。

对于篇幅较长,或者较难,或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分段识记,即将整篇材料分成若干段,先一段一段地记牢,然后合成整篇识记。

至于段的长短,要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熟悉程度而定。

④多种感官参与。

在进行识记时,要学会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念以及用手写等。

⑤复习形式多样化。

⑥画线。

2006.10

简答题

31教学是有一定结构程序的,按照加涅的观点,在教学中需要完成那几大教学事项?

32教师可综合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地方法有那些

33.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主要有哪些?

34.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五、论述题

35.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六、案例分析题

36.案例:

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

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

“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

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

”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

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

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

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

(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

 

四、简答题

31.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32.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3.

(1)为学生提供反馈;

(2)为教师提供反馈;(3)为家长提供信息;(4)为选拔和认证提供信息;(5)为问责提供信息;(6)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34.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其理论强调适应发展的教育观点,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型也受到该理论的影响。

(1)不只是关注儿童思维的结果,还要关注思维的过程;

(2)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在学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不强调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

(4)承认发展进程的差异

五.论述题35.

(1)首先关注学生的内部动机,即学习内容本身具有激励作用。

①激发兴趣,教师让学生坚信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及向学生证明所学内容的用处。

②运用多种方式不断激发,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③使用大量有趣的呈现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④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帮助学生设定既有挑战性又现实的目标,并表扬学生对目标的设定及其实现。

(2)并非每门课程都能引发所有学生的内部动机,因此也要关注学生的外部动机,即用表扬、反馈和其他一些诱因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①教师明确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及成功后会有什么收获。

②提供明确的反馈。

明确、具体的反馈兼具信息性和激发性,它告诉学生对或错在哪里,这样他们就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

具体的反馈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成功的努力归因。

③提供及时的反馈,这样才能体现反馈的信息价值和激励价值。

④经常提供反馈,以使学生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

⑤提高外部动机源的价值和有效性。

期待理论认为,个体对成功的价值以及对成功可能性的估计决定了动机的强弱。

六、案例分析题36.

(1)①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公开表扬弗兰克的成就使得他成为教师宠爱的对象,而青春前期的许多学生对此非常反感。

②在青少年期,“我是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青少年逐渐摆脱父母和老师而转向同伴群体。

同伴群体的重要性随孩子的成长而增强,在青春期时达到最大。

(2)①组织与写诗有关的,全班积极参加的课外活动。

②开展鼓励学生学会合作的活动,让弗兰克在这些活动中,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发挥他的才能,同时也使得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007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2.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哪些感知规律?

33.要想知识保持牢固,就要强调“适当过度学习"。

什么是“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达到什么比例才算适当?

34.不同的练习者通过练习形成操作技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35.通过“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应遵循哪四条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36.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试阐述两者间的种种关系。

37.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的惧怕反应?

三.简答题

31.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定势(或心向)

32.

(1)强度律

(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

33.

(1)指在学习达到刚会背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2)150/100

34.

(1)开始进步快

(2)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3)后期进步慢(4)总趋势在进步,但有时会出现暂时退步

35.

(1)畅所欲言,暂不作评价或判断

(2)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3)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4)鼓励提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四.论述题

36.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只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的智商

37.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的照片、谈论狗;

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的狗;

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

2008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5.什么是发散思维,它有哪些特点?

①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2分)②发散思维的特征∶流畅性;(2分)变通性;(2分)独创性;(2分)

26.品德的心理实质是什么,其心理结构包括哪几种成分?

①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分)②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2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2分)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2分)

27.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你了解的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有哪些?

①例如∶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2分)②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2分)③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2分)④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

(2分)(注∶此题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说得较全面,则可得高分;集中而有一定特色,可得满分。

28.什么是自我意识,它包括哪几种成分?

①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分)②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2分)⑧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2分)④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3分,共26分)

29.结合实际谈谈德育中应怎么用好奖励和惩罚。

①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1分)②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具体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

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

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

外部的物质奖励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过多使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自豪感、欣慰感,以此转化为产生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

(4分)③关于惩罚,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

但是,应该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

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的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口服心服,同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

(4分)④结合实际论述。

(4分)注∶如果理论要点有遗漏而结合实际有内容、有特色也可超出4分。

30.什么是创造性?

怎样创设适宜创造性发展的环境?

①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4分)②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3分)③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分)④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3分)注∶不要求分点与本答案都对应,只要意思说到了即可给相应分数。

2009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4.举例说明什么是上位学习。

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4分)(或通过几个下位概念了解了上位概念的学习。

)②举例:

由报纸、杂志、书学“印刷品”;由汽车、火车、马车学“车”。

(4分)

35.怎样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3分)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分)

③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2分)

36.你在教学或学习中用过一些什么样的记忆术?

①此题有一定开放性。

②常用记忆术有:

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应为“视觉联想”教材错印为“想象”,只有暂从),语义联想等。

③只要说出一两个,并适当展开就可给6分以上。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I小题,共14分)

37.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材上也是举项式的表述。

原则上说:

①能从德、才、能、个性方面说出合于常理的素质6--8分。

在前基础上有特点、有新意2,--4分。

②联系实际1~4分。

2010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简析: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简析: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简析: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简述美育的任务。

 

  简析: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简析: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