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警示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7621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警示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文警示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文警示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文警示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文警示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文警示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文警示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文警示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文警示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文警示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文警示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文警示说明.docx

《中文警示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文警示说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文警示说明.docx

中文警示说明

1.甲醛

甲醛

分子式:

HCHO    分子量30.03

理化特性

常温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

―19.5℃,能溶于水、醇、醚,水溶液称福尔马林,杀菌能力极强。

15℃以下易聚合,置空气中氧化为甲酸。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低浓度甲醛气体对眼、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高浓度甲醛气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

主要症状:

眼痛流泪、喉痒及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糜烂、上腹痛、吐血,眩晕、恐慌不安、步态不稳、甚至昏迷。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有红斑、丘疹、瘙痒、组织坏死等。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1.使用甲醛设备应密闭,不能密闭的应加强通风排毒。

2.注意个人防护,穿戴防护用品。

3.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应急救治措施

1.撤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吸氧。

2.皮肤粘膜损伤,立即用2%的碳酸氢钠(NaHCO3)溶液或大量清水冲洗。

3.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2.氨

液氨

分子式:

NH3   分子量:

17.03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PH值:

11.7(1%溶液),熔点(℃):

-77.73,沸点(℃):

-33.5,相对密度( 水=1 ):

0.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59,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影响: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

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如果身体皮肤有伤口一定要避免接触伤口以防感染。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应急救治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

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立即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3.硫化氢

硫化氢

分子式:

SH2   分子量:

34.08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PH值:

11.7(1%溶液),熔点(℃):

-77.73,沸点(℃):

-33.5,相对密度( 水=1 ):

0.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59,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侵入途径:

吸入 

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

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

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

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

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

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塑料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应急救治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

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立即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4.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

分子式:

CO  分子量:

28.01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199.1,沸点(℃):

-191.4,相对密度(水=1):

0.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97,闪点(℃):

<-50 ,引燃温度(℃):

610,爆炸上限%(V/V):

74.2,爆炸下限%(V/V):

12.5,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侵入途径:

吸入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 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

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应急救治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5.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

分子式:

NO2 分子量:

46.01

理化特性

棕色气体,有刺激性。

可溶于水,生成硝酸,有腐蚀性。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主要损害呼吸系统。

表现为咽痛、胸闷、咳痰,可有轻度头晕、头痛、无力、心悸、恶心等,进而呼吸困难、胸部紧迫感、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

甚至昏迷或窒息。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应急救治措施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其水溶性小,应注意迟发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去除污染衣物时先用温水化冻;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或溅入眼内用流动清水各至少20min;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6.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分子式:

SO2 分子量:

46.01

理化特性

 无色气体,特臭。

 熔点(℃):

 -75.5 ,沸点(℃):

 -10 ,相对密度(水=1):

 1.4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26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

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 作用。

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时,发生 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 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

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慢性影响:

长期低浓度接触, 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

 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

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应急救治措施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加强通风。

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安静;及时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作心肺复苏术后送医院;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7.二氧化锡

二氧化锡

分子式:

SnO2 分子量:

150.71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银白色金属。

熔点(℃):

232,沸点(℃):

2260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误服可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长期吸入锡烟尘,可引起肺部良性的锡末沉着症。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密闭、局部排风、除尘、呼吸困难。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应急救治措施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或溅入眼内用流动清水冲洗各至少20min;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8.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分子式:

NaOH  分子量:

40.01

理化特性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熔点:

318.4℃,沸点:

1390℃,禁忌物: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过氧化物、水。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应急救治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9.盐酸

氯化氢(盐酸)

分子式:

HCl 分子量:

36.46

理化特性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熔点:

-114.8℃(纯),沸点:

108.6℃(20%),禁忌物: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侵入途径:

吸入。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沐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应急救治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