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7681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docx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

世界现代史思考题

1.英、法、德、美、俄、日等帝国主义的模式各是什么?

形成不同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英:

殖民帝国主义。

拥有广大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垄断资本主义与殖民主义息息相关。

法:

高利贷帝国主义。

其金融资本发展迅速,而工业资本相对较弱。

垄断资本家还把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非生产性的高利贷性质的资本输出,使法国每年收获巨额利息,法国成了欧洲的高利贷者。

德:

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德国的统一是在普鲁士容克贵族地主领导下实现的,因此贵族地主在普鲁士仍然占有统治地位,包揽了德意志帝国的一切军政要职。

垄断资产阶级虽然经济上占有优势,但政治上无权,垄断资产阶级与容克贵族地主阶级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德国式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美:

托拉斯帝国主义。

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

俄日: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外扩张,对内军事压迫。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①1879年,德与奥匈帝国为了联合对抗俄法两国,正式订立军事联盟;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

②1891-1894年,法、俄订立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建立。

英国于1904年同法国、1907年同俄国订立协约,构成了三国协约。

③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

3.美国对德宣战的原因

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②德国拉墨西哥反美;③德争霸潜在威胁;④英法战败损失贷款;⑤美国需要走向世界。

4.各列强参战的目的

德:

为了争夺英法殖民地和俄国的属地,摧毁英国海上霸权。

奥匈:

吞并塞尔维亚,建立巴尔干霸权,削弱俄国。

英:

击溃最危险的竞争对手德国,夺取德殖民地及土耳其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

法:

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抑制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夺德的萨尔矿区和鲁尔工业区。

俄:

在欧洲重建权力平衡-占领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夺取加利西亚,建立“大斯拉夫”帝国,削弱奥匈帝国、德国。

意大利:

瓜分北非沿岸的突尼斯等地,占领的里亚斯特和阿尔巴尼亚,建立地中海霸权。

日:

夺取德国在东方的殖民地,树立亚太地区霸权。

美:

打压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和最危险的敌人,角逐欧洲和世界霸权,提高声望,取代英法在西方世界中的领导地位,获得更大权益。

5.一战的性质与影响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

①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

②各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德国战败,英法失去优势,俄国爆发了革命,美国损失很大,日本独霸山东,西方国家主宰世界一去不复返;

③进一步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

④促使亚洲、北美各名族的觉醒;

⑤大战改变了各交战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战争推动科技新成果投入民用;战后上流社会生活方式趋向简单化;临时性的措施机构影响了国家垄断;妇女活动领域和家庭社会地位提高;舆论控制为极权主义国家提供先例

⑥大战对战后世界精神方面最持久的影响是幻灭。

6.结合英法美在对德合约问题上的争论分析三大国的战略构想

英美:

一方面削弱德的军备和武装,使德不足以再次发动侵略战争;另一方面要保留德的部分武装力量,用来“维持国内秩序,镇压国内革命,防止布尔什维克蔓延”。

法:

左右为难,从自身安危和争霸争霸起见,最好是彻底解除德全部武装;从镇压欧洲革命和防止布尔什维克蔓延来看,保留德部分武装是同意的。

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一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①凡华体系建立过程中,战胜国之间的利益分配,是按战后初期各国实力,主要是军事力量大小决定的,因此各国所得利益相差很大,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使本来就不完善的体系日益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②凡华体系分割了战败国的大片领土,夺取了巨额赔款和财富,瓜分了战败国的殖民地,这种对战败国肆无忌惮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③在建立凡华体系中,帝国主义国家把这一体系变成了反苏反共的工具,并在瓜分殖民地方面采取了委任统治制,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同苏联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④凡华体系建立后,欧洲国家的领土实际是按列强的意志划分,这使欧洲产生许多新的民族矛盾,使本来就存在的名族矛盾和边界纠纷更加复杂化,这成为以后大国为打破凡华体系而挑起新的国家争辩的温床。

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凡华体系是按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新的实力对比关系,以牺牲战败国和弱小国家利益来重新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起来的帝国主义新秩序;

②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体系;

③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或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

④是帝国主义反对苏联、反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反对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革命斗争的反革命同盟;

⑤是几个相互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大国在战后初期力量对比基础上达成的暂时妥协。

9.怎样理解“十月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①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必然导致革命的爆发,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要求冲破以沙皇专制为代表的反动上层建筑和旧的生产关系,这迟早要引发一场大的革命风暴;

②俄国国内外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因素,俄国这种矛盾的集中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链条上薄弱的环节,俄无产阶级有可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一战是促使俄国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④一国胜利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

⑤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观条件成熟:

布尔什维克党有自身的先进性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10.“四月提纲”的内容及意义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所作《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

因发表在四月,故名。

主要内容有:

①提出了立即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路线;

②制定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计划;

③制定了和平发展的方针:

“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意义:

提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解决了由资产阶级名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转变的问题,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11.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肯定:

①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新时代,在人类历史上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开辟了帝国主义国家内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③实践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把理想变成现实,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④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⑤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否定:

①是布尔什维克党政变;②是俄国历史的耽搁,如果没有十月革命,俄国会自上而下改革,把俄引向现代化道路,人民就不会在苏维埃制度下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12.为什么说布列斯特条约是革命的妥协

①布列斯特条约是一战期间,苏俄政府与同盟国签订的一份合约。

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又宣告废除此条约;

②布列斯特条约签订前夕,苏维埃俄国面临险恶的国际国内环境;

③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是交出了次要利益,保存了根本利益的妥协。

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13.为什么说德国十一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从革命的结果来看,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基本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②在整个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占主要方面;

③德国无产阶级处于分裂状态,力量弱小。

14.匈牙利共和国覆灭的原因及教训

原因:

社会民主党的背叛

教训:

共产党的严重错误;与社会民主党无原则合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工业化政策超越发展阶段;大敌前疏于军队建设;长期脱离本国的革命斗争。

15.试将俄国十月革命与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相比较,分析各国革命成功和失败的主要原因及经验教训(结合9、13、14)

 

16.如何评价共产国际的运动

共产国际:

1919--1943年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即“第三国际”。

1919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成立大会,世界39个共产党和左派组织出席大会。

1919年3月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的报告》。

共产国际一共举行过七次代表大会,1943年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1.共产国际的历史功绩

(1)传播了马列主义,同右倾机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幼稚病进行了斗争,使各国共产党能够沿着马列主义的轨道比较健康的发展,马列主义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而迅速的传播。

(2)帮助各国无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先锋队组织,这些组织在国际工人运动和本国的革命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支援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4)领导开展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并积极投入其中。

2.共产国际的“左”倾错误:

教条化,神圣化

(1)对世界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因此教条主义的把十月革命的经验运用到社会经济结构不同的国家。

(2)对资本主义自我调整能力和发展潜力估计不足,在制定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时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3)对社会主义民主传统和社会主义民主党在工人群众中的影响估计不足,因此在实行无产阶级统一策略和对社会民主党的态度上表现出比较严重的教条主义和宗教主义。

(4)在强调各国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问题时,忽略了各国党坚持独立自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过于强调集中统一,干涉各国党的内部事务,影响了本国党对本国革命的领导。

17.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方式

①生产合理化,采用先进技术,生产专业化,产品规格化,标准化,劳动生产率提高;②美国的贷款;③相互间妥协。

18.法国左翼联盟及英国工党上台执政的背景

法国:

1924年6月到1926年7月,左翼联盟政府上台执政,由激进社会党人赫里欧组阁,左翼联盟的内外政策:

内政:

践诺,①实行政治大赦;②恢复因参加大罢工斗争而解雇的铁路工人的工作;③赋予公务员组织工会和妇女参加市政和县政选举的权利;④限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天主教会的特权。

外交:

调整,①采取同德国和解的政策,接受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②1924年10月同苏联建立了外交政策。

英国:

①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阶级矛盾的激化,为工党的执政奠定了基础;②工党本身的策略方针获得了广泛的支持;③英属殖民地运动的兴起、外交上的困难,为工党执政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④资产阶级内部分裂和自由党的衰落,为工党走向政治舞台提供了可能。

1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作用与影响。

(如何评价)

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外国武装力量干涉和内乱迭起,国家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为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以保证战争需要而实行的。

内容:

①余粮征集制,强制征收农民除维持生存以外的所有粮食;②工业国有化,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企业实行国家监督,国家经营所有外贸活动;③贸易国有化,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取代私商;④义务劳动制,不劳动者不得食;⑤口粮配给制,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统一分配。

作用:

利--在整个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通过采用这些带有军事性质的手段,在市场之外建立起城乡之间直接的商品交换,使苏维埃俄国迅速形成了严格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战争结束后,该政策与和平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不适应性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并引起了社会动荡,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粉碎协约国的武装进攻,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因此,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无疑是巨大的成功。

弊--①从措施本身来说,很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主要表现有:

“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家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过分”“超过了理论上和政治上所需要的限度”(列宁语)。

由于不顾条件,强令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致使不少企业减产或倒闭,1920年工业总产值下降为1917年的21%;取消一切私人贸易后,合作社和国营商业没有相应发展,影响了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正常供应;工业生产的总管理局体制造成中央与地方的不协调,出现官僚主义滋长经济效益低下现象;特别是余粮收集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偏差,征收的不仅仅是余粮,必需的口粮和饲料粮甚至种子粮都被征收,严重破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有损于工农联盟。

②战时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其特点是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中,基本上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俄共(布)在指导思想上存在急于超阶段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的空想错误。

特别是到1920年底国内革命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作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不但没有因非常时期结束而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如余粮收集制扩大到棉花、麻类、皮革等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国有化有大中企业推广到广大小企业,进一步取缔一切私人贸易活动等等,这些措施远远超出了俄国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③实践证明,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一种尝试,战时共产主义无疑是失败的。

20.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条件

历史背景:

意大利在欧洲大国之列素来贫弱,且具有较浓的军国主义传统;

国际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间的分赃不均;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国内背景:

①一战加剧了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固有矛盾,使其与其他欧洲列强之间的争夺更为激烈;②战后的政治动荡、经济困境以及阶级矛盾的尖锐激化,作为战胜国对分赃不满引发起激昂的民族主义情绪,使统治阶级选择了与法西斯相结合的道路;③经济危机引发革命危机,工农革命运动迅猛高涨;④以墨索里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法西斯组织的政治纲领和口号对经济生活处于困境中的广大城乡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21.分析“美国例外论”

美国例外论是指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独立无二,以自由、个人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思想为建国基础的国家,人民特别富裕幸福、国家特别稳定强盛,并在世界上领导与保卫自由潮流,因此独特优越,具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之处,为亚历西斯•托克维里于1831年所杜撰之词句。

 

22.德国赔款问题的解决

①战后,法国企图获得最大限度的赔款,以削弱德国,英美则希望把德国变成其商品倾销市场,希望德国经济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以牵制法国;

②面对德国“鲁尔危机”和法国财政困难,美英开始操纵德国赔款问题,“道维斯计划”为德国经济制造了条件;

③“杨格计划”大大缩减了德国赔款问题,使德国收回一些经济上财政上的主权;

④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财政困难,美国担心德国经济崩溃会影响欧洲政治经济秩序和投资利益,颁布“胡佛援债令”各国被迫接受;

⑤1932年《洛桑协定》后,德国不再支付赔款,希特勒上台后干脆取消赔款义务,德国赔款问题最后不了了之。

对这一结果的分析:

德国赔款问题的最终解决,是美英扶德抑法的具体反映,是主要战胜国之间矛盾加深和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是美国维护其欧洲利益的具体体现。

最终导致了德国没有受到战争应有的严重惩罚,为他的崛起打下了基础,德国得以在战争介绍后迅速发展,并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23.洛迦诺公约

1925年10月5日洛迦诺会议召开,10月16日与会的法、德、比、英、意、波、捷草签了“最后议定书”和7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

它规定:

第一,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护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德法和德比之间的边界现状,这个保证对德国向西扩张是一种遏制,同时也约束法国不能像鲁尔危机那样侵犯德国;第二,德国分别同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相约凡外交上不能解决的争端,应提交仲裁法庭和国际法庭裁决。

这四个仲裁条约都没有关于保证边界的规定,它意味着对德国东部的波德、捷德边界没有给予安全保证,德国没有承担维护德波、德捷边界现状的义务。

这实际是打开了德国向东扩张的道路;第三,由于法国的盟国波、捷德边界没有得到安全保证,法国不得不与波、捷分别签订防备德国进攻的相互保证条约。

作用:

提高了英德地位,限制了法国自由。

24.甘地主义

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它包括四个基本内容。

①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②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③以经济主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④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但是,实际上,甘地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争取印度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他以印度教传统与非暴力抵抗手段相结合,使印度的民族运动真正奠基于群众运动之上,对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把非暴力看成唯一的、“宗教式的善”的真谛,则限制群众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健康发展。

25.凯末尔主义

形成与1919--1931年,由土耳其共和人民党和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建者凯末尔所提倡。

凯末尔主义被概括为六项原则。

这六项原则是:

共和主义或民主共和主义,它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义,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体原则;民族主义,它体现保卫土耳其的领土完整、民族独立和国际上应有的地位原则;平民主义,它体现公民主权,及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国家主义,它体现以国营经济为基础、同时鼓励私人工商业和坚持经济独立自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则;世俗主义或反对教权主义,它体现反对伊斯兰教封建神权势力干预国家政权、法律、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原则;改革主义,他体现反对满足现状、盲目保守和听天由命的思想,体现坚持不懈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原则。

特征:

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理论体系。

26.卡德纳斯改革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外加军阀混战,社会矛盾尖锐,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在其任期内(1934--1940)实施的实行社会公平和反对外国资本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

其内容有:

土地制度改革,国有化政策,文化教育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外交政策调整。

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命脉,基本上完成了由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任务,为墨西哥比较稳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7.如何认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用运动是20-30年代由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其特点是非暴力不抵抗和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

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国大党领导下,从1920年8月开始,印度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体的内容有:

放弃英国政府授予的官爵封号;学生从英国办的学校退学,在立法机构、法院和政府工作的人民离职;抵制英国商品;恢复手纺车运动,拒绝纳税等,然而,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以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运动最后失败。

30年代初,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再次兴起,国大党发起了向食盐进军的运动,要求英国殖民统治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印度独立。

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

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没能使印度获得独立,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斗争性和妥协性。

28.如何评价凯末尔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19-1923)。

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封建君主帝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建立了名族国家体系,顺应了20世纪亚非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

29.卡德纳斯改革的历史意义

①卡德纳斯在30年代所进行的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

就其改革的深度和民主性而言,为同时代亚洲、非洲和拉丁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史上所仅有;

②卡德纳斯实行的土地改革,使墨西哥的土地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通过把封建庄园改造为资本主义农场和把封建大地产转变为村社土地的方式,在农村实现了由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革;

③卡德纳斯改革是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后的一系列护宪运动的最高峰。

卡德纳斯的贡献就是依靠政权力量,自上而下的完成了护宪运动的任务;

④卡德纳斯的民族民主思想及其实践,使他成为30年代拉丁美洲社会思潮的代表者之一。

30.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分析

差异:

①“战策”把农民的粮食全部收走,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新策”允许农民税后自由经营自由交换

②“战策”全面没收私人资本,建立了全国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新策”允许各种所有制并存,实行了“国家资本主义”等非公有制形式

③“战策”取消了商业贸易,废除了市场和货币关系;“新策”由国家调整商业、市场及货币流通

④“战策”基本上是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管理上高度集中;“新策”使商品交换、工资税务逐步货币化,实行分散民主的管理

联系:

①“战策”是对旧生产关系的正面冲击,是直接过渡

②“新策”消除了冒进做法,退回现实,是“战略退却”

31.试对托洛茨基的功过作全面评述

苏联共产党领袖,革命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作家。

革命期间追随列宁,参加工人运动,曾在克伦斯基逮捕入狱,后出狱。

在十月革命期间担任过一些党、政、军重要职务,带领军队在内战中与白军作战,对苏联反抗美国、英国、法国武装干涉作了贡献。

1927年,因为他极力反对斯大林的独裁政策,主张世界革命而被开除出苏联共产党,后被流放、驱逐。

1938年,他在墨西哥与支持者创建了第四国际,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与共产国际对抗。

1940年,他在墨西哥被拉蒙•麦卡德杀害。

他只是斯大林恐怖专制时期的一个受害的不同政见者,但是后来斯大林把许多其他的不同政见者打成“托洛茨基分子”进行清洗,他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著有《不断革命》、《俄国革命史》、《文学与革命》、《他们的道德与我们的道德》等。

32.试总结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验教训

①从内部积累资金,规定速度指标,完成工业化建设,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基本完成,显示了新制度的优越性;②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较慢提高;③农业集体化过快过急,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形式单一,违背了自愿原则;④侵犯了中农利益,极不人道的富农政策,忽视了客观规律;⑤计划经济统得太死,忽略了地方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⑥忽视了商品经济的调节作用。

33.评价肃反运动

肃反运动又叫大清洗运动。

斯大林的最高领袖地位确认以后,1936年-1939年,在党、政、军内开展了大清洗运动。

一大批苏联党政军的最高级领导人被处决,法制和民主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无辜百姓也受到迫害。

大清洗运动给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致使苏联在二战初期节节败退。

(1)肃反运动是完全错误的政治大清洗;

(2)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长期陷入极不正常状态,强化了斯大林的个人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