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7805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docx

控制网测量方案11页

一、工程概况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地产开发公司总投资的大港地产开发公司溪谷林苑住宅小区(一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440.14平方米,由45号楼、46号楼、57号楼、58号楼、67号楼、68号楼、75号楼、76号楼组成。

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576.16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为3863.97平方米,具体如下: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分号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项目名称

单位面积(㎡)

栋数

结构形式

层数

建筑高度(m)

占地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

地上建筑面积(㎡)

01

45#楼

502.61

558.49

1225.97

1

异型柱结构

3

14.70

02

46#楼

575.73

575.73

1270.03

1

异型柱结构

3

14.70

03

57#楼

422.92

468.31

1028.17

1

异型柱结构

3

14.70

04

58#楼

422.92

469.48

1028.17

1

异型柱结构

3

14.70

05

67#楼

422.92

468.31

1028.17

1

异型柱结构

3

14.70

06

68#楼

422.92

469.48

1028.17

1

异型柱结构

3

14.70

07

75#楼

399.59

429.79

983.74

1

异型柱结构

3

14.70

08

76#楼

399.59

424.39

983.74

1

异型柱结构

3

14.70

合计

3569.2

3863.97

8576.16

8

本方案为工程测量专项方案,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构件安装测量,沉降观测。

二、测量仪器的选用

(1)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到具有检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

序号

器具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量测精度

1

索佳全站仪

Set2130R

1

2"2+2ppm

2

经纬仪

J2

1

2"

3

水准仪

DS32

1

2mm/km

4

水准尺

5米塔尺

2

5

钢尺

50m签定钢卷尺

2

6

对讲机

Telt

4

3km

7

电脑

惠普

1

测量需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

8磅锤1把,红油漆3桶,毛笔10支,HB铅笔10支,15mm水泥钉1盒,铁锹1把,木桩若干。

(2)测量仪器的技术要求

观测前,须按规范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校。

对于全站仪,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①照准部旋转各位置气泡不超过1格;

②光学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DJ1不超过1″,DJ2不超过2″;

③横轴不垂直于竖轴之差,DJl不超过10″,DJ2不超过15″,DJ3不超过10″;

④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⑤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之差,DJl不超过5″,DJ2不超过8″,DJ6不超过10″;

⑥光学对点器视轴与竖轴的偏差,在0.8m到1.5m高度范围内不超过土1mm;

(3)对于测距仪,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①发光、接收、照准三轴的不平行性不超过±20″;

②测尺频率变化不大于比例误差的2/3;

③照准误差均不超过固定误差的1/2;

④仪器内部符合标准偏差不超过标准精度的1/4,周期误差振幅不大于规定误差的3/5;

⑤加常数和乘常数检定的单位权标准差不超过标准精度的1/2;

⑥电压变化对测距的影响不超过标准精度的1/3;

⑦光学对中器的对中误差在仪器高1.5m范围内不超过1mm;

还须对气压计,干湿温度计进行检验与校正。

三、测量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9);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4)溪谷林苑住宅小区(一区)工程平面图(用于选点);

(5)天津市大港地产开发公司提供的坐标点及高程点。

四、平面控制网设计方案

1.技术要求与布网原则

根据给定溪谷林苑住宅小区(一区)工程平面图,为了保证施工测量工作的进行,现在场区内选点如下图所示,形成网格,满足二级导线的精度要求。

控制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满足下表要求:

2、选点与标石埋设

(1)选点

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后进行选点。

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②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③点位应便于安置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

④交通应便于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

⑤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但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

⑥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控制点进行编号。

(2)标石埋设

①二级控制点的标石及标志规格可参见下图,标石的中心标志用铜材料制作,标志中心应刻有清晰、精细的十字丝;

②地面二级控制点标石可用混凝土预先制作,然后运往各点埋设,埋设时坑底填以沙石,捣固夯实或浇灌混凝土底层,再套模浇灌;

③埋石结束后应填写控制点点之记;

④待标石埋设稳定,没有下沉,或现场浇灌的标石凝固后2~3天方可观测。

二级控制点埋石形式

3、控制网布设示意图

4、导线测量

由甲方给定的两通视点K2、K3,为基准控制点,导线测量至控制点1、2、3、4、5、6、TP1、TP2、TP3,然后闭合支控制点K2形成为闭合导线,导线边长要求满足二级导线测量的规范。

导线测量路线示意图

5、内业计算

(1)内业计算中数字取至小数点后三位,角值取至秒,边长及坐标取至毫米(mm)

(2)对观测结果进行平差计算,精度要求要满足二级导线的要求,如果不合格,要重新进行测量。

6、成果复核

测量的外业和内业的成果完成后,要进行自检,合格后要交由监理和甲方进行检查,全部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高程控制网建立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K1、K2、K3、K4),采用DS32级水准仪(精度2mm/km往返测)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3)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2、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单位(mm)

测量等级

三等

四等

3

5

Mw

6

10

注:

MΔ为偶然中误差,Mw为全中误差

3、观测方法

(1)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铟钢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在每一个转点处安置左右相距0.5m的两个尺台,相应于左右两条水准路线。

每一测站按规定的观测方法和操作程序,首先完成右路线的观测,而后进行左路线的观测。

4、水准点的选点和控制点先在一起,以方便施工中使用。

六、±0以下的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1)根据测量控制点引测出场区的轴线点,依据施工图纸上的尺寸关系,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指导开挖。

(2)轴线投测。

平面楼层混凝土浇筑并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现场测量人员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

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控制轴线标识示例:

细部线放样示例:

(3)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并报监理验线,验线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4)允许偏差如下:

基础放线尺寸允许偏差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m)

L(B)≤30

±5

30

±10

60

±15

L(B)>90

±20

说明:

轴线的对角尺寸的允许偏差应为边长偏差的20倍:

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偏差应为±1′。

2、高程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高程时,首先联测地面高程控制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高程。

(2)±0以下高程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对所需的调和临时控制点即水平桩(又称腰桩)必须正确测设,较差控制在±3mm。

(3)基础结构模板支好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测设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控制混凝土浇筑。

拆模后,在结构立面抄测结构±0线。

(4)基坑标高传递示意图如下所示:

七、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为了能够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确定在各轴线交点的混凝土柱上设置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的埋设形式如下图所示:

2、沉降观测点的测量过程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个月观测一次。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长时间连续降雨、基础四周大量积水等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入逐日观测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3)观测方法。

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用Ⅱ等水准测量方法往返观测,其误差不应超过±1

(n为测战数),或±4

(L为公里数)。

为了保证观测精度,观测时视线长度一般≯50m,前后视距离要尽量相等,可用皮尺丈量。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点,再依次前视各观测点,最后应再次后视水准点,前后两个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八、工程测量人员组织及设备配置

所有测量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

由于本工程工期紧张,施工流水段较多,为更好地配合主体结构的施工,工程测量人员要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测量放线任务,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各人有不同的分工,对于轴线控制与高程控制等关键环节,责任到人,强调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以更好的方法、更高的精度完成测量放线任务。

九、提交的成果资料

测量任务完成后,上交如下资料:

1、测量任务书与专业设计书;

2、外业观测记录(包括原始记录的存储介质及其备份)、测量手簿及其它记录(包括偏心观测);

3、气象及其它仪器的检验资料;

4、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及野外检核计算资料;

5、数据加工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

6、技术总结和成果检查报告。

十、测量技术质保措施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而测量又是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制定以下措施:

(1)测量负责人按测量方案要求,安排现场测量工作,并作好施工测量日志。

方案、测法要科学、合理,重要的单位工程或部位的测量方案由测量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

(2)现场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设备送检。

(3)本工程的测量工作必须符合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要求。

认真审核图纸及相关资料,仔细核对依据资料及点位,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

(4)测量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检制”。

自检时必须换人,以不同的方法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交给专检部门验线。

(5)技术资料、记录要齐全、完整,使每项测量工作都可追溯。

(6)质量检验程序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