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7875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8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docx

浙江专版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学案浙科版必修3

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身体表面的

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人体内的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是组成人体抵

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3.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

性免疫。

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淋

巴干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5.第三道防线为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

疫和体液免疫两大类。

6.HIV病毒破坏大量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严重

削弱免疫功能,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考试内容

必考

加试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a

a

a

a

(3)特异性免疫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5)免疫接种的应用

b

a

b

a

a

(6)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7)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

a

a

a

a

a

a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它包括:

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一道防线的范围:

①皮肤表面的死细胞(角质细胞);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反应,以对付这些病原体,由于这种反应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因此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1.泪液、胃液和唾液都具有杀菌作用,它们属于第几道防线?

提示:

泪液、唾液和胃液等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属于第一道防线。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中,当人体的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有哪些表现?

炎症对机体抵抗病原体有什么作用?

提示:

(1)炎症的表现:

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的现象。

(2)炎症的作用:

可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三道防线的比较

防线

结构

场所

特点

第一道

防线

皮肤、黏膜、油脂腺、胃液等

体外、体表

非特异性

第二道

防线

白细胞、血浆蛋白、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

体内(内环

境中)

非特异性

第三道

防线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抗体等免疫物质

体内(内

环境)

特异性

2.三道防线的区别

(1)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区别在场所不同,将病原体排除、灭杀在体外的是第一道防线,胃腔、肠腔属体外。

(2)第二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区别在特点,第二道防线没有特异性,不同的病原体用相同的细胞、相同的方式消灭。

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及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1.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1)免疫应答: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

(2)抗原:

①概念: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化学物质;

②种类:

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

(3)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判断:

①种类: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判断依据:

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参与起作用的是体液免疫,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起作用的是细胞免疫。

(4)淋巴细胞的作用与来源:

2.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①化学本质及分布:

一种特异的糖蛋白,位于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

②特点:

除同卵双胞胎外,不同人有不同的MHC分子,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MHC分子。

(2)识别机理:

①白细胞都认识自身的MHC,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组织细胞。

②当病原体所携带的“非己”标志被识别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③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病原体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呈递在细胞表面。

若该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便会在其他因素辅助下,促使淋巴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1.巨噬细胞只能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吗?

为什么?

提示:

不是,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参与特异性免疫(抗原的识别),还能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2.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能直接识别抗原吗?

为什么?

提示:

不能。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只能通过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分子与巨噬细胞表面特定的抗原MHC复合体结合,从而起到特异性识别抗原的作用。

1.淋巴细胞的产生与成熟: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有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

3.当辅助性T细胞受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被削弱,如HIV病毒攻击辅助性T细胞致其大量减少后,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直至丧失。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细胞免疫

(1)作用范围:

直接对抗入侵的病原体、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2)T淋巴细胞的特点:

①专一性:

每一个成熟T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未遇到相应抗原时,处于不活动状态。

②T淋巴细胞对自身细胞膜上的MHC标志不发生反应。

(3)细胞免疫的过程:

①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识别巨噬细胞处理形成的抗原MHC复合体,不能直接识别抗原。

②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破裂靶细胞,靶细胞可能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或器官移植的异体细胞,因为这些细胞表面有抗原MHC复合体或异常或异体的MHC。

(4)T淋巴细胞的种类及作用:

①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

可分泌多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②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靶细胞,并消灭之。

2.体液免疫

(1)抗体:

①种类:

a.通常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效应B细胞产生并分泌,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b.另一类是由成熟的B淋巴细胞合成的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即抗体分子,能直接识别体液中的特异性抗原。

②本质、结构:

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其分子基本结构呈Y形,两臂上有相同的结合位点。

(2)体液免疫的过程:

(图中虚线表示二次免疫的过程)

①根据图示填空:

巨噬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效应B淋巴(浆)细胞; 记忆B细胞;

a.白细胞介素2; B.抗体。

②体液免疫中的关键点:

a.致敏B淋巴细胞:

成熟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后移到细胞膜上,当遇到相应抗原并结合后,该细胞被致敏。

b.已被抗原MHC复合体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成B细胞克隆,B细胞克隆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和体液中。

③作用范围:

抗体免疫的主要目标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3)免疫效应:

①免疫效应:

抗体与病原体和毒素结合,致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还可使一些抗原(如可溶性的蛋白质)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②在一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不会全部用完,检查血液中的某一种特定抗体便可确定一个人是否曾经受到某种特定病原体(抗原)的侵袭。

1.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B淋巴细胞可由什么细胞分化而来?

形成效应B淋巴细胞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结合以下体液免疫的过程图分析:

初次体液免疫中,效应B淋巴(浆)细胞由致敏的B淋巴细胞在受到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促进作用下增殖分化而来;二次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B淋巴细胞也可由记忆B细胞在受到相同抗原的再次入侵刺激下增殖分化而来。

2.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B淋巴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吗?

提示:

不能。

体液免疫过程中效应B淋巴细胞由特定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只能合成和分泌出特定的抗体进入体液中,它自身不能识别抗原。

1.特异性免疫中各免疫细胞的比较

细胞

来源

识别能力

作用

参与的

免疫

巨噬

细胞

单核细胞分化或造血干细胞

非特异性识别抗原

吞噬抗原,处理抗原

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辅助性T细胞

淋巴干细胞分化、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特异性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

分泌白细胞介素2或多种蛋白质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毒性T细胞

淋巴干细胞分化,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特异性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复合体

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免疫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

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或异体MHC)

破裂靶细胞(包括宿主细胞、癌细胞、异体细胞)

细胞免疫

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或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

特异性识别相同的抗原MHC复合体

分化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二次细胞免疫

B细胞

淋巴干细胞分化

特异性识别抗原

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

忆B细胞

体液免疫

效应B细胞

B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化

无识别能力

分泌相应的抗体

体液免疫

记忆B细胞

B细胞分化或记忆B细胞分裂

识别相同的抗原

分化成效应B细胞

二次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类型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

对象

侵入体液(内环境)中的病原体和毒素

已被抗原感染的体细胞——靶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等

作用

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

②辅助性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

关系

对于细菌产生的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如病毒),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一旦进入靶细胞,先由细胞免疫破裂靶细胞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特别提醒]

(1)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毒性T细胞。

巨噬细胞也能识别抗原,但属于非特异性识别抗原。

(2)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也可来自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和癌细胞。

3.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图解

注意点:

(1)体液免疫参与细胞主要是B细胞类,辅助性T细胞辅助,针对对象是细胞外的抗原。

细胞免疫参与细胞是T细胞类,针对对象是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癌细胞、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2)体液免疫靠抗体结合抗原,细胞免疫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破裂靶细胞。

(3)消灭细菌外毒素等细胞外物质靠体液免疫;异体细胞、癌细胞等仅靠细胞免疫来摧毁;消灭胞内寄生病原体如病毒等要靠体液免疫先清除体液中的病原体,再靠细胞免疫摧毁宿主细胞,再靠体液免疫消灭出来的病原体。

(4)抗体凝聚抗原后,最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5)辅助性T细胞即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巨噬细胞即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6)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与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且更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如图所示)。

免疫接种

1.免疫接种概念

免疫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2.免疫接种类型

(1)疫苗的类型:

①灭活的微生物(即死疫苗);②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③减毒的微生物(即减毒疫苗)。

(2)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

[填表]

类型

作用途径

作用

主动

免疫

通过注射或口服疫苗进入体内,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引发二次免疫应答,两次或多次的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应疾病的长期保护

主要起免疫预防作用

被动

免疫

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力

一般起紧急预防和治疗作用

1.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目的各是什么?

提示:

(1)主动免疫一般在病原体感染前接种疫苗,诱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应疾病的长期保护以有利于免疫预防作用。

(2)被动免疫一般在被病原体感染后立即注射足量抗体进行紧急治疗,以防病原体感染后致病。

2.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接种物相同吗?

提示:

不同。

主动免疫接种的是各种疫苗,而被动免疫一般接种的是与病原体相对应的抗体或较多的效应细胞。

1.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区别

比较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概念

通过接种疫苗,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目的

感染前的预防

感染后的治疗或紧急预防

方法

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人的免疫力;初次接种引发初次免疫应答,两次或多次接种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

在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注射的

物质

用于主动免疫的物质有菌苗、疫苗和类毒素等

用于被动免疫的物质有免疫血清和丙种球蛋白

实例

①新生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注射卡介苗等

②各年龄段健康人群注射乙肝疫苗

①向感染甲型H1N1患者体内输入康复者血清(其内有相应抗体)

②向被狂犬咬伤的人体内输入相应狂犬病毒抗体

2.区分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1)自然免疫:

由于自然状态下病原体感染而使机体获得的针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如人体感染天花病毒后不再患天花。

(2)人工免疫:

由人工注射相应抗原或抗体而获得的免疫能力,即预防接种获得的免疫力。

如人工注射天花病毒疫苗(牛痘)可预防天花。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1.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2.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1)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

与生俱来的。

如婴儿缺乏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对异物缺乏免疫应答能力,很容易因感染病原体而致病,甚至死亡。

(2)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

如艾滋病(由人类HIV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严重的免疫缺乏病)。

3.艾滋病

(1)艾滋病:

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感染HIV引起的。

(2)病原体:

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3)传播途径:

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4)感染HIV以后,一般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8~10年)才发病。

(5)患病机理:

HIV病毒侵入人体后,大量辅助性T细胞被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削弱,机体会受许多致命的感染和恶性疾病的侵袭,无法治愈,直至死亡。

(6)预防:

①洁身自爱,避免不正当的性关系,使用避孕套。

②输血要严格检查,严格消毒。

③远离毒品。

④对已感染HIV的孕妇应用药物控制,实施剖腹产,并对其婴儿进行人工哺乳。

1.过敏反应主要是哪种免疫参与的,过敏一般对人体的组织有损伤吗?

提示:

过敏反应主要是体液免疫参与,过敏一般对人体组织无损伤。

2.HIV病毒怎样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提示: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如图所示:

HIV及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1)结合HIV模型,总结如下:

①HIV是RNA病毒,含有两条病毒RNA(图中的E);

②HIV是逆转录病毒,含有逆转录酶(图中的D);

③HIV含有核心蛋白质(图中的C),脂类膜中的蛋白质(A);

④HIV最外层有来自宿主细胞的脂类膜(B)。

(2)结合HIV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分析如下:

a.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胞吞进入细胞(图中①);

b.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的DNA链,再形成双链DNA(图中②③);

c.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图中④);

d.激活后,大量复制,并转录出RNA,翻译出HIV蛋白质(图中⑤⑥);

e.组装成HIV后出细胞,出细胞时包裹上宿主细胞的膜(图中⑦⑧)。

(3)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破坏了大量的辅助性T细胞,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易感染其他疾病死亡。

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例1] 人体受到病原体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

这种免疫是(  )

A.先天具有的     B.后天获得的

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精讲精析] 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消化进入人体内的病原体,这是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的非特异性免疫。

而针对某一种抗原,通过相应的抗体产生的免疫,则属于后天才有的特异性免疫。

答案为A。

若巨噬细胞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若巨噬细胞吞噬消化病原体并将病原体上的抗原(蛋白质)分子降解为多肽,再与巨噬细胞的MHC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则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抗原的识别过程。

1.(2016·浙江4月选考)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

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D.细胞免疫

解析:

选A 将病原体杀灭在体外属于第一道防线。

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发育

[例2] 关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的

B.都是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的

C.都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

D.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精讲精析] 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而成,B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而成。

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抗体可以由成熟的B淋巴细胞直接合成,但只能在细胞膜上作受体分子特异性识别抗原;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只进入体液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体液免疫的效应作用。

B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在抗原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物质促进下,都能增殖分化成较多的效应细胞群和少量的记忆细胞群。

答案为D。

只有成熟的B淋巴细胞和效应B细胞才会产生抗体,其他细胞不产生抗体。

2.几种免疫细胞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甲细胞转化为乙细胞的场所是胸腺

B.乙细胞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

C.乙细胞转化为丙细胞需白细胞介素2刺激

D.丙细胞已经失去了分裂和分化能力

解析:

选B 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分化增殖成熟为T淋巴细胞,另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鸟类中是先在腔上囊发育成熟,哺乳动物是在骨髓中形成B细胞;乙细胞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能转变成致敏B淋巴细胞,表明乙细胞膜上含有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乙细胞受抗原刺激可以转化为丙细胞,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以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当成熟的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便被致敏了,之后便开始分裂。

以过程图为载体,考查特异性免疫

[例3]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a为巨噬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淋巴细胞、细胞d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e为记忆T细胞、细胞f为效应B(浆)细胞、细胞g为记忆B细胞。

其中对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b、c、d、e、g,⑤代表的是细胞免疫、⑥代表的是体液免疫;HIV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中的辅助性T细胞,没有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将不能进行,但还可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记忆细胞发挥作用,至少是相同抗原第二次入侵机体。

答案为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T细胞要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时,必须有:

①抗原的刺激活化;②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或多种蛋白质)的促进作用。

只有相应的效应细胞或细胞产物才能与靶细胞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记忆细胞只参与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的二次免疫反应。

3.下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其中①~⑥表示免疫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细胞②的质膜上有抗原的受体,每个受体有一个抗原结合位点

B.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③能识别不同的抗原与细胞③表面的MHC标志不同有关

C.细胞④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D.细胞⑥中经高尔基体分拣的蛋白质都送到细胞外

解析:

选C 成熟细胞②B淋巴细胞的质膜上有抗原的受体,每个受体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同一个体不同的细胞③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不同的抗原与细胞③表面的特异性受体不同有关;细胞④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细胞⑥效应B细胞中经高尔基体分拣的蛋白质有些送到细胞内的某些特定位置。

综合考查免疫与免疫接种

[例4]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精讲精析] 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如果有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

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答案为C。

主动免疫通过接种疫苗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以提供对相应疾病的长期保护,而不是产生更多种的淋巴细胞。

4.下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接种不同的疫苗,具有使抗体甲产量增加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增加抗体所需要的时间短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

解析:

选B 接种特异性的抗原,才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特异性抗体,因此接种不同的疫苗,只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不会使抗体甲产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抗体是由特定种类效应B细胞产生的,自身不会增多。

二次免疫反应比首次免疫反应要更快更强,但需要疫苗接种后追加第二剂相同的抗原。

以热点材料为载体,考查免疫失调——艾滋病及防治

[例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艾滋病(AIDS)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之一,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HIV是一种球形的单链RNA病毒,含有逆转录酶(逆转录是与转录相反的一个过程)。

HIV侵入人体后,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就成为产生HIV的工厂,细胞裂解时可释放数百万个HIV。

(1)下列对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人体细胞不同,它的碱基种类仅有4种

B.变异类型多,是由于单链RNA结构不稳定,突变率高

C.可以直接用培养异养型微生物的人工培养基培养繁殖

D.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是能够侵入辅助性T细胞

(2)HIV进入细胞后,以____________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这一过程利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