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8367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教育研讨课.docx

环境教育研讨课

环境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动物为什么要穿越公路。

2、知道人们保护动物的有关习俗。

3、了解有关部门为保护动物而采取的积极行动。

4、懂得如何保护动物。

5、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行走(或迁徙)的知识;了解与保护动物有关的习俗;查阅有关部门保护动动物的积极措施。

教学方法:

谈话、交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要求认真倾听,谈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教师读“生活在线”。

二,探求新知:

1、猜想动物为什么要穿越马路?

(迁徙、公路切割了动物的生活区域)

2、交流:

人和动物应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

人们的哪些习俗与保护动物有关?

3、你认为应怎样保护动物不受伤害?

4、你了解到哪些保护动物的典型事例?

5、我们能为保护动物做出哪些实际行动?

做保护动物的小卫士。

教师总结:

动物和人类一样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是地球上共存的生命,人类应该与他们和谐相处,积极保护他们不受伤害。

三、拓展应用

1、用美丽的图画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2、现在让我们为保护动物写下几份倡议书(或宣传单)吧!

四、板书设计:

给动物让路

动物为什么穿越公路?

为什么要保护他们?

如何保护他们?

 

“煮鸡蛋”的思考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的意识。

2、启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采取节约的方法,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3、转化思想、培养品质。

教学重、难点:

树立节约意识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你会煮鸡蛋吗?

指名说。

教师:

日本人和德国人是这样煮鸡蛋的:

指名读教材。

假如我们在每件事情上都习惯了无所谓和浪费,那么怎么可能会有高效率的人生呢?

日本人,办事高效率却是世界一流的,我们是否应当从中学点什么呀。

二、探究新知:

思考:

1、德国人煮鸡蛋的方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

另据专家介绍,水开以后,五分钟即可煮熟鸡蛋,还不破坏营养成分,煮的时间长,会有许多浪费。

2、现在生活好了还需要节约吗?

3、你知道哪些家庭节约小妙法?

4、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

我们的生命中,过1分钟就减少1分钟的寿命,珍惜是从点滴做起的。

假如我们在每件事情上都习惯了无所谓和浪费,那么怎么可能会有高效率的人生呢?

日本人,办事高效率却是世界一流的,我们是否应当从中学点什么呀。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三、板书设计:

“煮鸡蛋”的思考

节约小妙法

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游动”的蒙古包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游牧民的生活方式。

2、引导学生阅读典型案例,调查当地的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深刻剖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揭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口、资源、发展和环境间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课时安排:

一节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阅读、分析、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1、游牧民的生活方式:

你了解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吗?

指名说。

教师:

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婚姻、丧葬、社交等都有自己的特点。

男女都穿身宽袖长袍,束以腰带,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

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或束红、黄色头巾;女子盛妆时戴银饰点缀的冠,平时则以红、蓝色布缠头。

他们现在的服装式样和鞋子已有较多的改进。

饮食方面,牧区多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粮食为辅;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和蔬菜。

普遍嗜饮砖茶。

居住方面,牧区多住容易拆搭、便于搬运的蒙古包。

这是长期适应草原游牧生活而形成的,以圆形围壁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部覆以毛毡,通常高约七、八尺,直径约丈余的住室(蒙古包)。

在定居的地区,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出现了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屋;农区则多已住汉式平房,并且聚为村落。

男女老幼都善于乘骑,出行不论远近,均以马代步。

2、游牧民的住所:

你知道游牧民族住什么样的房子吗?

为什么?

教师: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

它们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许多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

大多数的蒙古人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

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只骆驼运到落脚点,再起帐篷。

古族传统民居。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

一圆形天空,通烟气。

包门小,朝南或朝东南。

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牧等特点。

多用在族“家”、“屋”的意思。

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

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

铺上厚厚的地毯,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

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

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板。

一顶蒙古包只需要40峰骆驼或10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20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3、游牧民的禁忌

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居民多以畜牧业为生。

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大增,有些地区便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使牧区的范围大为缩小了。

被开垦的地区,冬春季节地表没有植被,此时风力又很大,地表遭受风蚀,表层土壤被吹走,逐渐变为沙漠。

牧区缩小之后,有些草地超载严重,植被同样受到破坏,也会导致土地沙化,这些都会破坏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去冬今春肆虐的沙尘暴,就与内蒙古草地开垦、沙化有关。

(提问)1、阅读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并思考:

目前扩大耕地的方式有几种?

分析各种方式引起的恶性循环过程是怎样的?

2、阅读漫画“毁灭”,作者取名为“毁灭”的含义是什么?

3、讨论:

类似这样的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式还有哪些?

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4、游牧民的环保意识

游牧民的思维观念与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游牧民把自己看成是自然之子,人和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和情感。

对于生存在茫茫草原的游牧民来说,生态环境赋予了他们以畜牧业为生计的主要手段,使他们为之倾注全部心血,情感,技术,期望,从而获得感情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经济上的收获。

因此,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不仅仅落实到行动上,还要表现在意识与精神的寄托上。

游牧民忌讳举杯就唱,端起碗就吃,甚至吃水果,品尝点心也必须是先敬天,敬地,敬祖先,否则他们认为这是“秃尾的驴,缺牙的猪,是牲畜。

”众所周知蒙古族举起酒杯首先要用无名指点三遍酒盅里的酒来敬天,敬地,敬祖先。

同样游牧民一日三餐的喝茶,吃饭,都必须先敬天,敬地,敬祖先。

他们用此行动来进行意念的沟通。

人类文明告知我们游牧民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热爱大自然,他们认为我生的土地像金子,哺育我的水像神水。

孩子们看着长者们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举动而长大成人。

因此他们对苍天,对大地,对祖先有着一中感恩之情。

一生一世不知不觉的为自然环保做着贡献。

他们通过心理上的精细表述,再从形象上渗透到实际行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拨下了环保意识的种子。

这也是蒙古高原的生态环境与大自然所培育的蒙古游牧文化,心理素质,审美观念等所具有的特定感情。

必然使其将崇拜苍天,崇拜大地,崇拜祖先,同样也是蒙古游牧民的民族精神,心理与审美价值取向的一个心灵象征。

总结提升:

由于人口素质的低下,不仅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而且有时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采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同样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板书设计:

“游动”的蒙古包

游牧民的生活方式

住房

面临问题

 

一次婚礼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一次婚礼上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的一些数据,然孩子们认识奢华的婚礼对环境的危害。

2、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等实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意识的思想教育,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

认识奢华婚礼对环境的危害

教学难点:

以实际行动捍卫“环境小卫士”的责任

课前准备:

调查一次婚礼的经过,了解婚礼的花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豪华的婚礼喜宴。

师:

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生1:

这样的婚礼时很好,但我觉得很浪费。

生2:

我觉得他们这次婚礼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还大的污染,我不提倡举行这样盛大的婚礼,应该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

生3:

我也认为他们的婚礼对环境危害很大——烟火、鞭炮、长长地汽车队伍、丰盛的喜宴等。

师:

是呀,婚礼时一个人一辈子的一件大事,固然重要,但作为地球母亲的一员,我们更应该考虑到,我们的环境问题,可以举行简单而富有意义的婚礼,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二、探究新知:

组织学生对一次婚礼进行调查:

1、都会引起哪些环境污染?

2、通过访问的形式,算一算大约会浪费多少钱?

3、有没有可以预防的好办法?

三、环保金点子

同学们在班内集体交流,你们设想的一举两得的“意义婚礼”

组1、骑自行车的集体婚礼。

避免汽车尾气污染。

组2、在网上下请柬。

避免纸张浪费。

组3、可以在婚礼的那天植下“婚姻树”非常有意义。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一次婚礼

变浪费、污染——节约、环保

 

我的环境我爱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与日本的巨大差别。

2、列举身边不文明的现象,懂得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知道环境保护重在行动。

4、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自觉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

调查了解居住小区周围的环境状况;调查日本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策略。

教学方法:

谈话、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说说你小区的环境状况。

小组交流。

二、探求新知:

1、你相信是真的吗?

教师阅读“生活在线”。

2、交流:

你调查了解到日本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有哪些好的做法?

3、阅读课本“绿色冲浪”。

4、交流:

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现象?

5、七嘴八舌: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环境保护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拓展延伸

制一个家庭绿色旅游计划。

四、板书设计:

我的环境我爱护

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

 

一张纸的“旅行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的意识,不浪费纸张。

2、了解一张纸的来历。

3、引导学生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4、转化思想、培养品质。

教学重、难点:

树立节约意识、不浪费纸张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小学生用纸调查资料

教学过程:

一、小学生用纸调查

1.除学校集体发的作业本外,99%的学生让家长重新掏钱买自己喜欢的作业本使用。

2.在用纸时,能把整页写满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5%。

3.只写半页就撕掉丢弃的占调查人数的40%。

4.只写几个字,或者根本没写字就撕掉丢弃的,占18%。

5.用洁白的纸张折叠物品,擦灰尘,包物品的占14%。

6.有50%的人认为用纸是自己的事,和别人没有关系。

7.没有学生知道造纸的工序。

8.没有学生使用作业本背面演算或写字。

9.没有老师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教育。

10.没有家长检查学生使用后的作业本。

二、对上述资料你有什么感想?

三、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说说看。

1、伐树做材料2、裁切成适当的长度

3、剥去树皮4、切成碎片

5、切成薄片6、将薄片集中处理,运往造纸厂

7、以药水和蒸气做成纸浆

8、用药水冲洗9、去除杂质

10、漂白纸浆11、在纸浆中加入药水

12、用网子沥乾水分

13、放在毡子上吸14、以高温烘乾水分

15、以压光机做压光处理16、做成纸卷

四、结合纸的来源和同学们用纸的情况你想说什么?

思考交流。

五、教师小结:

节约用纸,珍惜资源

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一片白纸要经过许多人的劳作才能形成,生产一张薄薄的白纸,同样需要国家资源,我们知道不合理利用和开采会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节约用纸做起,节约用纸就是珍惜国家资源,浪费纸张就是破坏生态环境。

我们要提倡“节约每片纸,反对浪费每片纸”,并且呼吁全校的同学们,增强生态意识,坚决不再浪费纸张。

节约纸张就是节约地球的资源.

六、板书设计:

一张纸的“旅行”

纸的来源节约用纸,珍惜资源

 

课题:

《白色污染》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废旧塑料袋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废旧塑料袋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等.

三、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

(算一算)

1.某市约有32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使用1平方米的塑料袋.那么1天之内,我市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我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废旧塑料袋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320000平方米0.32平方千米

月96000000平方米96平方千米

年116800000平方米116.8平方千米

3.观察数据,反思。

师:

结合上面数据,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看一看),出示一些图片等资料。

师:

你了解了哪些关于环境方面的信息?

(三)研究方案(写一写)

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

(四)联系实际。

(说一说)

师:

让我们为这些创意的方案故障,除了想出的这些方法,你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五)活动延伸(试一试)

师:

你想怎么宣传?

把你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六)活动总结。

 

创建“节约型社会”,从点滴做起

【活动目的】

1、发现并思考身边和社会的种种浪费现象,宣传资源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普及节能知识,增强忧患和节约意识。

2、推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动员每个成员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而共同奋斗。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与“浪费”、“节约”有关的法律法规,体会到“有法可依”的重要性,并关注将要出台的新法规。

【活动准备】

1、每位学生搜集身边的资料;

2、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找相关的法律法规;

3、制作幻灯片课件。

【活动形式】生生、师生对话、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活动过程】

一、关注浪费:

主持人甲:

初二

(1)班《创建“节约型社会”,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

主持人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居室里灯火通明,习惯了房间中空调大开四季如春,习惯了洗碗时的长流水,复印机旁的废纸张……,习惯了这一切方便舒适背后的大手大脚、随心所欲。

据资料显示,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相当于节约2989万吨标准煤;

学生:

如果把国内现有的1.3亿台冰箱全部换成节电冰箱,每年可节电431.32亿千瓦时,相当于半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

学生:

据统计,目前我国至少有9000万台空调,如果把温度调高1摄氏度,就能降低负荷450万千瓦以上;如果将空调平均效率提高10%,全国每年可节约555亿千瓦时电量,节约人民币240亿元。

主持人甲: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掌握着对这些民族发展“命脉”生杀予夺的权力,成之毁之、爱之损之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行动。

主持人乙:

通过这次班务对话活动,我们认识到了我们不以为然的浪费会给社会造成怎样的严重危害。

从我们收集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创建节约性社会”是当今世界必须重视和实施的举措。

让我们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在此,我们给大家推荐一个主题网站:

【活动总结】

让我们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