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84482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3:

五年制高职教育五年一贯制

(“3+2”)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代码051100

二、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学制与学历

中职段三年,中专;高职段二年,专科

四、学习形式

全日制

五、就业面向

序号

面向的职业岗位

备注

1

车工

2

铣工

3

数控车工

4

装配钳工

六、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在生产、技术、管理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操作与维修、进行中等以下复杂程度零件加工工艺等工作,达到初、中级工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机械视图和测绘能力;使用CAXA等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机械制造基本能力;常用车、铣机床,数控车、铣床操作能力。

(二)人才规格

1.知识要求

具有应用数学及物理知识解决机械制造中的数学计算问题的基本能力。

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具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自学能力。

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2.技能要求

具有阅读机械零件图和产品装配图的能力,能绘制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

具有对机械零件有关的运算、绘图、执行图标、使用技术资料的技能。

能根据使用要求,初步具有选用零件材料的能力,了解常用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具有合理选择通用刀、夹、量具的能力。

解工艺、质量、生产效率的分析方法。

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的操作1~2种机床。

典型零件(主轴、箱体、齿轮等)的加工工艺

设备润滑系统及切削液的应用知识

3.素质要求

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检索信息的能力

4.证书要求:

普通机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车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铣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磨工(五级)操作技能

钳加工专门化方向:

国家职业资格钳工(四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装配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国家职业资格机修钳工(五级)操作技能

七、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序号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1

1、识读零件图纸;

2、根据加工工艺文件进行加工准备工作(工件装夹校正、刀具装夹校正及定位等);

3、确定加工参数;

4、进行零件加工;

5、根据加工具体情况调整加工参数;

6、零件加工质量检验。

1、机械图纸的识读能力;

2、常用金属材料的选用能力;

3、刀具选用与刃磨技能;

4、常用量具、量仪使用技能;

5、机械加工工艺编制能力;

6、熟练操作普通车床;

7、了解常用的普通车床结构,能够对普通车床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

2

1、识读零件图纸;

2、根据加工工艺文件进行加工准备工作(工件装夹校正、刀具装夹校正及定位等);

3、输入加工程序;

4、检验加工程序;

5、启动机床实施加工;

6、根据加工具体情况调整加工参数;

7、产品质量检验。

1、识读机械图纸;

2、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3、熟练掌握常用金属材料加工性能,能根据加工要求选用工程材料;

4、熟悉一种以上典型数控系统,能进行简单零件的手工编程;

5、熟练操作数控车床;

6、熟练使用常用机加工量具、刀具和夹具,能够按照技术要求控制零件加工质量;

7、了解常用的数控车床结构,能够对数控车床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

8、能较好地与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质检、设备维修等生产一线人员进行交流沟通。

3

1、分析装配图及零件图,了解装配结构;

2、制订装配工艺;

3、对装配零件进行分类;

4、准备装配工具、量具及工艺装配;

5、按照产品装配工艺进行产品装配;

6、产品质量检验

1、机械图纸的识读能力;

2、典型机械产品结构和装配方法;

3、产品装配的相关技能(钳工技能、机加工基本技能);

4、熟练使用常用量具和工艺装备,能够按照技术要求装配合格产品;

5、能较好地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质检等人员进行交流沟通

4

1、对零件图进行加工工艺分析;

2、对毛坯进行工艺性分析;

3、选择机床;

4、划分加工工序;

5、安排加工顺序;

6、确定工件装夹方式及工艺装备;

7、设计必要的工装夹具;

8、选择刀具;

9、确定切削用量;

10、编制工艺文件

1、熟练识读机械图纸;

2、熟练掌握常用金属材料加工性能,能根据加工要求选用工程材料;

3、能根据产品图纸、技术要求及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工艺设计,包括确定加工工序及工艺内容、工艺参数、工艺装备以及工时定额等,并编制工艺文件;

4、能够现场指导一线生产人员正确实施工艺;

5、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培养模式

按照产教融合、知行合一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实践教学分为军训、实验、实训、实习四个方面。

(1)军训:

安排在第一学期,36学时,2学分。

(2)实验:

课程实验与课程理论教学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学会使用常规仪器、仪表和设备,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具备一定的测试分析能力。

(3)实训:

1、普通车加工实训:

安排在第三、四学期180学时,10学分。

2、普通铣加工实训:

安排在第三四学期144学时,8学分。

3、钳加工实训:

安排在第一学期144学时,8学分。

4、数控车削加工实训:

安排在第四学期162学时,9学分。

5、技能综合实训:

安排在第五学期180学时,10学分。

6、CAD制图实训:

安排在第二学期54学时,3学分

九、课程体系结构

(3+2课程体系结构)

学段

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中职3年

语文

机械制图

机械加工工艺

数学

钳工技能训练

车工技能与训练

英语

机械基础

铣工技能与训练

德育

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体育

CAD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计算机

CAXA制造工程师

高职2年

十、专业课描述

(一)机械制图

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

课程编码

07

实施学期

1、2

总学时

198

理论学时

86

实践学时

112

课程类型

纯理论课(√)、(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

先修课程

数学

后续课程

专业课程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2.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组合体轴测图绘制的基本方法;

3.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会查阅有关国家标准和手册,养成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标准的习惯;

4.能够利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进行手工绘图;

5.能够识读和绘制较复杂程度零件图和装配图;

6.掌握一种典型工程图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图纸;

7.养成良好的工程图绘图员职业素养,保证所绘图样正确、完整、图面整洁美观。

教学内容

1.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投影作图基础;

2.点、线、面的投影;

3.基本几何体的投影;

4.截交线与相贯线;

5.组合体;

6.轴测图;

7.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8.标准件与常用件;

9.零件图;

10.装配图;

12计算机绘图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计算机绘图

教学组织

教学手段

和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资料

考核要求

(二)车工技能与训练

课程名称

车工技能与训练

课程编码

11

实施学期

3、4

总学时

180

理论学时

60

实践学时

120

课程类型

纯理论课()、(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

后续课程

教学目标

1.掌握零件图、装配图的识图与分析;

2.掌握常用普通车床的基本

结构及操作;

3.掌握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编程;

4.掌握普通车床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检查技能;

5.通过实践掌握各种普通车床常用的加工方法和技能;

6.通过实践掌握复合零件和配合零件的加工工艺编程与加工实践

教学内容

1.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与分析;

2.常用技术手册、技术标准的查阅、使用方法;

3.切削加工的切削原理与切削运动;

4.常用普通车床的刀具材料、分类、结构及几何参数的选择;

5.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6.切削液的选择;

7.普通车床的结构、基本操作与常用加工方法;

8.普通车床加工工艺的制订与加工实践;

9.普通钻床的结构、基本操作与常用加工方法;

10.普通钻床加工工艺的制订与加工实践;

11.各种普通车床常用量具的使用于检测方法;

12.复合零件的加工工艺制订与加工实践;

13.配合零件的加工工艺制订与加工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普通钻床的结构、基本操作与常用加工方法;普通钻床加工工艺的制订与加工实践;各种普通车床常用量具的使用于检测方法;复合零件的加工工艺制订与加工实践;配合零件的加工工艺制订与加工实践

教学组织

教学手段和方法

强化技能训练

教学资料

考核要求

(三)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课程名称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课程编码

12

实施学期

3、4

总学时

162

理论学时

80

实践学时

82

课程类型

纯理论课()、(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后续课程

CAXA制造工程师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及操作;

2.掌握数控车床常用编程指令的含义及应用;

3.掌握数控车床常用工具、辅具、刀具的特点及应用;

4.掌握数控车削加工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编程;

5.掌握数控车床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检测技能;

6.通过实践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和常用加工方法与技能;

7.了解数控车床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1.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加工特点与分类;

2.数控车床维护、保养方法;

3.数控车床常用工具、辅具、量具的使用于维护;

4.数控车刀的特点、结构、分类与选择原则;

5.数控车刀的几何参数与刃磨方法;

6.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

7.数控车床切削用量的设定;

8.数控车床常用编程指令的含义及应用;

9.基本轮廓零件(外圆玉端面、圆锥加工、圆弧加工、槽类加工、内孔加工、螺纹加工)的加工工艺制订与编程加工;

10.基本轮廓的轴、套、盘类综合零件的加工工艺制订与编程加工;

11.配合零件的加工工艺制订与编程加工;

12.零件加工质量的检测方法与编程加工;

13.零件加工质量的分析与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

14.数控车床故障与处理方法;

15.数控车削加工生产管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数控车床常用编程指令的含义及应用;基本轮廓零件(外圆玉端面、圆锥加工、圆弧加工、槽类加工、内孔加工、螺纹加工)的加工工艺制订与编程加工;基本轮廓的轴、套、盘类综合零件的加工工艺制订与编程加工;配合零件的加工工艺制订与编程加工;零件加工质量的检测方法与编程加工;

教学组织

教学手段

和方法

案例教学、虚拟仿真教学、讲练结合

教学资料

考核要求

十一、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

课程

属性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课程性质

考核

方式

教学时数

按学期分配的学时及周数

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公共课

军训

1周

哲学与人生

1

18

1

职业道德与法律

1

18

1

职业生涯规划

1

18

1

中职生安全教育

0

0

礼仪规范教程

1

18

1

书法

1

18

1

青春期健康教育

1

18

1

语文

14

252

3

3

4

4

4

数学

16

288

4

4

4

4

4

英语

12

216

3

3

3

3

3

体育

4

72

1

1

1

1

1

计算机

6

108

3

3

3

小计

58

1044

16

16

13

13

12

专业基础课

机械制图

11

198

6

5

钳工技能训练

8

144

4

4

机械基础

4

72

4

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

5

90

5

小计

28

504

专业课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

9

162

4

5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4

72

4

技能综合训练

10

180

10

车工技能与训练

10

180

5

5

铣工技能与训练

8

144

4

4

CAD

3

54

3

CAXA制造工程师

6

108

6

电工技术基础

9

162

5

4

小计

61

1098

全部课程总计

147

2646

30

30

33

33

33

十二、时间分配总表

学期

教学周

考核

入学教育、军训及毕业教育

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合计

1

18

1

19

2

18

1

19

3

18

1

19

4

18

1

19

5

18

1

19

6

16

2

16

2

18

合计

十三、理论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表

课程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占总学时比率(%)

纯理论课(A)

58

1044

1044

0

39.4

(理论+实践)课(B)

53

954

468

486

36.1

纯实践课(C)

36

648

0

648

24.5

合计

147

2646

1512

1134

100

理论教学时数(不含公共课)%:

实践教学时数%

(不含公共课)51%:

实践教学时数49%

十四、素质教育计划

序号

活动

内容

学期

备注

1

读书报告会

请专家做读书报告会

第一学期

2

政史地人文知识比赛

学校全体学生参与政史地人文知识比赛

第二学期

3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对学生进行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相关知识的讲座

1-4学期

4

文化艺术与青年身心发展

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与青年身心发展相关知识的教育

1-4学期

5

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

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

1-6学期

十五、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至少须修完15门课程并成绩合格,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方可毕业:

1.专业核心课程成绩合格;2.获得车工或铣工初级或中级(前3年)。

采用学分制的专业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至少须修满131学分,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方可毕业:

1.专业核心课程成绩合格;2.获得车工或铣工初级或中级(前3年)。

十六、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1、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每个学期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包括经济利益和晋升职称以及其他待遇,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2、建立专业教学集体备课制度

每学期召开1~2次由专业教师参加的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各类教学竞赛活动

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教师技能竞赛”、“优秀教案评比”、“教学观摩课”等教学竞赛活动,引导和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十七、专业教学团队

1、以“双师型”教师为基础,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培养一支与教学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水平较高、专业技能较强,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

2、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三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相关技术职称。

十八、校内外实训基地

1、机械制造基础实验室

功能:

该实验室适用于本专业电工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机械零件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基本实验及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2、机加工实训室

功能:

该实验室适用于本专业车床维护与保养、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等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3、钳加工实训室

功能:

该实验室适用于本专业钳工基本技能、传动机构拆装、机床检测与精度修复等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4、CAD/CAM实训室

功能:

该实验室适用于本专业信息技术基础、CAD绘图等相关项目教学和岗位培训。

主要设备装备标准(以一个标准班40人配置)

5、校外实习基地3个,满足40人的顶岗实习需要。

6、说明

(1)机械制造基础实验室包括机床电气实验室、机械材料实验室、机械零件测量实验室、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等。

(2)本专业需配置相应的实训(实验)室,考虑到一次性投资较大,各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酌情添置设备。

十九、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

姓名

性别

委员会职务

工作单位

职务(称)

戴爱国

主任委员

安陆市中职校

专业带头人

胡永刚

副主任委员

安陆市中职校

专业骨干教师

赵晓蓉

委员

安陆中职校

专业骨干教师

李正焱

委员

安陆市中职校

专业骨干教师

刘汉军

委员

湖北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张炎松

委员

湖北爱仕达电气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熊旺云

委员

湖北璧山粮食机械有限公司

工程师

二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意见

论证意见:

行业企业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要求:

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宣传策划能力的“一专多能”高素质技能人才。

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满足行业企业要求方面的主要措施:

1.课程门类多,专业知识覆盖面广;

2.实践课时比例大,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时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高,更易于掌握专业知识技能;

4.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联系更紧密;

对学生毕业条件限定为学生走向社会作为铺垫

评审结论及建议:

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可行,可操作性强,建议在同类院校旅游专业中推广、应用。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位

签名

1

罗明发

安陆中职校

副校长

2

戴爱国

安陆中职校

专业带头人

3

胡永刚

安陆中职校

骨干教师

4

赵晓蓉

安陆中职校

骨干教师

5

刘汉军

爱仕达公司

高级工程师

6

熊旺云

碧山粮机

工程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