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8970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docx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

【最新】中考地理复习中国自然环境专题训练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我国各种地形类型所占比例”图,图中能反映我国地形主要特征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地形复杂多样,盆地面积广大

C.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地形复杂多样,丘陵面积广大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由图可知,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A.中部低,四周高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中部高,四周低

D.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3.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对图中山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A.山脉A两侧有我国最大高原和平原

B.山脉B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山脉C北侧是黄土高原,地表景观支离破碎

D.山脉D南侧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4.图中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

B.乙是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

C.丙是东北平原,有着肥沃的黑土地

D.丁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6.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对图中①~④地形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青藏高原B.②华北平原C.③内蒙古高原D.④四川盆地

7.读大学的李明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我们的校园里长满了参天大树,冬天的大雪有时会压断它们的树丫。

”请你判断李明的大学可能位于下列城市中的()

A.海口B.广州C.上海D.北京

8.如图的乡村民居多出现在我国的地区,反映了该地区降水(   )

A.青藏地区,降水少B.西北地区,降水少C.北方地区,降水多D.南方地区,降水多

9.读下图,①②两省气温相差较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0.影响①省的夏季风主要是()

A.西南季风B.东南季风C.西北季风D.东北季风

1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O℃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旅行不仅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

也更让我们了解自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假日出门旅游已成为了一种时尚。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的崂山,被誉为“海上第一仙山”,国庆期间游客景区众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2.山东崂山所处的温度带及其农作物熟制为()

①中温带

②暖温带

③一年一熟

④两年三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适宜在山东大面积播种的农作物有()

①小麦

②水稻

③棉花

④甜菜

A.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④

14.下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反映青岛市气候特点的()

A.

B.

C.

D.

穿衣指数是根据天气的阴睛、冷热、风力等情况,去提醒人们适当着装。

图为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图,回答以下小题。

15.该图所示的日期,最不可能是

A.4月20日

B.5月1日

C.7月20日

D.10月31日

16.造成全国穿衣指数如图7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差异

B.地势高低

C.海陆位置

D.风俗习惯

读黄河及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7.图乙所示景观,主要位于黄河的()

A.a河段B.b河段C.c河段D.d河段

18.治理黄河“地上河”的根本措施在于()

A.上游修建水库B.下游加固大堤

C.中游水土保持D.上游植树造林

19.下列有关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上游荒漠化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B.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段是下游河段

C.由于黄河水的灌溉作用,宁夏平原成为我国的“塞外江南”。

D.从流量上看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2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中“天上”和“海”分别指()

A.唐古拉山脉、东海B.祁连山脉、黄海

C.巴颜喀拉山脉、渤海D.横断山脉、南海

二、解答题

21.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所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2)读图乙,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_________(填“海洋”或“陆地”),下列符合夏季风的描述是_________(填下列选项字母)。

A、带来寒冷干燥气流B、带来温暖湿润气流

(3)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甲中,A地所在位置为_______气候,B地所在位置为______气候。

(5)北京为_________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_________,夏季_________。

其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

22.读长江流域及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注的主要支流或湖泊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填湖泊名称)。

(2)①_________(填名称)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青藏高原

③四川盆地

④横断山区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4)关于长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和水量最大的河流

B.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运输量居各河之首

C.长江是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流

D.长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5)近年来,有些专家警告说,长江流域不治理,将变成中国第二条黄河,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其原因并写出相应的治理办法。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各种地形类型都有,山地面积较广,反映我国地形主要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故选C。

【点睛】

 

2.B

3.A

4.C

5.D

【分析】

2.读图可知,我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故答案选B。

3.读图可知,山脉A是大兴安岭,大兴安岭两侧有我国最大平原和我国第二大高原,故A错;山脉B是太行山脉,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故B对;山脉C是秦岭,北侧是黄土高原,地表景观支离破碎,故C对;山脉D是天山山脉,天山山脉南侧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故D对;所以答案选A。

4.读图可知,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有①③河段,故答案选C。

5.读图可知,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乙是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丙是华北平原,有着肥沃的黄土地;丁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故答案选D。

6.D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东的青藏高原,②是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③是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高原,④是位于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山脉的有关知识。

7.D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南北温差大,尤其是冬季,北方大部分地方都有降雪,而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地方几乎是从不下雪,特别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如海口和广州,从未下过雪,上海冬季时偶尔会下雪,但一般都是小雪,只有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京冬季时才会有大雪,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南北差异.

8.D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乡村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说明该地区是南方地区,全年降水多,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故选D。

9.D

【解析】

中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气温相差不大;云南省在中国的南部,黑龙江省在中国的北部;故答案选D。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气温分布特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10.A

【解析】

影响中国的夏季风有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①省的夏季风主要是西南季风,故答案选A。

11.C

【分析】

根据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1月0℃等温线;800mm年降水量线一致;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结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2.D

13.C

【分析】

12.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山东崂山所处的温度带是暖温带,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故答案选D。

13.①小麦、③棉花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②水稻适合在南方地区种植;④甜菜适合在东北、新疆种植;山东在北方地区,故答案选C。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山东崂山所处的温度带及其农作物熟制,适宜在山东大面积播种的农作物,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14.B

【解析】

青岛市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读图可知,该题所给的四个答案中,B图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答案选B。

15.C

16.A

【分析】

15.从图中看,我国南方地区穿衣指数从短袖到衬衣,而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从大衣到棉袄,说明此时我国南北温差较大,应该不是夏季,因此最不可能的是7月20日,选C。

16.我国气温南北差异显著,主要是南北纬度差异大导致的,故选A。

【点睛】

我国气温的分布。

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因素

17.D

18.C

19.C

20.C

【解析】

17.读图可知,图乙所示景观,主要位于黄河的下游河段,图甲中d属于黄河的下游,故答案选D。

18.治理黄河“地上河”的根本措施在于加强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故答案选C。

19.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时,带走了大量泥沙,使得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故A错;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段是中游河段,故B错;由于黄河水的灌溉作用,使宁夏平原成为我国的“塞外江南”,故C正确;从长度上看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故D错,所以答案选C。

20.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个省,注入渤海,故诗句中“天上”和“海”分别指巴颜喀拉山脉、渤海,故答案选C。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1.

(1)A

(2)海洋B

(3)B区域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且收到高大山脉的阻挡。

(4)A地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温带大陆性气候。

(5)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高温多雨。

海陆位置。

【解析】

本题考查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影响、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图中代表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A区域是季风区,B区域是非季风区。

(2)夏季风来自湿热的海洋,从海洋吹向内陆,为偏南风,带来大量温暖湿润的气流,易形成降水。

(3)因为B区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夏季风难以影响该区,成为非季风区。

(4)图甲中,A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其所在位置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位于非季风区,其所在位置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5)据图可知,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其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22.

(1)A赣江,B嘉陵江,C潘阳湖(填湖泊名称)。

(2)三峡(填名称)

(3)B

(4)D

(5)原因:

长江流域植被遭到破坏。

一方面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增大;另一方面泥沙沉积,河床将不断升高,若不治理,就会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

方法:

①植树种草、保持水土;②疏通河道、加固大堤、兴修水利工程等。

【解析】

整体分析:

该题以读长江流域及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长江的基本概况和长江的治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图中标注的主要支流或湖泊的名称:

A是赣江,B是嘉陵江,C是潘阳湖。

(2)读图可知,①是三峡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从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是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正确的是B。

(4)读图可知,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运输量居各河之首;长江是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流;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无结冰期;故答案选D。

(5)近年来,有些专家警告说,长江流域不治理,将变成中国第二条黄河,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其原因长江流域植被遭到破坏。

一方面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增大;另一方面泥沙沉积,河床将不断升高,若不治理,就会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

治理办法:

①植树种草、保持水土;②疏通河道、加固大堤、兴修水利工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