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29086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县级市政街道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省*****县

市政公路及街道连接线

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

附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与概况

1、项目名称:

*******路连接线(*****大道)建设工程。

2、项目建设单位:

***********设办公室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交通部1998年颁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及《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

2)《*****大道设计规范》(CJJ37—90)及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办法等;

3)交通部1996年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1996.12讨论稿)和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XX—89);

7)*****大道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9)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_D63-2007);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2010);

13)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96);

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5)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

16)*****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抓紧做好县到乡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通知》。

4、项目提出的理由

*****县位于*****省西北部,属赣西北九岭山的分去及余脉,分北、中、南三大支脉,向东伸展。

东联**************寺棠线等省道为主干线,各县乡道路为支线,四通八达,覆盖全县的交通网络,紧临省会南昌市,又处于全省“天”字形高速公路网架的中心,交通十分便利。

县城距*****省高速路网中心省庄仅48公里,到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合肥、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福州、厦门的车程均在8小时范围内,均有道路直达,在中西部开发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省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商机的崛起区。

配合城南区块及赤岸镇的开发建设,完善城南*****大桥与周边道路的连接,改善城南区块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城南区块的城市化建设,更好地形成城南的城市框架,拟进行*****大桥至奉上公路连接线(*****大道)工程的建设。

本项目主体工程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附属工程包括电力、电信等地下管线工程、道路绿化工程、道路照明工程以及道路交通工程。

本次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工程涉及的范围进行了切实评价,将包括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交通量调查及交通量预测,规范及技术标准。

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工程方案比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内容。

5、建设必要性

*****大道建设北起*****大桥,南接奉上公路(中保港桥向西延伸约200米处)。

*****大道建设是*****县委县政府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实施城镇建设三年大会战的主攻项目;是*****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改善我县城区交通条件、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项目业主即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收集资料,踏勘现场,认真研究工程项目,合理安排、科学调度设计资源,以期实现预定的工程总体进度要求。

6、路线概况

*****大道建设北起*****大桥,南接奉上公路(中保港桥向西延伸约200米处),道路全长1.2993公里。

道路设计宽度为40米,其中车行道22米(双向六车道),两旁行人道各为9米,*****大道下沿河路两旁闸道7.5米,人行道6米。

道路建设用地77.96亩,涉迁农户67户。

7、公路等级、线路长度、运输能力

该路段为*****大道主干路—Ⅱ,线路长为1.2993公里。

运输能力:

计算行车速度为50km/h,设计载荷公路—I级

8、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852.12万元,由县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投入(县财政自筹)。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标准采用《*****大道设计规范》(CJJ37-90)技术标准,采用*****大道主干路—Ⅱ标准,其主要技术指标为:

1、设计行车速度:

50公里/小时;

2、道路设计宽度为40米,其中车行道22米(双向六车道),两旁行人道各为9米,*****大道下沿河路两旁闸道7.5米,人行道6米。

最小平曲线半径:

137.383米

最大纵坡:

1.669%

最小竖曲线半径:

2000米

3、面层:

面层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4、桥涵:

标段内设置1座箱涵,钢筋混凝土圆管涵4道。

5、线型技术指标,*****大道主干路—Ⅱ。

1.3问题与建议

1、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搞好征地拆迁,妥善安置好拆迁户;

2、工程规模较大,应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及沿线群众的支持。

第二章交通量预测

2.1预测依据与范围

据交通量观测点观测,2010年赤岸镇昼夜交通量为3780辆,*****大道建设点观测点昼夜交通量为1810辆,按7%年递增率计算,到2030年则赤渣线昼夜交通量为7000辆。

2.2项目影响区内经济发展状况

1、概况

*****位于*****省西北部,修水支流南潦河上游。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5′至115°33′,北纬28°34′至28°52′,属第八时区,东靠安义、南临高安、西南毗邻宜丰、西北接壤修水、北邻靖安、东西最长约78.3公里,南北最宽约32.3公里,面积1644.8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全境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形西高东低。

境内主要河流有南潦河和北潦河。

全县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期短、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

*****是传统农业县,境内盛产粮食、竹木。

省道干(洲)大(城)线;奉(新)带(溪)线穿境而过,东邻320国道24公里,北邻105国道及昌九高速公路60公里之遥。

*****县自然资源丰富,矿物质资源有:

陶土、萤矿石、石英砂、钨、铜、铝、锡、铀、花岗岩等。

*****县地处赣西北部,下辖18个乡镇场,184个村委会,1653个村民小组。

全县人口31.7万人,县城面积1642

,耕地面积42万亩,林地面积16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

县城现状人口包括冯川镇、赤岸镇、赤田镇及冯田开发区的城镇人口,合计6.2万人。

*****正在加快改革开放与招商引资的力度,以工业园区为龙头的工业化进程正在加快,*****工业园区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省级工业园区。

2001年7月设立,经过7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园区总体规划1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面积4.2平方公里,主要吸纳港澳台、东南亚以及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投资企业。

园区位于南昌市近郊,交通便利,320国道公路纵贯南北,与昌北国际机场、京铜铁路、昌九高速公路紧密相连,已融入“南昌半小时经济圈”、“空港经济圈”。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建成区达5平方公里。

近年来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6亿元,10公里长的循环主干道以及水电管讯等配套设施已完工,承载能力大为提升。

农业发展也有长足进步,花卉、猕猴桃、优质稻基地也颇具特色、旅游业也有新动作、萝卜潭布群、百丈寺等省级旅游区开发势头正旺。

2、*****经济发展状况

据统计资料表明,*****县2010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2.8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6亿元,同比增长23.8%;财政总收入完成6.44亿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37亿元,同比增长36.2%,总收入实现了三年翻番,荣获省政府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28%;实际引进市外工业资金22.5亿元,同比增长12.2%;实际利用外资4850万美元,同比增长8%;外贸出口完成3189万美元,同比增长7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亿元,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05元,同比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44元,同比增长18.8%。

县经济总量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3项目影响区内交通运输状况

1、综合运输网状况及发展规划

*****县境内运输方式仅为公路运输。

无航运及铁路运输,全县公路总里程805.163公里,其中省养公路里程300公里,县乡道505.163公里,省道干大线、奉带线、寺棠线、万黄线等四条线构成县域公路主骨架,省养公路里程中油路少、砂石路面多,尚有八个乡镇未通油路,县乡道水泥路面仅为43.73公里,公路建设欠帐较多。

近年来,*****县为改善投资环境,致力于以公路建设为主的基础建设,提出了“一河两岸、三桥四区”的城市化构想。

潦河大桥、*****上桥相继去年开工,省道奉带线、县道冯石线、奉后线也立项报批。

2、公路交通运输状况

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购车的便捷,公路条件的逐步完善,农业对机械化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全县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全县运输车辆达1800辆,创造增加值7071万元,比上年增长3.81%,货物周转量667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99%,客运周转量为81341万人公路,比上年增长8.03%。

据统计,从2001年至2010年,货运量年递增率达4.5%,客运量年递增率达8%,这说明,交通运输业在全县经济中比重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因此,*****经济要在全省经济中站前列,就必须加大以公路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只有解决交通这个瓶颈,经济才会腾飞,人民生活才会日益改善。

2.4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

1、交通量现状调查

1)汽车起讫点调查(OD调查)

赤渣线起点赤岸昼夜交通量为3780辆,终点*****大桥昼夜交通量为1810辆。

2)汽车运输指标调查

*****县货车平均吨位为4.89吨,实载率为56%,车速为40公里/小时,货类主要是毛竹、大米、化肥、建材、食品、日用品等。

3)交通量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客货流量由农村流向城市,山区流向平原,县内流向沿海特区,客货量流向主要是南昌、浙江、上海、广东。

境内交通量大的公路有:

干大线、奉带线奉(新)到上(富)段、万黄线枧(下)至干(洲)段、寺棠线,交通量次之的有冯石线冯(田)宋(埠)段,奉后线奉(新)澡(下)段。

实践证明,哪里交通量越大,哪里经济就发展,哪里人民生活就改善。

“交通活、全盘皆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交通量预测

1)正常交通量

*****大道*****大桥观测点为1810辆,预测交通量年增长率可达7%,到2030年则为7000辆。

2)转移交通量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日益增多,汽车由低级公路向高级公路转移,由低级路面向高级路面转移,由一般公路向高速公路转移,公路建成后,交通流量的增长将会更加迅速。

第三章线路方案选择及建设条件

3.1线路方案选择

无备选线路。

3.2建设条件

1、道路现状评价

沿线多以山地、水田、微丘为主,老路较少。

沿线砂子、砾石丰富,当地即可调入。

2、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情况

1)路线起点:

*****大桥桥头中心点处桩号K0+000

2)路线终点:

历富村旁奉上公路中心线上K1+275.816

3)道路途径村庄及中间控制点:

*****大桥、余家、邹家、阮家、历富、奉上公路等。

4)跨越河流:

余家村旁小河一条

5)项目为新建项目,沿线无大的交通枢纽和大村庄地上、地下管线较少。

3、水文地质

道路沿线为潦河水系,水系较发育。

路线跨线的路段除潦河外,基本上无大的河流。

其余主要有一些小河溪,这些小河溪受大气补给均为常年性河流;另外测区内人工沟渠、渡槽、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构成了测区内发达的地标水系。

河流的汛期与雨季一致,6-8月份为丰水期,11月至翌年的2月份为枯水期。

域内水系为潦河水系,潦河通航技术等级为VII——2级。

4、气象

项目所属地为*****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3℃,年平均降水量为1612毫米,年相对湿度平均为79%,无霜期平均为26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达1803小时。

受寒潮和季风的影响,*****县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季低温阴雨,春夏季暴雨,夏秋干旱和干热风,冬季寒潮大风和灾害。

5、工程地质资料

1)地形地貌

拟建项目位于*****县内,县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东部低丘河谷平原,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形地貌。

项目属*****东北部,地形起伏较小。

2)不良地质

形成不良地质的因素很多,既有其内在的环境背景因素(即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发育与活动、植被条件)和特定气候条件(尤其是降雨量多,降雨强度大的影响),亦有其人为因素。

3)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一般可满足道路建设对工程地质的要求,局部存在高液限不良路基土、淤泥,局部存在的洼地软土以及垄岗地带可能存在的软土层等。

4)地震烈度

地震基本烈度及对大型工程构筑物区域地震分析评价测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道路构造物采用简易设防。

 

第四章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4.1建设规模

以交通量预测结果和交通部《*****大道设计规范》(CJJ37-90)中规定为依据,全路段按计算行车速度50km/h的*****大道主干路—Ⅱ技术标准建设。

*****县*****大道项目设计起点为*****大桥桥头中心线处(K0+000,坐标:

X=498899.659771、Y=3176595.066490),途径余家、邹家、阮家、历富、奉上公路,终点在奉上公路的中心线上(K1+275.816,X=497991.383147,Y=3175708.814293),全长为1.2993公里。

本工程项目内容包括全线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桥涵、道路交通工程、道路给排水及亮化等工程。

设计标准采用《*****大道设计规范》(CJJ37-90)技术标准,采用*****大道主干路—Ⅱ标准,其主要技术指标为:

1、设计行车速度:

50公里/小时;

2、道路设计宽度为40米,其中车行道22米(双向六车道),两旁行人道各为9米,*****大道下沿河路两旁闸道7.5米,人行道6米。

最小平曲线半径:

137.383米

最大纵坡:

1.669%

最小竖曲线半径:

2000米

3、面层:

面层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4、桥涵:

标段内设置1座箱涵,钢筋混凝土圆管涵4道。

5、线型技术指标,*****大道主干路—Ⅱ。

4.2建设标准

1、技术规范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件》(市政工程部分)建标[2002]99号;

2)《*****大道设计规范》(CJJ37-90);

3)《市政工程质量评定标准》(CJJ1-90);

4)《*****大道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6)《*****大道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0)《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JGJ50-2001);

11)《*****县排水专项规划》(2010-2030);

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1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6)《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大道主干路—Ⅱ

2)计算行车速度:

50km/h

3)路面类型:

水泥混凝土路面

4)设计荷载:

公路—I级

5)标准轴载:

BZZ—100

6)抗震设计:

本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道路构造物采用简易防护

第五章工程方案

5.1工程概况

5.1.1工程地点、范围、规模

*****县*****大道项目设计起点为*****大桥桥头中心线处(K0+000,坐标:

X=498899.659771、Y=3176595.066490),途径余家、邹家、阮家、历富、奉上公路,终点在奉上公路的中心线上(K1+275.816,X=497991.383147,Y=3175708.814293),全长为1.2993公里。

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全线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桥涵、道路交通工程等内容,道路给排水及亮化等工程另行设计。

5.1.2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本工程沿线交叉2处,其中*****大道与*****大桥桥下道路立体交叉一处采用匝道形式。

与其它道路交叉采用加铺转角形式,并在绿化带内设计了开口,开口的位置视具体情况而定。

5.1.3工程建成后的功能和效益

本项目为与*****县的西南部,是一条连接*****大桥和奉上公路的*****大道。

项目的建设将缓解*****上桥和龙山大道及相交路网的交通量,并和*****大桥、狮山大道构成了贯穿城市的大动脉,极大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5.1.4主要工程数量

1)路基工程:

路基土石方数量235466(计价方)。

2)路面工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8801m3。

3)桥梁、涵洞工程:

标段内设置1座箱涵,钢筋混凝土圆管涵4道。

4)路线交叉工程:

平面交叉1处、立体交叉1处。

5)排水防护工程:

由于城市规划用地问题,标段内对边边坡进行简易防护,并设置临时排水沟及边沟(城市雨污水工程另行设计,但必须和现有排水构造物体相统一)。

6)占用土地77.96亩(道路红线范围内)。

7)拆迁房屋,拆迁面积11270平方米,电力线861.81m,电讯线206.30,:

电杆18根。

5.2工程设计

5.2.1道路规划情况

根据道路规划,该工程属*****县*****大道路网的重要部分,道路规划为连接*****大桥和奉上公路的*****大道,其中终点处为衔接奉上公路,在K0+000-K0+95段路基宽度为32m,K0+95-K0+165段路基宽度为59m,KO+165-K0+200路段设置渐变段,路基宽度由32m渐变成40m。

K0+200NKl+275.816路基宽度40m。

5.2.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本工程计算行车速度50km/h,设计结合地形、地质情况,遵循有利于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节约工程投资的原则,合理结合规划道路走向及运用路线平纵断面设计指标。

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大道设计规划》(GJJl37-90)的规定主要技术指标的运用情况如下表。

道路平面线形指标及设计采用值

项目

计算行车速度(mk/h)

50

线形指标值

规范规定值

设计采用值

圆曲线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400

420

设超高推荐半径(m)

200

设超高最小半径(m)

100

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半径(m)

700

曲线长度

平曲线最小长度(m)

85

137.383

圆曲线最小长度(m)

40

47.38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45

45

超高横坡

最大超高横坡(%)

2

1.5

路线纵断面设计指标和设计采用值

项目

设计行车速度(km/h)

50

线形指标值

规范规定值

设计采用值

纵坡

最大纵坡推荐值(%)

5.5

1.669

最大纵坡限制值(%)

7

纵坡最小长度(m)

140

240

极限最小纵坡(%)

0.3

0.30

凸形竖曲线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m)

900

2000

一般最小半径(m)

1350

凹形竖曲线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m)

1050

2000

一般最小半径(m)

700

5.2.3平面和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原则及内容

1、道路平面设计

1)线形设计及控制点

平面线形主要根据现状地形及城市规划路网走向进行设计,道路起点为*****大桥,途径余家、邹家、阮家、历富,并与奉上公路相接,全长为1.2993km。

2)设计原则

(1)注意线形顺适、连续、均衡,灵活运用技术指标,降低由于公路建设对原始地形、地貌的自然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2)路线选线时在总体走向合理、线顺畅的前提下避开村庄,以避免大量拆迁、减少施工难度,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3)高程控制网

采用黄海高程系统。

2、纵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1)路基高度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沿河及受水淹没的路基边缘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m的安全高度。

(2)根据河流的功能和规划等要求,合理确定桥梁的跨径、结构形式和建筑高度。

对于泄洪河流,一般以设计洪水位和堤顶高程控制,确保梁底的安全高度且不开挖河堤,由此来确定桥面控制高程。

(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交叉形式,并合理选择交叉的位置;注意纵坡的均衡性,尽量使纵坡坡差小。

(4)平、纵线形组合着重考虑平、纵指标的协调和对立关系;在工程量增加不大、不过大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纵断面指标,力求平纵断面设计与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相协调,不破坏原有的自然风貌。

(5)对于老路利用部分,在满足上述原则的情况下,尽量保证路面加铺厚度控制在33cm以上,保证老路的利用以减少工程量。

(6)结合城市规划进行竖向设计。

起点处K0+000~K0+95路基宽度为32m;K0+95~K0+165路基宽度为59米(包括变速车道),K0+165~K0+200段路基宽度由59米渐变道40米;其他段路基宽度为40米。

2)路面横坡:

机动车道:

1.5%双向

人行道:

1.5%单向

5.2.4施工设计布置

施工图设计阶段结合路基土石方平衡和城市规划对路线的竖向设计进行了在优化:

基本原则为:

1、和城市规划相结合,尽量服务周边用地。

2、考虑城市给排水工程,保证将来城市排水畅通。

5.2.5平面交叉和安全设施

1、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的设置是以满足沿线群众日常劳动、生活和出行需要为原则。

通过现场踏勘,并结合地方路网规划,考虑平交设置的合理间距,对与本项目交叉的道路进行合理归并、取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考虑原路线改移,最终确定平面交叉的设置方案。

由于现场用地的限制,平面交叉口的平面交叉设计详见平面交叉口设计图。

2、安全设施

交通安全设施是以保证车辆安全行驶,减少并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同时保证交通流的顺畅运行为目的而进行设计的。

主要内容包括:

标志、标线。

5.2.6路基设计

1、路基边坡

天方路基边坡高度小于8米时坡率采用1:

1.5;当边坡高度大于8m而小于16m时,下部坡率为1:

1.75.

挖方路基边坡,根据地质情况、土石成份、边坡高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为:

1:

0.75-1:

2.0,使之更稳定、经济、美观。

边坡高度超过8m时,每隔8m设置一级宽2.0m的挖方平台,边坡坡率根据边坡高度和路线地质报告提供的有关资料确定。

填方地段设置2米得公路用地方位,挖方地段设置1米得平台和1米得公路用地范围用以设置临时排水工程。

填方坡脚底部根据需要开挖底宽0.6m,深0.6m的土质临时排水沟,挖方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