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9462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docx

公共卫生类事件公众应急知识

  (3)对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要消毒,在开水中煮15分钟以上。

  (4)不要与肝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对其使用过或接触过的公共物品和生活物品要消毒.

  (5)如与肝炎病人共用同一个厕所,要用消毒液或漂白粉对便池消毒。

  (6)不要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共用剃刀、牙具;不要与乙肝病人发生性关系,如发生性关系时,要使用避孕套。

  3.发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怎么办?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眼炎。

它的主要症状是眼部充血肿胀,有异物感,眼部分泌物增多。

  

(1)患上红眼病应及时就诊,并告知他人注意预防。

  

(2)不与红眼病人共用毛巾及脸盆。

  (3)红眼病人应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商场、游泳池、公共浴池、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

  (4)可以使用抗病毒的滴眼液滴眼治疗。

  (5)红眼病人使用的毛巾,要蒸煮15分钟进行消毒。

  (6)红艰病人接触过的公共物品,要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7)在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发现红眼病患者时,应及时报告疾病控制中心。

  4.发生非典型性肺炎怎么办?

  非典型性肺炎(SARS)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

  非典型性肺炎的症状是发热、干咳、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该病的症状和流行性感冒及肺炎不易区别,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病人死亡。

  

(1)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一旦确诊,需要住院隔离治疗。

  

(2)配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做好相关调查。

  (3)避免在商场、影剧院等通风不畅和人员聚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

  (4)家庭居室和办公室要经常开窗通风。

  5.发生登革热怎么办?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病人起病急,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疼痛,极度疲乏,部分病人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1)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

  

(2)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等应急处置工作。

  (3)流行季节少去或不去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

  6.怎样预防控制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儿和儿童常见的中度传染性疾病。

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

手足口病目前无疫苗,关键是日常生活预防。

  

(1)个人预防措施:

①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②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③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④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⑤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2)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①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②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③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④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⑤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⑥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⑦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3)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①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②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③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④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

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⑤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⑥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⑦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7.发生霍乱怎么办?

  霍乱是一种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俗称2号病)。

霍乱病人表现为腹泻和呕吐,继而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1)出现类似霍乱症状时,应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

  

(2)确诊病人应向医务人员如实提供进餐地点、所用食物和共同进餐的其他人员名单。

  (3)确诊病人要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8.发生狂犬病怎么办?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无法治愈,病死率达100%。

狂犬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恐水、怕风、四肢抽搐、喉肌痉挛、牙关紧闭等。

  

(1)被狗、猫等动物抓伤、咬伤后,应立刻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1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之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再各注射1次。

  

(2)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3%~5%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冲洗伤口至少要20分钟;最后涂擦浓度75%的酒精或者2%~5%的碘酊。

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切记不要包扎伤口。

  (3)如果一处或多处皮肤形成穿透性咬伤,伤口被犬的唾液污染,必须立刻注射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

  (4)将攻击人的动物暂时隔离,立即带到附近的动物医院诊断,并向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9.发生鼠疫怎么办?

  鼠疫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烈性传染病(俗称1号病),其病原体是耶尔森菌。

其症状表现为突发高热,伴有颜面潮红,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头及四肢疼痛,皮肤、黏膜出血。

继而可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步态蹒跚,衰竭和血压下降等。

  

(1)如人体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一旦确诊,立即将病人隔离。

  

(2)由专业人员对病人用过、接触过的物品及房间进行消毒。

  (3)家中或单位发现不明原因的死鼠,应立即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接触过鼠疫病人者也应主动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0.发生脑膜炎怎么办?

  脑膜炎是小孩中枢神经感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

  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非常轻微,细菌性脑膜炎的症状较重。

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肌肉特别是颈僵硬等症状。

  

(1)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就诊。

  

(2)避免在商场、影剧院等通风不畅和人员聚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

  (3)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处置等工作。

  11.发现艾滋病怎么办?

  艾滋病的英文缩写为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引起的一种致命性传染病。

艾滋病是通过性行为、血液及母婴三种途径传染的。

艾滋病的潜伏期为2~10年,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低热、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大腿根、腋窝和脖子两侧等处,无触痛;体质下降:

常表现为容易感冒、容易疲劳、食欲不振、腹泻、体重下降等;神经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等;

  

(1)不慎与别人共用针管(头)以及与不熟悉的异性发生没有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后,要及时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2)配合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做好相关调查。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慎重怀孕,避免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

  12.发生禽流感怎么办?

  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根据其致病性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

  早期症状与其他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

部分病人可有恶心、腹泻、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体温多持续在39℃以上。

一旦引起病毒性肺炎,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

  

(1)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

  

(2)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及标本采集等工作。

  (3)配合做好病禽捕杀和免疫接种工作。

  (4)进出禽流感疫区时,要做好防护工作。

  (5)发生家禽或候鸟不明原因死亡时,应及时向当地农业部门报告;及时向医生如实报告家禽发病及接触、食用病死家禽情况。

  13.发生炭疽怎么办?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家畜表现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较少发生的慢性型。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动物死前常无任何临床表现。

亚急性型表现为进行性发热、精神不振、厌食、虚弱、衰竭、死亡。

慢性型表现为局灶性肿胀、发热、淋巴结肿大,如呼吸道阻塞可引起死亡。

最常见的病变为全身性败血症、脾脏肿大呈黑色酱油样、血液凝固不全。

死亡时常见鼻、口或肛门出血。

人表现为皮肤上和肠道上长结节。

  

(1)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疑似炭疽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

  

(2)送符合规定的实验室诊断,并立即隔离疑似患病动物及同群动物,限制移动。

  14.发生口蹄疫怎么办?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感染的传染病,其特征是患病动物的蹄、口腔黏膜以及乳房等部位发生水泡、破溃形成烂斑。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典型口蹄疫的症状是发热和在口腔黏膜和乳房以及蹄部皮肤上出现水泡,在其他部位,如鼻端和四肢受挤压部位(尤其是猪)也出现水泡。

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随毒株、感染剂量、动物年龄和品种、宿主的种类和免疫程度的不同而异,其症状从温和型或隐I生感染到严重暴发,有的可能导致死亡。

幼畜常因多发性心肌炎而死亡,成年动物偶尔也有死亡。

  

(1)发现患有本病或者疑似本病的动物,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2)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2人以上具备相关资格的防疫人员到现场调查核实,根据流行病学和典型临床症状,确认为疑似疫情的,要将疑似病料送到省级实验室进行诊断。

  (3)确诊的疫情应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报本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4)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程序对疫情进行处置。

  15.发生猪链球菌病怎么办?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人主要通过皮肤伤口感染病菌而发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会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呕吐,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等。

  

(1)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2)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3)对病猪链球菌病病猪污染的猪舍、污染物及其环境要彻底消毒。

  (4)做好病死猪的深埋、焚烧等工作。

  (5)发生疫情的地区和猪场应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接种。

  (6)发现饲养的猪不明原因死亡时,应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

不要私自组织宰杀、处理病死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