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9621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7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docx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复习材料

说明:

1、本复习材料参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部分、四川省教科所编《信息技术》7-9年级现行教材及有关教材教法资料。

2、因现行教材内容限制,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有关操作的叙述应基于不高于WindowsXP及MicrosoftOffice2003的版本环境。

3、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考试说明:

1)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2)考试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占50%)、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占50%)

3)试卷结构及分值:

全卷满分100分。

选择题(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判断题(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简答或简述题(共20分,其中教学设计1题10分)

第一部分解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初中部分)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学段

兴趣与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初中

巩固兴趣,发现特长

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

自主选择,综合运用

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

高中

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

自选门类专业发展

信息→知识→智慧

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

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五、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1.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

结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识;进一步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讨论每个个体在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公共知识创新中的责任,形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

2.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3.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4.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能结合应用实践,总结和描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初步认识互联的概念及与单机的区别。

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间的常用功能。

2.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及其常用的关键技术指标,比较不同指标对计算机功能的实际影响,学会根据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具体要求,设计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方案。

3.讨论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

4.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其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

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搜索、设置安全和共享等)。

通过实践,加深对资源管理的认识,养成资源管理的意识。

(三)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2.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讨论网络信息获取与其他信息获取的异同点。

3.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

学会判断不良信息、主动抵触不友好网络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学会管理电子邮箱和反垃圾邮件的管理的方法,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四)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1.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

2.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3.学会使用一种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动态过程。

(五)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根据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输入或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成表。

2.根据需要,学会用电子表格的公式和函数等功能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处理。

3.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和发现规律。

4.学会使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统计结果和研究结论,增强研究结论和结果的说服力。

(六)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信息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选择适合的素材和住处表现形式,并对制作过程进行规划。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结合考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不同媒体形式素材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素材并形成组合方案;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必要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综合运用合适的软件和工具对原始素材进行初步的编辑、加工。

4.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各类素材,制作多媒体作品。

5.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6.能通过讨论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对作品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增强在现力;能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与传统作品制作过程的异同。

7.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技术创新意识,养成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七)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1.结合自己使用网站的经验,比较网站与其他多媒体作品在信息表达与发布方面的异同,比较网站和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2.学会根据学习或社会交往的需要,设计学习支持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的内容栏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

学会使用合适的网站制作工具制作网站,尝试使用常用网站制作技巧支持课程学习、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会交往。

(八)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初中部分)练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选修课程。

(×)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

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

4、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

5、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无须考虑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

(×)

6、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网的常用功能。

(√)

7、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不是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容。

(×)

8、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

9、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鼓励多样化的选题.(√)

10、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允许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

(√)

11、信息技术具有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

1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

(√)

13、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

(√)

14、信息技术教育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

15、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中的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是必修内容。

(√)

16、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要使学生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

(√)

17、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是高中信息技术才学习的内容。

(×)

18、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是高中信息技术才学习的内容。

(×)

19、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

20、初中生没必要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

(×)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_____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

(D)

A、创造性B、拓展性C、基础性D、实践性

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C)

A、加工B、传输C处理D破译

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B)

A、单学科B、跨学科C、多学科D、双学科

4、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

(A)

A、核心概念B、基础知识C、基本概念D、重点内容

5、初中信息要学会使用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C)

A、文字处理B、多媒体制作C、电子表格D、图像处理

6、初中学生要学会利用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A)

A、因特网B、电脑C、电视D、报纸

7、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要遵循“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C)

A、探究B、实践C、应用D、拓展

8、.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要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信息的能力。

(A)

A、下载B、查看C、发布D传递

9、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

(C)

A、复合价值B、双赢C、双价值D、独立价值

10、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应以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A)

A、兴趣B、热情C、爱好D、意识

三、简答题

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是什么?

答: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四地”包括哪些方面?

答:

“四地”包括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答: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第二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要点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综合性

(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

2、认知结构是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总和及其组织。

3、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两者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是计算机专家研究的对象,起认知结构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

4、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是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

现代性特点、实践性特点、工具性特点、应用性特点、文化性特点。

6、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有: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6)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7)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7、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8、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分类:

1)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法。

2)按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可分为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

3)从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4)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

5)按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接受型、自学型和探究型。

6)现代教学论对上述分法进行了归纳,将教学法分为两大类:

一类叫综合教学法,另一类叫基本教学法。

9、现代教学方法应具备哪些特征:

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2)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绪生活)的培养和调节

5)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发展6)对传统教学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10、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

有以下形式:

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

11、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12、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13、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

适用于学生力所能及的内容,比如软件使用的自学。

14、演示法是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画画、投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

15、教师上课时运用演示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演示时教师应对演示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告诉学生应着重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应注意的内容上去。

(2)演示时间要适当。

(3)演示完后要归纳总结,作出明确结论。

(4)演示不能取代上机实习,最好的方法是在演示结束后就进行上机实习。

16、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对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

可用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

17、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多次的、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应用已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8、教练法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操作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有效培养。

19、范例教学法是以典型的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范例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

20、项目教学法是指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

它是以学习、研究某种或多种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并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教学/学习方法。

21、发现法是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22、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23、程序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金纳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控制论原理首创的,使用教学机器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按照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制作成卡片或编成计算机程序,学生按此程序进行自学、独立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24、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

2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有哪些?

1)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2)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4)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5)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6)协作式教学模式

7)课程整合教学模式8)WebQuest教学模式9)游戏教学模式

26、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教学目的和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的实际情况

4)教学条件5)课型6)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27、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当属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它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

28、电化教育的基本功能有:

1)集成功能2)再现功能3)交互功能4)虚拟功能5)扩充功能

29、电化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提高学习质量2)提高学习效率3)扩大教育规模4)促进教育改革

30、电化课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习者传递与交流教学信息的过程。

包括4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教学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者。

31、通常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

具体又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32、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

33、与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育系统有以下优势:

1)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2)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群体的协同学习

3)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双向互动

4)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优化教学资源

34、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讲授型模式2)个别辅导模式3)讨论学习模式

4)探索学习模式5)协作学习模式

35、教学设计是指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决策过程。

36、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

37、教学目标是指在学校的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的总目标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的具体预期教学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发出点和归宿。

38、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导向,又是学生学进行学习的航标,还是进行课堂效果评价的尺度。

39、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哪些?

(1)认知目标

(2)情感目标(3)动作技能目标

40、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41、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3)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4)检查巩固知识

42、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环节如下:

1)教学目标最优化2)教学策略最优化3)教学控制最优化4)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