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9697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docx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

抗日十大经典战役

一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我国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

  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但,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10万多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

!

编辑本段二平型关大捷

独立混成第1旅团

酒井镐次

独立混成第2旅团

本多政材

独立混成第2旅团第1联队

十川支队

联队长十川次郎

独立混成第15旅团

筱原诚一郎

第5师团是日军17个战前常备甲种师团之一,是侵华日军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样板师团,在日军内部号称“钢军”。

 中国军队 主力军队 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 【左翼(雁门关一线)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副总司令曾延毅】

编辑本段三南京保卫战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

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

中支那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详细部署则命令按“参谋总长指示”办。

于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

11月8日,日军分路直逼南京,11月30日,广德失守,日军逆向南京右侧背迂回,形成对南京东南至西南面的包围。

12月1日,江阴要塞失守。

4日,日军完成了对南京东面的包围。

这样,南京的第一道防线江宁、牛首山、淳化、汤山、龙潭之线已暴露在敌军面前。

  1937年12月9日,南京南郊秦淮河畔炮声连绵不断。

日军以坦克为前导攻克高桥门,向光华门进逼。

夜色中的光华门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团长谢承瑞上校望着远处一言不发。

此时已不用言明,每一个士兵都知道,大战就要来临。

  10日上午,日军占领大校场的通光营房,炮轰光华门。

谢承瑞团长指挥部下依托城墙坚决还击,并将战况向教导总队总队部汇报。

总队长桂永清中将命令,炮兵团立即入城,设阵地于明故宫,支援谢团。

炮火中的日军依然不断冲锋,至下午三时,已推进到护城河一线。

晚八时,一支十余人的日军敢死队冲入光华门外城城门洞内。

谢承瑞团长向在午朝门督战的桂永清总队长建议火烧日寇。

获得批准后,谢团长亲率士兵运送汽油到外城箭楼。

半夜时分,将汽油灌进城门洞并投下火种。

霎时浓烟滚滚,枪炮声声。

火还未熄,谢团长命令打开城门并率领一排战士反击。

城门洞中的日寇不是被烧死就是被击毙。

光华门阵地安然无恙,而谢承瑞团长冲锋在前,被火焰灼伤。

受伤的谢团长撤回阵地后又一次向巍然屹立的光华门望去。

他保住了光华门,但他不知道就在不远处的通济门,71军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少将已经以身殉国。

  通济门的战事是在10日下午爆发的。

城墙在炮火中倾颓,259旅的将士们与日军殊死搏斗,终因缺口太大,阵地失守。

259旅喘息未定,71军军长王敬久的电话就打到了前线指挥所。

命令259旅和261旅迅速恢复原阵地。

易安华旅长手持军令,没有半点犹豫就叫通了261旅旅长陈颐鼎少将,相约黄昏反击。

尽管他清楚,他的部队已在几个月前的淞沪会战中大伤元气。

  黄昏来临,暮色中的滚滚硝烟使得天空愈加昏暗。

攻击的信号升空,易安华旅长亲率一个加强团向东北方向的敌阵穿插。

陈颐鼎旅长率261旅两个加强营由北向南猛攻。

日军前锋被夹在城墙和259、261旅出击部队之间,易、陈二部又被夹在日军前锋与日军后援之间。

混战之中,只听得到枪声和喊杀声。

战至深夜,突入之敌被全部消灭。

但易安华旅长头、腰、臂受伤多处大量失血壮烈殉国。

年37岁。

  11日,日军的进攻重点转向中华门外的雨花台。

负责防守雨花台的是右翼阵地88师262旅和左翼阵地88师264旅。

从12月9日到11日,雨花台阵地不断受到日军的进攻。

262旅和264旅凭借地形殊死抵抗,寸土未失。

日寇的进攻在11日达到最激烈的程度。

日军的攻势在源源不断的增援下丝毫未减,雨花台守军的伤亡越来越大。

262旅旅长朱赤少将和264旅旅长高致嵩少将手中再也没有一兵一卒可供投入战斗,而且他们没有任何援军。

战斗进行到12日凌晨,伤亡惨重的守军依然牢牢控制着雨花台。

日军暂停了进攻,调集重炮和飞机轰炸262旅阵地。

炮火越来越密集,山上的工事在轰炸中成为废墟,坚守山岗的262旅将士们一批批阵亡。

炮声停止后,蜂拥而上的日军步兵再也没遇到抵抗。

守军262旅全军覆没,旅长朱赤少将殉国,年37岁。

此时?

264旅的坚守更加艰难。

日军在炮火的支援下已冲上阵地,与守军短兵相接。

混战持续到下午,枪声和喊杀声逐渐停息。

264旅阵地失守,旅长高致嵩少将阵亡,年39岁。

  

  

雨花台失守,日军取得了制高点,继续向中华门进攻。

至12日,守军74军51师302团团长程智殉国。

但中华门守军依然死战不退。

下午5时许,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召集各军师长开会,司令长官唐生智下令撤退。

撤退令下达后,各军师长大多未回部队,只是打电话将命令下达后就各自跑掉。

失去了指挥的撤退转瞬间就成了溃退。

守军各部纷纷退向挹江门,形势大乱。

  清凉山宪兵指挥部,宪兵副司令兼首都警察厅厅长肖山令少将命令分散在各处的宪兵、警察部队集结撤退,身边只留下宪兵教导团的两个营维持撤退秩序。

等到肖山令完成撤退的善后工作到达江边时已是深夜。

此时,还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在望江兴叹。

肖山令果断命令大家寻找一切可利用的东西,迅速过江。

在他的指挥下,散兵们扎起木筏开始渡江。

突然,中山大道上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日军已追了上来。

肖山令见敌军来势凶猛,便指挥未过江的散兵向两侧撤退,自己亲率宪兵掩护。

最终殉国。

年35岁。

  在大多数部队溃退之时,紫金山教导总队阵地依然战斗激烈,光华门上第二团仍然在竭力反击。

当撤退令下达到第二团时已是13日凌晨。

教导总队立即奉命转移。

伤病交加的谢承瑞团长就在此时牺牲在阵地上。

年33岁。

  此战,中国军队以10万之众浴血奋战,英勇地反击了日本侵略军。

但日军以8个师的兵力分兵进逼,使守军处于三面被围。

背水一战的不利地位,再加上军事当局在组织指挥上采取消极防御,使守军处处设防被动挨打,最后决定突围又未拟定周密计划,致使大量部队团于城内,惨遭日军杀戮。

作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约5万余人。

编辑本段四徐州会战

  

  

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侵略华北的日军第2集团军从山东青城、济阳间南渡黄河,占领济南后,进至济宁、蒙阴、青岛一线。

日本大本营为打通津浦铁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另3个旅、2个支队(相当于旅)约24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1938年2月18日由华中方面军改编)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首先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夺武汉。

中国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

  徐州以南地区作战 1938年1月26日,日军第13师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

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

至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

9~10日,日军第13师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

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12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

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

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

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

第21集团军和第31军旋由淮河南岸向北岸集中。

双方隔河对峙。

  徐州以北地区作战 2月下旬,日军第2集团军开始分路南犯。

东路第5师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

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

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协同第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

西路日军第10师长濑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濑谷支队(相当于旅)沿津浦铁路南进,3月14日由邹县(今邹城)以南的两下店进攻滕县(今滕州)。

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滕县失守。

  台儿庄地区作战 3月20日,日军第10师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不顾第5师和第10师长濑支队在其两侧进攻受阻,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企图一举攻占徐州。

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

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

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

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第五战区以第20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2集团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并令第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

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之危,速以第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52军卷击包围。

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四天,歼灭日军濑谷支队大部、坂本支队一部共万余人。

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

  徐州附近地区作战 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

日军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

4月18日,日军第10、第5师分别从山东峄城(今属枣庄)和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对守军第2集团军和第20、第3军团及第27军团第59军实施牵制性进攻。

守军顽强抗击,至月底,将日军阻止在韩庄、邳县(今邳州)和郯城一线。

5月5日,日军开始从南北两个方面向徐州西侧迂回包围。

在南面,第9、第13师从蚌埠地区分别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至13日,陷蒙城、永城(属河南)后,向江苏萧县、砀山(今均属安徽)进攻;第3师由蚌埠进入大营集地区,向宿县(今宿州)进攻。

在北面,第16师由山东济宁渡运河,至14日,连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向江苏丰县、砀山推进;第14师从河南濮阳南渡黄河,陷山东菏泽、曹县后,直插河南兰封(今兰考);同时,第10师将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交由第114师接替后,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沛县(属江苏)进攻。

由于日军已形成对徐州的四面合围态势,5月15日,中国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

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

19日徐州陷落。

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6月6日占领开封。

为阻止日军前进,蒋介石9日下令在郑州东北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河水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

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

会战结束。

  此役,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

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

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

尽管如此,这次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编辑本段五武汉保卫战

  

  

武汉是平汉,粤汉两铁路的衔接点,又是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南京失守后,这里成了全国政治,军事和经济,文化的中心.

  日侵略者妄图攻占武汉,控制中原,进而支配整个中国.1938年6月后,中日双方在武汉外围展开大战.日军以华中派谴军司令火田俊六为总指挥,分兵5路进犯,另派波田支队及海军陆战队协同海军第3舰队沿长江西上.我军为保卫武汉,由第9战区司令陈诚指挥,依托幕阜山,九宫山,庐山等山脉构筑陆地防守;在江北,由第5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依托大别山,富金山等山脉构筑陆地防守;并在马当,湖口,武穴和田家镇等江防要塞设防.

  1938年6月11日,日军溯长江西上,进攻安庆,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7月26日,日军攻陷九江,我军第29军团退守庐山两侧,全歼日军第145联队.10月上旬,薛岳兵团又歼敌4个联队,挫败日军突破南浔路的企图.在长江以南,长江沿线和长江以北地带,皖西及豫东南等各战场,我军官兵英勇抵抗,在马当,瑞昌,万家岭,马头镇,田家镇,固始等战斗中,将士浴血奋战.但,由于我方单纯防御,逐次使用兵力,防线一再被攻破.我军于10月25日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战线大到皖,豫,赣,鄂4省数千里地,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线之长,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是抗战中任何战役所不能比拟的.会战后,日军由于战线延长,兵力与资源不足,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企图,抗日战争逐渐进入相持阶段.

编辑本段六 长沙会战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发动了3次长沙会战,但均遭失败.

  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10万多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约20万兵力参战,利用赣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并以有力部队侧击,各个击破的战术,挫败了日军的进攻.至10月上旬,日军损失惨重,向北败退.此役,敌伤亡达2万余人.

  1941年9月,日军第2次进攻长沙.日军集结12万人,兵分两路.其左翼由平江至株州一线包抄我军第9战区的主力部队,另一路沿粤汉路正面攻打长沙.第9战区司令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利用有利地形,在正面逐次抵抗,将日军主力诱住长沙东北和东面山地前,反击而歼灭之,同时以7个军的重兵集团威胁左翼日军的侧翼和后方,日军狼狈逃窜.此外,我第5第6两战区的部队向汉口以西一线的宜昌,荆门也发动了反攻.会战结果,日军伤亡2万余人,不得不于10月中旬撤回出发地.

  1

  

941年12月,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调集兵力12万余人.第9战区投入兵力有13个军,约17万人.12月24日,日军强渡新墙河向南进犯;渡捞刀河后,于1942年1月1日向长沙猛攻.我长沙守军连续打退日军3天的猛攻,战斗空间激烈.日军死伤惨重,且粮弹将尽.这时,我长沙外围的部队,向长沙合围.日军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围.我军乘胜堵击,侧击和尾追,扩大胜利战果,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

编辑本段七 昆仑关会战

  日军为切断中国由南宁至越南河内的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其海军向内陆作战的航空基地,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钦州湾登陆.中国当地守军进行抵抗后退守防城,钦县今钦州.日军主力登陆,16,17日连陷防城,钦县,并分两路向南宁进犯.东路沿小董,百济,西路沿钦邕公路,次日占领南宁.12月1日,日军陆,空协同,向南宁以北的高峰隘阵地猛攻,我守军伤亡甚大,阵地失陷.在昆仑关方面,我守军苦战后失去阵地,转移至宾阳,黄圩地区.

  鉴于南宁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我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调集重兵,并以部分空军战车部队支援,决心以反攻作战收复南宁.北路军由徐庭瑶指挥,从宾阳方面向昆仑关进攻;东路由蔡廷锴指挥,从灵山,陆屋向邕江南岸及邕钦路作战,阻止日军丧增援,西路由夏威指挥,向高峰隘攻击,并阻击南宁出援之敌军.经过反复激战,昆仑关终为我军攻克.日军残部退守九塘.

  1940年1月上旬,日军由粤北抽调兵力到桂南进行反扑.1月27日,日军由南岸突破邕江,进占永淳.我守军与日军展开激战,克复永淳.到2月8日,日军相继攻陷昆仑关,进占宾阳,上林武鸣等地.此时,日军兵力分散,后方空虚,补给困难,时时遭受攻击,遂于2月9日起开始南撤.我军乘势不断给日军以打击.至11月30日,先后收复龙州,南宁,钦县,镇南关(今友谊关).历时一年的昆仑会战结束.

编辑本段八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华北敌后战场的八路军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从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先后集中了105个团,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挥下,对敌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史称百团大战.

  8月20日至9月10日,为战役的第1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对华北日军的主要交通线进行总破击,重点是正太铁路全线,同蒲,津浦,平汉,平绥等铁路的一路分,发及深入我根据地的主要公路.

  从9月20日至10月10日,为战役的第2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乘胜扩大战果,除继续破袭交通线外,重点是拔除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敌据点.

  日军华北方面军遭到我连续两个阶段的沉重打击后,深感威胁严重,遂调集数万兵力,从10月上旬起,对我军实施报复性"扫荡".我军此后即转入反"扫荡"斗争,又予敌痛击.

  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

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

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

“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胜利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

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编辑本段九 滇缅之战

  

  

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深入缅甸与日军作战失利后,一部分撤到印度境内.后又陆续空运补充一部分中国军队到印度,接受美国的装备和训练.同时从缅甸撤到滇西的远征军,经过整顿,补充和训练,于1943年4月在云南楚雄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陈诚任司令长官<10月起由卫立煌接任>.6月,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两军准备从印度和我国云南西部同时向侵占缅甸和我滇西的日军进行反攻,并打通中印公路.

  1943年10月,揭开了缅北滇西反攻的战幕.其时,日军的缅甸方面军有11个师团,近30万人马.中国驻印军从印度的列多发南地区出发,身侵缅日军攻击.我官兵经一年多作战,先后赢得了胡康河谷战斗,孟拱河谷战斗以及密支那等战役的巨大胜利,在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坎等地,亲乘胜向滇西畹町推进.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天险,从滇西开始反攻.将士们坚持血战8个月,连克日军重兵防守的腾冲,松山,龙陵,芒市等重要城市.1945年1月下旬,终于和中国驻印军在畹町胜利会师.

  

  

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以数万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反攻作战的完全胜利.这场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军对中国战场西侧的威胁,打破了日军对美援华物资的封锁,同时减轻了盟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

  著名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是以中国远征军向缅北滇西进行反攻的事迹进行拍摄素材的。

编辑本段十 湘西会战

  在中国正面战场上,中国空军首开反攻的先声.我军和美空军协同作战,不断袭击日本空军的重要基地,多次与敌40架以上的战斗机激战,并取得胜利.同时,频繁轰炸敌人的地面部队和各种军事目标,从海南到东北敌占区,从日本本土到南洋的敌海上交通线,都在我严厉打击之下.中国取得了制空权,为全面反攻的胜利奠定重要基础.

  1945年上半年,日军在中国广阔的战场上已陷入全面被动和被包围歼灭的狼狈境地.这时,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已拟定出中国战区总反攻计划,调整了战斗序列,我正面战场从抵挡敌人进攻转入反攻.1945年3,4月间,日军为破坏我靠近前线的野战机场,纠集重兵向湘西发动进攻.

  4月8日,敌第6方面军的第20军主力一部,在空军的配合下向湘西进犯,企图占领芷江空军基地.我军除第3,4两个方面军担任防御外,并将在缅北作战的新6军空运到芷江参加任总作战.我军对日军从逐次阻击到截击,夹击,将日军分割包围.在中国战区的中,美空军,也集中力量于芷江方面.由于制空权完全被我牚握,日军陷入了手足无措状态,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新任总司令冈村宁次被迫于5月8日下令停止攻击,狼狈逃窜.我军乘胜反攻,至6月7日,日军所占地区全部收复,并毙,伤日军24000余人,取得了湘西会战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