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9743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内部控制审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审计.docx

《内部控制审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控制审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部控制审计.docx

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审计过程规范

审计过程

审计计划

审计实施

审计完成

后续审计

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证据、

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审计报告、结果沟通纠正、评价

重要性和

审计风险

督导

质量控制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计划

审计通知书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

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审计计划的作用

审计计划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严格的时间和成本预算,

协调内部审计与被审计部门的关系

考核内部审计的工作绩效

审计计划的组成层次

审计计划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年度审计计划:

对年度的审计任务所作的事先规划,是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的

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审计计划:

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作的综合安排;审计方案:

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及其时间等所作出的详细安排。

审计计划的层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批准后的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内部审计活动。

在计划执

行过程中,若有必要,应按规定的程序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审计项目负责人

审计项目负责人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制定人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项目审计实施前

13>.具体审计目的;

2.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3.预定的执行人及执行日期;4.其他有关内容。

审计

方案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项目审计实施前

1.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2.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3.审计小组构成和审计时间的分配;4.对专家和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5.其他有关内容

项目审计计划

组织内适当管理层

下年度开始前

1.内部审计年度工作目标;2.需要执行的具体审计项目及其先后顺序;

3.各审计项目所分配的审计资源;4.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年度审计计划

批准人

完成时间

计划的内容

计划

层次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

——审计通知书》

审计通知书

审计通知书

——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

审计通知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

审计的书面文件。

意义:

礼貌原则

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编制依据:

经过批准后的审计计划

送达时间:

实施审计前;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送达对象:

审计通知书主送被审计单位,必要时可抄送组织内部相关部门。

涉及组织内个人责任的审计项目,应抄送被审计者本人。

审计通知书

审计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

(2)审计目的及审计范围;

(3)审计时间;

(4)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5)审计小组名单;

(6)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

审计通知书实例

星星公司审计室

审计通知书

星星通字[2006]20号

关于对星星第二分公司进行审计的通知

星星第二分公司:

根据我公司2006年重点审计项目计划和总公司关于实行审计制度的要求,我处决定派出12人审计小组,从2006年3月16日开始,对你单位进行审计。

晴准备好有关资料,积极配合,并请对审计组进行廉政监督。

审计组长:

张三丰

主审:

吴天

组员:

郑一、郑二、郑三、郑四、郑五、郑六、郑七、

郑八、郑九、郑十

2006年3月12日

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证据

分析性复核

审计抽样

审计工作底稿

内部审计督导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活动中,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所获取的,用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的依据。

审计证据的分类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据审计目标获取不同类型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

形式

来源

相互关系

书面证据

实物证据

视听电子证据

口头证据

环境证据

亲历证据

内部证据

外部证据

基本证据

辅助证据

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

第五条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充分性是指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和建议;——成本-

效益原则

相关性是指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和建

议;——证明力

可靠性是指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

——证明力

审计项目的各级复核人应在各自责任范围内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

和可靠性予以复核。

收集审计证据应考虑的因素

(1)适当的抽样方法。

(2)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

证据的充分性与审计风险水平密切相关。

可以

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越低,所需证据的数量就越多。

(3)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获取审计证据应考虑取证成本与证据效益的对比。

但对于重要审计事项,不应将审计成本的高低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

(4)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从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判断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性,以做出获取审计证据的决策。

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审核

观察

监盘

询问

计算

函证

分析性复核

比较分析

比率分析

趋势分析

存在性和数量

非:

质量和所有权

审计证据的处理

内部审计人员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中。

内部审计人员可聘请其他专业机构或人士对审计项目的某些特殊问题进行鉴定,以鉴定结论作为审计证据。

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引用该证据的可靠性负责。

对于被审计单位存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作进一步核实。

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有必要,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

内部审计人员应作好审计证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工作,保证已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

审计证据的处理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

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内部审计人员的亲知证据比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

审计证据案例分析

前述星星公司审计处对第二分公司审计完成,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了整理,主要有8部分:

第二分公司的组织结构图;

第二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表;

第二分公司的财务报表;

第二分公司未决诉讼及或有损失情况表;

第二分公司近三年对外投资的主要事项表;

审计计划书;

审计方案;

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

但是首席审计官(CAE)却认为上述证据有误,为什么,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

——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

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以确定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

分析性复核

是一种审计方法

在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均可使用

审计准备阶段:

了解被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帮助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

审计实施阶段:

对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以获取审计证据。

审计完成阶段:

验证其它审计程序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以保证审计质量。

分析性复核

作用:

执行分析性复核有助于以下目标的实现:

(1)确认经营活动的完成程度;

(2)发现意外差异;

(3)分析潜在的差异和漏洞;

(4)潜在的不合法和不合规的行为。

分析性复核

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能够获取与以下事项相关的证据:

(一)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

(二)被审计事项的总体合理性;

(三)经营活动与内部控制中可能的差异和漏洞的严重程度;(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

(五)计划、预算的完成情况;

(六)其它事项。

分析性复核所获取的审计证据主要为间接证据,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仅依赖分

析性复核结果得出审计结论。

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所分析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2)实物量信息与货币量信息;

(3)电子数据信息与非电子数据信息;

(4)绝对数信息与相对数信息。

执行分析性复核时,应考虑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以免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的基本内容:

(1)将当期信息与历史信息相比较并分析其波动情况及发展趋势;

(2)将当期信息与预测、计划或预算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3)将当期信息与内部审计人员预期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4)将被审计单位信息与组织其他部门类似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5)将被审计单位信息与行业相关信息相比较并作差异分析;(6)对会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关系、比率的计算与分析;

(7)对重要信息内部组成因素的关系、比率的计算与分析。

分析性复核

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发现意外差异时,应采用以下方法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

1)询问管理层获取其解释和答复;(

(2)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认管理层解释和答复的合理性与可靠性;(3)如果管理层没有作出恰当的解释,应扩大审计测试,执行其它审计程序,作进一步的审查,以便得出结论。

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的局限性:

信息资料间要存在可相互印证、可预期的依存关系;

信息资料要可靠;

是佐证性信息,不是精确的结论;

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

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考虑以下因素以确定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依赖程度:

(1)分析性复核的目标;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已收集信息资料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4)以往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

(5)以往审计中发现的差异与漏洞。

分析性复核案例

星星公司在对二分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审计员郑一对该分公司的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了分析性复核,编制了下列分析性报表:

表1资产结构和变动趋势分析表

表2流动资产结构和变动趋势分析表表3资本结构和变动趋势分析表表4流动负债变动趋势分析表表5短期偿债能力趋势分析表

资产周转能力趋势分析表表6

表7盈利能力趋势分析表表8费用控制情况趋势分析表表9现金流量分析表(总体的和分别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的)

分析性复核案例

上列分析性报表中的部分数据如下:

-4842

-2403

-3750

-

-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万元)82.3%

82.9%

86.1%

86.4%

92.7%

71.1%

资产负债率

22.0%

15.3%35.4%44.0%51.0%

52.6%存货

22.9%37.4%17.0%15.0%4.2%7.9%其他应收款9.4%3.6%

15.0%3.3%5.9%6.8%

应收账款6.0%5.4%0.2%0.2%3.3%

2.4%

长期投资净额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分析性复核案例盈利能力趋势分析表

-38.9%34.3%11.2%10.2%-455.4%净资产收益率-6.8%6.5%

1.3%

1.0%

-27.5%总资产收益率-126.1%36.6%2.7%

3.7%

-132.5%销售净利率-126.1%16.5%-

2.1%

-44.1%-115.1%营业利润率11.3%6.3%

16.2%-23.7%-8.6%主营业务利润率-11.1%6.8%

17.05%-23.7%-8.5%毛利率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分析性复核案例

审计机构负责人根据上述分析性复核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三年连续为负,说明主要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难以维持其支出。

企业多年来都是靠负债维持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随时面临停产的可能。

2)资产负债率多年来一直较高,债务风险大,随时可能陷入危机,存在(

现金支付危机。

(3)企业的恶存货、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比例较大,可能存在潜亏和不良资产。

(4)从利润表中看出,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减少,经过分析,盈利能力也不好,主营业务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因此,审计机构负责人初步判断该分公司已经没有持续经营能力。

分析性复核案例

问:

(1)审计人员所做的上述分析性复核是否全面,

(2)审计机构负责人得出的二分公司不能持续经营的结论是否恰当,

分析性复核案例

参考答案:

(1)不全面。

只限于会计信息和相对比率。

(2)分析性复核的结论只是间接证据,只能为其他审计程序的安排和为获取其他审计证据提供佐证。

是总体合理性判断,不是被检查时事项的准确值。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

——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从被审查和评价的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结

果推断总体特征并作出相应结论的过程。

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均适用。

但并非所有的审计程序都适用抽样方法。

如:

询问

观察

分析性复核

对总体需要详细审计的程序

对不准备进行测试的交易或账户

抽样方案

依据审计目标制定。

抽样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审计总体:

审计对象的各个具体单位组成的整体;

抽样单位:

构成审计总体的单位项目;

样本:

在抽样过程中从审计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组成的整体;误差:

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差异或缺陷;

可容忍误差:

内部审计人员所愿意接受的差异或缺陷的最大程度;预计总体误差:

内部审计人员预先估计的审计总体中差异或缺陷发生的概率;

可靠程度:

预计抽样结果能够代表审计总体质量特征的概率;抽样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样本量:

能够使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总体作出审计结论所确定的抽样单位的

数量;

其他因素。

审计抽样的程序

审计项目和目标

抽样总体

对样本执行审计测试

推断总体特征

抽取样本

评价样本结果

形成审计结论

抽样总体

抽样总体:

拟对其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进行审查的抽样对象的总体。

构成审计总体的单位

项目叫做“抽样单位”。

确定抽样总体的原则:

相关性:

抽样总体与审计目标相关

完整性:

抽样总体的内容能全面反映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经济性:

抽样总体的确定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方法——随机抽样

统计抽样是指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样本进行

审查,并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审计抽样方法。

(1)属性抽样——控制测试

固定样本量抽样

发现抽样

连续抽样(停-走抽样)

(2)变量抽样——实质性测试单位均值抽样

差异估计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概率规模比率抽样)非统计抽样方法——判断抽样非统计抽样是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经验进行抽样和推断总体的

方法。

样本量

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样本量:

越大

越小

抽样风险

增大

增大

可靠程度

增大

增大

预计总体误差

减少

增大

可容忍误差

越大

越大

审计总体

样本量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样本的特征

具有代表性,

具有与审计总体相似的特征抽样结果的评价

确定存在误差的样本

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进行评估推断审计总体误差

确定审计总体特征

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

误拒风险

误受风险

增加

样本量

适当的计划、指导和监督如果:

推断误差,可容忍误差增加样本量,或替代程序抽样结果的评价

抽样风险是由于抽取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特征,从而导致不恰当结论所带来

的风险。

错误接受风险,是指样本表明审计项目不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实际上却

存在着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效果

错误拒绝风险,是指样本表明审计项目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实际上并没

有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

——效率

非抽样风险是由抽样之外的其它因素造成的风险。

审计程序设计及执行不恰当;

抽样过程没有按照规范程序执行;

样本审查结果解释错误。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联系审

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

(1)为形成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2)说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3)为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4)证实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5)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6)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以下记录:

(1)内部审计通知书、项目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及其调整的记录;

(2)审计程序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3)获取的各种类型审计证据的记录;

(4)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记录。

会谈记录和备忘录;组织系统数据;

函证信件和陈述文件;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重要的合同或者协议的副本。

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审计工作底稿

内容

编制顺序

格式

管理类工作底稿

业务类工作底稿

内容

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汇总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日记

调查类审计工作底稿查账类审计工作底稿盘点类审计工作底稿专项审计工作底稿

专用审计工作底稿

通用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的构成要素

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下列事项:

(1)被审计单位的名称;

(2)审计事项及其期间或截止日期;

(3)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记录;

4)审计结论;(

(5)执行人员姓名和执行日期;

(6)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和复核意见;

(7)索引号及页次;

(8)审计标识与其他符号及其说明等。

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

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

纸化的工作底稿应制作备份。

还要注意什么,

分级复核制度。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负完全责任。

所有权。

审计工作底稿归组织所有,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内部有关部门

保管。

保密。

但法院、检察院和其他有权部门依法进行查阅的除外。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

——内部审计督导》

内部审计督导

内部审计督导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

督导,是指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

员所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各级督导工作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督导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

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督导工作负主要责任。

审计项目负责人负责审计现

对于重大或敏感的审计问题,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直接进行督导。

场的督导工作。

准备阶段:

审计人员安排

实施、终结阶段:

指导、监督、复核、评价

重要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记住:

各级督导工作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内部审计督导

第七条在督导工作中,应遵循重要性、谨慎性和客观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督导人员应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审计项目的

复杂性,有重点地进行督导工作;

专业水平不高或审计经验不够丰富的内审人员

业务复杂,需要较多专业判断的审计项目

关系重大,要重影响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审计项目

谨慎性原则:

实施督导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进行合理的专业判断,

减少审计风险;

重大或者异常事项

客观性原则:

实施督导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

不受任何利益冲突的干扰

审计督导的内容与方法

督导人员应确保审计人员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并具有完成审计项目所

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督导人员应确保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经营问题,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

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人员按批准后的审计方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针对

新发现的重要问题修订审计方案。

督导人员应复核审计人员所编工作底稿的质量。

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及可靠性。

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审计建议的可行性。

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异议,督导人员应进行核实、复查,并及时给予答复。

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目标实现的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

督导人员应确认审计人员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审计控制质量的主体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负总体责任。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自我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督导

外部评价

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实施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确定外部审计机构,并报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自我控制

内部自我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机构

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项目

质量控制

(1)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保持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3)合理分派内部审计业务;

(4)依据内部审计准则制定操作规程;(5)适当运用咨询手段;

(6)进行审计质量的内部考核与评价;(7)评估审计报告的使用效果;(8)监控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

(1)指导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计划;

(2)监督内部审计过程;

(3)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

评价报告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确定,并报经批准。

聘任

组织内部其他机构和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内部审计协会;

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独立、客观、保密、专业胜任能力

(1)内部审计机构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

(2)内部审计人员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

(3)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4)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5)内部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