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29770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docx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

消費者保護系列—認識通貨膨脹

壹、什麼是通貨膨脹?

二、物價上漲率如何計算?

三、為什麼會發生通貨膨脹?

四、通貨膨脹有什麼壞處?

五、通貨膨脹的經驗

六、中央銀行是對抗通貨膨脹的尖兵

七、防範通貨膨脹,大家壹起來

附:

台灣近十年來的物價情勢表

壹、什麼是通貨膨脹?

對消費者來說,買東西能夠“物超所值”是壹件美事;如果不能,至少“壹分錢”也要買到“壹分貨”。

可是,如果,過去能買到“壹分貨”的“壹分錢”,現于卻只能買到“半分貨”,那麼消費者的損失可就大了。

聰明的消費者壹定會說,“通貨膨脹了!

錢不值錢了!

”什麼是通貨膨脹呢?

要怎樣防範通貨膨脹,避免消費大眾受損呢?

壹般人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壹聽到某壹商品價格上漲,馬上就說“這是通貨膨脹。

”其實,經濟學家對“通貨膨脹”這個名詞,有比較嚴格的定義。

經濟學家將通貨膨脹定義為“壹般物價水準于某壹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

從這個定義,我們能够知道,要稱為通貨膨脹,還得符合壹些要件。

大體上,經濟學家是以對整體經濟活動的影響程度,來界定是不是出現了通貨膨脹的現象。

單壹商品漲價,不是通貨膨脹

如果只是某壹種或某壹類商品價格上漲,而其他商品的價格沒有發生變化,這並不是通貨膨脹;因為它只對某壹些人有影響,對整體經濟則影響不大。

當然,有時候單壹商品價格的上漲,也會引起其他商品價格普遍上揚,就可能形成通貨膨脹了。

最有名的例子是,于壹九七三年及壹九七九年兩次石油危機時,石油價格的調升引起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

因為,石油是燃料和很多產品的重要生產原料。

如果,很多商品的價格均上漲了,但卻是壹次調升後,就停下來,這也不算是通貨膨脹;因為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漲壹次即停”的現象,對經濟活動的衝擊不大。

漲幅不大、也不是通貨膨脹

同樣地,如果漲幅不大,也不能稱為通貨膨脹。

于現代經濟社會,物價水準常有上揚的特性;多數情況下,物價只升不降,這是“物價的僵固性”。

因此,如果幅度不大,也不能叫做通貨膨脹。

可是,如果許多商品的價格于某壹段時間內,以壹相當的幅度,壹波波、持續性的上漲,則會對整個經濟社會造成困擾,這就是所謂的通貨膨脹了。

至於“相當幅度”是多少呢?

10%還是5%呢?

則沒有壹定的標準。

對漲幅多少,持續多久才算是通貨膨脹,各國的認知不盡相同。

通貨膨脹,因國而異

于不同的經濟結構,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各國對通貨膨脹的容忍程度也不同。

有時候,通貨膨脹只是壹個相對的觀念。

有些國家,譬如墨西哥,它的物價上漲率經常是20%之上,有時甚至於超過100%;如果能把它降到15%以下,物價或許就算是穩定了。

可是,對壹些國家而言,譬如歐美國家及我國,近年來物價平穩,上漲率均于5%以下,故對物價漲幅的要求也較嚴格。

因此,關於物價上漲幅度多少才算通貨膨脹,只能粗略地以“超過正常的上漲幅度”界定之。

二、物價上漲率,如何計算?

根據前面的解釋,只有單壹或少數商品的價格上漲,並不能稱為通貨膨脹;必須是綜合性的商品價格呈現上漲,才可能形成通貨膨脹。

可是,于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商品,價格常常是漲跌互見,漲跌之間可能彼此抵銷,我們如何知道綜合性的物價水準是否上漲?

或是如何衡量綜合物價究竟上漲了多少呢?

為了計算物價上漲率,各國政府均有專門的單位(我國是行政院主計處)定期地收集各種商品及勞務的價格資料,然後編製出「物價指數」。

于現代經濟社會中,商品及勞務的種類非常多,每種商品或勞務對不同的人均有不同的重要性。

因此,政府于編製物價指數時,會針對不同的需要,選擇不同類別的商品或勞務,分別編成各種不同的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你我最切身

其中,最具代表性,同時也最常被用來觀察通貨膨脹的是「消費者物價指數」以及「躉售物價指數」兩種物價指數。

躉售物價指數是用來反映大宗物資,包括原料、中間產品及進出口產品的批發價格,和廠商的關係較密切。

消費者物價指數則是包括了和壹般百姓日常生活有關的各種商品及勞務的零售價格,是消費者會切身感受到的。

接著,我們以消費者物價指數為例,大致见壹下物價指數是如何編製的。

食衣住行,通通于內

首先必需選取和日常生活相關的商品及勞務,調查它們的價格,並且按照它們的不同重要性,計算加權平均價格。

于日常生活中,消費者會直接使用到的商品或勞務很多,包括米、麵、肉類、蔬果、菸酒、房租、服飾、交通費及醫藥等等;但每壹種商品或勞務的重要性不同,因此,不同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力也不同。

例如,米、麵等主食的價格上漲,會加重大家的生活負擔;而菸酒價格的上漲,對壹般大眾生活的影響程度,則不及米麵等食品。

所以,于計算平均物價水準時,不能以簡單的算術平均法加以處理,而必須依照不同商品及勞務的重要性,給予不同的權數(于實務上是根據家庭的消費結構比例),然後計算所有價格的加權平均數。

于編製台灣地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時,行政院主計處總共挑選了三百九十五項商品及勞務,分為食物、衣著、居住、交通、醫藥保健、教養娛樂、雜項等七大類。

每類的權數約為27.4%、5.8%、31.4%、11.1%、3.8%、13.6%、6.9%。

權數最大的居住類中,單房租壹項的權數即為21.0%,顯示于壹般家庭支出中,房租佔了很大的比例。

于計算出加權平均物價之後,為方便比較各年的物價水準,還須將它化為指數。

也就是先選擇某壹年做為基準年,而將基準年的加權平均物價水準當做100。

因此,新年度的加權平均物價除以基準年的加權平均物價之後,再乘上100,即得到新年度的物價指數。

我國物價,平穩著稱

目前,主計處是以民國八十五年為基期(指數為100),八十六、八十七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分別為100.90、102.60。

據此,我們能够算出,八十六年的消費者物

價上漲率為0.9%(100.9/100),八十七年的物價上漲率為1.7%(102.6/100.9)。

我國物價壹直相當平穩。

從民國五十年到八十七年(剔除兩次石油危機),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上漲率僅約3.2%。

同壹時段,平均經濟成長率達8.8%。

快速的經濟成長加上穩定的物價,使我國贏得「經濟奇蹟」的讚譽。

三、為什麼會發生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發生的原因很多、很複雜,經濟學家提出了不少學說來討論它。

壹般人比較常聽到的是,「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理論以及「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理論。

每當物價波動時,報章雜誌常會出現這樣的字眼-「供需失調」或「供不應求」,顯然是產品的供給或需求有了不正常的狀況。

而「需求拉動」以及「成本推動」即是分別從需求面及供給面來討論通貨膨脹的成因。

過多的貨幣,太少的商品

首先,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商品及勞務的總需求大過總供給,會造成物價上揚。

經濟學家認為,「過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及勞務」是造成需求過多的主因。

也就是說,如果大家手上均有很多錢很多貨幣,就可能會競相出高價搶購商品,而造成物價上揚的現象。

成本推動,物價揚升

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則是從供給面生產不足,或成本上揚來解釋通貨膨脹的成因。

包括工資上揚,石油等原料價格上漲,以及企業壟斷等等,均會從供給面推動物價的上揚。

除了「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以及「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外,經濟學家認為產業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不足等結構性因素,也是通貨膨脹的壹個重要成因。

還有,于國際貿易盛行下,來自國外的進口品價格上漲也會造成所謂的「輸入性通貨膨脹」。

預期心理,不可輕忽

再者,當物價上漲時,民眾如果預期物價會繼續漲上去,那麼他們將會搶購、囤積,而使物價上漲得更劇烈。

因此,「通貨膨脹預期心理」也是通貨膨脹的重要成因之壹。

四、通貨膨脹有什麼壞處?

通貨膨脹的壞處,家庭主婦感受最深。

發生通貨膨脹時,日常必需品的價格普遍上揚,壹個家庭如果要維持原來的消費水準,開銷壹定會加大,甚至還會入不敷出。

通貨膨脹起,財富大風吹

通貨膨脹的影響力會因人而異。

于通貨膨脹期間,如果個人的所得會跟隨增加,通貨膨脹的損害則會相對減輕。

例如,商人因為商品價格調漲,收入增加,發生通貨膨脹對他反而有利。

不過,這種好處不壹定會持久。

因為,如果生產成本急速上揚,或消費者購買力劇降,企業利潤也會受到影響。

至於仰賴固定收入的人,例如薪水階級、靠社會福利金、退休金,以及依賴固定利息過日子的人,于通貨膨脹之下,購買力降低了,生活因此會受到影響。

通貨膨脹時,房地產價格會上揚;因此,擁有房地產的人財富會跟隨增值,可是沒有房地產的人則更加買不起房地產。

通貨膨脹會使債權人受損,因為收回來的本金,購買力已經不如從前。

但對債務人的影響剛好相反。

因此,通貨膨脹會使某些人的所得及財富增加,但某壹些人的所得及財富則會減少,從而使全體國民的所得及財富進行了重分配。

通常,中、低固定收入且無自用住宅者,受通貨膨脹為害最重。

經濟、政治、社會齊遭殃

于通貨膨脹嚴重時,今天能買到壹斤米的錢,明天可能只能買到半斤米。

因此,人人不再儲蓄,而爭相囤積貨品,或者是將錢投入購買房地產、黃金及外幣等投機性或不具生產性的用途。

結果,正常的生產事業缺乏資金來源;企業也因為成本及收益難以掌握,造成投資停頓;於是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均消耗于對抗或適應通貨膨脹上,嚴重影響經濟成長。

更甚者,如果社會大眾普遍存有通貨膨脹預期心理,惜售、囤積、搶購、投機風潮四處蔓延,通貨膨脹會愈益嚴重,而引發所謂的惡性通貨膨脹。

此時,價格上漲劇烈,人民對貨幣的信心蕩然無存,整個社會的經濟、金融活動失去了依據,再也無法正常進行。

結果,不僅壹國的經濟會瀕臨崩潰,政治、社會的不安定也伴隨而來。

因此,通貨膨脹的禍害是不能等閒視之的。

五、通貨膨脹的經驗

于歷史上,很多國家曾發生過嚴重的通貨膨脹,受害慘重。

尤其是于近代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許多國家因為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以及龐大的軍費支出,造成財政鉅額赤字,迫使政府大量印發鈔票,而陷入惡性通貨膨脹,經濟體制幾乎瓦解。

德國通貨膨脹經驗慘痛

以德國為例,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的壹九二三年,德國陷入惡性通貨膨脹,物價較戰前上漲約壹萬四千億倍,壹份報紙售價達二千億馬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再度出現惡性通貨膨脹,壹九四七年間,德國大半的交易被迫改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

這個慘痛的經驗,使得後來德國政府對通貨膨脹壹直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將控制通貨膨脹視為重要的政策目標;德國的物價也隨而較很多國家穩定。

四萬舊台幣,壹元新台幣

台灣于光復之初也曾遭遇惡性通貨膨脹。

民國三十四年到三十八年之間,台灣的物價幾乎是壹日數變,每年的物價漲幅均于500%至1200%之間。

這段歷史,許多較年長的人至今回憶起來均還餘悸猶存。

民國三十八年六月十五日,台灣實施幣制改革,將原來的台幣(舊台幣)收回,換發新的鈔券--新台幣。

每四萬舊台幣兌換新台幣壹元。

此外,政府還陸續採取了許多措施,包括舉辦優利存款,鼓勵儲蓄;充實財政收入,撙節支出;積極修復生產設備,增加工業生產;鼓勵農民生產,提高農業產量等等,終於使台灣的物價逐漸平穩下來,而奠定了後來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

中央銀行的責任,物價穩定最優先

于克服了戰後的惡性通貨膨脹之後,壹九五、六年代大多數國家的物價均相當平穩。

到了壹九七年代,由於石油危機等諸多因素,許多國家出現了兩位數之上的通貨膨脹率,同時經濟成長也明顯減緩。

這個現象到了壹九八年代才消除。

戰後及壹九七0年代的通貨膨脹經驗,對現代的財經政策思維有非常深刻的影響,並且也奠定了現代中央銀行的角色及地位。

目前國際間普遍認為,中央銀行應以物價穩定為首要政策目標;因為只有物價穩定,才能促進經濟均衡且持久的成長。

同時,為了有效地穩定物價,應該要賦予中央銀行獨立性,使中央銀行能以超然的地位行使職責。

六、中央銀行是對抗通膨的尖兵

通貨膨脹壹旦發生,便很難遏止;因此,中央銀行必須隨時注意各種經濟金融情勢,防範通貨膨脹於未然。

前面提到過,過多的資金或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及勞務,會造成通貨膨脹。

于壹般狀況下,生產面增加的速度是較緩慢的,如果社會上的貨幣數量增加太快,壹定會造成通貨膨脹。

因此,中央銀行必須要謹慎地控制資金的供應,才能維持物價的穩定。

緊縮貨幣對抗通貨膨脹

簡單地說,如果中央銀行認為社會上的資金太多了,可能會引起通貨膨脹,就應該設法減少資金供給,這時中央銀行採取的措施就叫做「貨幣緊縮政策」。

反之,當中央銀行認為社會上資金不足時,就會增加資金供給,而採取「貨幣寬鬆政策」。

那麼,中央銀行用什麼方法來寬鬆或緊縮資金的供給呢?

通常,中央銀行採行的方法有調整重貼現率、存款準備率,以及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等。

資金水準鬆緊要適當

重貼現率是銀行于短期資金不足時,向中央銀行請求借款所適用的利率。

當中央銀行降低重貼現率時,銀行的借款成本降低,而會向中央銀行借入較多的資金。

這表示于當時的經濟狀況下,中央銀行樂見資金寬鬆。

反之,如果中央銀行提高重貼現率,則表示中央銀行正送出警訊,設法使過熱的經濟活動「降溫」,避免形成通貨膨脹。

存款準備率是規定銀行所收受的存款中,必須保留而不能貸放出去的比率。

比方說存款準備率是10%,表示銀行每收受100元的存款,必須保留10元交由中央銀行保管。

如果,中央銀行將存款準備率降低,則銀行有較多的資金能够貸放出去,表示中央銀行採取的是寬鬆的貨幣政策。

反之,調高存款準備率會使銀行的放款能力降低,社會上的資金將減少,而形成緊縮的貨幣政策。

所謂公開市場操作,是指中央銀行于公開的金融市場上,買入或賣出票券(政府債券、商業本票等)。

當中央銀行從市場上買入票券,並付出款項時,市場上的資金會增加。

反之,賣出票券時,中央銀行收回資金,市面上的銀根會緊縮,而能够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

關切物價,無時無刻

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最常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

必要時,中央銀行能够每天隨時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以影響整個社會的資金水準。

因此,中央銀行無時無刻不于密切觀察各種經濟現象,調節資金狀況,使國家經濟活動能順利運作,並且嚴防通貨膨脹發生。

七、防範通貨膨脹大家壹起來

其實,維持物價穩定,單靠中央銀行是不夠的。

除了中央銀行以外,政府其他單位也均對穩定物價付出不少心血。

多年來,財政單位合宜的財政政策,農漁業單位協助維持充裕的食物供應,工業單位幫助提供質優且價廉的工業產品,以及其他政府單位于產銷制度及運輸系統上的改進,使物資供應順暢等等,均是物價穩定的功臣。

消費者的智慧,通貨膨脹的剋星

每個人均有機會,也有責任參與防範通貨膨脹的工作。

社會上壹些不當的行為,例如不肖商人利用聯合壟斷、囤積居奇,以及誇大宣傳等方式哄抬物價,均會直接或間接造成通貨膨脹。

此時,如果消費者不夠理性,或者跟進搶購囤積,或者未辨宣傳真偽盲目購買,往往助長不肖商人的氣勢,造成物價上揚。

因此,大家應該壹起來做個有智慧的消費者,以正確、理性的消費行為,配合政府的努力,防範通貨膨脹;壹方面能够共同維護經濟的穩定成長,另壹方面也能够確保自己的權益。

附:

台灣近十年來的物價情勢表

*即核心物價

資料來源:

行政院主計處

消費者物價指數

躉售物價指數

總指數(85年=100)

上漲率%

不含新鮮蔬果魚介及能源*

上漲率%

總指數(85年=100)

上漲率%

民國78年

77.48

4.4

79.67

4.21

93.66

-0.4

79年

80.67

4.1

82.30

3.30

93.09

-0.6

80年

83.59

3.6

85.54

3.94

93.24

1.6

81年

87.33

4.4

88.13

3.09

89.82

-3.7

82年

89.90

2.9

90.73

2.89

92.08

2.5

83年

93.58

4.1

93.67

3.24

94.07

2.2

84年

97.02

3.7

97.02

3.58

101.01

7.4

85年

100.00

3.1

100.00

3.07

100.00

-1.0

86年

100.90

0.9

100.96

0.96

99.54

-0.5

87年

102.60

1.7

102.04

1.07

100.14

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