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0198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docx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

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题目。

鲸(节选)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1.这部分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

简要概括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鲸鱼是鱼吗?

为什么长得像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线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主要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介绍鲸?

(至少说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

”句子中的“近”“约”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平台。

白鹅(节选)

丰子恺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

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

我一看这姿态,想道: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

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

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

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

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

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

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

这是表示对人惧怕。

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

那鹅就不然:

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

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

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

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

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

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种菜,养鸽,养鹅,而鹅给我的印象最深。

因为它有那么()的身体,那么雪白的颜色,那么()的叫声,那么轩昂的态度,那么高傲的脾气,和那么可笑的行为。

在这荒凉举寂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

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

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⑨小屋易主的前几天,我把这鹅送给了朋友。

送出之后的几天内,颇有异样的感觉。

这感觉与诀别一个人的时候所发生的感觉完全相同。

现在我写这篇短文,就好比为一个永诀的朋友立传,写照。

1.选词填空,将序号填写在文中括号内。

A.雄壮B.庞大

2.“这环境有了生气”中,生气一词指的是()

A.活力B.不愉快

3.“送出之后的几天内,颇有异样的感觉。

”这是怎样的感觉?

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失落B.思念C.放松

4.作者从白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具体表现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5.读下面的句子,填空。

(1)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

(2)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我的发现:

从称呼的变化中,我体会到作者对白鹅越来越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空城计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

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

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

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

“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

”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

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

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

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

司马昭说:

“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

”司马懿说:

“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

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

你等怎能知道!

”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

(1)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

3.用“  ”画出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

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

“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秦王很生气,拒绝了。

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毫不敢上前。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推辞——(__________)侮辱——(___________)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

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

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

这时,有人提醒:

“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

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

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

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

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

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段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

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

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嗅(  )沁(  )人心脾凋(  )零静谧(  )

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补充成语。

(    )醒悟激荡(   )

默默(    )(    )之门

4.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飘香的生命》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

“这叉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

”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

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

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侯,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用“﹏﹏﹏”在选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些写了鸟的___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写了鸟的___________。

又写了一只画眉鸟,这里采用了___________的方法。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

昨天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双引号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没加双引号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正探头打量着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

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

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

”我走过去。

她向我一摆手,说:

“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

”“捉阳光?

”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

”“能!

”她把手指向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的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

”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

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

“你怎么知道你捉住了阳光?

”“知道。

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

“捉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

”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

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暖意。

难道我也捉住阳光了?

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

“我也捉住

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

“小声点!

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

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阳光。

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

“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

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

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

“阳光又流走了。

”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

”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

“阳光灭了?

”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

”“不!

阳光是灭了。

”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

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的一句诗:

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有删改)

1.请你给上面的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女儿认为自己捉住阳光的理由是什么?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一自然段是环境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______)

(2)“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这是因为太阳偏西照进了屋里。

(______)

(3)“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眼里的世界是纯真的,他们没有受到玷污,成人要向儿童学习。

(______)

(4)文中画“.”的这两个“暖”的意思是一样的。

(______)

九、课内语段阅读。

父亲说: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

“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按原文填空。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_________、尝花生、_________这些内容,选文是在讲__________。

我知道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3.“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不好看”是指_______,“很有用”是指________。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快乐和感触

依稀记得在我两三岁的时候,我天天跟着妈妈到学校里玩耍,那时妈妈在学校里给幼儿班代课。

课间一群比我大点的孩子们总是围着我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我手中或嘴里塞干粮的。

他们一听到铃声嘴里“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

于是我便一人悠闲自在地在校园里溜达:

一步一步地踱到东边看看美丽的花儿;爬到西边的球台上翻着晒晒太阳;听到南边教室里悠扬的歌声,于是又跑到窗户下踮着脚使劲儿地仰起头向里看;仰倦了头嘴里嘟嘟地哼着,若无其事的来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条条块块,也不知道是些什么。

如今,我已是那时年龄的四倍了,仍在这熟悉温暖的校园里,那时一切不懂的,今天都明白了。

那时的快乐依在,那时的天真依在。

不过现在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的比那时多得多了。

清晨的校园,阳光钻透东边茂密的柳林,斑驳的光点印在绿绿的草坪上。

无数只鸟儿横着或倒挂在柔柔的柳条上凑响清脆的晨曲。

在通向教师办公大楼的水泥道上,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我们的老师,他们又上班去了。

当校园正中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时,悦耳的歌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早已把校园装点得生机勃勃。

我再不需要像过去那样踮脚仰头地去向往了。

我尽心地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享受着群体的温暖与关爱。

课间,我们三三俩俩去拉着或牵着幼儿班的那些小娃娃,说啊、笑啊、眯眯眼做做鬼脸什么的,也有不停地给他们手中或嘴里塞泡泡糖的。

有一天,我把三四个小娃娃牵到北面那两块瓷砖镶嵌的大地图下,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头晃脑、指着地图比比划划地讲:

“这是中国,这是长江、那是黄河……,我们的学校在这里,要记住,别忘记。

看我的手好大,把一个省都罩住了。

”小娃娃们叽叽喳喳地笑个不停,我也笑得前俯后仰。

上课铃响了,我们“哦———”着飞也似的进了教室。

那天我们进了教室,唱完了一首长长的歌,没见老师来,于是我站起来对大家说:

“大家先读读书吧,我去办公室看看”。

话音刚落,只见李老师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

同学们注视着他的脚。

原来他脚上缠着一圈大大的药纱布。

我们明白他的脚受伤了。

他开始给我们讲课,和往常一样站着,不时还转去转来。

一会儿,我从他变化了的语调中感到:

他的脚疼痛难忍了。

我忍不住环视一下四周,发现所有同学的眼里都水晶晶的,此刻我心头一热,眼泪夺眶而出。

这天我在日记中写道:

“在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许正痛苦着;在我们获取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奉献着;在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正在消亡着。

太阳依旧从东边升起,灿烂的阳光总是洒满校园。

当我的年龄到了是现在的若干倍的时候,我会依然记起今天的快乐与感触。

1.作者的感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拟人的一句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三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你对“陆陆续续晃过一群高大的身影”的理解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________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文字。

6.文章先写回忆,再具体写________的校园、________的校园、________的事例及感触。

十一、课内阅读。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

秦王要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

“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秦王很生气,拒绝了。

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快速阅读第1自然段,你一眼看到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为什么要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渑池会面”突出了蔺相如是一个()的人。

A.不计前嫌、宽容大方B.勇敢机智、不畏强权C.顾大局、识大体

十二、阅读短文。

张家界之绝

张家界四面绝壁,中间则是千奇百怪的峰林,峰峦拔地而起,层层幽谷叠翠,峭壁千仞,姿态万千,如“金鞭岩”,气势雄伟,金光闪烁,是一座三面陡峭,高达300多米的巨大石峰。

“夫妻岩”似一对恋人,身姿倩影,

宛如画图。

还有像人的,像动物的,像建筑物的,如“将军岩”“雾海金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