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0363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生物实验与探究(第二课时)

(检测与验证类)

一、教学内容及考纲要求

知识内容

要求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A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A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A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A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B

 

二、重、难点技能归类、整理

1、比色法(如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比色法是利用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根据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2、研磨、过滤技术(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

研磨过程中加入SiO2提为了研磨充分。

色素的提取时加CaCO3是为了避免色素被破坏,其原因是叶绿体基质呈弱碱性,细胞液呈弱酸性,加入CaCO3是为了让弱碱性的CaCO3中和细胞液的弱酸性,使色素分子在叶绿体破裂后仍处于弱碱性环境中,使色素的结构和性质维持稳定。

3、纸层析法(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具体方法:

①制样液;②制备滤纸条;③点样液;④层析,观察实验结果。

4、同位素示踪技术:

用示踪元素标记化合物,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或变化进行追踪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18O2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的转移途径等。

5、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一一碘液            ②还原性糖一一斐林试剂、班氏糖定性试剂

③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④乳酸——PH试纸

⑤O2——余烬复燃⑥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双缩脲试剂

三、实验案例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

还原糖砖红色

橘黄色

脂肪

红色

蛋白质紫色

方法步骤:

①可溶性糖的鉴定

操作方法

注意问题

解释

1.制备组织样液。

(去皮、切块、研磨、过滤)

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

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

2.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

3.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

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OH)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OH)2生成。

4.试管放在盛有50-65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

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

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缩短实验时间。

②脂肪的鉴定

操作方法

注意问题

解释

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叶薄片,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纸吸去装片中的水。

干种子要浸泡3~4小时,新花生的浸泡时间可缩短。

因为浸泡时间短,不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较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切片要尽可能薄些,便于观察。

在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1分钟。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

酒精用于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会影响对橘黄色脂肪滴的观察。

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花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酒精,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滴上清水可防止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

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可看到细胞中有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圆形小颗粒。

装片不宜久放。

时间一长,油滴会溶解在乙醇中。

③蛋白质的鉴定

操作方法

注意问题

解释

制备组织样液。

(浸泡、去皮研磨、过滤。

黄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浆,也可购新鲜豆浆以节约实验时间。

鉴定。

加样液约2ml于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3~4滴,摇匀,溶液变紫色。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

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

CuSO4溶液不能多加。

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

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OH)2沉淀,而失效。

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可用蛋清代替豆浆。

蛋清要先稀释。

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附:

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碘液不要滴太多

以免影响颜色观察

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原理:

鸟类血液中红细胞有细胞核,细胞核内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

利用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低,而蛋白质此时的溶解度高的特点,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形成沉淀析出,通过过滤,得到初提取的滤出物DNA。

再利用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其他物质可溶于酒精的特点,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实验方法步骤: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目的:

1.尝试用过滤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

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

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

实验材料:

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实验步骤:

步骤

注意问题

分析

1.提取色素

5克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加SiO2、CaCO3和5mL丙酮(或10mL无水乙醇)迅速、充分研磨。

(若没有无水乙醇,也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除去水分)

加SiO2

加CaCO3

加丙酮

迅速

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

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

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叶绿体色素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

减少研磨过程叶绿素的分解,减少有毒性的丙酮挥发。

2.收集滤液

漏斗基部放一单层尼龙布,研磨倒入漏斗内挤压,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

尼龙布起过滤作用。

试管口用棉花塞塞紧是为了防止丙酮挥发。

3.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滤纸,顺着纸纹剪成长10cm,宽1cm的纸条,一端剪去二个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划一铅笔线。

干燥

顺着纸纹剪成长条

一端剪去二个角

可吸收更多的滤液。

层析时,色素分离效果好。

可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

4.划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划出细、齐、直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复三次。

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

重复三次。

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

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更明显。

5.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划线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

烧杯要盖培养皿盖。

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

层析液中的苯、丙酮、石油醚易挥发。

6.观察实验结果

扩散最快是胡萝卜素,扩散最慢是叶绿素b,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

四种色素之所以能被分离,是因为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实验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答:

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答:

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

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

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4.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实验目的:

1.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

实验原理:

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

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

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

方法步骤:

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

2.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

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

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讨论: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答:

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答:

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答: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5.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材料: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

也可用水绵代替。

0.3g/ml的蔗糖溶液。

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实验步骤:

步骤

注意问题

分析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中)。

盖上盖玻片。

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

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2.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

可看到:

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或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

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

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镜检。

观察到:

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

重复几次

糖液浓度不能过高

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

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

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镜检。

观察到:

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

重复几次。

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

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

实验讨论:

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

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为什么?

答:

不会。

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四.课堂练习

1.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番茄汁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一条色素带呈橙黄色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现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2.不同的有机物与某些物质反应有特殊的显色反应,实验中常以此来鉴定不同的有机物。

肾小球肾炎病人常伴随水肿,其尿液(  )

A.与二苯胺反应呈蓝色B.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

C.与苏丹Ⅲ反应呈橘黄色D.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3.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A.分子量最小B.分子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4.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5.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②脂肪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④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⑤洋葱根尖装片制作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⑥观察洋葱根尖装片发现最多的细胞是前期细胞⑦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叶绿体⑧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液泡⑨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

A.②④⑤⑦B.③⑤⑥⑧C.①④⑤⑦D.②④⑤⑨

6.在下列实验中。

必须始终用活组织作实验材料的是()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③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⑤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A.①②B.②③C.③⑤D.②④

7.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提取获得的含DNA的黏稠物(还含有较多物质)分别处理如下:

第一.放入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A和黏稠物a;

第二.放入2mol/L,的氯化钠溶液搅拌后过滤,得滤液B和黏稠物b;

第三.放入冷却的95%的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C和黏稠物c;

以上过程获得的滤液和黏稠物中,因含DNA少而可以丢弃的是()

A.A、B、CB.A、b、CC.a、b、cD.A、b、c

8.在生物学实验中,关于引流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试剂,然后将装片倾斜

B.引流目的是让试剂渗到盖玻片下

C.还原性糖鉴定实验中需要用引流法

D.引流法可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

9.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课后练习

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B.4个C.8个D.16个

2.如右图表示某同学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

B.应将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

C.实验结果应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近似圆形)

D.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橙黄色

3..将同一植物的细胞分别放在0.3mol的蔗糖溶液、0.5mol的甘油溶液和清水中,测得细胞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a、b、c依次代表:

A.蔗糖溶液、甘油溶液、清水

B.甘油溶液、蔗糖溶液、清水

C.清水、蔗糖溶液、甘油溶液

D.清水、甘油溶液、蔗糖溶液

4.下列前项是被鉴定的有机物,中项是使用的试剂,后项是反应所产生的颜色。

前、中、后三项相对应的是:

A.淀粉、双缩脲、蓝色B.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C.蛋白质、斐林试剂、紫色D.还原糖、碘液、砖红色

5.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2005年3月16日宣布肯德基的一些调料中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

苏丹红对人体有害,但可制成苏丹染液,用来鉴定一些物质。

下列关于苏丹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苏丹Ⅲ染液可鉴定脂肪,呈红色

B.苏丹Ⅲ染液可鉴定脂肪,呈橘黄色

C.苏丹Ⅳ染液可鉴定葡萄糖,需水浴加热,呈砖红色沉淀

D.苏丹Ⅲ染液可鉴定蛋白质,呈橘黄色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选用紫色洋葱作实验材料的效果较好,这是因为

A.只有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

B.其细胞液呈紫色,质壁分离以后容易与外界溶液区分

C.其细胞膜呈紫色,质壁分离以后容易与细胞壁区分

D.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的液泡特别大

7.研究人员发现,从蔬菜叶中可提取大量的各种天然色素,这为目前市场上天然色素“供不应求”的状况提供了一条解决的途径。

在进行“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实验时,如果在研钵中研磨绿叶时没有加入碳酸钙,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

A.研磨不充分,提取的色素少

B.层析后滤液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

C.层析时各种色素不能相互分离,造成色素带的重叠

D.层析时不能画出细而整齐的滤液曲线

8.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后装入一半透膜袋内,扎紧袋口后将此袋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大烧杯中。

一段时间后,从烧杯的液体中取样并等量分装于试管中,各滴入不同的试剂进行相应的检测,最可能观察到

A.滴入碘液→摇匀→溶液变成蓝色

B.滴入斐林试剂→隔水煮沸→有砖红色沉淀

C.滴入苏丹III染液→隔水加热→溶液变成橘黄色

D.滴入双缩脲试剂→摇匀→溶液变成紫色

9.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B)

10.某人做酶的专一性实验时,用了放置很久的蔗糖,结果,此对照试管加入斐林试剂后,出现了砖红色沉淀,分析原因正确的是

A.斐林试剂失效

B.蔗糖是还原性糖

C.蔗糖被淀粉酶分解成可溶性还原性糖

D.蔗糖放久了,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

11.向蔗糖溶液中注入适量的新鲜a-淀粉酶溶液,放在60℃下保温5min,然后用斐林试剂检测发现

A.生成了砖红色沉淀B.混合液变成了紫色

C.混合液的颜色不变D.生成了橘红色的小颗粒

12.用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滤纸条上距离滤液细线由近到远的颜色依次为

A.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B.黄色、橙黄色、黄绿色、蓝绿色

C.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黄色D.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13.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向5mL血细胞液中加入20mL蒸馏水的目的是

A.使血细胞破裂B.防止血液凝固C.析出DNAD.使蛋白质与DNA分离

1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视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C.无染色体形成D.显微镜倍率不够

15.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如果在实验中一时无法得到丙酮和菠菜的叶片,那么要保证分离后的色素带清晰,可以用来替代的实验材料是()

A、酒精和槐树叶B、酒精和大白菜

C、蒸馏水和大白菜D、蒸馏水和槐树叶

16.在DNA粗提取实验中,向在溶解DNA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A、有利于溶解DNAB、有利于溶解杂质

C、减少DNA的溶解度D、减少杂质的溶解度

17、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的浓度越低,对DNA的溶解度越大

B、人体的血液不可代替鸡血进行该实验

C、柠檬酸钠的主要作用是加速血细胞破裂

D、利用DNA易溶于酒精的特点可除去DNA中的部分杂质

18.若用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来处理生物细胞,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对此合理的解释可能是()

A.实验材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B.实验材料是动物细胞

C.实验材料是死细胞D.实验材料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19.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可以鉴定的是()

①细胞的死活

②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③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统

④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递减

⑤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

⑥细胞膜是单层膜

A、①②③B、②③⑥C、②③⑤D、②⑤⑥

20.甜菜根细胞液泡中有花青素,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入蒸馏水中,水无明显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后,则能使水变红,其原因是(D)

A、胞壁被破坏了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

C、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D、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功能

21.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NaOH)和乙液(CuSO4)组成的,下面是某同学对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应用的探究实验,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均为0.1g/mL,CuSO4的质量分数均为0.05g/mL,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试管

第1次加入物

第2次加入物

第3次加入物

处理

颜色变化

1

2mLNaOH

2mLCuSO4

2mL苹果汁

加热

砖红色

2

2mLNaOH

2mL苹果汁

2mLCuSO4

加热

砖红色

3

2mL苹果汁

2mLNaOH

2mLCuSO4

加热

砖红色

4

2mLCuSO4

2mL苹果汁

2mLNaOH

加热

砖红色

5

2mLCuSO4

2mLNaOH

2mL苹果汁

加热

砖红色

6

2mL苹果汁

2mLNaOH

4滴CuSO4

加热

砖红色

7

2mLNaOH

4滴CuSO4

2mL苹果汁

加热

砖红色

8

2mL苹果汁

2mLNaOH+2mLCuSO4

2mLHCl

加热

不变

(1)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苹果汁中  ,该实验中,

试管1-7的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            。

(2)设计1~5号试管的实验目的是:

探究                     

结论是:

                                     

(3)设计6~7号试管的实验目的是:

探究双缩脲试剂                         

结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