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05297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________”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__”。

(3)用“________”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答案】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2)总;分;工人;农民;主力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人群;海洋;翻动的红旗;波浪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2)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

主要运用了“总-分”方法的手法,结合短文的内容做具体分析即可。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2)总、分、工人、农民、主力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人群;海洋;翻动的红旗;波浪。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方法的掌握。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按《花之歌》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1)作者将“花”比作什么?

(2)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答案】

(1)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作者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课内阅读

   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   )自制的烟卷,(   )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深思着。

(1)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填上正确的读音。

划着________   双膝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3)郝副营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在文中找出表示郝副营长动作、表情的词语。

【答案】

(1)zháo;xī

(2)夹着;拿着

(3)战斗英雄、为了美好的明天甘愿牺牲自己。

(4)坐着、夹着、拿着、划着、注视、默默地。

【解析】【分析】

(1)考察易错字的读音。

“着”是多音字,划着 zháo;双膝xī,不要读成qi。

(2)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3)结合原文理解人物品质。

郝副营长是一个战斗英雄、为了美好的明天甘愿牺牲自己。

(4)表示郝副营长动作、表情的词语:

坐着、夹着、拿着、划着、注视、默默地。

【点评】做好每一个小题,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运用能力,特别是概括能力。

4.课外阅读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照样子写词语。

无忧无虑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把句子串起来,使意思连贯。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________老实,________贪玩,________尽职。

(3)这段话主要写猫具有老实、贪玩、尽职三个特点,其中“尽职”是猫的主要特点。

按要求填空。

________写出猫尽职的程度;________写出猫的神态;________写出猫尽职的时间;________写出了猫尽职时的决心。

【答案】

(1)无时无刻;无影无踪;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2)既;又;还

(3)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解析】【分析】

(1)照样子写词语:

无时无刻、无影无踪、无忧无虑、无穷无尽。

(2)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把句子串起来,使意思连贯。

既老实,又贪玩,还尽职。

(3)“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写出猫尽职的程度;“闭息凝视”写出猫的神态;“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写出猫尽职的时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写出了猫尽职时的决心。

【点评】做好阅读题,就必须读懂课文,边阅读边思考,仔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带着问题阅读,完成每道题。

5.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__________,空气是那么__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_,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__________,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______。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___,不用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草原》填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________ ,空气是那么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________ ,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____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 ,就像只用________ ,不用________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 ,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________ ,又________ ,既愿________ ,又想坐下________ 。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顺序写的。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特点,作者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3)用横线画出比喻句,其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

【答案】

(1)可爱;清鲜;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柔美;色渲染;线勾勒;色欲流;人惊叹;人舒服;立四望;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天空;地面;一碧千里;绿色渲染;翠色欲流

(3)绿色的大草原;羊群

【解析】【分析】本段写的是“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

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

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

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鼓励学生对精彩语句进行积累。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麋鹿

   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

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

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这是在著名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一幕。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麋鹿是鹿的一种。

它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

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与其他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

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左右,角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

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

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且每胎仅产一仔。

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杈,六岁时杈角才发育完全。

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

1865年,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

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在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动物园里展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

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到1967年,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并向各国输出。

至今,全世界麋鹿总数估计已经超过2000头。

   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选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

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

如今,这群珍异动物正在祖国的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1)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被称为“四不象”。

具体是指(   )

A.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B. 角似鹿,面似捉,蹄似马,尾似驴

C. 角似鹿,面似驴,蹄似马,尾似牛                      

D.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驴,尾似牛

(2)下列哪一个不是麋鹿的生活习性?

( )           

A. 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怀孕期超过九个半月,每胎仅产一仔;          

B. 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

C. 麋鹿的毛色随季节的变换而变化;                      

D. 所有的麋鹿的角都比较长,每两年脱换一次。

(3)“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中“这里”是哪里?

()           

A. 江苏大丰地区;             

B. 黄土高原地区;             

C. 北京南郊地区;             

D. 黄河沼泽地区;

(4)传说麋鹿是《封神榜》中一个人物的坐骑。

这个人是哪一位?

()           

A. 姬发;                              B. 姜子牙;                              C. 哪吒;                              D. 黄飞虎;

【答案】

(1)A

(2)D

(3)D

(4)B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核学生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

课文第二节中有直接的描述,学生可以直接找到所需要要的资料。

(2)本题考核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课文第3-5小节中有直接陈述的句子,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直接找到相应的资料。

(3)本题考核学生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在文本第一节中有这样的故事场景(地点)的直接描述——“这是在著名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一幕。

黄海滩涂……理想场所。

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学生在所读的文章中可以相对应地找到资料,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推断出正确的答案。

(4)本题考核学生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

课文的第二小节有“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这样明确的论点,学生可能在课文中直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7.阅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连着三天,雨下个不停。

在下雨天里读书是最惬意的。

上次老爸送我的一本书还放在抽屉里,书名是《鲁滨逊漂流记》。

书很旧很旧,封面已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

翻开书,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了。

扉页上有几行字,头两行是用毛笔写的:

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赠维儿

   下面落名吴敬山。

吴敬山是老爸的爸爸,我的爷爷,那么这本书是当年我爷爷送给我老爸的。

送书的时间是1965年6月1日,现在推算起来,是我老爸12岁那年“六一”儿童节那天,爷爷送给他的。

接下来的两行字是用钢笔写的,龙飞凤舞,一看就知道是老爸写的:

    学会生存

  赠缅儿

   下面落名是吴维。

爷爷送给爸爸,爸爸送给我,真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鲁滨逊活了下来。

海浪把他卷上了岸。

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逊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开始了。

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一送到岛上。

他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藏在这里,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

后来,鲁滨逊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

他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

他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又养了一只鹦鹉作伴。

他还做了家具,摆在他所住的山洞里。

    若干年后,鲁滨逊救下了一个俘虏。

那天是星期五,他就给这个俘虏起名叫“星期五”。

从那以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又过了好几年,鲁滨逊在孤岛附近发现了一艘英国船。

他和“星期五”终于得到了离开孤岛的机会。

我很喜欢《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事实上的确如此: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我也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

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

身着羊皮短衣短裤,腰间别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背一个筐子,挂一支鸟枪,头顶撑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惬意________抽屉________

鲁滨逊________扉页________

(2)正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扉页:

   龙飞凤舞:

 荒无人烟:

(3)鲁滨逊在荒岛上会遇见哪些困难?

体现了鲁滨逊哪些精神品质?

(4)读了这本书后,请想想,爷爷和爸爸仅仅是送给我一本书吗?

(5)文章的题目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呢?

(6)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答案】

(1)qiè;ti;xùn;fēi

(2)扉页:

是指衬纸下面印有书名、出版者名、作者名的单张页,有些书刊将衬纸和扉页印在一起装订(即筒子页)称为扉衬页;龙飞凤舞:

多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荒无人烟:

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3)食物缺乏,无处栖身,猛兽的威胁,最大的困难是孤独恐惧。

鲁滨逊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战胜这些困难,体现了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又具有顽强毅力的人。

(4)还有对自己的寄托和理想:

希望自己像鲁滨逊一样的坚强勇敢。

(5)要,因为女孩子也需要这种精神!

(6)课文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们一家三代相传的书。

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大无畏具有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是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选自童话作家杨红樱长篇小说《男生日记》。

是由一个男孩的日记改编成的课文,这篇日记的本身也是这个男孩的读后感。

课文点明了“我”读的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的由来,介绍了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及“我”喜爱的书中名言和书中人物,突出了“我”对名言的理解和从人物身上萌生的希望。

表达“我”珍藏这本书的打算,发人深思。

课文推出了鲁滨逊的故事。

尽管只是简单的介绍,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鲁滨逊一人在荒岛上顽强生活的种种艰难,这种不平常的经历,造就了鲁滨逊的不平常的人生。

曲折的经历丰富了人生阅历,同时也检验着人的意志。

这篇课文用传神的笔触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可敬的勇士,闪耀着一个不屈的灵魂。

文章通过鲁滨逊的故事,告诉我们:

在突如其来的不幸遭遇前,不能慌了手脚,要努力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寻找一切有利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进行创造性劳动,同时还要努力排除孤单情绪,要看到希望,要乐观向上。

尽管我们现在不太可能会碰到鲁滨逊的境遇,但是他积极的人生观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这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能代代相传的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运用能力。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如今的日子甜得流蜜,我和妻子合计一下,决定出国旅游一趟,辛辛苦苦几十年,也该风光风光了。

可令我们犯愁的却是:

娇小的“莉莉”。

我们出国旅游十多天,没人照顾,请别误会。

“莉莉”并非是我们的女儿,而是一只纯种的“松鼠狗”。

它金黄色的绒毛,闪闪发亮,晚上还摇头摆尾地钻进我们的被窝里。

此刻,妻子抱着小“莉莉”,抚摸着它的头说:

“我们出国十多天,没人照顾它,准饿死。

”小家伙好像也知道我们此刻正在做“重大决策”似的变得格外乖顺听话。

   ②妻子抱着“莉莉”走来走去,苦思冥想,突然惊喜地来到我的身旁,说:

“有办法!

”我一边听着一边点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③晚上,我们带上水果点心等东西,抱着小“莉莉”去探望母亲。

母亲独自一人住在河对面,由于我们工作忙,离得也算远,而母亲又习惯独居一处,因而我们一般都是“逢年过节”,左拎一包,右提一盒,回家探望老人家,连邻居见了也赞誉有加,我则免不了有点飘然自喜:

口碑不错!

   ④回到家里,母亲正在看电视节目,我把东西放下,便直截了当地向母亲说明来意:

“我们打算出国旅游十来天,这只小家伙就有劳您来照顾了。

”据说母亲小时候让狗咬过一次,从此以后就没养过狗。

而这次为了出一趟国门,只好让老妈勉为其难了。

母亲听了十分爽快地说:

“行!

这小东西就放在这里吧,保证一日三餐有肉吃!

放心吧。

   ⑤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

老妈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们出外游时要注意安全,就好像小时候学校组织郊游的前夜一般,反复强调:

药品、日常用具、御寒衣服都应带齐,尤其是必须把钱放好,放妥当!

   ⑥突然间,母亲不说话了,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视画面。

原来此刻正播放电视专题“古稀老人,携母万里游”,讲的是哈尔滨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头儿,骑着三轮车携带百岁老母亲,从北到南,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母亲看着看着,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嘴角微微地颤动着。

此刻,我看着电视,心里真不是滋味:

古稀老人尚能携母走南闯北,看风景,而我们今天却为了图自个快乐,居然斗胆让母亲去照顾“宠物”。

相比之下,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为人之子,亏你想得出来!

     ⑦母亲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慢悠悠地站了起来,从衣柜的角落里掏出一只淡红色的小布袋,走到我面前,从袋子里拿出一千块钱,递给我说:

“这钱是你们平时给我的,我没花,你们把它带上,路上用!

    ⑧此刻,我又能说什么呢?

母亲这一千块钱,就像鞭子一般一下一下地抽着我。

我有的只是自责。

我用眼睛狠狠地瞪了妻子一下,只见妻子也羞愧地低下了头,抱起“莉莉”轻声地说:

“我们走吧。

    ⑨母亲说:

“太晚了,把小东西放下,你们回去吧。

”妻子并没有把小“莉莉”放下,而是内疚地说:

“妈,不用了,我们再想法子安顿它。

”母亲觉得有点迷惑不解,她一边说一边把钱“强行”塞进我的口袋里。

     ⑩我拉着母亲的手,说:

“妈,这只狗我们另外设法安置。

把你的身份证拿给我。

”母亲从枕头底下拿出自己的身份证,问道:

“你要身份证干嘛?

     ⑪拿起母亲的身份证一看,粗心的我这才留意到妈今年已经75岁了,我心里一酸,嗓门有点哽涩:

     ⑫“妈,给你办护照,我们一起出国旅游!

这钱我帮你保管,留着到了国外再花。

     ⑬“一起?

我?

一个老太太?

     ⑭我坚定地点点头:

“我们一起出国旅游!

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去!

”这回轮到母亲半天也说不出话来了,喃喃自语:

“出国?

出国旅游?

”眼角流露出光彩……

(1)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②段中的“有办法”指的是什么办法?

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把办法写出来?

(3)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揭示主题。

请你列举两处,并说说其作用。

【答案】

(1)叙写了一对小夫妻因要出国旅游而准备让母亲照看小狗,后被母爱感动改变主意,决定带母亲一起出国旅游的故事。

(2)让老母亲为我们照看小狗“莉莉”。

在文章开头部分设置悬念,以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