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0747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COB.H2SC.SO2D.NH3

【答案】A

【详解】

A.一氧化碳与浓硫酸、碱石灰都不发生反应,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选项A正确;

B.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为酸性气体,既不能用浓硫酸也不能用碱石灰干燥,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氧化钙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选项C错误;

D.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干燥剂的选择,明确干燥剂的性质及气体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浓硫酸具有酸性、强的氧化性,不能干燥还原性、碱性气体;碱石灰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2.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光导纤维

B.酸雨是指pH<7.0的雨水

C.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可以吸收CO,预防中毒

D.水玻璃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

【答案】D

【详解】

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取太阳能电池板,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Si,A错误;

B.酸雨是指pH<5.6的酸性雨水,B错误;

C.CO不能溶于水,也不能与Ca(OH)2溶液反应,所以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不能吸收CO,也就不能起到预防中毒的作用,C错误;

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3.下列试剂能用于鉴别CO2和SO2的是

A.BaCl2溶液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D

【详解】

A、CO2、SO2均不能和BaCl2溶液反应,故BaCl2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A错误;

B、CO2、SO2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故NaOH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B错误;

C、CO2、S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澄清石灰水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C错误;

D、SO2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O2不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用于鉴别CO2和SO2,D正确;

故选D。

4.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用铂丝蘸取某金属的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此盐溶液中含有Na+,不含K+

B.向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

有无色气体产生

氯水中含HClO

C.将足量SO2气体通入石蕊试液中

石蕊试液变红色

SO2水溶液显酸性

D.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

溶液紫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钾的焰色是浅紫色,容易被钠的黄色火焰所掩盖,因此要在蓝色钴玻璃下进行观察才能确定有没有钾元素,A项错误;

B.酸性:

盐酸大于碳酸,碳酸大于次氯酸;因此次氯酸不可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得到

,应该考虑是盐酸的影响,B项错误;

C.石蕊变红则证明溶液显酸性,因此说明

的水溶液显酸性,C项正确;

D.

和高锰酸钾之间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导致褪色,与漂白性无关,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二氧化硫能够漂白一些有机色质,如品红溶液,属于非氧化性漂白;而二氧化硫在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氯化铁等溶液反应时,体现了二氧化硫的强的还原性,导致了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而非漂白性。

5.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亚硫酸钾粉末,为确定其是否被氧化及其成分,元素分析表明粉末中钾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9∶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

B.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是硫酸钾

C.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证明原粉末是亚硫酸钾

D.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证明原粉末是硫酸钾和亚硫酸钾的混合物

【答案】D

【详解】

A.硫酸钾和亚硫酸钾中钾元素和硫元素元素的质量比均为39∶16,不能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都可产生沉淀,故B错误;

C.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2H++

===H2O+SO2↑,只能证明原粉末有亚硫酸钾,不能证明原粉末只有亚硫酸钾,故C错误;

D.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证明原粉末含硫酸钾,有气泡生成,说明发生反应2HCl+BaSO3=BaCl2+H2O+SO2↑,证明原粉末仍含亚硫酸钾,故D正确。

故选D。

6.浓硫酸是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下列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强腐蚀性B.能使蔗糖变黑

C.能用于干燥氨气D.加热时能与铜发生反应了

【答案】C

【详解】

A.浓硫酸具有酸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所以具有强腐蚀性,故A正确;

B.浓硫酸能使蔗糖中H、O元素以2:

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从而使蔗糖变黑,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酸性,能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干燥氨气,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加热条件下,能和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

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脱水性是考查高频点,注意吸水性和脱水性区别,注意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不能干燥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

7.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试管①中的试剂及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SO2具有漂白性,溶液褪色,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故B正确;

C.在酸性溶液中二氧化硫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

D.二氧化硫被高锰酸钾氧化,溶液褪色可知SO2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8.下列物质的检验与结论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A.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待测液含Na+,同时K的焰色反应为紫色,容易被黄色掩蔽。

所以不确定是否含K+,A项错误;

B.待测液加入过量盐酸无现象说明不含Ag+,加入BaCl2生成不溶于盐酸的沉淀,则待测液肯定含有SO42-,B项正确;

C.如果待测液只含HCO3-,加入过量盐酸也能产生CO2气体,C项错误;

D.原溶液可能只含Fe3+,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也呈红色,D项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易错点为A项。

Na的焰色反应颜色可能影响观察到K的焰色反应颜色,所以不能断定不含K,实际上可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排除Na的焰色反应影响。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故铁粉与硫粉共热可以生成Fe2S3

B.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3

C.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

【答案】D

【详解】

A.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不强,铁粉与硫粉共热生成FeS,A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也是SO2,B错误;

C.SO2的水溶液能导电,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C错误;

D.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

S具有弱氧化性,与Fe反应生成FeS。

10.将气体a通入溶液b中(装置如图所示),始终无明显变化的是

选项

气体a

溶液b

A

CO2

CaCl2

B

Cl2

KI

C

SO2

Ba(NO3)2

D

NO2

FeSO4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由于酸性HCl>H2CO3,所以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碳酸钙沉淀,始终无任何明显现象反应,选项A符合题意;

B.氯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发生反应:

2KI+Cl2=2KCl+I2,导致溶液呈紫红色,选项B与题意不符;

C.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由于SO2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H+、NO3-起硝酸的作用表现强的氧化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SO2+2H2O+3Ba2++2NO3-=3BaSO4↓+2NO↑+4H+,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同时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选项C与题意不符;

D.将NO2通入FeSO4溶液中,发生反应:

3NO2+H2O=2HNO3+NO;4H++NO3-+3Fe2+=3Fe3++2H2O+NO↑,因此会看到溶液变为黄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选项D与题意不符;

答案选A。

11.CuSO4•5H2O在不同温度下分解情况不同,取5.00g该晶体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13℃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CuSO4•H2O

B.温度低于650℃时的分解反应,均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650℃时的气态产物冷却至室温,可得组成为n(H2SO4):

n(H2O)=1:

4的硫酸溶液

D.1000℃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CuO

【答案】D

【分析】

n(CuSO4•5H2O)=

=0.02mol,CuSO4•5H2O完全失去结晶水时,所得CuSO4的质量为0.02mol×160g/mol=3.20g,由图中可知,刚好位于温度在258~650℃之间,说明在此之前,胆矾受热分解,只失去结晶水;650~1000℃之间,固体质量为1.60g,其中Cu元素的质量为0.02mol×64g/mol=1.28g,则氧元素质量为1.60g-1.28g=0.32g,物质的量为

=0.02mol,此固体为CuO;1000℃之后,固体质量为1.44g,其中Cu元素质量为1.28g,则氧元素质量为1.44g-1.28g=0.16g,物质的量为

=0.01mol,此固体为Cu2O。

【详解】

A.113℃时,固体质量为3.56g,失去结晶水的质量为5.00g-3.56g=1.44g,物质的量为

=0.08mol,则失去结晶水的数目

=4,从而得出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CuSO4•H2O,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温度低于650℃时的分解反应,只失去结晶水,CuSO4的组成未变,所以均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650℃时的气态产物中,SO3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2mol:

0.10mol=1:

5,所以冷却至室温,可得组成为n(H2SO4):

n(H2O)=1:

4的硫酸溶液,C正确;

D.由分析可知,1000℃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Cu2O,D不正确;

故选D。

12.运输化学药品浓硫酸的车辆,应该张贴的标志为(  )

A.

B.

C.

D.

【答案】D

【详解】

A.浓硫酸不是易燃液体,不能张贴

,故A错误;

B.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可作氧化剂,但不张贴

,故B错误;

C.浓硫酸不是剧毒品,不能张贴

,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应该张贴

,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下列反应在指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HClO

HClB.Fe

Fe2O3C.S

SO3D.S

Fe2S3

【答案】A

【详解】

A.HClO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分解,生成HCl和O2,A正确;

B.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B不正确;

C.S在O2中点燃,只能生成SO2,不能生成SO3,C不正确;

D.S与Fe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FeS,D不正确;

故选A。

14.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b

c

A

Al

AlCl3

Al(OH)3

B

NO

NO2

HNO3

C

Si

SiO2

H2SiO3

D

S

SO2

H2SO4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试题分析:

A项:

用Al(OH)3无法一步生成Al,故错。

B项:

可以。

如2NO+O2=2NO2,3NO2+H2O=2HNO3+N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故正确。

C项:

SiO2无法一步生成H2SiO3,H2SiO3无法一步生成Si,故错。

D项:

H2SO4无法一步生成FeS2,故错。

故选B。

考点:

无机推断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无机推断的知识,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化学反应要熟悉掌握,识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5.将一定量的锌与浓度为18.5mol/L的100m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26.88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反应后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mol/L,则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n(SO2)/n(H2)=1/1B.n(SO2)/n(H2)=4/1

C.n(SO2)/n(H2)=1/4D.n(SO2)/n(H2)=3/2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ZnSO4+SO2↑+2H2O,Zn+H2SO4=ZnSO4+H2↑,设反应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xmo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mol,列方程为x+y=26.88÷22.4=1.2mol,2x+y=18.5×0.1-1.0×0.1÷2=1.8,解得x=0.6mol,y=0.6mol,则n(SO2)/n(H2)=1/1,答案选A。

16.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中浓硫酸表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铜与浓硫酸反应中,硫元素部分化合价降低,部分化合价不变,浓硫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故A正确;

B.SO2具有漂白性,可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故B正确;

C.SO2有毒,对环境有污染,但能溶于NaOH溶液,则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防污染环境,故C正确;

D.①中反应后为浓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应将①中混合物加入水中,观察溶液显蓝色,确认有CuSO4生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7.某溶液X中仅可能含有K+、Na+、Fe2+、Fe3+、NH4+、SO42-、SO32-、CO32-、I-、Cl-中的一种或多种,且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同。

现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X中可能有Fe3+、Na+

B.取样溶液Z,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沉淀,可推出X中一定存在SO42-、SO32-中的某一种

C.该溶液可能由是硫酸亚铁、碘化钾和氯化铵溶于水后得到的

D.如果气体Y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答案】C

【分析】

由题给实验现象可知,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氯水和四氯化碳后,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I-,一定不含Fe3+;向上层一份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此时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向另一份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生成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X中一定含有Fe2+,一定不含有SO32-和CO32-;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有NH4+;溶液Z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火焰,此时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火焰为紫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K+,由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同,结合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含有SO42-和Cl-,综上可知,溶液X中一定含有K+、Fe2+、NH4+、I-、SO42-和Cl-,一定不含有Fe3+、SO32-、CO32-和Na+。

【详解】

A项、溶液X中一定没有Fe3+、Na+,故A错误;

B项、因溶液X中一定含有Fe2+,一定不含有SO32-,若取样溶液Z,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沉淀,可推出X中一定存在SO42-,故B错误;

C项、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X可能由是等物质的量的硫酸亚铁、碘化钾和氯化铵溶于水后得到的,故C正确;

D项、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实验现象和离子共存是解答的突破口,由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同,结合电荷守恒是判断的关键所在。

18.A是一种正盐,D相对分子质量比C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图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生成E的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当X是强碱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C.当X是强酸时,E是H2SO4

D.当X是强碱时,E是HNO2

【答案】B

【分析】

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且观察C是由B+Y→C,D是由C+Y→D,可知C和D含有的元素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一个O的相对原子质量;在中学化学中很容易想到是NO,NO2 或者是SO2 和SO3 等,推知Y一定是O2 ,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以下转换关系:

;且A是正盐,很容易想到NH4+ 的正盐。

再根据当X是强酸时,A、B、C、D、E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强酸则要想到是HCl、H2SO4 、HNO3 ,再根据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

由NH4+ 的性质与碱反应生产NH3,则可推出;当X是强碱时E是HNO3 ;当X是强酸时,E是H2SO4,综上推出A的离子中含有NH4+ 离子,且含有S元素,可推出A为(NH4)2S。

【详解】

A.当D为SO3 时,E为H2SO4 ,SO3与水化合成H2SO4,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D为NO2时,E为HNO3,NO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当X是强碱时,B为NH3 ,C为NO,D为NO2 ,E为HNO3;当X是强酸时,B为H2S,C为SO2 ,D为SO3 ,E是H2SO4 ,B不正确;

C.当X是强酸时,B为H2S,C为SO2 ,D为SO3 ,E是H2SO4 ,C正确;

D.当X是强碱时,B为NH3 ,C为NO,D为NO2 ,E为HNO3,D正确;

故选C。

19.下列图示箭头方向表示与某种常见试剂在通常条件下发生转化,其中6步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一组物质是()

选项

W

X

Y

Z

A

B

C

D

S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Cu不能一步生成Cu(OH)2,所以W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故A不选;

B.氢氧化钠一步不能生成生成氧化钠,所以Y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故B不选;

C.Al与硫酸反应生成X,Al与HCl反应生成Y,Al与过量NaOH反应生成Z,Z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X,X与BaCl2反应生成Y,Y与过量NaOH反应生成Z,反应均可进行,故C选;

D.硫不能一步变为三氧化硫,D不选;

答案选C。

20.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A

向盛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B

向盛氯水的试管中滴入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C

向盛品红溶液的试管中通入SO2

品红溶液褪色

D

向装有NO的集气瓶中通入O2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向盛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

FeSO4+2NaOH=Fe(OH)2↓+Na2SO4,反应产生的Fe(OH)2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产生Fe(OH)3,反应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观察到现象是:

反应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A不符合题意;

B.Cl2与水反应产生HCl、HClO,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而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会看到溶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与物质的氧化性有关,B不符合题意;

C.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SO2的漂白是结合漂白,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C符合题意;

D.NO气体是无色气体,遇O2二者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因此看到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二、非选择题

21.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II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

Na2SO3+SO2=Na2S2O5。

(1)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从装置II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III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填序号)。

【答案】Na2SO3+H2SO4=Na2SO4+SO2↑+H2O过滤d

【分析】

(1)装置I中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同时生成硫酸钠和水;

(2)装置Ⅱ中析出Na2S2O5晶体,通过过滤操作得到该晶体;

(3)处理过量的SO2尾气,既要吸收SO2尾气,同时能防倒吸。

【详解】

(1)装置Ⅰ是实验室制SO2,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析出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3)该装置的尾气是SO2,选择能与SO2反应的试剂,稀氨水和NaOH溶液和SO2反应,但a装置进气管应插入溶液中,a项错误;选d。

22.实验室中需要22.4L(标准状况)SO2气体。

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ZnSO4+SO2↑+2H2O计算后,取65.0g锌粒与98%的浓H2SO4(ρ=1.84g/cm3)110mL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有同学认为可能混有杂质。

(1)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_______(填分子式)。

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

(2)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组装了如下装置,对所制取的气体进行探究。

①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加入的试剂及作用_______,装置F加入的试剂试剂及作用_______。

③可证实一定量的锌粒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某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④U形管G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答案】H2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致使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Zn+H2SO4=ZnSO4+H2↑NaOH溶液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SO2+2OH-=SO32-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生成物中有水装置E中玻璃管中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