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0765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docx

商业计划书研究报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XX城市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

 

XX市高新区

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前言

XX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城市、国际旅游城市,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XX高新区)设立于1992年6月,经2009年、2010年、2013年三次扩区,目前辖区面积3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80平方公里,托管两镇,38个行政村,人口11万人。

2012年8月,XX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河北省第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为抓住机遇,全面调整和完善高新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真正落实XX新城功能定位,推动XX高新区的转型跨越发展,打造XX市创新驱动的引擎、南部新城的核心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点,特进行本战略研究。

 

第一章绪论

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XX高新区呈现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促进城市功能布局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一)XX市基本情况

XX市位于河北省北部,是连接京津冀辽蒙的重要节点,也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之一。

2012年,XX市GDP为1180.9亿元,全市财政收入达到175.5亿元,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XX市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旅游优秀城市”,“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十二五”以来,XX市确立了“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城市、国际旅游城市和连接京、津、冀、辽、蒙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将努力打造中国最大的钒钛制品基地、冀东清洁能源基地、京津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京北皇家休闲度假区、草原生态度假带和“华北最优、全国知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XX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XX高新区基本情况

1992年6月,XX高新区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建立。

XX市委、市政府从全市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几次调整高新区的空间区划,区内企业多次搬迁,对高新区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2003年以后,在XX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高新区开始了创新机制、突破常规发展的探索。

2008年,XX高新区投资两个多亿建设了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2010年12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2009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市级上板城工业聚集区列入高新区规划范围,扩大规划面积18.5平方公里。

高新区由6.2平方公里扩大到24.7平方公里。

2010年3月,市委、市政府将双桥区上板城镇及原大石庙镇4个村交由高新区行政托管,高新区管辖区面积不断扩大。

2012年8月,XX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XX高新区现已形成智能化仪器仪表、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五大主导产业,2012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6.02亿元,成为XX市最富发展实力、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二、研究依据

(一)国家战略层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2、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

4、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国家发改委2012年2月20号发布)

5、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

7、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

8、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科发高〔2013〕23号)

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2012年09月)

1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发[2005]第044号)

(二)区域战略层面

1、《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进入收尾阶段,目前已在征求各方意见,有望于2013年年底正式出台

2、科技部批准《河北省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规划》(2010年6月)

3、河北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4、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改革的意见》(2012年12月)

5、河北省政府办公厅《河北省服务外包发展“十二五”规划》(冀政办函[2012]34号)

6、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冀政[2012]24号)

7、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冀政[2010]136号)

(三)城市战略层面

1、XX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2、河北省政府批准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冀政函[2008]101号)

3、河北省政府批准《XX国际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2—2020年)》

4、《XX市产业聚集区(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三、研究范围和时限

(一)研究范围

本研究范围包括“1+3”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和曹妃甸XX临港工业园。

其中,“1”即XX高新区辖区面积320多平方公里;“3”指的是:

河北省政府于2012年批准的3个省级新兴产业示范(聚集)区,也就是XX六沟新兴产业聚集区,XX张百湾新兴产业示范区,XX凤山新兴产业示范区。

图1-1XX高新区规划范围

图1-2曹妃甸XX临港工业园示意图

(二)研究时限

本研究时限为2013-2020年,其中2013-2015年为第一阶段,2016-2020年为第二阶段。

第二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XX高新区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面临着晋升国家级高新区、首都经济圈战略推进等重大机遇,但也存在着资金、人才等要素短缺,项目落地平台欠缺等问题和挑战。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优势

XX是首都的重要绿色屏障和水源地。

生态、文化资源以及毗邻京津的区位条件等优势的复合,为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1、区位条件优越

XX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邻京津、北倚辽蒙,具有一市连五省的独特区位(距离北京202公里、天津225公里、唐山曹妃甸240公里、秦皇岛200公里、辽宁朝阳200公里、内蒙古赤峰190公里),是天津、秦皇岛、唐山三大港口的重要腹地。

XX高新区位于XX市南部新城的核心地带,距建设中的XX旅游直线机场25公里,距首都机场车程仅90分钟,距离XX市火车站5公里,京沈高铁(2014年将全面开工)高铁站,京承、承秦、承朝3个高速出口都在开发区,北京到沈阳的101国道经过高新区,XX高新区进入北京1小时、天津2小时交通圈,为XX高新区利用京津人才、科技等高端要素提供了便利条件。

2、文化和生态有机融合

历史文化悠久。

6800多年的赵宝沟文化,5000年的红山文化,1000多年的契丹文化,300年的山庄文化在XX汇集。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生态环境优良。

XX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素有“紫塞明珠”之美誉。

境内有滦河、辽河、潮河、大凌河四大水系,年产水37.6亿立方米,是北京、天津和唐山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潘家口水库80%、密云水库58%的水来自于XX。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8%,全年空气二级以上质量天数347天,被誉为“华北之肺”、京津周边“天然氧吧”。

XX高新区有滦河、武烈河两大河流和丰富的地热资源,区内中央湿地公园、鸡冠山风景区、尚亚葡萄酒文化产业园、多功能生态园林式温泉度假村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京津冀地区大范围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使得XX市及高新区的生态优势更加凸显。

生态、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塑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资源,发展文化影视、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的资源优势突出。

3、产业发展特色明显

XX高新区现已形成智能化仪器仪表、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并形成了热河克罗尼公司、露露股份、富泉石油机械、颈复康药业等一批骨干企业。

2012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6.02亿元,全区累计注册工商企业501家,其中工业企业204家,规模以上企业25家。

4、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XX高新区在国家、河北省、XX市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XX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发展提出了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即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XX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把XX高新区作为引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新城建设、创新开放、先行先试的示范区、展示区和主阵地,举全市之力建设“1+3”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深入实施主城区“大中疏”战略,给予高新区先行先试等政策支持。

XX高新区在全市的战略地位和获得的政策扶持前所未有。

(二)存在问题

1、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总体发展相对滞后

截至2012年,XX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仅有76.02亿元,工业增加值为21亿元,实际上缴税额为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

在河北省5家国家级高新区中,XX高新区排名最后,工业总产值不及石家庄高新区的10%,与差距最小的唐山高新区相比也相差近1倍(见表2-1)。

表2-12012年河北省五大国家级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总收入

(亿元)

工业总产值

(亿元)

工业增加值

(亿元)

净利润

(亿元)

上缴税费

(亿元)

石家庄

1653.14

1238.23

323.45

101.92

89.36

保定

845.67

913.08

200.87

26.86

33.70

唐山

118.92

125.31

50.24

7.83

8.26

燕郊

377.49

322.25

72.63

8.56

14.94

XX

126.47

76.02

21.00

6.80

4.50

据科技部火炬心发布的《2011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发展与数据分析报告》,截至2011年底,原83家国家级高新区,平均实现营业总收入1577.37亿元、工业总产值1246.48亿元、工业增加值320.53亿元、净利润100.92亿元、上缴税额80.88亿元,远远高于XX高新区。

与2010年以后新晋升国家级的高新区相比,XX高新区也处于中游偏下的水平(见表2-2)。

表2-2XX高新区与2010年以后晋升国家级高新区的比较

2010年以后新晋国家级高新区

高新区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上缴税费(亿元)

XX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

126.47

76.02

4.5

环渤海地区

河北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8.92

125.31

8.26

长三角地区

江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65.53

982.61

37.33

西部地区

甘肃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8.96

103.70

3.88

新疆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2.44

107.31

3.68

珠三角地区

广东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49.58

344.80

8.20

注:

表2-2中,XX高新区是2012年数据,其余高新区为2011年数据。

2、经济结构待优化,龙头企业带动不足

XX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商贸、物流、科研等服务业发展滞后。

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亿元,占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的比重仅为7.92%;第三产业增加值6.84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19.08%。

高新区产业龙头规模不大,数量不多。

2012年规上工业企业26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数量的12.75%;排名前10的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平均仅为1.23亿,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足。

企业之间关联度不高,上下游产品配套不足,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

图2-12012XX高新区经济结构重要指标

3、创新驱动能力不强,人力资源支撑不足

2010年12月XX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012年拥有孵化面积2.8万平方米,现有在孵企业98家,累计孵化毕业企业42家。

与其他国家级高新区相比,孵化器的数量和创新扶持力量严重不足,科技企业数量偏少,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引领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XX高新区拥有河北民族师范学院,XX旅游专科学院、石油学院,XX技工学院4所院校。

但与高新区的发展需求相比,高精尖技术人才和科技研发人员还非常缺乏。

2012年企业从业人员数15376,其中中级职称1118人,高级职称143人,中级职称以上人数占比8.20%;高级职称人数占比0.93%。

4、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功能有待提升

XX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东区RBD路网,101国道闫营子段拓宽改造工程等因为征地问题等尚未按计划完成,居住、医疗、教育等生活配套设施尚不完善,没有综合性商场,只有2个镇级卫生院、6个社区诊所,高新区核心区没有中小学,只在托管的两个镇辖区内有几个中小学。

在这种条件下,XX市赋予高新区的城市新区建设和疏解老城区人口压力的功能实现难度较大。

5、资金短缺形成制约,项目落地平台欠缺

XX高新区正处在收储工业用地和配套基础设施、偿还债务的高峰期,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瓶颈。

高新区地处两河交汇、群山环抱的狭长河谷地带,可供用地规模受限,2014年可供利用的成熟地块只有500亩左右。

现有的招商引资模式在项目策划、过程控制管理、后期服务等方面还不健全,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几乎没有,10亿元级以上的投资项目数量太少,项目签约落地率不高。

对于创业的扶持体系和小微企业的扶持体系也未完全建立,社会资本发展不足。

二、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1、升级国家级高新区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平台

升级国家级高新区,使得XX高新区高技术企业能够得到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和国家科技项目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扶持,更好实现XX高新区的跨越式发展。

2、首都经济圈战略推进为京承合作搭建了更好的平台

2013年3月和5月,京津冀相互签署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打造首都经济圈。

《首都经济圈规划》已启动编制,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周边地区对北京的支撑作用将互相强化。

加上河北省之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支持,XX高新区逐步成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功能板块。

 

 

图2-2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示意图

3、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为发展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带来可能

世界主要国家和我国对新兴产业发展都高度重视,XX市被列入“十二五”全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三大基地之一,发展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面临难得机遇。

国家对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视,为XX高新区发挥生态、区位、文化等方面的组合优势,加快文化、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机遇。

4、国内外产业转移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带来机遇

当前,世界资本与产业格局的重组调整,国际服务业转移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的新趋势。

大量的高端产业、高端资本、高端人才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给XX高新区发展旅游、会展、商贸物流、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带来了机遇。

5、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强化为建设城市新区带来机遇

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

高新区作为XX市未来发展的城市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也将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从而更好的支撑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城市新区功能定位的实现。

(二)面临挑战

1、全球经济仍存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增长放缓

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复苏过程尚不稳定,国内经济增长趋缓。

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为XX高新区跨越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2、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加快发展面临更高要求

在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XX市作为京津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节能减排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约束日益强化,对XX高新区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形成较大的制约。

3、政策优势逐步弱化,实现跨越发展难度加大

随着高新区政策优势的逐步弱化,迫切需要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综合投资环境优势转变,为XX高新区实现跨越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4、与周边差异化优势不明显,资源雷同引发同质竞争

在首都经济圈范围内,围绕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周边、在河北省内有5个国家级高新区,各高新区均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同质性,XX高新区发展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

第三章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

以实现“再造一个XX”、支撑全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试验区为目标,主打“首都牌”,按照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产城互动、产业联动、多园推动的“五动”战略路径,全力打造高新区“升级版”。

一、战略定位

结合《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河北省第十二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XX市城市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的定位要求,围绕打造高新区“升级版”,实现六大定位:

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引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建设具有创新驱动能力、符合区域发展特点和特色优势突出的园区,建成首都经济圈重要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整合XX市历史文化资源和高新区的科技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文化博览、文化休闲等综合性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创造先导区、政策集成示范区,构建XX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隆起区。

首都经济圈宜业宜居的现代生态新城。

高新区作为XX市南部新城的核心区,要以支撑全市建设美丽幸福XX目标为导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完善,加快产城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以经济功能为主的高新区向综合性新城区转变,吸纳和承接老城区人口有序进入,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宜居新城区,成为XX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试验区的先行区。

河北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作为河北省五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XX高新区要依托首都科技人才资源的辐射扩散,积极推进与中关村的合作对接,坚持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战略取向,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从传统加工制造型经济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经济互动发展转型,打造河北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河北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不断推进园区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和探索,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要素的活力,在体制机制方面构造新的竞争优势。

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点。

XX高新区作为XX市“1+3”产业发展平台的龙头,要不断提升“1+3”平台的经济实力和作用,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发挥战略支点的重要作用。

二、战略目标

(一)第一阶段目标

到2015年,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产业、健康产业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园区内协会、联盟以及联合等组织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初步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并具有可持续性的载体和体制。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XX高新区加快进位赶超,技工贸总收入突破200亿,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在全国105家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前进5位。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加21.6%,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4%,新建2-3个产业创新联盟,新增3-5个省级以上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教育、医疗等公用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产城融合不断深化,XX高新区作为XX市城市新区的功能定位逐步显现。

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高端装备、智能、健康产业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达到30%,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

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能源、资源和土地的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成效显著,整体绿化覆盖率稳步提升,全年空气二级以上质量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

(二)第二阶段目标

到2020年,XX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成为首都经济圈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综合实力进入国家级高新区前90强;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城乡居民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市功能显著提升,成为XX市重要的城市新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和高端要素的重要聚集区,培育出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由带头发展转为带动发展,“1+3”产业平台互动融合的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表3-1 XX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2年

2015年

2020年

绝对额

年均增速%

绝对额

年均增速%

1

技工贸总收入

亿元

126.16

200

16.6

500

20.11

2

工业总产值

亿元

76.02

120.51

16.6

301

20.11

3

高新技术产值

亿元

10

18

21.6

50

22.7

4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5.86

56.85

16.6

142

20.11

5

全部财政收入

亿元

8.32

13.19

16.6

35

21.55

6

工业增加值

亿元

21

33.29

16.6

83

20.11

7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5.64

35

30.8

150

33.78

8

服务业比重

%

19.08

30.0

[11个百分点]

45.0

[15个百分点]

9

科研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3.35

4.0

[0.65个百分点]

5.0

[1个百分点]

三、战略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XX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大战略下,牢牢把握晋升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契机,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建设,坚持创新主导、开放带动,主打“首都牌”,积极融入首都经济圈,深化京承一体化发展,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探索高新区市场化运营发展模式,破解XX高新区土地、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壮大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延伸拓展产业链条,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全力打造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城市新区。

四、战略路径

XX高新区的发展要从开放、创新、产城、结构、空间等方面统筹推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打造持续竞争能力。

(一)开放带动,一体发展

利用XX高新区地处京津腹地的地域优势和未来高铁时代的交通优势,深入对接京津,积极融入首都经济圈,推动京承一体发展,建立与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等国内一流开发区以及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其科技、人才、项目、市场等各方面的综合优势,在XX高新区谋划建设中关村XX科技园、中科院云计算基地、清华大学XX科技创业园等,加强产业转移对接和项目合作,探索建立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和利益共享机制。

同时还要注重以京津为桥梁,实现对国际优质资源的整合,为高新区发展构筑更大更开阔的平台。

(二)创新驱动,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标准、专利、品牌战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聚集科技创新要素、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积极探索“民营资本+高校资源+政府引导”的孵化器运营新模式,推进孵化器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完善以企业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