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0918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docx

中考零距离优质试题最新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2018年福州中考模拟试卷(语文题目卷)

(完卷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积累运用(40分)

1.结合文意,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

微风中的芦苇姿态优美,柔曼妩()媚,向世界展示生命的万种风情。

微风啊,你是生命的化妆品,你用轻柔透明的羽纱制作出不重复的美妙时装,在每一株芦苇身边舞蹈。

你把梦和幻想抛撒在空中,青翠的芦叶和银白的芦花在你的舞蹈中羽化成蝴蝶和鸟,展翅飞上清chè()的天空。

微风轻漾时,摇曳()的芦苇像沉醉在míng()想中的诗人。

(1)在括号内为加点的字注音(2分)

妩()媚摇曳()

(2)按汉语拼音在括号内填上汉字(2分)

清chè()míng()想

(3)用部首检字法检索文段中加点的“蹈”字,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2分)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C.垃圾广告、恶意插件、暴力游戏和八卦新闻等充斥着互联网,令网友不胜其烦。

D.鉴于袁隆平院士对热带农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他得到马哈蒂尔科学奖组织方的高度认可,从19位被提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取这一权威奖项。

3.下列诗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三句中,作者将游子沦落天涯的情感寄托于九中看似孤立的景物中,用有形之物来表现无形之情,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4、背诵默写。

(12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4)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诗经《蒹葭》)

(5)《与朱元思书》中借“,。

”两句,用“蝉”和“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6)走进古诗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

诗有形,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的天地苍茫;诗有味,那是“,有暗香盈袖”的脉脉幽香;诗蕴情,那是“会当凌绝顶,”的豪迈气概;诗寓理,那是“,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积极乐观。

5.名著阅读。

(8分)

(1)下列名著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调芭蕉扇”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原因是她认为孙悟空坑害了他的丈夫牛魔王。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双目失明却不碌碌无为,他克服了种种困难顽强地进行写作,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C、《朝花夕拾》中,“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能勾摄恶人魂魄。

D、《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先生在桑菲尔德庄园里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最终两人互相倾吐衷肠,表白了爱意。

(2)根据《水浒》故事,仿照画线句续写一个情节。

(2分)

侠义,在鲁达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他总是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他拳打镇关西,救助金氏父女,是侠义;他醉打“小霸王”,劝其退掉强定之亲,是侠义;

,,是侠义。

(3)简述格列佛在飞岛国的科学院里的奇怪的见闻(简述三例即可)。

(3分)

 

6.综合性学习。

(8分)

全国两会上,“习惯性违法”作为一个新鲜词儿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班关心时事小组搜集了以下几则材料准备对此事发起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1)请根据以下材料提供的信息解释一下什么是“习惯性违法”。

(2分)

【材料一】【材料二】

代表委员们认为,开车打电话、集体闯红灯、堵塞消防通道、公共场所随便吸烟、随地吐痰……这些常见的不良行为,实际已经违法,但是很少有人将之与违规违法联系起来,其实这些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更是危险的开端。

 

某市,市民抱团闯红灯。

习惯性违法是指

(2)下面是网上流传的关于习惯性违法的讨论发言,请结合材料说说习惯性违法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

(4分)

【材料一】“(我们)一帮导演到了新加坡不敢抽烟,可是到了珠海,在有警告的情况下依然抽!

”全国政协委员成龙曾谈到执法不严、有禁不止的现象时说。

这其实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

 【材料二】“抓到罚款一百元,扣两分,有些人不在乎。

”南京交警陈军说,一些人之所以屡屡违法,主要是心存侥幸,或认为法不责众。

其实,不守法的代价比受经济处罚更严重。

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有约7万人死于车祸,疲劳驾驶、超速、超载、违法占用对向车道等“习惯性违法”就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吃拿卡要、行贿受贿,一些部门个别人员的习惯性违法应当予以严厉打击。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高抒说,有的地方执法者公然索贿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衍生成为一种“潜规则”,成了一种见怪不怪的“习惯”,败坏了社会风气。

危害:

原因:

(3)请你为时事小组写一条号召大家避免习惯性违法的宣传语。

要求:

语言简洁,句式整齐。

(2分)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

(18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顿一处)。

(2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水尤清冽()

(2)俶尔远逝()

(3)相与步于中庭()(4)念无与为乐者()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尉果笞广(用竹板打)小大之狱(监狱)楚人怜之(爱戴)

B.林寒涧肃(寂静)去国怀乡(国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C.春和景明(日光)亭亭净植(栽种)名之者谁(命名)

D.其两膝相比者(相对)可以一战(凭)腰白玉之环(腰里挂着)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

(1)甲文:

(2)乙文:

12.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画线句。

(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阅读李隆汉的《学会平视》,回答13—15题。

(11分)

①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贱的心态去仰视别人,也不宜以自视甚高的心态去俯视别人。

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社交“视角”。

②惯于仰视别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营营碌碌、心力交瘁,何苦来着!

反之,以俯视他人为能事者,则热衷于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往往看不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这两种人在“视角”上的偏差,致使其对人对己的看法变形失实,不能正确对待。

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他们缺乏丰厚的人格底蕴,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③平视自己,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处世。

天下之难,最难的是摆正自己。

人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太低;而在春风得意之际,又往往自视甚高,以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

君不见,有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原本好端端的一双眼睛便挪位到额头上,从此“视觉”异化,平视功能丧失,到哪都摆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架势,势利得很。

宋代有位名臣叫赵抃(biàn),此公为人耿直,为官清正,从不以其官位自傲。

他告老还乡时曾赋诗明志:

“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

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

”意思是,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什么大官,我其实就是当年出身在柯村的赵四郎啊!

那些惯于在俯视他人的得意中生活的人,比照一下赵老夫子乐于平视自己的嘉言懿行,能不汗颜?

④平视他人,意味着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据传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当时颇有名气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就写了一张便条:

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

张大总督看过守门人递进的便条,面有不悦,提笔在条上批写: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丁焉敢称兄弟?

”守门人将条子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迅即在便条上书道: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

”守门人又将条子传进总督府,张之洞看后“啊”了一声,连声说:

“请!

请!

请!

”孙中山不愧是孙中山,地位卑微时便敢于平视权贵,着实有胆有识。

我们周围的不少人一见达官贵人,便情不自禁地躬背屈膝作仰视状,宜不羞愧!

国人是该学学孙中山,什么时候面对权贵也敢挺脸抬头学会平视,才算是在真正意义上“站起来了”。

走笔至此,不能不提到大名鼎鼎的罗斯福。

罗斯福下肢瘫痪,却以其赫赫政绩赢得美国惟一的蝉联四届总统的殊荣。

此公气质谦和,平等待人,像一位兄长和朋友。

有人说,罗斯福能把国王当普通人看待,而把普通人当国王看待,但国王和普通人都因此而爱戴他。

有鉴于此,我们身边的公仆、明星、富翁们是否也可屈尊向“罗斯福同志”学习,平视百姓、平视社会,从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⑤平视,是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学识之自然流露。

一个人只有敢于且乐于平视,才能面对皇亲国戚不会自惭形秽低声下气,面对贩夫走卒不会颐指气使神气活现。

在繁华的都市里,如果我们穿着草鞋微笑着平视一切,则堪称文明时代的文明人。

13.细读全文,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14.第④段列举了哪两个事例?

后一事例是否多余,可否删除?

(4分)

 

1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第⑤段中划线句的理解。

(4分)

 

(三)阅读《撞上百分之一的几率》,完成16~21题。

(16分)

库伯教授的心那年特别狠。

有人说是因为他的书稿没能通过编辑的审查,也有人说他就是对学生厌烦了。

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事实令人触目惊心:

那年埃及史课全班63.6%的学生都没有及格。

要不是我的运气好,那个百分率就该上升到65.4了。

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他讲课快得吓人。

谁记笔记的速度都赶不上他说话的速度快,特别是他激动的时候。

我奋笔疾书,记的几乎是无法辨认的缩略语,但仍然有一半以上记不下来。

笔记不全,学习成绩就好不到哪里去。

有一次考试,我竟得了38分。

我明白,起死回生的唯一机会,就是把笔记记全些。

考试成绩出来当晚,我努力想进入梦乡,哪怕是能将那让我伤心欲绝的分数忘记片刻也好。

【A】可是“象形文字”啦、“罗塞塔石碑”啦这类词语像万花筒一样在我脑中不停地转啊转。

突然,我的脑子灵光一闪:

干嘛不在笔记本上隔行留空呢?

这样下课以后,我就可以回想授课的内容,把落掉的部分补上。

为了表达对古人的敬意,我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奥西里斯计划”(奥西里斯是古埃及的法老,传说死后成为地界的主宰和死亡判官——译者注)。

第二天,我就开始尝试“奥西里斯计划”没想到一试就奏效。

刚开始的时候上课的内容很难回忆起来。

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种回忆成了一种游戏。

我常常呆在宿舍里,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模仿老教授讲课,并试着不看笔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复述课堂的内容。

一天晚上,我在默诵白天上课的内容时,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发现。

为了使我的复述尽可能地流畅,我用了过渡性的语句,比如“我们已经讨论了霍弗拉法老获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次要原因。

”此时,我突然想起,教授从来没有把课上的内容分成主要的和次要的。

然而,这些主要和次要的内容都整齐地排列和隐藏在看似滔滔不绝的语言中,等待学生们去发现。

破解这个秘密后,我发现我的课堂笔记做得更好了,而且课后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每隔一行所缺的内容填上。

【B】我试图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分享这一发现,但他们总是说:

“把那些笔记都记下来,你也太傻了!

坐着听听就行了嘛。

考试前一天,我把自己假想为教授,站在他的角度拟出了十道题。

拟好题目后,我再想象自己是在考场,结果,我花了四个小时答完了自己出的这十道题。

最后,根据讲座和课本笔记评阅我的答卷,我高兴地发现,我准确地论述了所有史实和观点。

我觉得应该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了。

但没过多久,我的高兴劲就消失得一干二净。

我的生死存亡可都押在这十道题上了,要是教授他不考这些,我岂不要完蛋?

我心一横:

“反正现在再改也来不及了!

第二天早晨,在去考场的路上碰到杰克后,我更加确信自己要倒霉了。

整个学期杰克一直坐在我旁边,我没见他记过笔记,甚至连书都没见他翻过。

我问他怎么不紧张,他告诉我说:

“这学期应该是考第四套题,会考各种历史事件时间、法老的名字、各个朝代、历朝的战争等等。

”“第四套试卷是什么?

我估计,除了我,学校里没有人不知道库伯教授备有五套试题(每套十个问题),五年期间轮换使用。

尽管考完后他将每份试卷都收了回去,但绝没料到学生联谊会的组织能力如此出色。

他们是这么干的:

专门指定一组学生来记第一套试卷的内容,另外一组记第二套试卷,依次类推。

学生离开考场后,凭记忆迅速将这些问题写下来,然后存入联谊会的资料库。

这招挺绝,很多学生就这样得到了这五套试题。

听完杰克的解释,我几乎晕倒。

我知道,即使奥西里斯和太阳神都来帮我也无济于事了。

唉,我要倒大霉了。

试卷一排一排地往下传,我听见考场里不断响起各种悲鸣:

“哦,上帝”“这次完啦!

”我想大概是教授误发了第五套试卷,而不是大家预料中的第四套试卷。

试卷传到我手中的时候,我同样不由自主地倒抽一口气:

“哦!

这不可能!

”那就是我昨天自己出的十道题——顺序不一样但完全相同的十道题!

怎么会有如此巧合的事?

我相信那是百万分之一的机率。

还有比我更走运的人吗?

我恢复了镇静,开始奋笔疾书。

最后,库伯教授给我打了100+,还写了这样一句话:

“感谢上帝让我在从教之年碰上了一个高材生!

”我因此顺利拿下了学士学位。

20年过去了,我想我可以把这个秘密公之于众了:

这里有一个家伙能拿下学士学位,完全靠的是运气。

16.文中的“我”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考试后,认为要提高成绩唯一的办法是什么。

(2分)

17.请将“我”实施“奥西里斯计划”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补充完整。

①上课记笔记隔行留空,课后通过回想授课的内容,补全笔记。

(4分)

④临考前站在教授的角度拟十道考题,认真作答,并根据讲座和课本笔记评阅答卷。

18.请对【A】【B】两处画线句子按照要求作简要点评。

(6分)

【A】处(修辞角度)点评:

【B】处(描写角度)点评:

19.埃及史的考题竟然与“我”考前自拟的题目完全相同(顺序不一样),这仅仅是靠“运气”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分析。

(4分)

三、作文(60+5分)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帮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

“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

请以“正视遗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中考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40分)

1.①(2分)wǔyè②(2分)澈冥③(2分)足10

2.(3分)B3、(3分)D

4.(12分)

(1)风正一帆悬

(2)斜晖脉脉水悠悠(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白露未已宛在水中沚(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千树万树梨花开、东篱把酒黄昏后、一览众山小、沉舟侧畔千帆过

5.(8分)

(1)(3分)A

(2)(2分)他大闹野猪林,救了险遭毒手的林冲的性命

(3)(3分)1)从黄瓜里提取阳光。

2)把粪便还原为食物。

3)将冰煅烧成火药。

4)造房子先从房顶造起自上而下一路到地基5)用猪耕地。

6)以养蜘蛛代替养蚕来纺丝织线。

7)用吹风器打气给人治病。

8)用谷壳来播种。

9)软化大理石想做出枕头,针毡。

10)用树脂矿石和蔬菜的混合物涂在羊身上不让羊长毛,繁殖无毛羊推到全国各地。

6.

(1)习惯性违法是指本来违反法律法规的,却很少有人与违反法律相联系的,成为很多人习惯的不良行为。

(评分:

共2分,答到2点即可)

(2)危害:

影响社会正常秩序,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命安全。

原因:

心存侥幸,或认为法不责众;执法不严、有禁不止;执法者公然索贿。

评分:

共3分,每点1分,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3)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杜绝习惯性违法。

评分:

共2分,内容、句式每点1分,句子数量不少于两句。

(一)(17分)7(2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4分)

(1)格外

(2)忽然(3)庭院(4)想到9、(3分)B

10.(4分)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隙时现。

(2)只是缺少像我们俩一样清闲的人啊!

11.(2分)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3分)示例:

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

(二)(11分)13.(3分)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社交“视角”。

14.(4分)第④段列举了“孙中山地位卑微时便敢于平视权贵”和“罗斯福总统平等待人”的两个事例,(2分)前者阐明了“地位卑微时,平视他人,意味着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的观点:

后者阐明了“身份显赫时,平视百姓、平视社会,从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的观点。

(1分)二者前后互补,所以不可删除。

(1分)

15.(4分)

(1)示例:

“穿着草鞋”说明地位不高,“微笑”透露出我们内心的淡定从容,(1分)“平视一切”,不低声下气,也不颐指气使,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

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堪称真正的文明人。

(2分)语言表述(1分)

(三)(16分)16.(2分)①把课堂笔记记全些;

17、(4分)②模仿老教授讲课,在不看笔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复述课堂的内容。

③分清教授授课内容的主次。

(每点2分)

18.(6分)示例:

A处点评:

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描绘出“我”考试失败后,伤心懊悔,夜不能寐,埃及史中词语盘旋于脑海,挥之不去的情景。

(2分)

B处点评:

画线句通过“总是。

一词的运用和对同学们语言的描写,(1分)刻画出同学们对“我”的“发现”抱着轻视的态度,根本不屑于分享“找”的学习方法,也反衬出“我”学习的勤奋和扎实。

(2分)

19.(4分)这绝不仅仅是靠运气,主要靠的是“我”完全消化和掌握了库伯教授的授课内容,且把握住了重点,又是站在教授的角度拟题,所以所拟之题与教授的考题不谋而合。

20、作文(65分)参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