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1357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docx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00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小题。

孔明密写了十六个字,交给周瑜,只见上面写着: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孔明缓步登坛,看定方位,在炉里焚香,在壶里注水,仰天祷告。

祷告完毕,孔明直奔刘备船上,询问军马战船调配办好否,刘备答道:

“早已准备,只等调用。

黄盖火船,安排定当,就使小卒呈密书与曹操,约定今晚去降曹。

周瑜下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手持钢刀,船头上大书:

“先锋黄盖”。

曹操站在船头,专等黄盖来到,他大笑:

“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哪来的东南风。

东吴战船离曹操仅两里水面,黄盖命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势,二十只火船一齐插进曹营。

黄盖跳上小船,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曹操跳上岸逃命。

曹操上岸后,引着百余骑兵,在火林里奔突,在张辽的指引下直奔乌林。

(1)连环画讲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________情节。

(2)这场战役能大败曹操,关键在于孙、刘两军联盟,在促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两个人物是(   )

A. 鲁肃                                

B. 黄盖                                

C. 孔明                                

D. 庞统                                

E. 周瑜

(3)在班级名著阅读活动中,为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语文老师让大家做书目推荐,你的任务是给《三国演义》做内容简介,要求不超过80个字。

【答案】

(1)火烧赤壁(或赤壁之战) 

 

(2)A,C

(3)内容简介示例:

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该题考查的是《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情节,要能概括名著的主要内容,并且注意其中的主要人物。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原名蒋海澄,诗人,1966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真挚,诗风清新。

B.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走过女儿国、大人国、飞岛国、慧姻国等多个国家。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C. 在《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D. 李逵,绰号“黑旋风”,使两把斧,力大如牛,为人爱僧分明。

【答案】B

【解析】【分析】B错误,没有经过大人国、飞岛国、慧姻国。

故答案为:

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B.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

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D. 《刘姥姥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有误,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并没有表达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4.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

   宋江看罢来书,心中大怒,扯书骂道:

“杀我兄长,焉肯干休!

只待洗荡村坊,是我本愿。

”下书人俯伏在地,凛颤不已。

虽用慌忙劝道:

“兄长差矣!

我等相争,皆为气耳。

既是曾家差人下书讲和,岂为一时之忿,以失大义。

”随即便写回书,取银十两赏了来使。

回还本寨,将书呈上。

曾长官与史文恭拆开看时,上面写道:

“梁山泊主将宋江手书回复曾头市主曾弄帐前:

国以信而治天下,将以勇而镇外邦。

人无礼而何为,财非义而不取。

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各守边界。

奈缘尔将行一时之恶,惹数载之冤。

若要讲和,便须发还二次原夺马匹,并要夺马凶徒郁保四,犒劳军士金帛。

忠诚既笃,礼数休轻。

如或更变,别有定夺。

草草具陈,情照不宣。

”曾长官与史文恭看了,俱各惊扰。

【乙】

   宋江道:

“不才浅见,未知合众位心意否?

”吴用道:

“愿闻其略。

”宋江道:

“明日并不用一骑马军,众头领都是步战。

孙吴兵法却利于山林沮泽。

却将步军下山,分作十队诱敌,但见军马冲掩将来,都望芦苇荆棘林中乱走。

却先把钩镰枪军士埋伏在彼,每十个会使钩镰枪的,间着十个挠钩手,但见马到,一搅钩翻,便把挠钩搭将入去捉了。

平川窄路也如此埋伏。

此法如何?

”吴学究道:

“正如此藏兵捉将。

”……只听里面忽哨响处,钩镰枪一齐举手,先钩倒两边马脚,中间的甲马便自咆哮起来。

那挠钩手军士一齐搭住,芦苇中只顾缚人。

呼延灼见中了钩镰枪计,便勒马回南边去赶韩滔。

背后风火炮当头打将下来。

这边那边,漫山遍野,都是步军追赶着。

韩滔、呼延灼部领的连环甲马,乱滚滚都颠入荒草芦苇之中,尽被捉了。

(1)两段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甲】文中画线句“杀吾兄长”指的是什么事?

【乙】文中的画线句有怎样的作用?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分别体现了宋江怎样的特点?

【答案】

(1)水浒传;施耐庵

(2)【甲】晁盖被暗箭所伤中毒而死。

【乙】侧面烘托,突出宋江军事谋略。

(3)【甲】重情重义;【乙】机智有谋略,有军事指挥才能。

【解析】【分析】

(1)由文段的人物宋江可知出自名著《水浒传》,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2)【甲】文段,书接上文攻打曾头市一事,在宋公明夜打曾头市之前,晁盖已经去过一次了,不过半路遭到了埋伏,脸颊中了药箭,毒发身亡。

【乙】文段,宋江大破连环马:

朝廷派名将之后双鞭呼延灼攻打梁山,呼延灼出动奇兵连环马打败宋江。

宋江得知金枪手徐宁的钩镰枪可以破连环马,派时迁偷走徐宁的宝甲,将徐宁骗上梁山。

在徐宁的训练下,梁山好汉操练钩镰枪,大破连环马,呼延灼单骑逃走。

侧面烘托宋江军事谋略。

(3)【甲】晁盖亡故,宋江要为晁盖报仇,显得他的重情重义。

【乙】通过宋江的语言描写,他依旧沉着冷静,集众人之智慧,精心策划,最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故答案为:

⑴水浒传;施耐庵

⑵【甲】晁盖被暗箭所伤中毒而死。

【乙】侧面烘托,突出宋江军事谋略。

⑶【甲】重情重义;【乙】机智有谋略,有军事指挥才能。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句子的注意分析。

注意通读句子所在语段,明确句意。

【乙】文中的画线句主要明确侧面烘托对突出表现人物个性索契的作用。

⑶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通读两文,抓住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和人物的描写,领会人物个性。

5.《苏菲的世界》和《格列佛游记》二选一。

(1)格列佛在利立普特受到优待,作为条件他必须做什么除了(   )

A. 替国王递送信件

B. 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

C. 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

D. 参加战斗摧毁敌人

(2)下列不属于《苏菲的世界》中的句子是(   )

A.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

B. 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C. 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

D. 这个世界不可能大家都喜欢我,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只能说很多人还不了解我。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

(1)这是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根据名著原文可知,作为条件,他必须替国王递送信件,帮助工人搬运石头修建王宫,参加战斗摧毁敌人。

而没有讲解欧洲政府、宗教、法律、风俗。

故选C。

(2)“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

故选B。

故答案为:

⑴C;⑵B。

【点评】⑴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⑵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不近要“博文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小题。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读山海经》

(1)《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_______月。

(   )

A. 四                                         

B. 五                                         

C. 六                                         

D. 七

(2)《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   )

A. 神话故事                           

B. 地理著作                           

C. 人物传记                           

D. 文人随笔

(3)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

A. 彦和                                     B. 子建                                     C. 元亮                                     D. 德施

【答案】

(1)A

(2)B

(3)C

【解析】【分析】

(1)孟夏:

初夏,指农历四月。

农历一年四季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的排列。

农历夏季的三个月即四、五、六月,分别对应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进入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四月为孟夏,用十二地支中的已表示,所指的月份是阴历。

(2)《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3)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故答案为:

(1)A

(2)B

(3)C

【点评】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7.五彩缤纷的花季,朝气蓬勃的青春。

青春,是人生交响曲中最灿烂的乐章。

花季雨季的我们,应该珍爱青春,健康成长。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为扩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影响,班长负责设计一张海报。

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海报宣传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

(要求:

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

是的,花季雨季的我们,都拥有灿烂的天真笑容,都拥有五彩的青春梦想,但只有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不要让似水的年华付之东流。

用我们的活力、智慧、汗水去拼搏、击奋斗,才能谱写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宣传语:

拥有青春五彩梦,________

(2)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

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备选人物:

   诸葛亮    文天祥    袁隆平

示例:

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3)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

我们应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怎样与其同行青春路?

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做出你的回答。

材料一: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材料二:

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去经商,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

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常放下自己的工作,帮他写作有关部分。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

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探究结果:

________

【答案】

(1)示例:

莫让年华付水流。

(2)示例:

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②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③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虽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

(3)我们应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

【解析】【分析】

(1)本小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注意题目的要求:

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也就是要在读取材料的基础上写出宣传标语的内容,注意抓住“不要让似水的年华付之东流”,对出下句即可。

(2)本题考查对名人故事的掌握。

作答本题时,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名人,然后用精炼的语言介绍其时代和精神即可。

表述时,语意要清晰明了,语序要合理顺序。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

材料一,表现管宁的择友标准志趣相同;材料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例,表明真正的友谊是相互间无私的扶持。

由此总结出二者的共同点,即为探究的结果:

我们应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

故答案为:

(1)示例:

莫让年华付水流。

(2)示例:

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②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③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虽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

(3)我们应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

【点评】

(1)设计宣传标语:

最重要一点是紧扣活动主题,其次注意语言的简洁精练,可用句式比较整齐的两个句子,有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对修辞的要求。

(2)考查学生对名人的掌握程度。

(3)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时,认真阅读材料,仔细审题即可。

8.某中学九(3)班以“小说伴我成长”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渲染活动气氛。

(2)活动中,班主任张老师要求每位同学推荐一部自己最喜爱的小说,并写出推荐理由。

你最喜欢哪一部小说?

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3)下面是魏晓曼同学写的活动感言,请你帮她修改。

有人把书籍比作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我觉得点儿都不为过。

【A】几年来,通过阅读小说,使我的知识不断积累,思维更加活跃,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

【B】人生是短小的,怎样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C】从阅读第一部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始,每读一部小说,我都沉浸在小说故事之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这也是我阅读小说的最大乐趣。

①【A】句有成分残缺的毛病,应将“________”删去。

②【B】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C】句有一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精彩人生。

(2)略

(3)通过;短小;短暂;双引号;书名号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

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

本题围绕“小说伴我成长”这一主题,用两个上、下句字数相等,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进行拟写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本题只需回答出小说名字,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题,兼容语病修改、标点符号等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病句已经指出病因,修改起来就简单多了。

标点符号考查的是双引号与书名号的区别,也是较容易分析的。

故答案为:

(1)走进小说天地,感悟精彩人生。

(2)略

(3)通过;短小;短暂;双引号;书名号

【点评】拟写宣传标语要做到:

①内容具体,指向明确:

必须具体明确,让人一看就明白,不能含混模糊。

②简洁精练,朴素平易:

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练。

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

要力争做到内容醒目,便于记忆。

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

应尽可能用“美”和“善”的人格目标唤起人的潜在美德。

9.(2017·绍兴)名著阅读

(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

A.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 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圣地亚哥,但小说称呼他为“圣地亚哥“仅四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

(1)D

(2)《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

【解析】【分析】

(1)解答本题,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2)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综合,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

10.与本课相关的知识积累。

(1)《出师表》里出现过的成语或典故(3,4个)。

示例:

计日而待三顾茅庐

(2)关于《出师表》的诗句。

(两例,要说明出处和作者名)

示例: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其一)

(3)出自《出师表》的千古名言。

(两句)

示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答案】

(1)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优劣得所

(2)①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陆游《游诸葛武侯书台》)

②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3)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出师表》中的成语或典故较多,选择三四个答题即可。

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优劣得所。

(2)关于《出师表》的诗句较多,选择其中两例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忘了说明出处和作者名。

如:

①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陆游《游诸葛武侯书台》)②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3)《出师表》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章,里面的名言很多,选其中两句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如: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

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墨迹慢慢蜕去了。

从前那种品一杯香míng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lín滋润我们心田;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闲遐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míng

lín

香________

甘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4)在中国,有一位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感动了无数人。

请写出此书的书名。

【答案】

(1)茗;霖

(2)蜕—褪;遐—暇

(3)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4)《傅雷家书》

【解析】【分析】

(1)根据“一杯”“香”可知是“香茗”;根据“甘”可知是“甘霖”。

(2)根据“墨迹”可知是“褪去”;根据“闲遐的时候”可知是“闲暇”。

(3)可以用“书信,像……,书信,像……”进行排比。

(4)《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故答案为:

(1)茗;霖;

(2)蜕—褪;遐—暇;

(3)书信,似风帆带给我们动力。

书信,似灯塔指引我们前进。

(4)《傅雷家书》

【点评】

(1)本题考查拼写能力。

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联想具体汉字,注意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2)本题考查对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根据句意的需要辨析重点字词。

(3)本题考查对排比句式的理解、造句能力。

需要注意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的联想。

(4)本题考查对近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能力。

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说的是《傅雷家书》。

12.读下面的民谣,完成问题。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1)端午节是纪念谁的?

是在每年的什么时间?

(2)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人们纪念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屈原;农历五月初五。

(2)他热爱祖国,痛恨黑暗,向往光明,敢于伸张正义。

【解析】【分析】

(1)端午节,起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