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31419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docx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之混凝土工程

1概述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采用混凝土输送泵配合塔吊吊斗进行浇筑运输。

各部位混凝土概况见表8-10。

混凝土工程概况表表格8-10

序号

部位

强度等级

抗渗等级

备注

1

垫层(160、100厚)

C15

2

卷材防水保护层60厚

C20细石

3

地下室底板、顶板、外墙、水池

C40

S8

4

地下室后浇带、膨胀加强带

C45

S12

5

剪力墙、柱

六层以下

C45

六层~七层

C40

八层~十层

C35

十一层~屋顶层

C30

6

楼板、梁板

基础顶面~十层

C35

十一层~屋顶层

C30

2基础混凝土施工

(1)基础混凝土概况

本工程基础为筏板基础,面积约2278.37m2。

基础混凝土采用预拌砼泵送法施工.

(2)施工准备

①项目部成立混凝土施工指挥小组,对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各项工作做出总体部署,配备包括劳务分包在内的两套人员,管理、监督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施工顺序及施工质量。

②底板浇筑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布置在基坑东北角及基坑西侧。

③施工机械准备见表格8-11。

底板混凝土浇筑设备计划表表格8—11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性能

1

固定式塔吊

5613

1

56m臂长

3

混凝土输送泵

2

60m3/h

4

平板振动器

4

5

混凝土振动棒

φ50、φ70

10

1。

1kW

6

污水泵

6

2.2kW

⑤对原测量控制网、水准点标高进度复测,并放出控制标高,打好控制桩。

(3)基础筏板混凝土施工

①底板浇筑顺序

②底板混凝土的浇筑

a.进场混凝土质量控制:

搅拌站派人进驻施工现场,对浇筑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控。

混凝土到现场后由项目试验室人员与搅拌站共同对混凝土的出罐温度、塌落度进行测试试验员负责对当天施工的砼坍落度实行抽测,砼责任工程师组织人员对每车坍落度测试,负责检查每车的坍落度是否符合预拌砼小票技术要求,并做好坍落度测试记录。

如遇不符合要求的,必须退回搅拌站,严禁使用.具体坍落度的控制对不同构件要有不同的控制范围,以满足不同构件砼凝结时间的不同要求.

实测砼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的允许偏差:

当所要求的砼坍落度<50mm时,其允许偏差为±10mm;50~90mm时,为±20mm;〉90mm时,为±30mm。

b。

施工现场备少量减水剂,以备由于意外情况而导致的混凝土塌落度损失过大时使用,现场严禁往混凝土内加水。

重新加过减水剂的搅拌车号由搅拌站人员在混凝土小票上登记台帐,并做好记录。

c.本工程基础筏板厚度为0。

6m为保证浇筑质量,采用斜面分层浇捣的方法,斜面坡度(1:

6左右),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cm,由一边退向另一边浇筑。

分层浇筑示意见图8-14。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的自然坡度,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浇筑方向由前往后退浇,振动器也相应跟上,以确保整个底板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图8-14筏板分层浇筑示意图

d.泵送开始时,将泵管内的水及稀砂浆泵入吊斗内吊至坑上处理,其余减石砂浆由端部软管均匀分布在浇筑工作面上,防止过厚的砂浆堆积.

e。

在浇筑过程中正确控制间歇时间,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的结合。

为保证插入精度,在距振捣棒端部65cm处捆绑红色皮筋作为深度标记。

f.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振捣是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到快插慢拨,快插是为了防止上层混凝土振实后而下层混凝土内气泡无法排出,慢拨是为了能使混凝土能填满棒所造成的空洞。

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略上下抽动,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插点要均匀,插点之间距离一控制在50cm,离开模板距离为20cm.采用单一的行列形式,不要与交错式混用,以免漏振,振捣点时间要掌握好,一般控制在20~30s之间,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出现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

g。

底板混凝土表层进行二次振捣,以确保混凝土表面密实度。

待第一次振捣完成20-30min并已浇筑出一定面积后,在混凝土初凝前用平板振动器再进行第二次振捣。

在振捣过程中,避免触及钢筋、模板,以免发生移位、跑模现象。

h.混凝土表面用木抹子拍实搓压后,再用铁抹子压光,保证表面的密实度和光洁度,减缓混凝土表面失水速度,防止表面龟裂.

③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其上部刚可行人时,就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并覆盖草袋一层养护.如局部有干白现象,应喷淋湿润后再覆盖塑料薄膜。

根据测温情况,随时调整覆盖厚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

养护重点为底板与外墙交接处。

此处底板容易形成较大温差而引起裂缝,因此要覆盖严密。

养护的起始时间: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强度≥1。

2MPa。

此时允许操作人员在上行走,进行一些轻便工作,但不得有冲击性操作。

养护的结束时间:

14天后。

养护膜在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值的30%后、内外温差及表面与大气最低温差均小于25℃时,方可拆除。

塑料薄膜拆除后采用逐段浇水养护.

导墙模板拆除时间延长,以保证导墙混凝土有更好的养护条件.拆模时间控制在浇完混凝土后5~7天.

④混凝土试块制作

a.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少于1次。

对不同标高、不同区域底板和侧壁应按不同结构部位留置试块,而这些部位的砼量经测算均小于1000m3,按规范应每100m3留一组,不足100m3也应留一组.

b.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1次。

底板混凝土每200m3制作一组抗压试块,抗渗混凝土试块每500m3留置一组,抗压试块尺寸150×150×150mm,一组3块,养护条件20±3℃,相对湿度90%以上,养护龄期28天,抗渗试块尺寸185(175)×150mm,一组6块,养护条件同上。

(4)大体积混凝土温差及裂缝控制

本工程底板厚600mm,基础梁最大截面900mm×1500mm,需采取相应工艺措施,控制内外温差,防止裂缝产生,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①保温控制计算如下:

一、计算公式: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计算公式:

式中δi-———保温材料所需厚度(m);

h—---结构厚度(m);

λi-——-结构材料导热系数(W/m·K);

λ—-—-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2.3W/m·K;

Tmax——-—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

Tb-—--混凝土表面温度(℃);

Ta—---空气平均温度(℃);

K———-透风系数.

二、计算参数:

1)混凝土的导热系数λ=2。

3(W/m·K)

2)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i=0。

14(W/m·K)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度h=0.90(m)

4)混凝土表面温度Tb=25。

00(℃)

5)混凝土中心温度Tmax=45.00(℃)

6)空气平均温度Ta=10.00(℃)

7)传热系数修正值,即透风系数K=1。

40

三、计算结果:

保温材料所需厚度δi=0。

029(m).因此,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及一层草袋即可。

②裂缝控制验算

一、计算原理: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或结构贯穿性或深进的裂缝,主要是由于平均降温差和收缩差引起过大的温度收缩应力而造成的。

混凝土因外约束引起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二维时),一般用约束系数法来计算约束应力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ΔT=T0+(2/3)×T(t)+Ty(t)—Th

式中σ──混凝土的温度(包括收缩)应力(N/mm2);

E(t)──混凝土从浇筑后至计算时的弹性模量(N/mm2),一般取平均值;

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10—5;

T0──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

T(t)──浇筑完一段时间t,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混凝土的最大综合温差(℃)绝对值,如为降温取负值;当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长期裸露在室外,且未回填土时,△T值按混凝土水化热最高温升值(包括浇筑入模温度)与当月平均最低温度之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负值,则表示降温;

Ty(t)──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Th──混凝土浇筑完后达到的稳定时的温度;

S(t)──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本例中取值0.19;

R──混凝土的外约束系数,本例中取值0。

6;

νc──混凝土的泊松比.

二、计算:

取S(t)=0。

19,R=0.60,α=1×10-5,νc=0。

15.

1)混凝土3d的弹性模量公式:

计算得:

E(3)=0。

75×104

2)最大综合温差△T=36.81(℃),最大综合温差△T均以负值代入下式计算.

3)基础混凝土最大降温收缩应力计算公式:

计算得:

σ=0。

36(N/mm2)

4)不同龄期的抗拉强度公式:

计算得:

ft(3)=0。

77(N/mm2)

5)抗裂缝安全度:

k=0。

77/0。

36=2。

13〉1。

15满足抗裂条件。

③温差控制措施

底板混凝土内外温差通过测温及覆盖保温膜来控制。

底板混凝土浇筑后,其上部刚可行人时,就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并覆盖草袋一层。

如局部有干白现象,应喷淋湿润后再覆盖塑料薄膜。

尤其注意底板与外墙、水池壁交接处,此处底板容易形成较大温差而引起裂缝,因此要覆盖严密。

利用浇筑前即布置好的测温孔监测内外温度,根据测温情况,随时调整覆盖厚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

测温操作要求如下:

a.混凝土温度控制标准为:

前期混凝土水化温升值≤5℃/h;混凝土内外温差<25℃;降温速度<2℃/d。

b。

测温时间

在浇筑后3天内混凝土水化热最大,混凝土浇筑后每4小时测一次,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值30%(约3天)以后每8小时测一次,并填写测温记录表。

测温结束时间:

达到上述标准后即可停止测温.如测温结果与标准偏差较大,应继续测温监控。

c。

测温操作要求

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表面与中心温差控制在25℃以内,防止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施工过程中实行信息化管理.利用φ15mm镀锌钢管作为测温管,下端防水胶带封闭。

测温点根据底板厚度设为一组,将测温管点焊固定在底板附加钢筋上。

在测温前,管内注入适量机油,上口用棉花塞紧,在浇筑后3天内混凝土水化热最大,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值30%以后每8小时测一次,并做好测温记录,把测温记录及时反馈给技术人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现场备塑料薄膜等.

测量仪器采用医用电子测温仪和水银温度计相结合。

测温时,应将温度计与外界气温相隔离,用棉团将测温管上口塞住。

测温计停留在测温孔内要达3分钟,方可读数。

测温孔布置在温度变化大,易散热的位置。

读数时必须及时准确.读测温计时,与视线相平,以确保读数的正确。

d。

加强测温工作管理

测温记录表由分包现场专职测温员填写.测温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专职测温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混凝土的性质、测温要求,对现场覆盖不严、温差过大、混凝土温度过高或过低等不正常现象要有很灵敏的反应,并及时向经理部有关人员和分包技术负责人反映实际情况。

每次测完温,要立即把签字完整的测温记录表报分包技术负责人和项目工程部审核后在技术部归档(逢夜间交经理部值班人员)。

④裂缝控制措施

a.原材料方面采取的措施

本工程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加复合减水剂,由此会取得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浆量,延缓水化热峰值的出现,降低温度峰值,收缩变形也有所降低。

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称量装置要严格、准确,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砂石的含泥量对于砼的抗拉强度与收缩影响较大,要严格控制在2%以内.砂石骨料的粒径要尽量大些,以达到减少收缩的目的;当水灰比不变时,水和水泥的用量对于收缩有显著影响,因此,在保证可泵性和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要尽量降低水泥浆量;砂率过高意味着细骨料多,粗骨料少,为了减少收缩的作用,避免产生裂缝,要尽可能降低砂石的吸水率.

b.混凝土采用自然流淌斜面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300mm左右。

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使其尽可能多的热量散发,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温度应力.

c.混凝土泌水处理和表面处理:

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沿混凝土面排到后浇带的排水沟,通过沟内设置的集水坑抽出基坑,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

浇筑混凝土的收头处理也是减少表面裂缝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先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平板振动器碾压数遍。

d。

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较厚,在混凝土浇筑到顶面后,及时把水泥浆赶至后浇带处排水沟,初步按标高刮平,用木抹子反复搓平压实,使混凝土硬化过程初期产生的收缩裂缝在塑性阶段就予以封闭填补,以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e。

混凝土养护采用在表面覆盖一层草袋加一层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之间搭接200mm,以减少水分的散发,对边缘、棱角部位的厚度应增加到面层部位的2倍,以此降低底板表面与大气温差,避免由于温差过大而造成的温度裂缝。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的砼,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保持塑料膜内有凝结水。

(5)后浇带、加强带处理

①后浇带

a。

后浇带的位置应依据结构施工图,不得随意更改,为保证其位置正确性,基础底板施工时,在混凝土垫层上弹出后浇带位置线。

b。

由于后浇带搁置时间较长,为了控制其锈蚀程度,影响其受力性能,故采用在钢筋上刷水泥浆保护。

②加强带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底板加强带同底板一同施工,由于加强带混凝土配合比与底板混凝土配合比不一致,为便于施工,加强带混凝土采用塔式起重机用吊斗吊入,进度比两侧底板混凝土稍提前,底板混凝土浇筑由底板两侧向加强带方向进行。

3墙、柱、梁、板混凝土施工

(1)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运送到浇筑部位→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2)浇筑过程

①在浇筑墙、柱、梁板、楼梯时,现场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泵输送到各个部位;膨胀加强带及不方便使用混凝土输送泵的地方使用塔式起重机吊斗运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②混凝土浇筑与振捣要求

a。

混凝土自吊斗口或布料管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2m时必须用溜管伸到墙、柱的下部,浇筑混凝土。

b。

混凝土浇筑时要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控制在一次浇筑500mm高。

c.使用插入式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

5倍(一般为30cm~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d。

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

如就餐时间或其他原因,由两班人员换班,现场不得中断.如果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e.浇筑混凝土时应派木工、钢筋工随时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生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3)柱混凝土浇筑

①柱混凝土浇筑前在底部铺垫与同配合比减石子混凝土,并使底部厚度为100mm。

柱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浇筑柱混凝土的厚度为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振捣棒插入点要均匀,防止多振或漏振.

②柱高超过2m时应在布料管上接一软管,伸到柱内,保证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不得超过2m.下料时使软管在柱上口来回挪动,使之均匀下料,防止骨浆分离。

如遇柱内拉筋过密致使软管下不去时,采用两台振动棒对角振捣.

③柱子混凝土一次浇筑到梁底或板底,且高出梁底或板底4cm(待拆模后,剔凿掉2cm,使之露出石子为止)。

④本工程梁柱节点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一级时或不大于二级且柱周围有框架梁时,节点随梁板一同浇筑。

(4)梁、板砼浇筑

①梁板同时浇筑,对与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的梁,可以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上4cm处。

浇捣时,梁底与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密实,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②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宜用小料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砼浇筑,并用小直径振动棒振捣。

③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梁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与板面垂直。

④每块砼浇筑完毕,其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搓压两遍以上,以防砼产生收缩裂缝。

(5)墙体混凝土浇筑

①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作好混凝土调配,尤其避免出现竖向施工冷缝。

外墙距底板250mm高处设置水平施工缝,按设计要求设置止水钢板.墙体混凝土一次浇筑到梁底,且高出梁底或板底3cm(待拆模后,剔凿掉2cm,使之露出石子为止)。

②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以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

(6)楼梯混凝土浇筑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

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施工缝位置:

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1/3范围内.

(7)施工缝的处理措施

①墙体竖向施工缝的处理:

墙体竖向施工缝可用15×15目的双层钢丝网绑扎在墙体钢筋上,外用50mm厚木板封挡砼。

当墙模拆除后,在距施工缝50mm处的墙面上两侧均匀弹线,用云石机沿墨线切一道5mm深的直缝;再用钎子将直缝以外的砼软弱层剔掉露石子,清理干净,保证砼接槎质量。

②墙体顶部水平施工缝处理:

墙体砼浇筑时,高于顶板底40mm.墙体模板拆除后,弹出顶板底线,在墨线上5mm处用云石机切割一道5mm深的水平直缝,将直缝以上的砼软弱层剔掉露出石子,清理干净。

③墙、柱底部施工缝的处理:

剔除浮浆,并使剔除向下凹1cm,沿墙、柱外尺寸向内5mm用砂轮切割机切齐,保证砼接缝处的质量。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④顶板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处底板下铁垫15mm厚木条,保证下铁钢筋保护层;上、下铁之间用木板保证净距,与下铁接触的木板侧面按下铁钢筋间距锯成豁口,卡在上铁筋上.

⑤施工缝处砼的浇筑

a。

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砼时,已浇筑的砼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b.在浇筑砼前,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砼成分相同的减石子水泥浆,接浆厚度5~10cm。

c。

砼应细致捣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

4。

7.4泵送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要求必须用泵送预拌混凝土施工,所以要作好泵送混凝土施工准备。

(1)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预拌混凝土中要掺加粉煤灰,改善预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减少预拌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保证泵送效果.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中要控制砂率,砂率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但是,砂率过高会使混凝土软弱层增厚,同时会增加混凝土表面的裂缝。

因此,砂率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常规是控制在38~40%左右。

(2)混凝土配管设计

①配管设计中考虑范围

混凝土输送压力、收缩短管长度、少用弯管和软管、以便于装拆维修、排除故障、清洗等。

为保证配管稳定,本工程地上部分采用结构内布管形式,即配管从首层顶板进入建筑物,沿预留洞口向上伸展.到浇筑平面时,甩出弯臂,接水平管,直到要浇筑部位。

注意水平管和立管之比要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水平管布设长度不少于总高度1/3.

②配管的固定

配管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平管每隔1.5m左右用支架或台垫固定,以便于排除堵管、装拆和清洗管道。

(3)混凝土泵送技术

①合理布置输送泵的位置,尽可能至各个浇筑点的距离最短,且输送车开行方便.输送泵下场地应平整、硬化。

②混凝土浇筑前应先进行布管,尽可能缩短管线长度,以减少压力损失,少用弯管和软管,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水平管每隔一定距离要用支架、台垫、吊具等固定,垂直管用预埋件固定在楼板预留孔处。

③混凝土泵与输送管连通后,应按所用混凝土泵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开机进行空运转.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的水,以湿润混凝土泵、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

经泵送水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没有异物后,可以采用与混凝土其他组分相同的减石砂浆润滑泵管,润滑用的减石砂浆应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

④泵送的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

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不得超过混凝土从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

⑤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活塞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大行程运转。

一是提高混凝土泵的输出效率,二是有利于机械的保护.混凝土泵的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应经常保持充满水。

泵送时,如输送管内吸入了空气,应立即进行反泵吸出混凝土,将其倒至料斗中重新搅拌,排出空气后再泵送.当混凝土泵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有明显振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

⑥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若需要有计划中断泵送时,应预先考虑确定的中断浇筑部分,停止泵送,并且中断不要超过1h,泵送过程中被废弃的和泵送终止时多余的混凝土,应及时进行妥善处理。

重新泵送或清洗混凝土泵时,布料设备的出口应朝安全方向,以防堵塞物或废浆高速飞出伤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