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667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 2.docx

城市生态学期末复习2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基本概念

1、五大自然圈是指()

A.大气圈、水圈B.大气层C.岩石圈、土壤圈D.生态圈E.生物圈

2、某地的果用银杏园最近出现了树木生长放慢、代谢率降低、产量下降等现象,多意味着有新的()的出现。

A限制因子B生活因子C生态因子D环境因子

3、菠萝等水果仅能生长在热带,其温度适应范围较狭窄,可见生物的()对其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A生活因子B生态幅C生态因子D生态环境

4、最小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提出的,是指植物的生长往往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5、地衣是藻类与真菌的复合体,二者的关系是( )

A 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C寄生D 半寄生

6、( )是生产系统中可缺少的非基本成分。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

7、根据林德曼效率,能量在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大约有(  )以多种形式消耗掉,剩下的部分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A.90%B.60%C.27%D.10%

8、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  )正反馈:

使偏离加剧负反馈:

使系统保持稳定

A 湖泊污染__鱼死__再污染B 动物增加__植物减少__动物减少

C 兔子多__草少__兔子少D田鼠增加__粮食减少__虫子减少

9、下列动物中属于食物链或食物网顶端的动物是()

A.蛇B.狼C.鹿D.山狮

10、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A.虎B.象C.鲤鱼D.狼

11、“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引起的。

A.SO2B.CO2   C.CO  D.O3

12、下列各项特征不属于热带雨林典型特征的是()

A.有机质分解快,生物循环强烈B.具有板状根

C.具有老茎生花现象D.群落层次结构分明

13、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整体的各自独立、性质不同但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是环境要素

A.水B.生物C.土壤D.生境

1、什么叫生态因子?

可分为哪几类?

生态学中一般将自然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素称为生态因子

(1)气候因子:

如光能、温度、水分、空气、雷电等

(2)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活动等。

(3)生物因子:

指植物、动物、微生物。

(4)地理因子:

如山川、湖泊、地貌地形、海拔高度、经纬度等。

(5)人为因子: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改造和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等作用。

其中地理因子是间接影响植物分布和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

插播一条: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2)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 3)因子作用的阶段性规律。

4)限制因子(这种作用叫限制作用) 5)最小量定律 6)耐性定律 

2、简述耐性定律。

环境中一个因子的量和质不足或过多超过该植物的忍耐限度则会影响该植物的生存,这一概念被称为“耐性定律”。

3、生物间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

(1)竞争(为获取生存空间与活动空间,特别是为争夺营养物质而发生的生物之间相互抑制或争夺的现象。

(2)互惠共生及附生(一种生物着生在另一种生物体上,共同生活,在摄取营养方面相互有利(共生),或仅单方面有利,但另一方不受害(附生)。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生物)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

(4)食物网链(生物之间通过相互攫食而形成的链锁关系。

4、什么叫生态系统?

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环境

(2)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 4、信息传递

5、简述生态系统的自我反馈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是由多样性成分所构成,它们之间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连锁关系,使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反馈调节的能力。

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

  负反馈使系统保持稳定,

  正反馈使偏离加剧。

例如,在生物生长过程中个体越来越大,在种群持续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不断上升都属于正反馈;正反馈也是有机体生长和存活所必须的,但是正反馈不能维持稳态。

要使系统维持稳态,只有通过负反馈控制。

6、概念:

生物,环境,生态平衡,生物群落,竞争,互惠共生,附生,寄生,食物链。

生物:

在自然界中由活质所构成的,具有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的物质,并能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与外界发生能量与物质的交换。

环境:

围绕某中心事物的所有周围事物的总和。

生态学所理解的环境是指围绕生物生存及活动空间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是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长期相互适应与调整的结果,是在一定时空尺度上各因素比较协调的总体表现。

生物群落: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竞争:

为获取生存空间与活动空间,特别是为争夺营养物质而发生的生物之间相互抑制或争夺的现象。

互惠共生及附生:

一种生物着生在另一种生物体上,共同生活,在摄取营养方面相互有利(共生),或仅单方面有利,但另一方不受害(附生)。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生物)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

食物网链:

生物之间通过相互攫食而形成的链锁关系。

7、简述信息有几种。

①物理信息由声音、光、颜色等构成。

如动物叫声可以传达惊慌、警告、安全和求偶等各种信息,光和颜色可以向昆虫和鱼类提供食物信息;

②化学信息由生物代谢产物,尤其是分泌的各种激素组成的化学物质,同种动物间以释放化学物质传递求偶、行踪和活动范围现象很普遍;

③营养信息食物和养分也是一种信息。

食物网链就是一个营养信息系统。

④行为信息不同的行为动作传递不同的信息。

如同一物种间的以飞行姿态、跳舞动作传递求偶信息等。

如不同地区的蜜蜂跳舞传递相同信息的动作不同,意大利是园形路线,奥地利是8字形,另外还有镰刀形。

8、为什么生态系统中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会逐渐减少?

能量流动特点:

①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只有0.14%;

②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逆的,其流动方向为太阳能——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微生物;

③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掉;

④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不高,在4.5%~17%之间,平均约10%。

这即是著名的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的十分之一定律(1942)。

这一定律证明了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并非百分之百,因而食物链的营养级不能无限增加。

第二章城市生态系统

1.当一条蛇捕食了一只青蛙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完成了物质循环B.蛇破坏了生态平衡C.青蛙不能适应环境D.青蛙的能量流向了蛇

2.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减少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

3.假若在一个与外界隔绝、没有食物的荒岛上,给你三只鸡(其中2只为母鸡)和40斤玉米,理论上分析,如何利用它们使你在此荒岛上生存的时间最长

A.先吃掉三只鸡,然后再吃玉米B.先吃尽玉米,然后再吃鸡

C.交替食用玉米和鸡D.用玉米喂养母鸡使之产蛋,吃之

4.稻田中农民要拔掉稗草,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

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是M1、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N1·M1>N2·M2B.N1·M1=N2·M2C.N1·M1

6.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A.120㎏B.160㎏C.60㎏D.100㎏

7.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a=b+cB.a>b+cC.ab=c

8.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

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

9.请预测一段时期内,某食物链a→b→c中,a肯定比b具有

A.更大的个体体积B.更大的有机物干重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D.更多的个体数

10.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

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

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

11.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12.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剧增,呼出CO2增多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13.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C.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D.含DDT的动物曾经在施药地区生活过

1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15.在一个实验中,某研究者想测算一下一只菜青虫每天用于生长和发育的能量。

观察发现一只虫子平均一天吃2平方厘米菜叶。

为了估算方便,又做了以下一些测量:

W:

该菜叶每平方厘米平均干物质量   

X:

每天每只虫子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Y:

每天虫子粪便的干量  

Z:

每天每只虫子水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根据这些数据,可估算出每天一只虫子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

A.B=2W-YB.B=W-Y-ZC.B=2W-XD.B=2W-X-Y

16.实验室里有一个封闭的生态球,已经维持了一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一下位置,生物就全死了。

它原来是放在

A.恒温培养箱里B.窗台上C.药品橱旁D.冰箱冷藏室里

17、下列(  )不是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A.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

B.物质既有输人又有输出

C.生活性物质远远大于生产性物质

D.物质循环中产生大量废物

18、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是(  )。

A.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为主

B.通过自然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C.通过人工选择的负反馈为主

D.通过人工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1、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有何特点?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是人工生态系统。

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消费者,主宰者。

(2)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3)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

(4)是自我维持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

(5)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6)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

(7)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何不同?

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除了自然系统本身外,还有以人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

1.空间结构2.社会结构3.经济结构4.营养结构        

3、图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

4、简述信息的作用及城市的信息功能。

信息的作用:

信息即消息,是指对某一事物不确定性的度量,或者说指对某事物知道、了解的程度。

事物越复杂,包含的信息越多。

信息虽无形但却有价值。

信息具有三个作用:

(1)传递知识:

发布消息、宣传广播、输出数据等

(2)传递情报:

军事、科技、经济情报的掌握往往居有利地位。

(3)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如交通、电话(手机)、电报、传真(日本有人统计可节省60%)、网络等可大大节约交通能源。

城市的信息功能:

物质基础:

城市具有完善的新闻传播网络系统,因而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以高速度、大容量及时传播信息。

城市具现代化的通讯基础设施,能够以信息系统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领域和环节,高效地组织社会生产和生活。

功能:

输入分散无序的信息,输出经过加工、集中、有序的信息。

城市的输出物中,除物质产品和废物外,还有精神产品,这就是靠信息流完成的。

信息流也是附于物质流中的,也就是说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也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的流量反映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

5、基本概念:

原生能源、次生能源、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市

原生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量形式。

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及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水力、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次生能源:

为经过加工或转化,便于输送、贮存和使用的能量形式,其形式比较单一,如电力、柴油、液化气等。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居民为主体的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

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

第3章城市气候特征

1、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又值采暖季节,城市空气污染较重,大气透明系数小,城郊间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A)。

A最大;B最小;C差不多;D不确定。

2、在晴天无风时,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是(B)

A.白天大于晚上;B晚上大于白天;C中午前后日岛强度最大;D无季节差异。

3、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三分之二城市缺水。

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B)。

A加强环保宣传;B节约生活用水;C废水回用;D加强生态教育

1、与郊区相比,城市热量平衡有些什么特点?

与郊区相比,城市热量平衡的“收入”中有较多的人为热。

而“支出“中的各分量中有如下特点:

(1)显热交换:

(2)潜热交换:

小(3)城市的贮热量:

大(4)热平流量:

忽略(5)光合集能:

2、什么叫城市热岛?

其强度如何表示?

城市热量平衡特征表明城市往往有更多的热量,使城市在广阔的郊区和农村中成为一个热量较多的孤岛地区。

城市热岛的强度则以城市热岛中心位置的气温与同时间同高度近郊气温的差值表示,即Tu-r

也可以同一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气温的前后对比

3、很多城市报导城市降水量多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由于有热岛效应,空气层结不稳定,有利于产生热力对流,当城市中水汽充足时(城市中还有一定量的人为水汽和人工管道供应的水分),容易形成对流云和对流性降水。

第二,城市阻滞效应。

城市因有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其粗糙度比附近郊区平原大。

它不仅能引起机械湍流,而且对移动滞缓的降水系统(如静止锋、静止切变、缓进冷锋等)有阻滞效应,使其移动速度减慢,在城区滞留时间加长,因而导致城区的降水强度增大,降水的时间延长。

第三,城市凝结核效应。

城市因生产和生活强度较大,空气中尘粒及其它微粒比周围地区多,为形成降水提供了丰富的凝结核。

第四,城市内及周边有较大面积水体,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4、 和郊区相比,城市径流有何特点?

(1)城市地表径流系数较大;

(2)流速快;(3)径流峰值出现较早;(4)城市径流水多经建筑物、道路及各种堆积物表面流入排水道,一般是难以直接利用的污水。

5、概念:

街道风、乡村风、峡谷效应、热岛环流。

街道风:

城市建筑物由于受热不均匀而产生局部热力环流,称“街道风”

乡村风:

在近地面部分风由郊区向城市辐合

城市峡谷效应:

在城市地区,由于整齐划一的建筑物的影响,使气流速度明显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热岛环流:

在晴天无云、背景风速极小的情况下,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市区热空气不断上升,而郊区近地面较低温的空气则向热岛中心辐合。

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又在一定高度向郊区回流,形成缓慢的热岛环流

6、城乡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城市建设与发展,下垫面、空气成分发生变化,增加了人为热与人为水汽,使城市内部许多气候要素发生变化,与周围郊区产生了差别,表现出明显的城市气候特征。

7、试述盛行风的类型及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季节变化型:

向大气排污企业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方位对城市的污染最少;或者工业区、居民区并排而已在与盛行风垂直的方向,并用防护林隔离。

山区城市建厂选南北走向的谷地。

(2)双主导风向型也属此类。

(3)主导风向型:

全年吹一个风向的风。

污染企业布置在下风向,居住区布置在上风向。

山区城市选与风向平行的山谷。

(4)无主导风向型:

全年风向不定,应着重考虑风速。

因为污染物浓度与风速成反比。

污染企业宜置于最大平均风速的风向的下风方位,或将风向风速同时考虑。

(5)小风、准静止风型:

全年静风频率50%以上,年平均风速1米/秒以下的地区。

污染工厂宜置于卫生防护距离之外,距离大小需视企业有害物质的危害程度和扩散稀释条件、地形气象等因素而定。

因此需要定出安全区边界,将生活区置于安全区内。

也可以按国标来定。

8、简述城市地面风的总体特点。

(1)摩擦使风速减小,但有一临界风速值

(2)城区内因受热不均而产生街道风

(3)城市峡谷效应产生“急流”

(4)建筑物的阻障效应产生涡流

(5)城市风分布不均匀,时大时小,阵性大,风向不定

第四章城市的环境污染

1、粉尘分降尘和飘尘两类。

飘尘颗粒粒径在()。

A10微米以上;B100微米以上;

C10微米以下;D100微米以下。

2、粉尘分降尘和飘尘两类。

降尘颗粒粒径在()。

A10微米以上;B100微米以上;

C10微米以下;D100微米以下。

3、雨水中饱和CO2时其pH值为(5.6),因此,以pH值小于(5.6)作为酸雨的指标。

A5.6以上;B6.5以上;C6.5以下;D5.6以下。

4、城市噪声主要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和建筑施工过程及()。

A地震;B自然来源;C人为来源;D社会活动。

5、城市污水指的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各种污水的总合,有(),还有地面的降雨径流夹杂的各种垃圾废物污泥,是一种成分极为复杂的混合液体。

A城市生活污水、城市工业废水;B炊事污水;

C粪便污水;D生产废水。

6、城市中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和城市建筑工程排出的废渣及少量废水处理的污泥。

A废纸及包装材料;B砖头瓦块;C粪便;D城市生活垃圾。

7、根据环境污染物的物质性可将环境污染物分为三类即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

A生活污染物;B生态污染物;C环境污染物;D生物污染物。

8、根据人体的中毒程度和病症显示的时间长短,可将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三类

A远期影响;B生态影响;C环境影响;D生存影响。

9、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提出接近有机体耐性限度的几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在质和量上的不足和过量,都可以引起有机体的衰减或死亡,这一定律称为()

A.最小因子定律B.耐受性定律

C.贝格曼定律D.阿伦定律

10、有机体生命过程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碳B.氧C.钙D.锰

11、当今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的挑战,其核心问题是()

A.环境污染B.粮食短缺C.人口爆炸D.能源不足

12、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果园B.农田C.城市D.湖泊

13、目前中国酸雨的主要类型是()

A.硫酸型B.硝酸型C.碳酸型D.有机酸型

14、物质和能量越接近食物链末端越少,由此形成的营养级呈()

A.倒锥形B.金字塔形C.圆柱形D.线性

1、试述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的环境因素

粉尘、SO2、燃烧煤及石油排放的其他有害气体、氟化物和氯、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酸雨

2、名词解释:

声压、听阈声压、痛阈声压、声压级、A声级

声压当声源在媒质中辐射声波时,声场中的大气压力就产生一定的波动,空气压力超过静态大气压力的部分就叫声压(P),常用单位为微巴(μb)。

声压越大,对人耳鼓膜产生的压力越大,声音听起来就越响,故声压是衡量声音强弱的尺度。

听阈声压:

正常人耳听到的最小声压为2×10-4μb。

痛阈声压:

当声压达到2×102μb时,人耳产生疼感。

听阈声压与痛阈声压之间相差100万倍。

为了计算方便,在环境噪声中声压级作为噪声物理量度的指标,即:

声压级(dB)=20lg(P/P0)

   P0:

基准声压(听阈声压),

  P:

实际声压,声压级的单位称“分贝”(dB)

A声级:

在声级计上,按照人耳对低频不敏感,而对高频声音敏感的特性修正后的声压级称为A声级。

实践证明,这一声级对听觉的相关性较好,以dB(A)表示。

3、城市污水主要有哪些?

固体废物分哪几类?

城市污水指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各种污水的总合,有生活污水、各种工业废水,还有地面的降雨径流夹杂的各种垃圾废物污泥(径流污水),是一种成分极为复杂的混合液体。

城市的固体废物污染主要包括:

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和城市建筑工程排出的废渣及少量废水处理的污泥。

4、概念: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水污染:

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造成水质恶化,从而破坏了水体的正常功能。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由天然或人为释放的物质,其数量能对人体、动物、植物和物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大气状况。

土壤污染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输入、积累和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是两个相反而又同时进行的对立、统一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处于一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在这种平衡状态下,土壤环境是不会发生污染的。

当土壤环境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或当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积累量超过土壤环境基准或土壤环境标准时,即为土壤环境污染。

5、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哪几类?

各有何特点?

1.急性中毒污染物的浓度、毒性大,短期内超过人体耐受限度,并出现明显的症状。

2.慢性危害污染物浓度较低或毒性较小,但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短期内无明显症状。

由于慢性中毒潜伏期较长,病情进展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但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很难恢复健康。

3.远期影响这是慢性危害的特殊情况。

它的潜伏期及危害后果的显示往往要很长时间,有的甚至通过遗传影响子孙后代,例如致癌、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