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684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课后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解析:

选D。

A.胆矾炼铜就是“湿法炼铜”,其原理是将胆矾溶于水,再将铁放入胆矾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化学反应。

B.铁矿石炼铁是将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加入高炉中,在高炉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铁单质,是化学反应。

C.黏土烧结制成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

D.四氧化三铁常称作“磁性氧化铁”,是磁石的主要成分,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磁石的形状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

选A。

金刚石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白磷是磷元素形成的单质,A项正确;漂白粉是CaCl2和Ca(ClO)2的混合物,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Al2O3、CaO、MgO等杂质,为混合物,B项错误;氯化铵为强电解质,次氯酸为弱酸,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葡萄糖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3.(20xx·高考海南卷)下列物质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  )

A.谷氨酸单钠     B.柠檬酸

C.山梨酸钾D.三聚氰胺

解析:

选D。

A项,谷氨酸单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B项,柠檬酸主要用作酸味剂、抗氧化剂、调色剂等;C项,山梨酸钾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D项,三聚氰胺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加工及食品添加剂。

4.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胶体放置一段时间会聚沉 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 ③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 ④胶体带电,所以稳定 ⑤将FeCl3饱和溶液加入冷水中,可以制得Fe(OH)3胶体

A.①②B.③④

C.③D.④

解析:

选C。

大多数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①错误;利用丁达尔效应不能分离胶体和溶液,②错误;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③正确;胶体不带电,④错误;制备Fe(OH)3胶体时,需要将FeCl3饱和溶液加入沸水中,⑤错误。

5.(20xx·新余联考)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

干冰、冰水共存物、烧碱、小苏打

B.同素异形体:

活性炭、C60、C80、金刚石

C.非电解质:

乙醇、四氯化碳、氯气、葡萄糖

D.混合物:

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大理石

解析:

选C。

干冰、冰水共存物、烧碱、小苏打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正确;活性炭、C60、C80、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氯气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大理石都含有两种以上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6.(20xx·高考全国卷Ⅱ)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

选C。

干燥剂的作用是吸收水分,防止物质受潮。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很多,但作为食品的干燥剂,必须具有无毒的特点。

硅胶和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可作食品干燥剂,而P2O5吸水后生成磷酸或偏磷酸,酸有腐蚀性,且偏磷酸有毒性,不可作为食品的干燥剂,六水合氯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为干燥剂。

所以C项错误。

7.(20xx·高考天津卷)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碳酸氢钠药片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解析:

选B。

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若再喝醋,NaHCO3会与醋酸发生反应,起不到抗酸药的作用,B项错误。

8.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解析:

选A。

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就是能跟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①可以实现;H2S这种弱酸和FeCl3这种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中有HCl(强酸)生成,②可以实现;复分解反应的产物可以是弱电解质,如醋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物就是醋酸这种弱电解质,③可以实现;一定浓度的硫化氢溶液与亚硫酸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单质和水,溶液为中性,④可以实现;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臭氧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⑤可以实现;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可以实现。

9.已知A、B、C、D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a、b、c、d为反应条件)。

则A、C可能的组合为(  )

①CO2、NaOH溶液 ②Ca(HCO3)2溶液、Ca(OH)2溶液

③Fe、稀HNO3 ④Na、O2 ⑤CuO、C ⑥AlCl3溶液、NH3·H2O

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D.①③⑤

解析:

选D。

Ca(HCO3)2与Ca(OH)2的反应产物是固定的;Na与O2反应生成的产物主要与温度有关;AlCl3溶液与NH3·H2O反应生成Al(OH)3沉淀,与量无关。

10.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为NH3,则C可能为氧化物

B.若A为非金属单质,则C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为强酸

C.若X为金属单质,则B、C中X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B>C

D.若X为强碱,则B可能是两性物质

解析:

选B。

若A为NH3,X为O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O,NO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O2,A项说法正确;若A为P,X为Cl2,则B为PCl3,C为PCl5,PCl5与水反应生成的H3PO4为中强酸,B项说法不正确;若X为Fe,A为Cl2,则B、C分别为FeCl3、FeCl2,C项说法正确;若X为NaOH,A为AlCl3,则B、C分别为Al(OH)3、NaAlO2,其中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D项说法正确。

11.(20xx·湖南六校联考)下表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可能实现XYZ转化的是(  )

选项

X

Y

Z

M

A

Fe(s)

FeCl2

FeCl3

Cl2

B

NaOH(aq)

Na2CO3

NaHCO3

CO2

C

NH3(g)

NO

NO2

O2

D

NaOH

Na[Al(OH)4]

Al(OH)3

AlCl3

解析:

选A。

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A项符合题意。

CO2+2NaOH===Na2CO3+H2O,H2O+CO2+Na2CO3===2NaHCO3,B项不符合题意。

4NH3+5O24NO+6H2O,2NO+O2===2NO2,C项不符合题意。

AlCl3+4NaOH===Na[Al(OH)4]+3NaCl,3Na[Al(OH)4]+AlCl3===4Al(OH)3↓+3NaCl,D项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2.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药用胶囊中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Cr,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1)已知Fe(CrO2)2中铬元素是+3价,则其中铁元素是________价。

(2)化学上可将某些盐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Na2SiO3可写成Na2O·SiO2,则Fe(CrO2)2可写成________。

(3)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产生沉淀

b.均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微粒均可通过滤纸

(4)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现将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NaBr溶液混合后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

若要求检验一种离子,就能证明Na+、Br-透过半透膜,写出检验该离子的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可知,Fe的化合价为+2价。

(2)Fe(CrO2)2可写成FeO·Cr2O3的形式。

(3)胶体较稳定,溶液很稳定,a错误。

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b错误。

胶体的分散质和溶液中的溶质都能透过滤纸,c正确。

(4)检验Br-透过半透膜或Na+透过半透膜均可。

答案:

(1)+2

(2)FeO·Cr2O3

(3)c

(4)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产生,即证明Na+、Br-已透过半透膜(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3.根据Na、S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类别,完成下列标号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4Na+O2===2Na2O

②Na2O+H2O===2NaOH

③S+O2SO2

④SO2+H2OH2SO3

⑤2NaOH+H2SO3===Na2SO3+2H2O

⑥Na2O+SO2===Na2SO3

⑦2Na+SNa2S

⑧Na2SO3+2HCl===2NaCl+H2O+SO2↑

14.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果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A、B、C、D分别是NO、CO、CO2和N2,NO、CO、CO2都属于氧化物。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

(3)根据图示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

(1)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分子

(3)2CO+2NON2+2CO2 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5.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单质。

室温下,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

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单质的组成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形成的化合物所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氢化物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三种元素中可能是金属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写出E作为还原剂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突破口是“E溶液+A―→D溶液+C”,A为固体,C为气体,再结合框图中转化关系可以确定E溶液是一种酸,A是金属,C是H2。

继而判断出B是Cl2或F2,A是Al、Mg或Na等金属。

(1)A、B、C三种单质的组成元素中没有氧元素,故不可能形成碱和氧化物。

(2)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除汞外都是固体。

(3)如果E是强酸,则为HCl。

HCl作为还原剂,最常见的是浓盐酸与MnO2的反应。

也可写HCl与KMnO4、NaClO、NaClO3等的反应。

答案:

(1)③⑤ 氢化物、无氧酸、无氧酸盐均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溶于水可以不发生变化,符合题意。

碱必须由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氧化物必须有氧元素,也不符合题意

(2)A 金属单质在室温下不是气态物质

(3)MnO2+4H++2Cl-Mn2++2H2O+Cl2↑(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