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735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1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docx

高考语文试题详解分类汇编社科类文本阅读

2019--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锦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客观题部分

社会科学类

刘海燕

【2019·重庆】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

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

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

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

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

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

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

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

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

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

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

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

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

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

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

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

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

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

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

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

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的一种历史精神。

(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5.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B.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C.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D.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

【答案】B

【解析】B项指的是对“民间艺术”的对待方式,而不是对“民间艺术”的阐释。

6.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

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

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审准题干,二要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主要内容上,弄清基本概念、关键语句等。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终将导致民间艺术的消亡B.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

C.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D.加大旅游经济投入,将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

【答案】B

【解析】A、C、D三项传递的信息过于片面,不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有曲解或狭义理解原文的意思。

B项符合题意。

【2019·安徽】二、(9分,每小题3分)

社科类文章阅读选用的是文艺理论家、北大教授金开诚的文艺随笔《艺术与京剧的伴奏》,设选择题三道,分别考查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句子理解能力,推断能力。

文章内容和题目都由一定的难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艺术默契”与京剧的伴奏j

金开诚|

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但这变动乃是在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作用中自然出现的;任何一方如果突然间严重破坏“默契”,那么创作与欣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便趋于破裂,艺术作品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社会效果。

就京剧的伴奏而言,使用简单的民族乐器早已形成“默契”。

这种“默契”还不仅仅是出于谅解与定势,而且也符合求美求新的愿望。

因为对许多老观众来说,主要以京胡伴奏唱腔自有其美妙的感受,特别像徐兰沅、王少卿为梅兰芳伴奏,在老观众心目中都已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增加更多的音响只会起消极的作用。

客观地看,这些伴奏与演唱之间也确有水乳交融之妙。

虽然这样的珠联璧合已不易见于当世,但因心理定势的关系,老观众仍感到以苍劲或细腻的琴声来伴奏各种风格唱腔是最符合听觉要求的。

同时老观众也并不保守,在伴奏的发展中,京胡加上了二胡,又加上了月琴;名琴师们还不断设计一些花过门、花点子,并在托腔①时准确运用琴声与唱腔的离合变化,这都已被接受并受到欢迎,所以双方的“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

但是,当伴奏突然变为庞大的交响乐队时,由于背离原有的“默契”太大了,所以表示不能欣赏。

这种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

不过,艺术“默契”虽然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事情,是在创作与欣赏这个大系统内所出现的一种规律性互动,却也必然受到系统之外的种种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

现在只就新观众对京剧演唱与伴奏的听觉感受来说,由于听的能力缺乏训练而未能入于唱腔与伴奏的精细之处,整个听觉既然处于极为粗略的宏观状态,就不能不感到京剧的唱腔与伴奏是过于单调以至于陈旧的。

但从美学上说,京剧的佳妙是客观存在的,它的确蕴藏着中华民族创造的大量艺术精华。

因此许多创作人员和热心人士深感到对它的继承与发扬负有历史的责任,为此而进行种种探索以求改革振兴,试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就是这类探索的一种。

这种探索,特别需要得到懂行的老观众在精神上的赞助与支持,这也是一种社会性的默契。

[注]①托腔:

戏曲演出时用乐器衬托演员的唱腔。

5.下列对“艺术默契”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默契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对京剧艺术所持有的一种理解和认识。

B.艺术默契的稳定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双方的谅解、求美心理决定的。

C.艺术默契的变动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相互依存关系趋于破裂而导致的。

D.艺术默契的形成是受到艺术运动的规律和种种社会历史因素制约的。

【答案】D。

【解析】A项过于具体化,B项主要因素是“心理定势”,C项理解不准。

6.下列对京剧伴奏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以京胡为主的简单民族乐器为京剧伴奏,获得许多老观众的充分认可。

B.增加了二胡、月琴等民族乐器,标志着传统京剧伴奏的逐渐变化和发展。

C.使用交响乐队为京剧伴奏,就完全背离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默契。

D.京剧伴奏引进新乐器新形式,是为了振兴传统京剧艺术而作出的新的尝试。

【答案】B。

【解析】“增加了二胡、月琴等民族乐器”是为了说明“老观众也并不保守”,“双方的‘默契’事实上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要接受现代庞大的交响乐队为传统的京剧演唱伴奏的表演形式,老观众就需要抛弃因循守旧的观念。

B.只就听觉感受来说,即使训练听力并改变听觉的粗略状态,新观众也很难进人京剧艺术的佳妙境界。

C.用交响乐队来伴奏京剧清唱,意味着京胡、二胡、月琴等简单的民族乐器将逐渐退出京剧艺术的舞台。

D.有懂行的老观众的精神支持和缺乏听力训练的新观众的用心贴近,京剧探索中新的默契就可能形成。

【答案】D。

【解析】A项看文中“不能欣赏,是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默契”运动规律的制约的,不能简单地视为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生事物”,可知错误。

B项和C向的判断缺少逻辑,过于武断。

【2019·天津】二、(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家对专利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心态。

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家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世界上每天都有几百个专利注册成功,也有相当一些专利在诉讼中被判无效。

知识产权是私权,本质上是保护排他性权益,有争议是正常的。

我们应该尊重的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和被这些原则认可的技术发明,同样也尊重法律给予他人争辩乃至否定这种保护的权利。

所以对具体专利的保护与对自然遗产、文化传统的保护在性质上决不能同日而语。

缺乏竞争意识的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只是获得专利,这种“唯专利论”让企业围着知识产权转。

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

然而,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虽然花很大代价保护专利,但在利益驱动下,竞争对手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来破解对专利的保护。

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

在目前已经注册的专利中属于发明类的较少,而属于实用新型的和外观设型的计较多,这种状况一时难以改变,无须责难。

特别是不要轻易把某些专利判定为垃圾专利,因为专利不一定以开发产品或服务为最终目,全世界的专利总量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

有些专利是出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考虑暂时不会去产品化,有些仅仅是防止别人进入的篱笆,还有些专利注册行为是为了迷惑对方,或是准备与对方权利交换用的。

企业的专利战略如果从市场竞争出发,就会有无比丰富的内容。

在一定条件下不申请专利也是一种知识产权战略。

对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难以赢得诉讼的,不申请专利而将这种技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可能更加有利。

与专利不同,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技术内容,保护时间可以没有期限。

放弃一部分专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

IBM公司宣布建立一个专利共享平台,放弃价值千万美元的500多项专利,供社会免费使用。

这些专利与开源软件开发有关,这样能够做大以开源软件为基础的大量下游企业,为公司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其结果恰恰是对竞争对手微软公司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5.下列不属于“唯专利论”表现的一项是

A.把专利数量和规模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目标,着力培养专利注册人才。

B.认为有了专利即可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资产,别人无权争辩或否定。

C.积极申请专利,而对有些专利并不急于实现其经济价值。

D.将所有的技术发明都及时地申报专利,并为之付出很大代价加以保护。

【答案】C

【解析】A项,原文第二小节说:

“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

”B项,原文第一小节说:

“对内以为只要有了专利就保护了自己的知识资产,对外则将人家注册的专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C项,原文第三小节说:

“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

……专利不一定以开发产品或服务为最终目……”D项,原文第二小节说:

“市场经济告诉我们,虽然花很大代价保护专利,但在利益驱动下,竞争对手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来破解对专利的保护。

6.下列对本文所主张的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符合知识产权原则的技术发明注册为专利,并采取一系列策略维护自己的专利权。

B.对专利制度难以保护的、易被模仿又难以胜诉的技术发明,可以不申报专利,而将其作为商业机密加以保护。

C.可以通过部分专利共享,做大下游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D.面对市场竞争,把培养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列为远期目标。

【答案】D

【解析】A项,原文第三小节说:

“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

”B项,原文最后一小节说:

“对十分容易被模仿而又难以赢得诉讼的,不申请专利而将这种技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可能更加有利。

与专利不同,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公开技术内容,保护时间可以没有期限。

”C项,原文最后一小节说:

“放弃一部分专利也是一种竞争手段。

IBM公司宣布建立一个专利共享平台,放弃价值千万美元的500多项专利,供社会免费使用。

这些专利与开源软件开发有关,这样能够做大以开源软件为基础的大量下游企业,为公司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市场,其结果恰恰是对竞争对手微软公司的产品构成了重大的挑战。

”D项,原文第二小节说:

“一些企业、科研机构现在知道着力培养帮助注册专利的人才,而对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尚未提到议事日程。

”这隐含的语义可能是现在要培养培养懂技术又有法律资格的专利律师,而不是将其“列为远期目标”。

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专利总量中小部分可以实现经济价值,防止对手涉足或迷惑对手的专利则具有战略价值。

B.在技术积累期,采取鼓励申请专利的措施后,大多数企业的专利中发明累的多了,实用类的少了。

C.基于市场竞争的知识产权战略,应主要采取专利以外的手段,比如暂时不将专利产品化、主动放弃部分专利等。

D.保护具体的专利是为了体现专利的公益性,与之不同的是,保护自然遗产、文化传统则是体现其排他性。

【答案】A

【解析】A项,原文第三小节说“有些专利是出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考虑暂时不会去产品化,有些仅仅是防止别人进入的篱笆,还有些专利注册行为是为了迷惑对方,或是准备与对方权利交换用的”。

B项,原文第三小节说“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尚处在技术积累期,还必须鼓励多申请专利。

在目前已经注册的专利中属于发明类的较少,而属于实用新型的和外观设型的计较多”,强加因果。

C项,“应主要采取专利以外的手段”中“主要”一词,不准确。

D项,原文第一段说“知识产权是私权,本质上是保护排他性权益”“对具体专利的保护与对自然遗产、文化传统的保护在性质上决不能同日而语”,选项对知识产权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定性正好相反。

【2019·上海】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5分)

①“包豪斯”是一所由工艺学校和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艺术设计学校。

二十世纪初成立于德国魏玛。

②“包豪斯”这个名字有些特别。

德文“Bau”指建造和建设。

“haus”的意思很多,可指房屋、住房、家园,也可指世家、企业、公司、商号等等。

创建者为学校取名“包豪斯”,有“建设者之家”的意思,以区别于传统的经院式的教育机构。

③学校的名称特别,来就学的人也与众不同。

招收的学生有刚从战场回来的,有工匠,有流浪汉,有失业者。

年龄从17岁到40岁都有,约三分之一是女性。

当然,更特别的还是学制和学习内容。

④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否则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

学校设立了纺织、陶瓷、金工、玻璃等科目。

学生进校后先学半年初步课程,然后一面学习理论课,一面在车间学习手工艺,三年之后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匠师”资格。

学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

在设计中重视实用需求,摒弃虚浮奢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反对附加的修饰和包装。

他们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法,灵活多样、造型简洁,他们的造型艺术风格被称为“包豪斯风格”。

这种风格体现在建筑中,也体现在器皿、家具、灯具、织物等物品的设计上,家具中的钢管椅子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⑤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

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

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

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

因此,包豪斯人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作一项庄严的事业。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建立起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在他们看来,现代的艺术家,应该以米开朗基罗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的力气,来设计一个水杯。

他的任务,是要在一个普通的水杯上探索和体现美的极致,让美贯穿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每一个平凡细节当中。

包豪斯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理念。

师生们纷纷走上社会,他们的设计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包豪斯的成功证明了:

艺术的成功并不只是关乎造型、关乎设计,实际上,它还关乎信念,关乎社会。

⑥当然,任何像包豪斯这样大胆的革新行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误解和攻击是不可避免的。

二战爆发前,它被迫关闭了。

但被查封的是有形的包豪斯,而无形的包豪斯,即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是无人能够查禁的。

时至今日,包豪斯的影响随处可见,它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观念。

这就是艺术,它不依靠权势和奢华,却往往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长久的印记。

1.以下对“包豪斯”的介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原本是一所工艺学校。

B.最初是建设者的宿舍。

C.由学校的创建者命名。

D.不是一所正规的学校。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由第

(2)段最后一句话可知C项正确。

2.与传统的经院式的学校相比,包豪斯的学生大多来自__________(2分)

【答案】平民阶层

【点拨】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并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可由第(3)段内容得出。

3.根据第④段,概括包豪斯的相关情况(4分)

(1)主要学习内容:

艺术理论与__________

(2)设计对象:

建筑物与__________

(3)作品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手工艺(1分)

(2)生活用品(1分)(3)实用、简洁、有创造性(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两点给2分)

【点拨】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根据文章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4.第⑤段中“神话”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2分)

【答案】故弄玄虚、不切实际的认识

【点拨】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先把“包豪斯所尝试”的内容进行整合,然后概括出与此相反的内容,即为本题答案。

5.包豪斯艺术能“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长久的印记”,是因为(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创新精神

(2)坚持为普通民众服务(3)作品设计精美(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5分)

【点拨】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答案由第(4)(5)段内容得出。

【2019·全国Ⅱ】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

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

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

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

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

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

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

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

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B.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

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

C项偷换概念,“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并非“生物群体的总称”。

]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A.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C.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

D.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项无中生有,第四段只是列举了“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并未说是“主要原因”;C项语意绝对,“必然”绝对化了;D以偏概全,第三段中是“以其为生存条件的”生物]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C)

A.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

B.《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定,将使现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维持、保护和利用。

C.由生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极地地区的生物物种比较贫乏。

D.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弥补物种的缺失。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A项因果倒置,“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前提不是结果;B项超前肯定,“将使”“都得到充分”不合实际;D项避重就轻,“当务之急”应该是保护环境,维持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