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843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 RAW篇 选摘.docx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RAW篇选摘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RAW篇(选摘)

老邮差数码照片处理技法RAW篇(选摘)

(一)——千万抓住日落之后的时机

  风光摄影中,拍摄日落前的夕阳晚霞是非常宝贵的,而太阳落下地平线后,大家都收拾器材返回了。

实际上你应该再等一等,日落之后20分钟,天空非常美丽。

由于感光材料的原因,这时拍摄的天空与我们眼睛看到的不一样,天空呈现一种瑰丽的宝石蓝色。

有云没有云都非常漂亮的。

  原片的拍摄  颐和园那天的晚霞还不错,我和很多人都在认真地拍摄。

当夕阳完全落去,周围所有的人都收拾机器走了。

我仍在原地等待,借着天边最后一抹余晖可以看到远山的轮廓,我身边几近黑乎乎了。

我按下这张片子的快门已经是晚上8点了。

打开原片  在直方图上方打开阴影和高光修剪警告,可以看到图像中水面和远山大面积的暗调部分欠曝成了死黑,现在没有高光过曝部分。

  调整影调  首先调整片子的整体影调。

  曝光参数提高了一挡还多一点,于是高光溢出警告出现了。

移动恢复参数滑标,到高光溢出基本消失。

  降低黑色参数值,阴影修剪警告的蓝色大幅度降低。

提高填充高光参数值,使得暗部能够增加层次,远山不再死黑一片。

  提高对比度参数值,加大了片子的反差。

  提高细节饱和度和饱和度参数值,颜色鲜亮了。

  在上面工具栏中选渐变滤镜工具。

  从天空画面以外较远的地方开始,由上到下拉出渐变线,在天际边结束。

  降低曝光和亮度两个参数值,使得天空由上到下产生由深到浅的渐变。

保持高对比度和饱和度。

  单击新建选项,建立一个新的渐变滤镜来做水面。

  从画面下面较远的地方开始,由下到上,在天际边结束。

  适当提高曝光参数值,使得水面亮一些。

修饰天际边局部  先来做天边的晚霞。

  在上面工具栏中选调整画笔工具。

  设置合适的笔刷直径和最高羽化值。

用画笔在天边横向抹过。

  降低了曝光参数值,天边晚霞看起来更清晰了。

  单击颜色图标,在弹出的拾色器中,选择橙红色,单击“确定”按钮退出。

晚霞的颜色浓重了许多。

  左侧的玉泉山与远山影调分不开。

  新建一个画笔,设置稍小一点笔刷直径。

用这个新画笔从画面中间开始向左在玉泉山部分涂抹过去。

  提高曝光和亮度参数值,设置最高对比度值。

玉泉山的塔与背景远山能明显区分开来了。

  单击颜色图标,在弹出的拾色器中选青蓝色,符合夜幕下的远山色调,单击“确定”按钮退出。

  这一笔远山的修饰范围影响到了前一笔做的晚霞了。

  单击参数区上边的“清除”选项,设置较低的羽化值。

沿着远山的外边缘,把晚霞涂抹回来。

  暗调的片子,噪点是比较多的,需要做适当的降噪处理。

  在上面工具栏中双击放大镜图标,把图像放大到100%显示。

  单击目标调整工具图标,回到基本调整状态。

在右侧参数区单击“细节”选项卡,在减少杂色中设置合适的明亮度参数值,看着画面中水面的噪点情况多试验几次。

  降噪的同时也会降低图像的清晰度,这是个矛盾。

水面要做降噪,但天空不希望降低清晰度,这就需要分两次分别输出两个图像,一个是做了降噪处理的,一个是不做降噪处理的。

最后的合成  在ACR中设置好输出参数后,单击打开图像,把降噪后的图像输出到Photoshop中。

然后再次在ACR中打开原图像,把刚才的降噪参数值恢复原状,再次单击打开图像,把第二张不降噪的图像也输出到Photoshop中。

  把其中的一张图全选复制。

  到另一张图中粘贴。

  打开图层面板,为上面的当前层建立一个图层蒙版。

一定弄清楚当前层的这张图是降噪的,还是没降噪的。

然后用渐变工具在天地之间拉出渐变线,把当前层不需要的部分遮挡掉。

  夜色即将降临时的天空是非常美丽的,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时刻。

也是因为相机拍摄的效果与我们眼睛看到的不一样。

  要点与提示

  过去,我也是看到日落就收家伙不拍了。

有一天在油田,一位朋友告诉我,日落之后的天空可以拍,只要曝光合适,可以直接得到非常鲜艳的宝石蓝色。

我很容易就真的拍出了他说的天空效果,以至于后悔过去放弃了很多好镜头,而且后悔很多落日后的场景为啥没有拍RAW呢。

您做完这个实例练习后,是不是也有这个感觉呢?

(二)——强化主题

  数码照片后期处理的更高境界,是通过后期处理操作,把照片中需要强调的东西强调出来,把自己心里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

RAW格式为后期处理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高版本ACR的新功能,为后期处理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因此,后期处理要通过自己的艺术再创作,引导读者观众来看懂我心里想要突出的内容和情感。

  打开源文件  站在长城上拍摄日落后西天上那一抹晚霞。

当时的场景就是这样的,天空很亮,地面很暗,有意把人物拍成剪影。

但总想在后期着重表现晚霞、长城、人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直方图上方打开阴影和高光修剪警告,可以看到图像中人物及右下角大面积的暗调部分欠曝成了死黑,高光过曝部分很少。

调整三者关系  把恢复提高一点,天空过曝警告没有了。

  把填充高光参数提高,把黑色参数稍稍降低,看到欠曝的蓝色警告也基本消失了。

  天空的效果是要保留晚霞,压暗上面的蓝天。

  在上面工具栏中选渐变滤镜工具。

在图像上边稍远一些的地方开始,向天地交界的地方,拉出渐变线。

  然后在右边参数区降低曝光和亮度两个参数值,对比度不要太高,以免天空变化太硬。

  再来做地面。

  在上面工具栏中选调整画笔工具。

在右侧参数区先设置所需的直径大小,羽化值设最高。

  在长城地面梯形区域涂抹,主要是上面指向天空的那边,而下边左右两角应保持不动。

  在右侧参数区,把曝光、亮度和对比度参数大幅度提高,让地面亮起来。

  鼠标放在调整画笔图标上,稍等,可以看到白色显示的区域,这是画笔作用的范围,下边缘虚是对的,而上边缘应与长城的墙边相符,所以上边需要修整。

  在参数区的上边单击“清除”选中。

  先设置笔刷大小,直径要小,羽化值要低。

然后用笔刷沿着长城地面外边缘涂抹,把墙体以外部分效果区域涂抹掉。

  再来做人物。

  单击上面的新建选项。

先设置笔刷大小,直径与人物胳膊粗细大致相当。

羽化值较低。

  用新画笔按照人物外形涂抹,调整曝光和亮度值,把人物略微调亮一些为好。

  在上边工具栏中单击目标调整工具,回到基本调整卡中。

  有的ACR版本中没有目标调整工具,可以单击抓手工具回到基本调整卡中。

  分别提高对比度、透明参数。

  提高细节饱和度和饱和度参数,以使得颜色鲜亮起来。

  再来做好输出分辨率设置。

  单击打开图像按钮,将图像输出到Photoshop中。

  在Photoshop中还要做一些修整。

  刚才提高了色彩饱和度之后,天空的蓝色满意了,但地面也有一些蓝色的反光,很不舒服。

  创建一个色相/饱和度调整层,打开编辑下拉框,分别把蓝色和青色的饱和度都降低一些。

看到图像中蓝色黯淡下来了。

  工具箱中选渐变工具。

颜色默认黑白。

在天地之间的位置拉出渐变。

看蒙版可知,将上半部天空部分遮挡掉,天空恢复原有的艳蓝色。

  最后用创可贴工具将图像中的脏点修掉。

  调整后的图像,强调了地面向天空的延伸和视觉引导。

人物比原片更突出了,与天边的彩霞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和平衡,而且具有很好的指向性。

晚霞、长城、人物三者的关系非常明确、突出,而这正是拍摄这张片子的初衷。

  要点与提示

  很多朋友说,拿到一张片子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无从下手。

这个实例想说的是,把片子中你想要突出表达的意思突出出来。

拍片子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拍出来的片子与自己地想法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后期处理就是把那些拍摄时想要表达的内容强化到位,这就够了。

  在上边工具栏中单击目标调整工具,回到基本调整卡中。

  有的ACR版本中没有目标调整工具,可以单击抓手工具回到基本调整卡中。

  分别提高对比度、透明参数。

  提高细节饱和度和饱和度参数,以使得颜色鲜亮起来。

  再来做好输出分辨率设置。

  单击打开图像按钮,将图像输出到Photoshop中。

  在Photoshop中还要做一些修整。

  刚才提高了色彩饱和度之后,天空的蓝色满意了,但地面也有一些蓝色的反光,很不舒服。

  创建一个色相/饱和度调整层,打开编辑下拉框,分别把蓝色和青色的饱和度都降低一些。

看到图像中蓝色黯淡下来了。

  工具箱中选渐变工具。

颜色默认黑白。

在天地之间的位置拉出渐变。

看蒙版可知,将上半部天空部分遮挡掉,天空恢复原有的艳蓝色。

  最后用创可贴工具将图像中的脏点修掉。

  调整后的图像,强调了地面向天空的延伸和视觉引导。

人物比原片更突出了,与天边的彩霞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和平衡,而且具有很好的指向性。

晚霞、长城、人物三者的关系非常明确、突出,而这正是拍摄这张片子的初衷。

  要点与提示

  很多朋友说,拿到一张片子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无从下手。

这个实例想说的是,把片子中你想要突出表达的意思突出出来。

拍片子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拍出来的片子与自己地想法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后期处理就是把那些拍摄时想要表达的内容强化到位,这就够了。

(三)——根据中性灰的理论校正偏色  我们拍摄的数码照片都是RGB模式的,图像是由RGB红绿蓝3种基本颜色构成的。

彩色数码照片中红色的地方R值就高,绿色的地方G值就高,蓝色的地方B值就高。

而黑白灰的地方其RGB是等值的。

如果黑白灰的地方RGB值不相等了,图像就偏色了,哪个值高,图像就偏哪个颜色了。

调整高的值,使黑白灰的地方的RGB等值了,这个图像的偏色就校正过来了。

  这就是中性灰理论。

  中性灰的基本原理  在自然景物中,物体在正常光线照射下反射的颜色,就是人们看到的物体的正常颜色。

不论红绿蓝青品黄,所有的颜色在RGB模式中都由红绿蓝3种颜色通过不同的组合来表现。

  在Photoshop中打开随书赠送光盘中的RGB三原色图.jpg文件。

  按F8键打开信息面板。

将鼠标放在图中任意移动,可以在信息面板上看到鼠标所在点的RGB数值。

  红色:

R=255,G=0,B=0;  绿色:

R=0,G=255,B=0;  蓝色:

R=0,G=0,B=255;  黑色:

R=0,G=0,B=0;  白色:

R=255,G=255,B=255;  除此之外,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

灰色RGB等值。

图像中的RGB数值  在Photoshop中随便打开一幅彩色图像。

  按F8键打开信息面板,鼠标在图像中随意移动,可以看到鼠标所在位置的RGB数值。

红色的地方R值最高,绿色的地方G值最高,蓝色的地方B值最高,黄色的地方是R和G值高而B值低。

灰色的地方是RGB等值。

  按Ctrl+Shift+U键,将图像去色成为灰度图像,可以看到所有地方的RGB都等值了。

  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

在RGB图像中,只要是黑白灰的物体,其RGB值就应该相等。

  反过来推理,如果原本为黑白灰的物体,在RGB图像中其值不相等,就是图像偏色了。

那么,只要把这个应该等值但现在不等值的RGB调整为等值,图像的偏色就校正过来了。

校正偏色实际操作  首先判断图像场景中哪些景物应该是黑白灰。

远处模特穿的裤子(A点)应该是白色,后面记者用的相机的机身(B点)应该是黑色,上面室内建筑房梁(C点)可能是灰色,近处舞台的下面背阴处(D点)可能是灰色。

鼠标放在图像中移动,可以看到这些原本应该或者可能为黑白灰的地方,G值都低,R红+B蓝=品。

即舞台灯光偏玫瑰红色,照射得场景颜色偏品。

  在最上面的工具栏中选中白平衡工具。

  用白平衡吸管在刚才判断的应该为黑白灰的地方单击,可以看到图像中的颜色校正过来了。

  注意看,鼠标所单击的地方的RGB值恢复了等值。

也就是说整个片子中增加了原来较少的绿色,达到了红绿蓝三色平衡,整个图像就不再偏色了。

  如果将色温色调参数的滑标都移动到最右侧,黄+品=红,整个图像严重偏红色。

  用白平衡吸管再次单击刚才判断的应该为黑白灰的物体,可以看到图像的颜色校正了。

  即便是将色温滑标移动到最左侧,将色调滑标移动到最右侧,现在合成的颜色已经偏得离谱了,如果在实际拍摄中拍摄成这个调子,所有的人都会认为这个片子报废了。

  用白平衡吸管在图像中单击场景中原本应该为黑白灰的物体,也就是说把吸管单击处的颜色设置为RGB等值。

  比如单击模特所穿的白色裙子,这个点的RGB值恢复为等值,整个图像相应地调整了RGB平衡关系,高的颜色值降低了,低的颜色值升高了。

  我们只是主观判断那个裙子是白色,如果实际上那个裙子是黄色,那么用白平衡吸管单击它之后,整个图像以黄色为白,片子就会整体偏向其对比色蓝色。

  如果判断图中最前面的模特所穿的衣服为灰色,用白平衡吸管单击灰色的衣服后,感觉图像的颜色得到了校正,但是发现RGB值并没有变成等值,这是因为色温或者色相的值已经到了极限。

  要点与提示

  中性灰理论是校正图像颜色的科学理论,是一个大的原则,千万不要死钻牛角尖。

  由于RAW格式图像只记录了所感应的光信息,所以不必考虑相机的白平衡设置。

后期处理可以轻松校正偏色,而且不会损失图像质量。

  在图像中单击不同的黑白灰点,可以看到偏色都能得到校正。

但是各点校正后的颜色并不完全一样,仍会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偏暖有的偏冷。

单击各点后的色温色调参数值也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

这种差别是由多种综合因素影响的,要完全研究清楚、表述清楚这个问题,不是本书能解决的了。

我们知道了白平衡吸管的用法,了解了根据中性灰理论进行操作的基本方法,能在实际中合理应用,校正图像的偏色,这就够了。

在这里,可以仅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

(四)——用好暗角很艺术

  暗角现象在有些时候很别扭,但在有些时候又是很有必要的。

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用好暗角,会使得照片看起来很艺术。

  打开源文件  这张岩石边的女孩照片,人物的形态、表情都不错,人物与岩石的对比效果也很好。

但是片子的影调太平淡,读者的视线很难集中到片子中最精彩的地方。

处理影调  在Photoshop中打开文件,自动进入ACR中。

  首先看直方图,从直方图可以看到,片子曝光稍欠一点,色阶起伏较大。

片子的影调主要由亮调的衣服和天空、暗调的头发,以及中间调的皮肤和岩石构成。

  先调整影调参数。

  提高曝光值,以使直方图基本达到全色阶。

提高填充高光值,以丰富头发的层次。

稍提高一点黑色值,以使图像黑场完全到位。

提高亮度值,以丰富图像中间调层次。

降低对比度值,以缓解明暗反差。

  再来调色调。

  提高透明值,以使片子看起来更通透。

提高细节饱和度值,以润色片子的色调。

  调整暗角  在基本调板上面单击镜头校正图标,打开选项卡。

  镜头晕影是用来解决相机镜头自己产生的四角晕影问题的。

把数量参数滑标移动到右侧,看到图像四角变亮,这是用来解决镜头暗角的。

  把数量参数滑标移动到左侧,看到图像四角变暗,这是用来解决镜头亮角问题的。

  下一项裁剪后晕影是用来有意制造所需的四角亮角或者暗角效果的。

  把数量滑标移动到最右侧,图像四角变亮。

  把数量滑标移动到最左侧,图像四角变暗。

  把中点滑标也移动到最左侧,看到暗影的区域扩大,中心向内收。

这个参数是改变晕影直径的。

  现在看到的图像四角的蓝色是暗影修剪警告。

  移动圆度参数滑标,可以设置晕影为圆形或椭圆形。

  移动羽化参数滑标,可以设置晕影边缘的软硬程度。

  现在看到的图像四角的蓝色是暗影修剪警告。

最终设置  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设置合适的剪裁后晕影的各项参数。

适当压暗四周,以使读者的眼睛一下子被引导到图像中间部分的主体人物上来。

  晕影的轻重要根据照片的内容来设置。

  最后再重新回到基本调板,对色温、色调和饱和度等颜色参数稍做一点调整,为的是让片子看起来人物更温和可亲。

  调整满意后,便可以单击打开图像按钮了。

  现在看起来,片子很温馨,人物很温柔。

暗角的处理,弱化了坚硬的环境景物,突出了主体人物。

  要点与提示

  对于影调比较平淡的片子,适当做一点暗角晕影,可以有效地丰富照片的层次感,有效地引导读者视觉集中到中央主体,这对于突出表现主体是有好处的。

  使用暗角的表现方法与流行时尚的LOMO风格有相通之处,也是照片怀旧风格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五)——不同效果的对比及延伸

  一幅照片的调整,往往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影调或色调效果,表达不同的情感。

但是同时设置多种不同组合的参数产生的效果,需要在输出之前反复比较,这样就用到ACR中的快照来做记录。

  在ACR中解读调整后的图像,到Photoshop打开后,如果不满意,或另有想法,还想回到ACR中重新调整,可以用打开智能对象的方法解决问题。

  打开源文件

  在Photoshop中打开文件。

  暮色退去,寒风渐起,荒草萋萋,长城悲壮。

  拍摄时光线已经很暗,想表现寒风中的荒草与群山中的长城。

为了确保后期能高质量地把荒草做出来,特地拍摄了RAW格式图像。

调整一种夕阳下的调子

  打开直方图上的高光和阴影修剪警告。

原片欠曝,在基本调整参数区中,提高曝光1.5挡。

天空过曝了,把“恢复”滑标右移,直到高光过曝消失。

降低“黑色”参数,草丛中欠曝部分消失。

提高了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现在片子看起来有点模样了。

  天空太亮,需要压暗。

  在工具栏中选中渐变滤镜。

在天空中从上向下拉出渐变线。

在参数区调整参数,降低曝光和亮度参数,看到天空暗下来了,提高饱和度参数天空的颜色好看了。

  可以适当设置颜色,让天空的蓝色更鲜亮一些。

  需要强调夕阳下的暖调子。

  选中分离色调调整卡。

将高光的饱和度滑标向右移动,提高了图像中亮调部分的暖色饱和度,图像中夕阳的味道很浓了。

  这个效果已经满意了,但还想尝试其他效果,因此需要把这个效果记录下来。

  选中快照选项卡,单击最下面的建立新快照图标,在弹出的“建新快照”窗口中,可以给当前的效果起一个合适的名字,比如:

夕阳暖调。

单击“确定”按钮,这个效果就以快照的方式记录在快照面板中了。

  想与最初没有做调整的原片做比较。

在调整卡右上角单击菜单图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中最下面的“复位CameraRaw默认值”命令,图像恢复原始状态。

  原始状态存快照

  再次单击建立新快照图标,在弹出的窗口中,给原片填一个名字,单击“确定”按钮退出,这个原片效果也记录在快照面板中了。

  可以反复单击“夕阳暖调”和“原片数据”两个快照,比较二者的效果差别。

  调整一种月光下的调子

  选中夕阳暖调。

  回到基本调整区。

  将色温和色调两个滑标都向左侧移动,图像色调开始偏青色,变成了月光下的冷色调。

  再次打开快照卡,单击建立新快照图标,在弹出的窗口中为新快照填入新名字,单击“确定”按钮退出。

现在有3个快照效果可以做对比了。

如果需要,还可以继续做更多的效果,用更多的快照来做对比。

  就选中月下冷调效果,准备输出到Photoshop中做进一步调整。

  在ACR中单击最下面的输出参数,在弹出的“工作流程选项”窗口中设定所需的输出参数。

最后勾选“在Photoshop中打开为智能对象”,单击“确定”按钮。

  单击“打开图像”按钮,将当前效果图像在Photoshop中打开。

跨平台操作

  在Photoshop中打开图像后,在图层面板上可以看到,图像的缩览图右下角有个特殊图标,这就是智能图像标识。

  感觉荒草的反差还偏弱。

  建立一个曲线调整层。

以荒草的亮点和暗点为依据建立两个控制点,亮点向上,暗点向下,曲线呈S型,荒草的反差出来了,影调也合适了。

  用蒙版把天空的影调遮挡回来。

  突发奇想,天上应该有个月亮。

  找一个月亮的片子做素材,把月亮放在长城尽头的天空上。

  月亮制作的具体步骤不在这里细说了,因为这不是本例要解决的问题。

月亮的素材在随书赠送的光盘中。

  加了月亮后,感觉荒草的影调和色调都需要重新调整。

  在图层面板上双击智能图像缩览图,重新返回ACR。

  智能对象可以跨平台操作。

在Photoshop中双击智能对象后,重新回到刚才的ACR中。

  打开曲线卡。

将亮调滑标向右移动,提高亮调部分的亮度,图像中荒草亮多了。

  打开分离色调卡。

把高光中的色相滑标向右移动到青蓝色位置,看到图像中暖调曙色退尽,更符合月光冷色调味道。

  在最下面单击“确定”按钮,退出ACR,重回Photoshop界面。

  最后对图像做细致调整,去除脏点,合并图层,可以存储输出了。

  要点与提示  很多图像在调整时并不是已经想好了最终效果。

多做几种效果,反复比较选择,这是常有的事,利用ACR中的快照可以方便地满足这个需要。

  输出智能对象,也是为了在Photoshop中一旦调整不满意,还能够及时回到ACR中来重新设置调整参数。

  用好这些,对于后期调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