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命科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955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基础生命科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生命科学.docx

《基础生命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生命科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生命科学.docx

基础生命科学

基础生命科学绪论(上)

1

下面不属于生物能源开发的是(D)。

∙A、作为药用资源使用

∙B、藻类加工成柴油燃料

∙C、用麻风树的种子生产燃料

∙D、开采煤矿

2

(C)试着跨越物理世界和生命世界的鸿沟,著有《生命是什么》。

∙A、维纳

∙B、贝塔·朗菲

∙C、薛定谔

∙D、牛顿

3

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B)。

∙A、计划生育

∙B、粮食问题

∙C、医疗问题

∙D、资源问题

4

英国乡村的白色蛾子在工业化之后变成了黑色,说明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伤害。

(F)

5

我国于1995年在国内的重点理工科大学把生物类的课程列为非生物专业的限选课和必修课程。

(T)

基础生命科学绪论(下)

1

(B)使得我们能够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

∙A、巴斯德鹅颈瓶的实验

∙B、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

∙C、《物种起源》的发表

∙D、国家Bio-X实验室的成立

2

下面哪种运动形式是最简单的?

(A)

∙A、机械运动

∙B、物理运动

∙C、化学运动

∙D、生命运动

3

2003年盘点的中国感染传染病中,(D)是死亡之首。

∙A、艾滋病

∙B、乙肝病毒

∙C、SARS病毒

∙D、狂犬病病毒

4

生命科学第二个发展阶段被称为(C)。

∙A、描述生物学

∙B、创造生物学

∙C、实验生物学

∙D、现代生物学

5

艾滋病毒要比非典期间的SARS病毒对淋巴细胞的破坏能力大得多。

(F)

6

蜡烛燃烧、岩石风化不属于生命现象,因为它们只能新陈代谢而不具备生命的其它特征。

(T)

7

支原体也可以被称为生命。

(T)

生命的物质基础

(一)

1

下面人体中的元素属于常量元素的是(B)。

∙A、锰

∙B、钾

∙C、铜

∙D、锂

2

老年人每天要补充(D)钙离子才能保证身体的需要。

∙A、600毫克

∙B、800毫克

∙C、1000毫克

∙D、1200毫克

3

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C)。

∙A、碳

∙B、氢

∙C、氧

∙D、氮

4

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补钙是要多多益善。

(F)

5

人体中的钙离子受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及降血钙素的影响与制约。

(T)

生命的物质基础

(二)

1

微量元素硒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是什么时候得到证明的?

(D)

∙A、19世纪20年代瑞典科学家发现硒元素

∙B、20世纪30年代澳洲研究所证明硒元素与牲畜的脱皮病的关系

∙C、20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发现治疗肝脏疾病的大蒜因子含有硒

∙D、20世纪50年代美国研究证明大蒜因子的关键元素就是硒

2

人体内缺少(B)会造成糖尿病。

∙A、锌

∙B、铬

∙C、硒

∙D、钾

3

血液当中的pH值是(C)。

∙A、7.7

∙B、3.8

∙C、7.4

∙D、7

4

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容易形成共价键,与其它原子则不能形成共价键。

(F)

5

无机盐是维持身体正常酸碱度的必要元素。

(T)

生命的物质基础(三)

1

氨基酸最主要的功能是(A)。

∙A、构成蛋白质的元件

∙B、调节代谢

∙C、传递细胞信号

∙D、构成生物的大分子

2

下面不属于DNA特点的是(B)。

∙A、通过脱氧核糖形成

∙B、有尿嘧啶

∙C、有胸腺嘧啶

∙D、双螺旋结构

3

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C)。

∙A、碱基

∙B、五碳糖

∙C、多羟基

∙D、磷酸

4

在参与蛋白质合成的20种氨基酸中,有(B)种带有一个不对称的碳原子。

∙A、20

∙B、19

∙C、18

∙D、17

5

胆固醇、甘油三酯都是脂类,是不溶于水的小分子。

(T)

6

因为人体内缺少一种酶,我们人类不能吃纤维素而只能吃淀粉。

(T)

7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形成的新的结构形状。

(F)

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

1

人体饥饿时,通过激素的作用,酶最终生成(D)进入到血液中。

∙A、蛋白激酶

∙B、肾上腺素

∙C、胰高血糖素

∙D、葡萄糖

2

酶的化学本质是(D)。

∙A、蛋白质

∙B、催化活性的RNA和DNA

∙C、金属离子和小分子

∙D、蛋白质、催化活性的RNA和DNA

3

分解糖绝对不能拿蛋白酶去分解只能用多糖的水解酶体现了酶的催化的什么特点?

(C)

∙A、反应效率高

∙B、反应过程显著

∙C、专一性强

∙D、需要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4

酶的代谢反应通常不是单个的酶进行作用,而要多个酶共同参与。

(T)

5

杀虫剂的机理就是抑制昆虫的胆碱酯酶,使得昆虫神经细胞衰退,无力动弹。

(F)

生物的新陈代谢

(二)

1

循环式的光合磷酸化可以生成(A)。

∙A、ATP

∙B、氧气

∙C、还原型的辅酶Ⅱ

∙D、二氧化碳

2

叶绿体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D)。

∙A、叶绿体膜

∙B、内囊体

∙C、基质

∙D、叶绿素

3

光合作用中各种能量转化的顺序是(C)。

∙A、光能-电能-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B、光年-化学能-电能

∙C、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D、光能-化学能-电能-化学能

4

所有的三磷酸苷油荃最后都会生成葡萄糖。

(F)

5

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光的参与。

(F)

生物的新陈代谢(三)

1

下面对有机物的氧化和生物体的氧化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生物体的氧化比有机物的氧化慢

∙B、生物体的氧化反应要在水中进行

∙C、有机物的氧化是释放能量的过程,生物体的氧化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D、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是分步骤进行的

2

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做剧烈运动会四肢疼痛,主要是因为(B)的存在。

∙A、丙酮酸

∙B、乳酸

∙C、葡萄糖

∙D、ATP

3

对人体来讲,最合适的生产能量的燃料是(A)。

∙A、葡萄糖

∙B、脂肪

∙C、氨基酸

∙D、蛋白质

4

葡萄糖分子在代谢过程中,无氧条件下产生的ATP要比有氧条件下多。

(F)

5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合成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T)

细胞

(一)

1

细胞中(C)具有遗传功能并控制细胞的代谢活动。

∙A、溶酶体

∙B、细胞质膜

∙C、细胞核

∙D、内质网

2

(D)首先用显微镜看到了活的细菌。

∙A、施莱登

∙B、施旺

∙C、胡克

∙D、列文·虎克

3

(B)是生命活动的基本活性单位。

∙A、病毒

∙B、细胞

∙C、细菌

∙D、核酸

4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动物细胞则没有。

(T)

5

溶酶体和线粒体都存在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中。

(F)

细胞

(二)

1

细胞周期的四个时期中,细胞时间最大的不同体现在(D)。

∙A、M期

∙B、S期

∙C、G2期

∙D、G1期

2

细胞的共性有四点,其中不包括(C)。

∙A、都具有细胞质膜

∙B、都具有DNA和RNA

∙C、都有细胞壁

∙D、都具有核糖体

3

真核细胞的分裂统称为(B)。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无性分裂

4

减数分裂使得基因组合形式减少。

(F)

5

当染色体出现的时候,细胞已经完成了DNA的复制。

(T)

细胞(三)

1

成年人全身细胞总数大约有(C)。

∙A、10的8到10次方

∙B、10的10到12次方

∙C、10的12到14次方

∙D、10的16到18次方

2

老年人各方面都会出现衰退,其中味觉可能丧失(B)。

∙A、三分之一

∙B、.64

∙C、.44

∙D、.4

3

神经细胞中只表达了下面哪种基因?

(D)

∙A、晶体蛋白的基因

∙B、血红蛋白的基因

∙C、胰岛素的基因

∙D、糖酵解酶的基因

4

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发育的阶段。

(F)

5

人体的衰老不是同步的,脑供血的量减少程度比肺活量减少程度低。

(T)

细胞(四)

1

秀丽杆线虫在131个细胞都凋亡后,(B)会抑制凋亡继续发生。

∙A、CED3

∙B、CED9

∙C、CED4

∙D、CDC3

2

下面对细胞凋亡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凋亡细胞的边缘和周围细胞很快地脱开

∙B、是正常的生理事件

∙C、由于病原体感染造成

∙D、凋亡细胞的细胞质膜是内旋的

3

导致细胞衰老的原因是(D)。

∙A、染色体复制区域不能完全的复制,端粒变短

∙B、生物氧化过程当中产生的自由基会破坏生物的大分子

∙C、基因突变

∙D、以上都是

4

癌细胞在生长因子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增殖,根据这个特点人们发展了细胞工程和细胞培养的技术。

(T)

5

细胞不凋亡,生命体就无法发育。

(T)

从基因到基因工程(上)

1

(B)首先证明了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

∙A、摩尔根的果蝇实验

∙B、Griffith的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

∙C、噬菌体的感染实验

∙D、噬菌体的繁殖实验

2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不包括(C)。

∙A、储存功能

∙B、传递功能

∙C、复制功能

∙D、表达功能

3

孟德尔对豌豆进行杂交试验时,对子一代的处理方式是(B)。

∙A、杂交

∙B、自交

∙C、侧交

∙D、回交

4

两个基因离得越近,重组频率越高,离得越远,重组频率越低。

(F)

5

多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基本规律和单因子是一样的。

(T)

从基因到基因工程(下)

1

基因工程的上游技术不包括(C)。

∙A、获得目的基因

∙B、选择合适的载体

∙C、分离纯化基因

∙D、开始目的基因

2

目的基因安装到载体上需要的关键酶被称为(D)。

∙A、蛋白酶

∙B、淀粉酶

∙C、纤维素酶

∙D、限制性内切酶

3

DNA克隆的原始方法是依靠三个水浴锅完成一次循环,循环顺序是(B)。

∙A、90度到70度到50度

∙B、90度到50度到70度

∙C、50度到70度到90度

∙D、50度到90度到70度

4

把构建好的DNA分子送到原核生物里称之为转染,送到动植物细胞中则称之为转化。

(F)

5

乙肝的治疗需要借助干扰素。

(T)

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上)

1

加洛特发现的第一例遗传病是(B)。

∙A、白化病

∙B、尿黑酸症

∙C、苯丙酮尿症

∙D、纤维性囊泡化病

2

下面属于性染色体疾病的是(C)。

∙A、亨廷顿氏病

∙B、高胆固醇血症

∙C、血友病

∙D、镰刀化的贫血症

3

遗传病中影响最大的是(C)。

∙A、染色体疾病

∙B、多基因遗传病

∙C、单基因遗传病

∙D、性染色体疾病

4

性染色体疾病中,母亲和女儿常常是缺陷基因的携带者,儿子常常是受害者。

(T)

5

白化病是由于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造成的。

(F)

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下)

1

20世纪人类科学史上的三大工程不包括(B)。

∙A、曼哈顿原子弹计划

∙B、计算机信息工程计划

∙C、阿波罗登月计划

∙D、人类基因组计划

2

基因的密度在(A)染色体上比较低。

∙A、4号

∙B、17号

∙C、19号

∙D、22号

3

小鼠和人类相同的基因编码占(D)。

∙A、.8

∙B、.9

∙C、.95

∙D、.99

4

地球上人类的基因差异不到0.01%。

(T)

5

女性的基因突变率是男性的两倍。

(F)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

(一)

1

雄蛾与雌蛾信息交流的方式是依靠(C)。

∙A、听觉

∙B、味觉

∙C、嗅觉

∙D、光波

2

人体十大系统中,神经系统和(D)指导着各个系统之间的和谐。

∙A、免疫系统

∙B、呼吸系统

∙C、消化系统

∙D、内分泌系统

3

下面神经系统最不发达的是(B)。

∙A、蚯蚓

∙B、水螅

∙C、青蛙

∙D、小鼠

4

正常的尿液中不应该有葡萄糖。

(T)

5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用于信息交流的系统。

(T)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

(二)

1

人的大脑皮层更多的是(C)。

∙A、感觉区

∙B、运动区

∙C、推理区

∙D、情感区

2

(B)可以使心脏跳动减慢。

∙A、五羟色胺

∙B、乙酰胆碱

∙C、γ氨基丁酸

∙D、肾上腺素

3

下面关于神经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由细胞的胞体和突起组成

∙B、负责生物信息传递

∙C、所有的细胞器都在细胞体当中

∙D、不属于兴奋细胞

4

神经元的突触包括树突和轴突两种。

(T)

5

植物性神经系统对脏器的支配只能选择一种,要么是交感神经的支配,要么是负交感神经的支配。

(F)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三)

1

(C)分泌褪黑素。

∙A、甲状腺

∙B、下丘脑

∙C、松果腺

∙D、脑下垂体

2

(D)是人体当中最小的内分泌腺。

∙A、性腺

∙B、肾上腺

∙C、甲状腺

∙D、甲状旁腺

3

阿斯匹林消炎的机制是抑制了(A)合成的酶。

∙A、前列腺素

∙B、甲状腺素

∙C、胰岛素

∙D、生长素

4

激素的浓度比神经递质低得多。

(T)

5

出汗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

(T)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四)

1

(D)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

∙A、肾上腺

∙B、甲状腺

∙C、脑下垂体

∙D、下丘脑

2

(C)能够降低人体内的血糖水平。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甲状旁腺素

3

下面不包括固醇的激素是(B)。

∙A、雌激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糖皮质激素

4

甲状旁腺素能够降低血液中的钙含量。

(F)

5

不同的激素类型有不同的作用细胞。

(T)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五)

1

心脏病的药什么时候吃效果最好?

(D)

∙A、晚上9点以后

∙B、下午4点

∙C、凌晨4点

∙D、早晨6点到8点

2

下面属于昼行动物的是(B)。

∙A、猫头鹰

∙B、鸽子

∙C、蝙蝠

∙D、羚羊

3

下面属于触觉通讯的是(C)。

∙A、孔雀开屏

∙B、蚂蚁感受到远处的蜂蜜

∙C、小孩子需要轻拍才能睡着

∙D、雌蚊翅膀振动

4

听觉通讯只存在于哺乳动物中。

(F)

5

动物体内存在多个生物钟,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T)

免疫系统

(一)

1

T-淋巴细胞在(C)才具备战斗力。

∙A、脾脏

∙B、淋巴结

∙C、胸腺

∙D、骨髓

2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第二道防线不包含(C)。

∙A、巨噬细胞

∙B、吞噬细胞

∙C、系统黏膜

∙D、干扰素

3

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是(D)。

∙A、会引起发炎

∙B、最终结果是消灭异己

∙C、反应速度快

∙D、免疫效果好

4

淋巴细胞和肝细胞都能启动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F)

5

免疫器官是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结构基础。

(T)

免疫系统

(二)

1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重分别是(A)。

∙A、20%,80%

∙B、80%,20%

∙C、30%,70%

∙D、70%,30%

2

下面关于B-淋巴细胞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通过抗体和抗原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掉

∙B、产生抗体直接进到组织液中

∙C、被称为体液免疫

∙D、细胞本身有免疫功能

3

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的第二个阶段是(C)。

∙A、感应阶段

∙B、识别阶段

∙C、反应阶段

∙D、效应阶段

4

疫苗能够预防疾病是由于细胞具有记忆性。

(T)

5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产生于骨髓并在骨髓中成熟。

(F)

免疫系统(三)

1

下面属于自动免疫疫苗的是是(D)。

∙A、狂犬疫苗

∙B、胎盘的球蛋白

∙C、抗破伤风

∙D、卡介苗

2

下面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比细菌小得多

∙B、具有细胞核

∙C、不能独立生存

∙D、包含蛋白质和核酸

3

下面属于免疫功能超敏造成的疾病的是(C)。

∙A、SCID疾病

∙B、冷热空气交替造成的鼻炎

∙C、红斑狼疮

∙D、艾滋病

4

病毒在活细胞内繁殖是专性的,不会感染其它细胞。

(T)

5

植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专一性不强,脊椎动物病毒和昆虫病毒专一性很强。

(F)

能够传染致病的蛋白质粒子普列昂

1

普利昂蛋白带来的疾病最终感染的是(D)。

∙A、免疫系统

∙B、消化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中枢神经系统

2

普利昂蛋白中的复合糖链的氨基端有(A)个氨基酸。

∙A、208

∙B、28

∙C、22

∙D、18

3

下面不包含核酸的是(B)。

∙A、DNA病毒

∙B、普利昂病原物

∙C、细菌

∙D、真菌

4

普利昂蛋白正常的蛋白结构和异常的蛋白结构在一级结构上是完全相同的。

(T)

5

普利昂异常蛋白完全不能溶于水中。

(F)

多利羊带来的挑战与困惑(上)

1

动物细胞在(C)阶段就开始丧失全能性。

∙A、卵裂

∙B、囊胚

∙C、原肠胚

∙D、器官元肌

2

下面属于人体内多能细胞的是(D)。

∙A、红细胞

∙B、血小板

∙C、心肌细胞

∙D、造血干细胞

3

我国于(C)提出禁止以增值为目的的克隆人项目或实验。

∙A、1996年

∙B、1997年

∙C、2005年

∙D、2006年

4

目前所有的克隆实验使用的都是去核精细胞。

(F)

5

分化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体仍然保持着它的全能性。

(T)

多利羊带来的挑战与困惑(下)

1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得到的蛋白质类、多肽类的药物是(D)

∙A、胰岛素

∙B、凝血因子

∙C、生长因子

∙D、以上都是

2

在克隆羊实验中,克隆羊多利孕育于(D)。

∙A、9天胚的胚细胞

∙B、26天的胎羊细胞

∙C、32天的胎羊细胞

∙D、最后三个月的乳腺细胞

3

血清饥饿疗法是是为了让细胞进入(B)。

∙A、S1期

∙B、G0期

∙C、G1期

∙D、G2期

4

克隆所产生的后代基因组是单一的。

(T)

5

克隆人体的器官已经获得了成功。

(F)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一)

1

下面器官中与其它三种不是同源的是(C)。

∙A、猫的前肢

∙B、人的手臂

∙C、昆虫的翅膀

∙D、鲸鱼的前鳍

2

地球上现在存活的物种的总数大约是(C)种。

∙A、200万

∙B、300万

∙C、500万

∙D、2000万

3

魏泰克的五界系统没有把(B)概括进去。

∙A、原核生物界

∙B、没有细胞核的病毒

∙C、原生生物界

∙D、菌物界

4

整个生物在界以下被分成了六个等级。

(F)

5

瑞典科学家林奈提出的生物命名法是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F)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二)

1

植物开的花最重要的用途是(C)。

∙A、产生果实

∙B、观赏

∙C、传粉

∙D、药用

2

植物界中进化水平最高的是(B)。

∙A、苔藓植物

∙B、被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裸子植物

3

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不包括(D)。

∙A、根

∙B、茎

∙C、叶

∙D、花

4

高等植物在母体当中形成多细胞的胚,能够进行光合自养。

(T)

5

植物的微管组织系统在运输过程中光合作用是从下往上运的。

(F)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三)

1

在整个动物界当中,种类最多的是(C)。

∙A、长体腔动物

∙B、脊椎动物

∙C、节肢动物

∙D、触手冠动物

2

血管属于下列哪种组织?

(A)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3

呼吸系统起自于口和鼻,终止在(D)。

∙A、右心房

∙B、左心房

∙C、左心室

∙D、肺泡

4

微生物是低等生物,繁殖速度要慢于动植物。

(F)

5

只有被子植物才会出现双受精现象,动物界没有此类情况。

(T)

生物与环境

(一)

1

不同的鸟类为了都能获得食物而在一棵树上不同的位置生活、互通有无,体现了种群间的(D)。

∙A、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

∙B、寄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互利共生

2

种群的特征中最重要的是(B)。

∙A、生活在同一个地域当中

∙B、成员数量

∙C、有年龄比

∙D、有密度比

3

宏观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不包括(C)。

∙A、种群水平

∙B、群落水平

∙C、亚细胞水平

∙D、生态系统水平

4

群落是各种种群所组成的复合体。

(T)

5

竞争只出现在高等动物之间。

(F)

生物与环境

(二)

1

下面不属于种群之间互利共生关系的是(D)。

∙A、白蚁消化道中的原生生物帮助白蚁消化木屑

∙B、蚂蚁为蚜虫放哨

∙C、原生动物鞭毛虫促进牛的消化

∙D、牛尾鸟帮助犀牛消除寄生的虫子

2

生物物种最多的生境是(A)。

∙A、热带雨林

∙B、落叶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3

群落中环境影响会带来很大变化,其中生物环境包括(C)。

∙A、气候

∙B、水

∙C、外来物入侵

∙D、温度

4

人体中的寄生物对人体只有害处。

(F)

5

氮气只能在细菌的作用下被植物利用。

(T)

生物与环境(三)

1

麋鹿苑的世界灭绝动物的墓地中人类的墓碑位于(B)

∙A、倒数第一块

∙B、倒数第二块

∙C、第145块

∙D、第146块

2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增加会造成(B)。

∙A、沙尘暴

∙B、酸雨

∙C、臭氧层破坏

∙D、皮肤癌患者增加

3

DDT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C)。

∙A、人们肺炎增加

∙B、造成疟疾的传播

∙C、扰乱鸟类生殖功能

∙D、辐射增加

4

在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中,兔子是外来入侵物。

(T)

5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年比一年严重。

(F)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上)

1

(D)首先阐明了生命来自于非生命的物质。

∙A、巴斯德

∙B、雷迪

∙C、米勒

∙D、奥巴林

2

“腐草化为萤”体现了哪种生命起源假说?

(C)

∙A、化学进化法

∙B、生源论

∙C、无中生有学说

∙D、宇生论

3

地球没有产生生物之前的化学进化的第二阶段是(A)。

∙A、生物小分子形成生物大分子

∙B、无机小分子形成生物小分子

∙C、无机小分子形成无机大分子

∙D、生物大分子形成多分子体系

4

地球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凝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