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055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docx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doc

(力的作用)说课材料

一、教材

1、教学内容:

上科版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P125

2、教材简析:

力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力概念是学好初中力学基础。

由于力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本节以学习力初步概念为切入点,它为今后逐步深化力概念做必要铺垫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忆生活中最熟悉、最常见有关力现象,以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感知身边物理,对力学现象中共性问题,加以观察研究,寻求规律。

培养学生对于物理概念培养,掌握牢固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学习还是以观察生活现象,以培养解释和分析这些情景能力为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作用

(2)理解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4)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形变

 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实例与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对此类问题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两方面中对力学概念建立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在课堂中学习,更深层地在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

(2)通过学习,培养在探究问题过程中,知道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体验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兴趣,以兴趣来带动学习热情。

二、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式引导工作,让学生感受对力学概念形成过程

2、教学气氛轻松而不失严谨,让同学今后学习不光在课堂上实现,更能在生活中实现

3、以多媒体作为平台多演示学生感兴趣实例或生活中想得到或想不到现象

4、教师引导设置情景以及实验,让学生在有兴趣学习过程中,自己主动去想,三、学习方法:

1、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想到日常生活情景,更能在其中联系物理知识

2、通过积极思考,对问题有独立判断能力

3、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生活情景以及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物理学习能力

4、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主动地去学习四、教学程序

此课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实例,去尝试提出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及解释。

本设计内容有三个方面

1、力初步概念

2、力相互作用

3、力作用效果

(一)、新课导入

主要想法是让同学自己来感受一下“力初步概念”。

多数实验和现象要让学生自己可以马上看到,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感受得到,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深层体会。

此时,课一开始,也紧紧地把学生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为整节课做了一个非常良好铺垫作用。

(二)、重点难点解决

自己设想:

还是以自己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把一些比较重要以及较难理解知识点通过一些生活常识,以及现场同学一起参与还原。

让同学在实验中探究。

“力作用是相互”,这个知识点是重点,更是难点,所以找了不同生活或者实验来证明。

以及改变学生平时对这些概念错误理解。

建立正确物理知识结构体系。

“力作用效果”,这是个重点,我通过搜集不同素材,争取把这些素材所表现出来效果最大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己思考,自己是否在平时生活中仔细观察过生活没有?

以此来培养对生活热爱,对学习热情。

(三)、说明

本设计着重是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突出方法教育,尤其是在平时积累,重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简单生活还原实验动手能力,对问题发现、分析、解决、概括能力。

几个方面可以突出强调是以下几个问题

意想不到一些小实验及现象。

有些实验甚至是天天可以看到和想到,但是有时不注意也就让其在自己脑袋中溜走了。

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尝试一下,通过这节课,让同学对生活中一些问题多观察,多考虑,多想多问。

有甚至用一段同学熟悉图片和视频作为切入点或者小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多让学生参与,多让学生来体验,教师用不同形式来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他们兴趣。

让学生学会分析简单物理问题。

为了今后物理学习(尤其是力学知识)打基础,要让学生学会在观察同时解释这些问题。

电脑多媒体使用。

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特殊地位,不让其作为教学傀儡,发挥其最大效果。

这里,我使用多媒体肯定发挥其作为平台“多”这个特点。

在课堂上,不光是电脑就是一个多媒体平台。

 

 

第四章第一节功 教材分析   功概念是本章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全章。

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概念,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本章以后学习打下较好基础。

   本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功角度来分析力学现象。

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训练。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概念,理解做功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计算公式,功单位,初步学会用功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直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功概念和做功两个必要因素,功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功概念。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1.由学生动手做简易实验,通过学生对现学感知,引导学生分析而引人功概念。

   2.通过简易实验分析得到功大小计算公式,同时在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得出公式过程中,逐步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准备   约码1盒,幻灯片。

教案实例   一、学习目标   1.从实验和实例中,能概括出做功两个必要因素,明确功大小是由这两个因素大小所决定。

   2.写出功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3.能在具体事例中指出是什么力做功,谁对谁做功。

   4.初步学会用公式W二尼及变形式计算。

   二、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

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

两次移动距离怎样?

哪次“累”一些呢?

为什么?

   答:

两次移动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拉力。

   【附板书门移动相同距离,需要力越大越“累”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

哪次“累”一些呢?

为什么?

   答:

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距离较大。

   (附板书2)用同样力移动物体,移动距离越大越“累”。

   【学生实验3J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

哪次“累”一些?

为什么?

   答:

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拉力大小不同,移动距离也不同。

力大小不同,移动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

由此,人提物体“累”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大小或单独由移动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   

(二)讲授新课   设问:

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图。

(用幻灯片打出课本70页图4-2人推小车,图4-3起重机吊重物。

)   问:

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地方或者共同要素。

   答:

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

移动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答:

是在力作用下,沿力方向上移动距离。

   讲述:

在物理学中就说这两幅图中力对物体做了功。

如图,人推力对小车做了功。

是因为小车移动距离是在推力作用下,沿推力方向移动。

同样,因推力是人施加,也可以说人对小车做了功。

请同学们观察图4-3,什么力(或什么物体)对何物做功?

   答:

起重机拉力(或起重机)对重物做功。

   问:

由此物理学中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算对物体做功?

   答:

物体必须受到力,而且还要在力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板书2〕L.做功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力;             2)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   讲述:

必要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

为什么?

   答:

没有功,因为虽有拉力,但没有在力方向上移动距离。

   【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为什么?

   答:

没做功,因为拉力在竖直方向,钩码移动是水平方向,不是在拉力方向上移动,所以拉力没做功。

   〔演示3}手提着钧码匀速上升,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为什么?

   答:

拉力做了功,因为满足做功两个必要条件。

   问:

请同学们举几个生活中做功和没做功实例。

并分析。

   讲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物理学中做功与日常生活中工作合写而何。

也常生活如所说工作包括一切消耗体力和脑力劳动人但物理学中功涵义要狭窄且严格得多,即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必要因素。

想一想上课起始同学们一起做提书包和提书实验中,我们所说“累”程度大小,这个“累”字体现含义是什么?

   答:

功。

   问:

在上课起始三个实验中,拉力对物体是否都做了功?

哪种情况下做功多?

如何进行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做功需具备两个必要因素,那么功大小和这两个因素有何关系呢?

先想一想,请同学们说看法。

(鼓励学生讨论猜测,发表不同意见)。

   问:

到底功大小与力和距离有何关系?

让我们一起用实验验证。

演示:

人匀速提钩码,把提起一个钩码力作为1份力,0.5米高度作为1份距离,那么匀速提起一个钩码上升1米高度所做功就为2份功。

   问:

分析表格数据,谁能总结出功大小与力大小和距离一大小有什么关系?

   答:

力越大,使物体移动距离越大,边一,或力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力成正比,跟物体沿力方向上通过距离成正比。

   讲述:

力学中规定。

(板书3)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乘积。

   功公式:

功=力X距离   W=F·S(注意合指F方向上移动距离)   讲述:

知道了功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用它来计算功大小,要计算功大小,要先确定功单位,功单位是由力单位和距离单位决定。

力单位是牛,距离单位是米,那么功单位就是牛·米。

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对物理学做杰出贡献,把功单位牛顿·米就称为焦耳,简称焦。

   〔板书4)功单位:

焦耳(焦)L焦耳二L牛顿·米   〔例题L〕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LOP米,此拖拉机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答:

拖拉机牵引力做了2.85X107焦功。

   【例题2】马拉着重为19600牛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400米,做了3X105焦耳功。

车受重力有没有做功?

马水平拉力是多少牛?

   分析:

因为马在水平路面上前进,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车受重力不做功。

求马水平拉力,可从已知拉力做功和车前进距离,由W=F·S公式求得。

   答:

车受重力没有做功,马水平拉力是750牛。

   学生阅读课本月页最后一段至72页本节结束,老师简单小结。

   (三)巩固检测:

打幻灯片。

   【例题31回忆上课起始做三个实验,若匀速提书包和4本书所需力分别为30牛和5牛,课桌高80厘米,计算下面情况下拉力做功大小:

(1)把书包和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分别做功多少?

(2)把书包提高5厘米,把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拉力做功分别为多少?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说结果。

   小结:

功大小是由力和在力方向上移动距离大小共同决定,作用力大做功不一定多,距离长过程做功也不一定多。

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统一。

   打幻灯片:

   (例题4)小刚把重为1000牛箱子沿着水平地板推动1米,小刚对箱产做功()   A.1000焦 B.L焦 C.0焦 D.无法确定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到几个力,画出力示意图。

   (四)小结:

幻灯打出学习目标,结合板书小结,并强调做功两个必要因素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缺一不可条件,功计算公式W=F·S及单位1焦耳一L牛·米,在应用中注意各量对应关系及单位统一。

   (五)布置作业:

课本72页练习L、2、3。

习题解析   1.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________力;一是物体________通过距离。

   参考答案:

作用在物体上,在力方向上。

   2.某人用50牛力把重20牛物体竖直向上移动了2米,该人做功()   A.40焦          B.60焦C.100焦          D.140焦   参考答案:

C   简要分析:

本题目问是人做功多少,而人对物体作用力是SO牛,在力方向上移动距离是2米,所以做功W=F·S=50牛X2米=L00焦,强调各量对应关系。

   3.用东方红一54型拖拉机耕田,如果牵引力是28500牛,共运动了3石千米,那么它共做了多少功?

参考答案:

解:

W=F·S=28500牛X3600米=L.026X108焦

 

   “声利用”教学案例与设计

   河北省馆陶县文教体局教研室郑明泉      

   课题

   第一章:

声现象 第四节:

声利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利用方面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热爱

   学习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应用

   学习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应用

   教具与媒体

   图片、录像等

   教学程序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问题,做好知识铺垫。

   2、【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产生、传播,声音分类,声音特性及乐音与噪声,其实声应用很是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

声利用。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声与声音区别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利用呢?

   1、声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和不能听到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二)声与信息传递

   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

   2、【师】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谈话,教师在课台上讲课声,同学们课下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

假如让你不说话,你有什么感觉。

   3、通过声传递信息例子还有哪些呢?

   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物体直接发出声音携带信息;另一种是靠反射回来声音所携带信息。

   

(1)物体直接发出声所携带信息

   它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能听到声音;一类是我们不能听到声音。

   ①播放我们能听到声音录像。

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A.人类交谈声;

   B.隆隆雷声;

   C.心脏、肺声音。

   D.中医诊病“望、闻、问、切”中“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

   ②播放我们听不到一些声音。

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A.动物交谈声。

   B.利用鱼所喜欢声音捕鱼。

   C.地震、海啸前出现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

   ③谁还能说一些通过直接发出声音所携带信息?

   

(2)经过反射声所携带信息

   我们也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所反射回声我们能听见;另一类是反射回声我们听不见。

   ①播放物体反射我们能听见声音录像。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实例。

   A.下雨打雷时隆隆雷声;

   B.回声与混响,建筑设计中科学。

   如果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时间晚0.1S以上,人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容易形成混响;

   如果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时间小于0.1S,则人分辨不出是回声还是原声,两种声音在一起得到加强。

   让学生解释一些现象:

   在教室里说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说话响一些,这是为什么?

   古代雾中航行水手通过号角回声能够判断悬崖距离,这是为什么?

   C.北京天坛公园回音壁和三音石,还有圜丘。

   尝试对我国古代声学建筑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D.介绍有趣聚音伞。

   如上图所示。

在一只伞焦点处放一块手表,在另一把伞焦点处就能听到走表声音。

E.利用声音反射建造新王宫。

   如上图所示,大臣上奏时处于一个焦点处,而国王正好处于另一个焦点处,只有国王能听到大臣小声上奏声。

   ②播放反射听不到声音录像,并让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A.蝙蝠回声定位。

   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C.B超

   原理:

将弱超声波透入人体内部,当超声波遇到脏器界面时,便发生反射和透射。

透射入脏器内部超声波,再遇到界面时还会再次发生反射和透射,超声波接收器专门接收各次反射波。

医务人员根据所收到各次反射波时间间隔和波强弱,就能够了解到脏器大小、位置及其内部病变等。

   D.超声波探伤仪

   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样品,被对面接收器所接收。

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超声波信号。

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情况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

   

(二)声与能量传递

   播放录像,说明声波也是携带着大量能量。

   学生回答,老师并板书。

   A.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B.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

   再举几个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例子为我们服务实例。

   超声波回湿器。

   (三)小结与作业。

   声

【1】 【2】 下一页

 

与声音其实是一回事

   用过

   太闷了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

   学生多举例

   练习拍手

   让学生解释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画图

   学生回答

   利用学生失误进行讲解较好

   学生说过,但其实并不知道我们时常讲话声就是典型应用

   将声音这样分类,只是讲课一种,我们也可以进行其他方式分类

   鼓励学生多举例是开发其智力好方法

   为以后进行有关计算打下基础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这是两个扩展型例子,可以充当练习

   这两个例子都比较陌生,可以引导学生画图认识

   还是要贴近学生生活

   课堂小结

   这节课从声另一种分类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了它们利用。

   直接发出声音我们将其分成了两类,一是可直接听到声音,一是直接听不到声音;可直接听到声音就是能被耳朵直接感受声音,它对我们生活确实太重要了;听不到声音就是超声波和次声波,他们应用也是非常广泛。

   对于反射声音利用也是如此,我们也将其分成了两类,其特征就是利用反射。

   对声利用进行了这样分类后,我们就非常清晰明了。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声利用

   一、声与声音区别

   声包括人听见声音,和听不到声音如超声、次声等

   二、直接发出声音利用

   1、可直接听到声音。

如雷声、心脏跳动声、“闻”等。

   2、直接听不到声音。

如动物交流声、地震、海啸发出次声等。

   三、反射回来声音利用

   1、能听到反射声。

如回音壁、建筑设计中混响等。

   2、听不到反射声音。

如蝙蝠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深、B超超声波探伤仪等。

   四、声与能量

   1、用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2、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

   课后反思

   该课属于应用课,是前面声音知识大集合,声现象具有广泛应用空间,所以实例很多,但这些现象让学生直接回答,他们又一下子说不上来,所以我们通过及时播放录像方式把学生引领到一个个生动情景中,录像能给人以真实感觉,所以很少使用课件,学生参与积极,热情很高,也说明把他们举起调动了起来。

   但在录像素材方面,下一步还应进一步提供一些学生见得少情景,如地震时动物表现、龙卷风情景等;在能体现国家高科技发展方面也应积极探索,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

上一页  【1】 【2】 

 

   “透镜”教学案例  ──以源于课本改造课本作为要求探究式教学个案  江苏海安城南中学程红      

   【教学目标】

   1.了解两种透镜形状,成像特点,对光作用;会区分两种透镜。

   2.初识猜想、假设、收集证据等探究要素,分类、比较等思维方法。

   3.体现学习乐趣,增进对物理情感。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重点是了解两种透镜形状,成像特点,对光作用;会区分两种透镜。

因此这节课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验探究为主教学方式进行设计;以实验为主线,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间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观察、分析揭示透镜成像特点,把透镜分成两类,再对它们形状共性进行探究得定义;关于透镜对光作用进行假设,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为突出知识点,在课件制作上利用了艺术字进行处理,形象直观表现透镜特点。

为巩固知识,设计了区分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活动,最后通过常见冰、水制作透镜开拓学生视野,利用光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递,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观察鱼缸中金鱼,引发学习兴趣与欲望,将学生从生活引向物理。

   师:

(手托养有金鱼鱼缸)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老师所养金鱼,并用你手比划它们大小。

   生:

……

   师:

(捉一条金鱼与学生比划大小进行比较,发现实际上金鱼要小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为了揭示这其中奥秘,我们用下面几个小实验来进行探究。

   2新课教学

   2.1通过水杯看字等活动体验透镜成像情况,丰富学生信息。

   实验1:

透过装水透明玻璃杯看近处字:

从侧面看字是放大;把书放在水杯下,从杯口向下看,字是缩小。

   实验2:

利用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看近处字:

老花眼镜看字是放大;近视眼镜看字是缩小。

   实验3:

在透明塑料纸上滴一滴粘纸胶水,透过这滴胶水看近处字是放大;当在这滴胶水上覆盖一层透明塑料纸后再在这滴胶水中央,用手指轻按一下,透过这滴胶水看字是缩小。

   实验4:

用老师提供圆形镜片看近处字(两类透镜各两个);一类成放大,一类成缩小。

   (将观察到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相应栏目中)

   2.2将观察到现象进行分类,知道透镜按成像情况分成两类。

   师:

同学们,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现象分成几类?

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刚才实验记录中实验现象,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分类。

老师课前将实验现象拍成照片,制成课件,适当时候放出来,请学生对着课件再次进行分类,增加师生双边活动。

   生:

两类:

一类能成放大像;一类能成缩小像。

   2.3探究两类透镜外部特征,定义透镜名称。

   师:

其实这就是老师今天要讲两种透镜一种能使近处物体能成放大像;一种能使近处物体能成缩小像。

你们以镜片为代表,探究一下,成放大像镜片在形状上有什么特点成缩小像镜片在形状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过程中老师分发被从中间切割成半圆镜片)

   生:

成放大像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成缩小像镜片是中间薄边缘厚。

   师:

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透镜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透镜叫凹透镜。

   (这里透镜是从眼镜店中购买普通老花和近视眼镜玻璃镜片,并从镜片中间切割成两片半圆形。

   2.4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发散作用。

   师:

透镜是能透光,同学们设想一下,一束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

上课前没有预想到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上内容还能记得,并应用在这里,老师并顺着学生思维,进一步介绍光传递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递,并进行了适当补充,从而增加了环保教育。

   生: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师:

说出你理由。

   生:

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用放大镜在阳光下时能形成一个最小最亮光斑,在光斑处放上火柴后能把它点燃,所以我认为是会聚。

   师:

这位同学肯动脑筋,结论也对,并且它这一实验现象也进一步表明,光在传播同时,伴随着能量传递。

同学们这会儿在课堂上,不到外面去用阳光验证他结论,但我们可以用手电筒验证一下。

   (学生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