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434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 1.docx

复习大纲真题及补充内容1

复习大纲:

第一,针对考试的两条原则:

1、“复习一门课考两门试”:

通过学习人类学学科史,贯穿方法论体系和分支学科:

学科史是主干,所有的知识点最后都会回到学科史的论述当中来。

具体做法是以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一书为基础与重点,学习学科史内容,并将庄孔韶《人类学通论》、林耀华《民族学通论》、宋蜀华和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三本书的内容融入学科史体系学习方法论和分支学科、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史。

2、针对踩点得分的评分原则做笔记:

人类学考试的评分原则是将分数分配到各个知识点上进行评判,所以复习的笔记要进行点归纳,后依据理解扩充。

第二,学科史复习:

1、总述:

20世纪60年代前八大学派与20世纪60-80年代的象征人类学与解释人类学。

另外,背景知识的扩充:

西方哲学史,西方社会思想史。

2、具体的知识点掌握:

(1)古典进化论学派:

摩尔根,泰勒。

马雷特的泛生论,弗雷泽的《金枝》。

(2)传播论学派:

拉策尔;文化圈理论(弗罗贝纽次,格雷部内尔,施密特)。

(3)历史特殊论:

博厄斯,克虏伯。

罗维的《初民社会》,萨皮尔-沃尔夫假说。

(4)社会学派:

涂尔干,莫斯。

(5)功能学派:

马陵诺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

埃文斯-普理查德和福蒂斯。

(6)文化与人格学派:

卡迪纳,本妮迪柯特,米德。

林顿,许烺光。

(7)新进化论:

怀特,斯图尔德,马文哈里斯。

(8)结构主义:

列维-斯特劳斯。

(9)象征人类学:

利奇,道格拉斯,维克多特纳。

(10)解释人类学:

格尔茨。

3、《人类学通论》:

(1)本书主要为人类学分支学科的学习。

人类学分支学科始终离不开学科史范畴,范式仍未脱离人类学主干。

所以必须放在学科史体系中学习。

如经济人类学要联系到莫斯的《礼物》,马陵诺斯基的《西太平洋航海者》。

生态人类学要联系到新进化论等等。

(2)重点掌握章节:

第一、第二章。

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田野调查,婚姻家庭,族群理论,影视人类学,应用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等。

4、《民族学通论》:

本书重点掌握经济文化类型一章(联系多元文化、和谐社会和民族志,几个放一起学习),以及关于少数民族社会形态的章节。

语言与民族一章。

5、《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方法论,人类学民族学中国化,跨学科研究,苏维埃学派。

第三,根据专题的综合分析。

如,研究方法类,把泰勒、摩尔根、马林诺斯基、马文哈里斯、格尔茨等人的论述做一归整。

宗教研究类,泰勒、涂尔干、马林诺斯基、列维斯特劳斯等人的研究做一归整。

再如,婚姻家庭、地理、经济等等。

真题汇编

21人类学概论(人类学基础知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英国人类学家____是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_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定义。

2、_____是美国现代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3、在北美,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分支,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

4、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___论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在于理解他人的文化。

二、名词解释

1《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

2、婚姻

3、种族

4、马林渃斯基

5、《金翼》

三、简答题

1、按照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不同解释,我们大致可将宗教信仰划分为几种类型?

2、弗里德里希.拉策尔对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有哪几方面?

四、论述题(40分)

什么是应用人类学吧?

在我国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前景如何?

01年试题

人类学理论

简答:

1.简述莫斯的交换理论

2.简述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

论述:

1.试述功能学派的理论要点、并分析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学术观点的异同。

2.试述米德萨摩亚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有关问题的争论。

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人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单填空

1.整体论2.文化相对主义3.意义(meanings)4.濡化5.人类学包括——分支A._B._C._D._6.写出家庭术语的下分类别(3种为限)A._B._C._

简答

1.解说人类学如何研究文化的变迁(原因、过程、结果)

2.人类学宗教研究涉及宗教的起源、宗教的仪式及其功能的象征理论等,试说明之。

3.举出1940年代几位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出版的田野工作代表作(3本为限),并说明每本书主要依据的理论和作品大意。

04年

人类学概论

一填空

1弗思(RaymondFirth)是____国人类学家,他六十多年前发表的______,1944年由中国学者____先生翻译成中文.

2_____是美国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实生活中意义.

3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_____和______.,这一学派通常被称为_____

4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他人文化.

二名词解释

《西太平洋航海者》亲属称谓核心家庭成丁礼“船货运动”摩尔根

语言的谱系分类图腾信仰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古典进化论?

2功能学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什么是生态人类学?

4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论述题

人类学包括哪些分支,其内容如何?

你认为研究人类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原始文化》莫斯(marcelMauss)许烺光多线进化论《文化的解释》

二简答题

1传播学派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

他们各自提出了什么主要理论?

2人类学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三论述题

1试论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和理论缺陷.

2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得克里夫-布朗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

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

05年试题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一、概念题(每题8分,共40分)

1、认知人类学

2、形的标准与量的标准

3、《古代社会》

4、社会学年刊派

5、多线进化论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民族学产生的三个标志是什么?

2、何谓埃及中心论?

3、何谓基本人格?

4、何谓文化相对论?

5、博厄斯对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持什么态度?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心理学派的形成原因及主要学术思想。

2、简述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思想与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社会结构观的区别

2006年试题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原始文化》

2、弗罗贝纽斯(LeoFrobenius)

3、《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4、多线进化论

5、内卷化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

2、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准备工作应当包括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共80分

1、试论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的学术贡献(25分)

2、说明特纳仪式过程研究的理论渊源,并结合实例就特纳总结的阈限阶段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25分)

3、怎样认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请结合中国学者实践的个案进行分析。

2007年试题

人类学通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

(5*6共计30分)

族群格尔茨专偶婚联合家庭《金翼》

二、简答:

(4*1560)

都市人类学

族群文化说

物质文化内容

古典进化论

三、论述30*260分

什么是应用人类学,在中国有哪些发展方向,前景如何?

结合中国民族学史谈谈你对人类学今后的发展的看法

方法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5*630)

文化内涵

米德

本尼迪克特的三种模式理论

金枝

万物有灵

主位与客位

二、简答(有4个我只想起来三个)

深描

应用人类学

斯图尔德的主要学术观点

三、论述

如何理解文化的跨学科研究

用经济文化类型分析我国自然与文化多样性

补充内容:

1、应用人类学

在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上,许多从是应用研究的人类学家使用过各种不同的名称:

如实用人类学、行动人类学、发展人类学、辩护人类学、决策人类学、人类工程学、迈向人民的人类学等等。

但是,使用AppliedAnthropology这一名称的人最多,涵盖面也最广。

也有一些人类学家解释过“应用人类学”这一概念。

因为他们从事应用研究的方向不同,所以,他们的解释有歧异。

最通俗的讲:

应用人类学可以说是把人类学家关于人类、文化、社会的观念与知识应用于改善和增进人类社会生活的学问。

人类学应用研究的主要途径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

(1)、政策分析(决策咨询和政策开发)

每个国家的政府不仅依靠法律,更多的是通过政策来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促进社会有计划的变迁。

在国家的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

特别是那些不针对全体国民,只针对少数特殊群体的社会事务,就需要特殊的、具体的政策来加以处理。

那么,需要什么政策?

如何制定政策?

怎样使政策更合理、更公平、更有效率和操作性?

就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

人类学的训练使我们能够更科学、更客观的进行政策分析,从而帮助政府调整旧的政策和开发新的政策。

在现代社会,要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可靠的信息作为基础,获取可靠的信息,应该先从调查入手,使用各种收集资料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田野调查方法),然后再对资料进行分析,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释并找出解决的办法(政策开发)。

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而且,涉及面广,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来做。

因此,政策研究工作就成为发挥人类学学科优势和特点的重要途径。

(2)、社会评估(社会评估和文化分析)

社会评估包括需求评估、价值评估和影响评估。

需求评估是指收集公众对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等有何需求的资料,并对公众的这些需要加以评价,为某些方案、规划、政策的设计或完善服务。

价值评估是指针对某些已经拟订的政策、计划和方案等进行论证和评估,判断其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效益等)。

影响评估是指针对设计中的或已经实施的政策、计划和方案等可能和已经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后果进行分析评判,提出改进措施,防止或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发生。

社会影响评估,特别注重对大型水库、高速公路、灌溉工程、开放区等大型建设项目和规划在实施后可能发生的意外后果和灾难进行研究。

(3)、权利维护(辩护和代理)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异文化和主流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也就是边缘社会和弱势人群。

长期以后,这些人群的处境和遭遇非常不幸,经济持续贫困,社会严重失调,文化不断被边缘化,权益得不到保障。

作为同他们有深厚感情和密切联系的人类学家,有责任为他们谋求社会公正和发展机会。

所以,维护少数民族和弱势人群的权益是人类学应用研究最经常、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4)、社区干预(公共参与和行政管理)

应用人类学家不是革命者,但是,他们主张改良社会,而且是推动社会有计划变迁的具体实践者。

也就是说,他们不满足于收集资料、提供建议或参与决策过程,他们还希望把人类学的理想和计划直接付诸行动,自己主导社会文化变迁的进程。

在自己研究的社区实施发展计划或开展行为干预活动。

1、文化变迁的概念

马林诺斯基把文化变迁定义为“现存的社会秩序,包括它的组织、信仰和知识,以及工具和消费者的目的,或多或少发生迅速改变的过程”。

乔健认为:

文化变迁是指任何足以影响文化内容或文化结构的变化。

文化变迁应包括文化的纵向与横向的突变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渐变,

文化变迁的特征:

(1)文化的均衡、稳定是相对的,文化变迁是永恒的;

(2)文化不仅要发生纵向演变即文化进化,还应该注意到文化的横向变化,如文化传播、文化涵化;

(3)文化不仅会发生突变---文化的进化,还始终处在渐变的过程中----文化内容的改变。

2、文化变迁理论的主要思想

古典进化论:

18世纪孟德斯鸠等的启蒙思想,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以<<物种起源>>为标志的生物进化学说,18及19世纪的社会进化观等,都是19世纪人类学进化学派产生的基础。

以英国的泰勒、瑞士的巴霍芬、美国的摩尔根为代表。

他们都持人类文化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反对退化论和下险假设论。

他们都有三个基本的假设:

1)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即认为不论什么样的种族都具有同样的心理素质,或心理特征;2)由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因而在相似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文化的相似性;3)既然在相似的情况下会出现文化的相似性,那么,人类在从简单到复杂,或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时,大致也会经历一种相同顺序或相同路线的发展,这就是所谓文化发展的相似性,或叫“平行发展”。

关于文化从低级向高级的动力,他们大多数人都持人类心理不断完善的观点,也就是说。

人类心理素质的不断完善导致了文化从简单向复杂进化。

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开创了对文化的科学研究,摩尔根,泰勒,巴斯蒂安等提出了文化,社会进化的时间序列,着重文化的纵向发展,也成为进化学派的创始人。

泰勒被称为人类学之父,他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是进化的。

摩尔根在<<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中在研究婚姻家庭进化的基础上,建构家庭的发展历史,初步提出了社会进化的问题。

在<<古代社会>>中进一步全面地发展了社会进化思想,论证了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

传播学派:

19世纪末,在批判古典进化论的浪潮中产生了传播学派。

最早出现的是“文化圈学派”(或称德奥传播学派)。

他们认为世界上的各民族中没有几个具有独立发明创造的能力,所以,两个文化中的相似性都是传播的结果。

全世界只有几个地方曾有独立发明,从而形成主要的文化传播中心,各种文化特质便由这些中心不断地向外传播,终于使不同来源的文化体质在某地相遇,彼此采借融合,形成了各民族的文化。

理论要点:

认为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变迁过程就是传播过程。

认为文化采借多于发明。

认为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相交的结果,因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越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关联的机会愈多。

强调实证方法。

自泰勒《原始文化》于1871年发表以来,更多人类学家以传播的理论来解释文化,认为所有文化开始于一个或多个特殊区域,然后向全世界传播。

先驱人物有拉策尔(F.Rutel)。

  拉策尔德国人。

根据(P.W.A.Bastian)巴斯蒂安的地理环境概念,发展成地理环境学说,也称人类地理学派。

他认为,自然对个人以及通过个人对整个民族特质和精神的影响是起决定作用的。

文化要素是随民族迁徙而扩散的。

文化要素的相似性证明文化间存在历史上的同根关系和某种联系。

主要著作:

《人类地理学》,《土地和生活》。

  弗罗贝纽斯(Leo.Frobenius)第一次提出了“文化圈”概念,并考察各文化间相同元素的数量,即量的表军,以确定是否来自同源,认为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

他第一次广泛和系统地提出了绘制文化地图的方法。

他将传播理论引向一个极端。

主要著作《非洲文化的起源》。

  威廉.里弗斯(W.H.R.Rivers)美国人。

他认为各族的联系及其文化的融合是发动各种导致人类进步的力量的主要推动力。

在强调传播论同时,采用进化观点是他的进步。

主要有〈〈美拉尼西亚社会史〉〉。

历史学派:

美国历史学派(historicalschool)历史学派形成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其创始人为人类学家F.博厄斯,这一学派主要盛行于1890年至1930年,但其观点和方法一直影响到当代美国民族学界。

19世纪末,正值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针锋相对之际。

博厄斯对两派学说均持批评态度,但其批评的重点是摩尔根和进化学派。

  这一学派以实证论和经验论为基础、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认为这是“历史的方法”,而坚决反对摩尔根所作的理论概括,认为他的理论体系是“思辩的方法”,完全不可取。

  R.H.罗维所著《初民社会》(1920)是批评摩尔根的代表作。

历史学派也批评传播学派、尤其反对“埃及中心说’。

然而,他们同样把文比看作是超社会的,否认文化发展的普遍规津、所提出的概念“文化区”、“文化丛”与传播学派的“文化圈”、“文化层”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去不远。

他们认为可将文比分解到最小单位、即“文化持质”,若干文化特质结合构成一个文化丛、与之相适应的地域即“文化区”。

  他认为民族学家研究文化应该从文化特质人手。

标淮文化特质多的地方为文化区中心,属于独创;文化特质少的地方为外围,属于传播。

博厄斯及其许多追随者具有鲜明的反种族主义立场、并从科学上论证了种族平等和民族平等思想,曾为反对欧美中心主义和种族压迫进行了坚决斗争。

功能学派:

该理论认为:

人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来考察,弄清楚这个有机体各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的贡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马林若夫斯基:

认为一切事情都是互相关联、具有动态的、功能的。

倡导实地观察文化变迁的方法论。

文化分为物质设备、精神文化、语言和社会组织。

文化实体自成一格。

对文化必须有功能的分析才能探讨进化和传播。

文化要素的动态性质揭示人类学要研究文化功能,文化的意义就在文化要素的关系中。

文化的真正要素是社会制度。

需要产生文化迫力,使人们靠有组织的合作及经济的、道德的观念,满足生理的需要,之后,又从中产生新的需要,这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

人类有机体的需要、种族绵续的需要、靠传统风俗为工具使文化得以延续。

提出人类靠七种基本的需要才能生存。

四大类生理需要:

1、相应的文化措施;2、社会控制;3、教育;4、社会组织。

文化由人工制品和传统体系组合而成。

文化通过风俗、仪式、类别性称呼、宗教信仰、巫术的功能(思想、道德、艺术、娱乐、游戏的功能)而发生作用。

文化历程及文化要素间的关系,是遵守着功能关系的定律。

制订《文化表格》提出文化三因子和八方面。

法律和风俗是有组织的联合着,指出社会内部秩序的相关性和对社会整体的稳定性功能。

生育与营养的需要形成了人类最普遍的制度的核心。

本能需要转变为文化愿望亦礼俗化的习惯,从而代代相传。

每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都是有效力的,而且整合成一个整体,就像是个生物的有机体,若把整个关系除去,则将无法了解文化的任何一部分。

马氏认为:

功能探究,能使人(即人的心理生理机体)和文化(人的制造品)之间的多层面关系,显露无遗,昭然若揭。

文化可以比较,视各文化为一封闭体,对此的研究和解释,是文化人类学的任务。

技术方法:

参与观察法。

  马凌诺夫斯基既反对进化论关于人类物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的学说,也反对历史学派关于重新构理文化史的见解。

他认为文化的功能是满足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或满足由文化衍生出来的包含着许多层次的制度需要。

研究人类学的目的在于教会殖民当局和企业主如何更适当的对待殖民地民族、将直接统治转变转变为间接统治。

  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构建的人类学理论体系被视为功能学派,但许多人也将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funtionlism)。

他不把文化视作可以直接考察的具体实体。

他认为可考察的是实际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也就是“结构”。

社会结构是个有机整体,社会行为的各个方面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保持某个社会的结构,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集团成员个人的历史终结、并不中断社会结构的连续性,这是因为,由个人活动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生活过程维持着这种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集团的社会生活就使社会结构功能化了,即:

集团成员个人对社会整体运行的员献,其作用是维持、延续社会结构的平衡性。

因此,可以说社会与生物体极为接近。

拉德克利夫—布朗也就把社会(文化)人类学称作“社会的自然科学”。

布朗对进化论的态度比较缓和,进化论学者们过于匆忙地做出了结论,文化单线发展的假设已为事实所驳斥。

他们的错误在于以这种或那种文化现象的起源问题,取代了发展规律的研究,而起源的理论是无法检验的。

他主张只有在揭示进化的一般规律之后,才能确定进化方向,而要揭示规律就首先要弄清文化的结构、功能与意义。

因此,他声明,功能学派否认不以史实记录为根据而来虚拟‘制度起源’的一切尝试。

  对传播论的许多观点布朗也不赞同,他认为文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一个民族从他相邻民族接受一些文化元素,但也拒斥另一些元素。

接受和拒斥都是由这一文化本身体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从相邻民族那里采用或“借”来的元素,一般说来要在适应现存体系的过程中经过重新加工和改良。

许多社会的习俗及信仰上的相似性,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模仿其他民族的风习”或“传播”所致。

结构功能论:

功能就是一部分活动对整个活动所做的贡献。

某种特殊社会惯例的功能,也就是它对于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体系所做的贡献。

他也同马凌诺斯基一样认为,在一个社区内,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密切地相互关联,而结成为一个整体。

因此,在研究任何一个方面时,必须研究它与其他各个方面的关系。

每一种社会活动都有它的功能;而只有发现它的功能时,才能了解它的意义。

在研究任何“风俗”或“信仰”的功能时,必须把社区看作一个统一的体系,然后再确定它们在这个体系中所据的位置。

与马凌诺斯基不同的是,布朗在强调功能研究的同时,还强调社会结构的研究,因此别人把他的理论称作结构功能论。

社会结构表示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网。

认为一个社区的社会生活基础,便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结构,也就是将个人联结成为集体的一套社会关系。

社会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必须依赖结构的延续。

社会结构与社会功能二者合并起来,就是社会体系。

这概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外界的适应,另一方面是内部的完整,社会体系靠着个人利益的和谐、联合与协调而将人类连在一起,社会结构就是这种内部完整的产物,任何社会活动的功能,就是它对于适应和完整的贡献。

  方法论:

实验的方法就是调查和推理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一般理论就可以通过对事实的细心观察而得到系统检验。

实验方法是获得归纳性通则的一种惟一科学的方法。

功能的方法就是采用诸如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实验逻辑方法去发现和证实一般规律。

社会人类学的特殊领域,就是原始社会的实验研究。

马氏布氏观点之异同:

相同处:

1、都反对进化论观点,但布氏不绝对排斥;2、都反历史主义,但布氏主张适当地使用历史文献资料;3、都有重视习俗制度和行为的功能和意义的研究,而不研究它们的起源和发展;4、都强调文化或社会的整体概念,各种制度是它的组成部分,功能是指一个系统的整体之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考察各种制度要把它们置于整体之中,了解它们对于维护整体的存在有什么作用;5、在方法上都重视实地调查,推崇比较法。

相异之处:

研究的侧重点、角度不同,理论解释的深度不同。

1、马林诺夫斯基讲功能强调文化的生物基础,个人的基本需要即生存、传种,以及为满足基本需要而引起的各种制度的需要和精神需要;拉德克利夫一布朗把社会而不是个人当作起点,强调研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人组成的群体之间的关系,把功能主义的性质讲得更清楚。

2、马林诺夫斯基以文化为中心,侧重对文化的功能分析;拉德克利夫一布朗以社会为中心,除功能分析外还主张对社会进行结构分析,强调社会功能与社会结构相关联,社会结构研究是科学的最基础部分。

3、拉德克利夫一布朗在比较广泛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提出功能方法,包括实地试验的比较法,也就是一种间接的实验法,主张尽量精密地考察和比较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和文化;而马林诺夫斯基的经验和材料几乎局限在大洋洲特罗布里恩岛这一小区范围,据此所建立的理论就缺乏普遍性。

4、马林诺夫斯基仅注意共时研究,忽视历时研究;拉德克利夫一布朗则要求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