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444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docx

A58地块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

齐齐哈尔中汇城A-58地块商业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工程名称:

齐齐哈尔中汇城A-58地块商业工程

施工单位:

黑龙江星海建设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2年9月7日

 

目录

1、编制依据6

2、工程概况7

文字说明8

工程地质情况9

施工条件10

3.土方工程11

3.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11

3.2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12

3.3填土出现橡皮土12

3.4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13

3.5挖方边坡塌方13

3.6边坡超挖14

3.7基坑(槽)泡水14

3.8基坑(槽)回填土沉陷15

4.混凝土16

4.1蜂窝16

4.2麻面16

4.3孔洞17

4.4露筋18

4.5缝隙19

4.6缺棱掉角19

4.7表面不平整20

4.8塑性收缩裂缝20

4.9沉降收缩裂缝21

3.1干缩裂缝22

3.2温度裂缝23

3.3碳化收缩裂缝26

3.4化学反应裂缝26

3.5沉陷裂缝28

3.6冻胀裂缝29

3.7张拉裂缝29

3.8其他施工裂缝31

5.屋面工程33

5.1卷材屋面防水33

5.1.1开裂33

5.1.2鼓泡、起泡34

5.1.3变形缝漏水34

5.1.4尿墙35

6.抹灰工程36

6.1墙体与门窗框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36

6.2内墙面抹灰层空鼓、裂缝。

36

6.3墙面抹灰层析白。

37

6.4墙面起泡、开花或有抹纹。

37

6.5外墙抹灰层空鼓、裂缝甚至脱落,窗台处抹灰出现裂缝。

38

6.6外墙抹灰后向内渗水。

39

6.7外墙抹灰接槎明显,色泽不匀,显抹纹。

39

6.8外墙抹灰分格缝不直不平,缺棱错缝。

40

6.9滚涂颜色不匀。

40

6.10滚涂饰面明显退色。

41

6.11刷涂饰面颜色不均匀。

41

6.12弹涂色点流坠。

42

6.13弹涂饰面出现弹点过大或过小等不均匀现象。

42

6.14滚涂饰面花纹不匀。

43

6.15涂刷饰面起粉掉色。

43

6.16滚涂饰面易积灰,易污染。

44

7.涂料工程(包括油漆)46

7.1油漆沉淀46

7.2油漆结皮47

7.3油漆变稠(变厚)。

47

7.4油漆浑浊47

7.5油漆变色48

7.6油漆发胀(肝化)48

7.7油漆挂流。

49

7.8漆膜缩边50

7.9开裂或裂纹50

7.10咬底50

7.11漆膜表面起粒50

7.12片落或脱皮51

7.13漆膜皱纹52

7.14漆膜透底。

52

7.15漆膜表面起雾指在罩面漆或瓷漆表面上有发白现象,有时伴有缺乏光泽现象。

52

7.16漆膜起泡。

53

7.17漆膜陷穴53

7.18起皱、缩拢起条纹53

7.19漆膜表面丝状纹54

7.20慢干或返粘54

7.21露底55

7.22咬色55

7.23闪光或斜迹55

7.24退色56

7.25倒光56

7.26粉化57

7.27木纹浑浊,色泽深浅不一57

7.28饰面起鼓、起皮、脱落。

58

7.29花纹不匀、大小不一、局部稠坠、有明显的接槎。

58

7.30颜色不匀。

59

7.31表面粗糙,有疙瘩。

59

7.32起皮、涂膜部分开裂或有片状的卷皮。

60

7.33腻子裂纹。

60

7.34腻子翻皮、翘起或呈鱼鳞状皱结。

61

7.35涂料涂饰工程流坠、流挂、流淌。

61

7.36流坠62

7.37刷纹62

7.38渗色63

7.39发笑64

7.40浮色64

7.41泛白65

7.42咬底65

7.43皱纹66

7.44针孔67

7.45桔皮涂膜表面呈现出许多半圆形突起,形似桔皮斑纹状。

67

7.46起泡68

7.47涂膜粗糙69

7.48涂膜粗糙69

7.49失光70

7.50涂膜开裂涂膜在涂装后,不久就产生细裂、粗裂和龟裂。

70

7.51涂膜脱落71

7.52回粘71

7.53木纹浑浊,清色涂料涂饰后,显露木纹不清晰,涂膜不透彻、不光亮。

72

7.54涂膜生锈73

7.55发汗73

8、地面工程74

8.1地面起砂。

74

8.2地面空鼓75

8.3地面面层不规则裂缝。

77

8.4带地漏的地面倒泛水。

78

8.5现制水磨石分格条显露不清。

79

8.6分格条压弯(指铜条、铝条)或压碎(指玻璃条)。

80

8.7分格条两边或分格条十字交叉处石子显露不清或不牢。

80

8.8面层有明显的水泥斑痕。

81

8.9水磨石地面裂缝。

82

8.10水磨石表面光亮差,细洞眼多。

83

8.11彩色水磨石地面颜色深浅不一,彩色石子分布不匀。

83

8.12不同颜色的水泥石浆色污染。

84

8.13面层褪色。

84

9.门窗工程85

9.1木门窗扇翘曲85

9.2门窗扇窜角85

9.3门窗扇安装后下垂。

86

9.4门窗框松动87

9.5门窗框与洞口间的缝过大或过小。

88

9.6塑料门窗框松动88

9.7门窗周围间隙未填软质材料。

89

9.8门窗框安装后变形。

89

9.9门窗框周边未嵌密封胶。

89

9.10连接螺丝直接锤入门窗框内。

90

10.卫生洁具90

10.1地下埋设管道漏水90

10.2管道立管甩口不准91

10.3镀锌钢管焊接和配用非镀锌管件91

10.4管道结露92

10.5地下埋设排水管道漏水92

10.6排水管道堵塞管道通水后,排水不畅通。

93

10.7排水管道甩口不准94

10.8地漏汇集水效果不好95

 

1、编制依据

施工图纸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27-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T29-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工程概况

工程总体简介

1

工程名称

齐齐哈尔中汇城A-58地块商业工程(A1-A12B1-B12共计24栋)

2

工程地址

齐齐哈尔市南苑新区

3

建设单位

齐齐哈尔中汇城金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5

施工单位

黑龙江星海建设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6

开竣工日期

2013年9月12日至2014年6月30日

7

施工范围

设计施工图范围内:

土建

8

质量目标

优质

9

安全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火灾事故和人员中毒事件的发生,轻伤频率控制在3‰以内

10

文明施工

争创省级安全文明施工工地

建筑简介

1

建筑功能

商业楼

2

建筑面积

图纸不全,暂无

3

建筑总高度

10.80M

4

建筑层数

两层局部三层

结构简介

1

建筑结构类别

二类

抗震烈度

6度

2

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防火等级

二级

3

基础形式

独立基础

文字说明

建筑设计

(1)门窗工程:

门窗采用塑钢三层中空玻璃,抗风压性能为2级,气密性能不低于6级,水密性能不低于4级,隔声性能不低于5级。

(2)装饰工程

内墙:

混合砂浆及水泥砂浆抹灰面层。

外墙:

外墙采用岩棉保温节能墙体,表面刷涂装饰涂料。

防水:

凡用水房间设地漏、防水。

(3)屋面工程:

屋面做法

1、40厚C20细石混凝土掺防水剂防水层

2、防水油膏嵌缝

3、石灰砂浆隔离层

4、G400克/平方米SBC120聚乙烯丙纶复合卷材两道

5、20厚水泥砂浆找平

6、水泥珍珠岩找坡(2%找坡)最薄处30厚

7、100厚挤塑聚苯板(燃烧性能B1级)

8、隔气层:

G300克/平方米SBC120聚乙烯丙纶复合卷材一道

9、20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10、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4)无障碍设计:

包括建筑入口无障碍坡道、入口平台。

(5)室外工程:

坡道、散水坡、室外踏步均在素土夯实后设500厚中粗砂垫层防冻涨。

结构设计

(1)基础垫层为100厚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

(2)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3)基础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主体框架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楼板、楼梯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

(4)现浇砼构件有:

楼板、楼梯、框架梁、柱、等。

工程地质情况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工程范围地质情况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011—53)

本项目地下水为第四系嫩江冲基层孔隙潜水,略承压,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与嫩江水互为补给、迳流、排汇,丰水期7~9月,枯水期为3~5月份,年变化幅度为1.5米左右。

本区主要含水层为圆砾层富水性、透水性均好,第

层中粗砂透水性较好,富水性一般。

本区静止水位标高140.66-142.62米。

抗浮水位标高144.12米。

土(岩)层工程地质特征

、杂填土,层底埋深0.3~4.2米。

杂色,混少量建筑垃圾。

、粉质粘土:

层底埋深0.7—4.0米。

黄褐色,要塑,无摇振反要。

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等压缩。

、粉质粘土:

层底埋深0.8—6.8米。

灰黑色,软塑-流塑,摇振反要中等,稍有光滑,干强度高,韧性中等,有机质含量较高,高压缩性。

—1细砂:

层底埋深2.0—10.8米.黄色-灰色,松散-稍密,很湿。

、圆砾:

层底埋深4.7—19.0米。

黄褐色,磨圆度良好,中密饱和,局部见砾砂,粒径级配一般。

—1粗砂,层底埋深13.4~14.3米。

灰色,饱和,粒径级配较好,稍密,分布不连续。

—2粉质粘土,层底埋深5.6米。

灰黑色,要塑,摇振反要中等,稍有光滑。

、粗砂:

层底埋深11.8—45.1米,灰色,饱和,粒径级配良好,中密-密实,见要塑状态的粘性土薄夹层。

—1中砂:

层底埋深14.2—45.5米,灰色饱和,粒径级配较好,中密-密实,见要塑状态的粘性土薄夹层。

—2粉质粘土:

层底埋深13.1—34.2米,灰褐色,要塑,饱和,分布不连续,无摇振反要,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等压缩性。

—3中砂:

层底埋深13.2—42.6米,灰色,饱和,粒径级配差,中密。

泥岩:

该层未被揭穿。

灰绿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全风化,夹砂岩薄层

水文地质简况

工程地下水概况:

近3-5年地下水位埋深约地表以下5米,历史最高水位要达地表。

主要含水层为第5层、第8层、第10层细砂。

抗浮设防水位要按接近地表考虑。

施工条件

(1)本地区,冬季寒冷漫长,长达5个月冬期,时间较长,夏季:

酷暑炎热,降水集中,形成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但冷空气开始入侵,降温迅速,因此,初霜冻的过早来临时有发生。

(2)本地区气温极端气温,最低气温平均为34℃,最高气温要达33℃,土壤冻结期为11月至次年6月,最大冻深2.2m,,夏季全年是最热月份,平均温接近26℃,昼夜温差大。

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雨期在6月15日至9月15日。

基本建设要施工季节在4-12月份。

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前须编制详尽的、风期、雨期、来确保工程质量。

(3)现场水、电已通,施工道路狭窄,材料机械设备已进场。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3.土方工程

3.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

原因分析:

(1)场地平整填土未分层回填压(夯)实,土的密实度很差,遇水产生不均匀下沉。

(2)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3)测量错误,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

场地内的填土认真分层回填碾压(夯)实,使密实度不低于设计要求,避免松填;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

做好测量

复核,避免出现标高误差。

3.2填方边坡塌方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

原因分析:

(1)边坡坡度偏陡。

(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质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料。

(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

(4)边坡坡角未做好排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土内聚力降低,或坡角被冲刷而导致塌方。

防治措施: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阶梯形接槎;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在边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3.3填土出现橡皮土

填土夯打后,土体发生颤动,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

原因分析:

在含水量很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粘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份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

防治措施:

夯实填土时,适当控制填土的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水,如有地下水应降低至基底。

治理方法:

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将橡皮土翻松、凉干、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

3.4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回填土经碾压或夯实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原因分析:

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用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淤泥质土或杂填土作填料。

(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到不到最优含水率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遍数不够。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影响深度较小,使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选择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按所选用的压实机械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内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加强现场检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处理方法:

如土料不符合要求,可采取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压实加固;土料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凉晒、风干或掺入干土重新压、夯实;含水量过小或碾压机具能量过小,可采取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碾压等措施。

3.5挖方边坡塌方

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原因分析:

(1)基坑(槽)开挖较深,放坡不够。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由于水的影响,土体湿化,内聚力降低,失去稳定性而引起塌方。

(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取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m;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

处理方法:

可将坡脚塌方清除,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等)措施。

3.6边坡超挖

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原因分析:

1)采取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凸不平。

(3)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

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处理方法:

局部超挖,可用三七灰土夯补或浆砌块石填补,与原土坡接触部位应做成台阶接槎,防止滑动;超挖范围较大,应适当改动坡顶线。

3.7基坑(槽)泡水

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原因分析:

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

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泵连续排走或自流入较低洼处排走,使水位降低至开挖棉以下0.5~1.0m。

处理方法:

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可根据情况采取排水、凉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换土(三七灰土)夯实,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措施。

3.8基坑(槽)回填土沉陷

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

原因分析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

(2)基层宽度较窄,采用手夯夯填,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3)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实度不符合要求。

(4)回填土采用水沉法沉实,密实度大大降低。

防治措施:

回填前,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按要求采取严格分层填、夯实;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及较多的干土块;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

处理方法:

若散水坡面层已经裂缝破坏,应视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局部处理可用锤、凿将空鼓部位打碎,填塞灰土或碎石黏土混合物夯实,再重做面层。

4.混凝土

4.1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的空隙。

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浇灌上层混凝土。

防治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合适;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4.2麻面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4.3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露。

原因分析: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治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子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块,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4露筋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原因分析:

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防治措施: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筑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捣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表面露筋:

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

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4.5缝隙

、夹层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

原因分析: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浇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防治措施: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洗5~10cm厚原配和比无石子砂浆,或10~15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4.6缺棱掉角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匀。

防治措施:

木模板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