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638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docx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docx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3讲解

美国CDC/NHSN对特殊类型感染的监测定义之

心血管系统感染

翻译:

张立国、周密、赵东丽、殷黎、张杰、李兰兰、潘瑜、吴春霖、刘玉岭、谭莉、宫小慧、马慧、秦瑞

审校:

审校:

杨乐、廖丹、覃婷、胡潇云、徐子琴

编写、审核:

王广芬、覃金爱、陈文森

心血管系统感染

 

心肌炎或心包炎

诊断心肌炎或心包炎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心包组织或心包液中鉴定到病原体。

2.患者至少具备以下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

发烧(>38.0°C),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心电图出现符合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变化。

b.心脏组织学检查显示有心肌炎或心包炎。

c.双份血清IgG抗体效价呈4倍增加。

d.超声心动图、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或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有心包积液。

3.年龄≤1岁的婴儿,至少具备以下症状或体征中的其中两项:

发热(>38.0°C),体温过低(<36.0°C),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奇脉*,或心脏扩大*。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心电图出现符合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变化。

b.心脏组织学检查显示有心肌炎或心包炎。

c.配对血清IgG抗体效价呈4倍升高。

d.超声心动图、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或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有心包积液。

*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

注释:

心脏手术或心肌梗死后的心包炎大多数是非感染性的。

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包括了天然的或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患者的心脏赘生物、栓塞赘生物(如实质器官脓肿)或心内脓肿中鉴定到病原体。

2.患者的心脏赘生物、栓塞赘生物(如实质器官脓肿)或心内脓肿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有病原体。

3.心内赘生物或心内脓肿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有心内膜炎。

4.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至少有以下依据之一*:

i.心脏瓣膜或心脏支撑结构上发现赘生物

ii.心内脓肿

iii.人工瓣膜上新发现有部分裂开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至少2套不同血标本(当日或次日)鉴定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即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嗜血杆菌属,伴放线放线杆菌,人心杆菌,啮蚀艾肯氏菌,金氏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

b.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血液中鉴定出Q热立克次体,或抗I相IgG抗体效价>1:

800。

5.至少具备下列任意三项:

i.心内膜炎史、人工心脏瓣膜、未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病史,或静脉注射毒品史。

ii.发热(>38.0°C)。

iii.血管检查显示有主动脉栓塞(即,脑栓塞、肾梗塞、脾梗塞或脓肿、栓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疽)、脓毒性肺栓塞、细菌性动脉瘤(影像学、术中所见,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颅内出血,结膜出血或Janeway损害。

iv.免疫学检查显示有:

肾小球肾炎(尿常规检查显示有白细胞或红细胞管型),,Osler结节,Roth斑,或类风湿因子阳性。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至少2套不同血标本(当日或次日)鉴定出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即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嗜血杆菌属,伴放线放线杆菌,人心杆菌,啮蚀艾肯氏菌,金氏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

b.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血液中鉴定到Q热立克次体,或抗I相IgG抗体效价>1:

800。

6.至少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任意一项+:

i.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脏瓣膜或心脏支撑结构上有赘生物。

ii.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有心内脓肿。

iii.超声心动图检查新发现有人工瓣膜裂开。

并且至少具备以下三项:

a.心内膜炎史、人工心脏瓣膜、未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病史,或静脉注射毒品史。

b.发热(>38.0°C)

c.血管检查显示有主动脉栓塞(即,脑栓塞、肾梗塞、脾梗塞或脓肿、栓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疽)、脓毒性肺栓塞、细菌性动脉瘤(影像学、术中所见,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颅内出血,结膜出血或Janeway损害

d.免疫学检查显示有肾小球肾炎(尿常规检查显示有白细胞或红细胞管型),Osler结节,Roth斑,或类风湿因子阳性。

e.血液标本至少通过下列方式之一检鉴定出病原体:

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血液中鉴定到病原体;

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至少2套不同血液标本(同日抽取或连续两天抽取)通过培养或非培养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鉴定出同一病原体。

7.符合以下所有标准:

a.心内膜炎史、人工心脏瓣膜、未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病史,或静脉注射毒品史。

b.发热(>38.0°C)。

c.血管检查显示有主动脉栓塞(即,脑栓塞、肾梗塞、脾梗塞或脓肿、栓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疽)、脓毒性肺栓塞、细菌性动脉瘤(影像学、术中所见,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颅内出血,结膜出血或Janeway损害。

d.免疫学检查显示有肾小球肾炎(尿常规检查显示有白细胞或红细胞管型),Osler结节,Roth斑,或类风湿因子阳性。

e.血液标本至少通过下列方式之一鉴定出病原体:

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血液中鉴定到病原体;

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至少2套不同血液标本(同日抽取或连续两天抽取)通过培养或非培养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鉴定出同一病原体。

*“心脏赘生物”包括来自起搏器或除颤仪的赘生物。

+如果心内膜炎影像学证据不足则根据临床相关证据判断(即医生治疗心内膜炎的抗菌药物使用记录)。

纵隔炎

纵隔炎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纵隔组织或积液中鉴定到病原体。

2.经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纵隔炎证据。

3.患者至少具备下列症状或体征其中一项:

发烧(>38.0°C)、胸痛*、胸骨松动。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纵隔处有脓性引流液。

b.影像学检查显示纵隔增宽。

4.年龄≤1岁的婴儿,至少具备下述症状或体征一项:

发热(>38.0°C),体温过低(<36.0°C),呼吸暂停*,心动过缓*,胸骨松动*。

且至少具备下列一项:

a.纵隔处有脓性引流液

b.影像学检查显示纵隔增宽

*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

报告说明:

纵隔腔位于胸骨下和脊柱前,内有心脏和大血管、气管、食道、胸腺、淋巴结和其他组织结构。

它分为前、中、后和上部区域。

心脏手术后纵隔炎继发骨髓炎的应报告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纵隔炎,而不是手术部位感染中的骨髓炎。

动脉或静脉感染

注释:

如果患者存在血管内感染的同时也符合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应报告为血流感染。

诊断动脉或静脉感染,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

1.以临床诊断或治疗为目的,通过微生物培养或非培养方法,从取出的动脉或静脉中鉴定出病原体。

2.经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动脉或静脉感染。

3.患者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一项:

发烧(>38.0°C),血管灶处有痛*、红*、热*。

且血管内导管尖端半定量培养>15cfu。

4.血管病灶处有脓性引流物。

5.年龄≤1岁的婴儿,至少具备以下症状或体征一项:

发热(>38.0°C),体温过低(<36.0°C),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嗜睡*,血管病灶处红*、热*、痛*。

且血管内导管尖端半定量培养>15cfu。

*无其它明确原因可以解释。

报告说明:

动静脉移植、动静脉分流、动静脉瘘或动静脉导管插入处的感染,若血液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报告为心血管系统感染-动脉(静脉)感染。

血管内感染,若血液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为阳性,且符合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则报告为血流感染。

感染窗口期若动静脉瘘、动静脉分流处、外周静脉穿刺点或首次中心静脉置管部位以下两种条件均符合,则将该中心静脉导管的风险因素数据标记为“无”:

A血管病灶处有脓性引流液;

并且

B导管尖端培养阳性,且至少与血标本培养出的一种病原微生物中相一致。

手术部位感染继发血流感染时,腔隙动脉或静脉感染(动脉或静脉感染)应报告为手术部位感染,而不是血流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