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741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2′×30)

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注】无适:

没有嫡子。

钧:

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2.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

不同类型的国家。

这里“新的、不同类型”主要是指

A.民主共和制B.联邦制C.邦联制D.总统制

3.对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形成深刻影响的政治实践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运行B.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C.法国《人权宣言》的颁布D.拿破仑《民法典》的制定

4.在总统称谓问题上,美国国会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将“美国总统殿下”改为“美国总统先生”。

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下放B.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

C.强调民主制度的公民意识D.将行政权力归于总统

5.(安徽省黄山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

“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7.以下是某西方国家特使致本国外交大臣的密函:

“额尔金勋爵把事情搞得太过火了,甚至想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南京叛乱份子,我不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与其为了满足一种复仇的需要而去损害我们在这一国家的利益,那我就宁愿和他分手……”密函可能写于哪一时期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

8.“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同盟力量的差距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D.经济水平的差距

9.《中俄秘档里的朝鲜战争》记载:

苏联通过战争成功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朝鲜,中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

朝鲜战争的影响是

A.亚洲地区意识形态对立加剧

B.促使美国全球战略重点转移

C.美国成功建立起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D.政治力量消长破坏雅尔塔体系

10.保罗·约翰逊在《现代:

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11.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12.“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

这说明新中国

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4.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

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

15.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

“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

”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16.有人将下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

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

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

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

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

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

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17.“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

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18.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

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记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

”从材料可以得出

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

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人的思想

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19.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20.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

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

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

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

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2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

“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

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下列关于“不成熟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该理论

A.由启蒙思想家创立

B.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

C.诞生于工业革命之前

D.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2.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

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A.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B.布尔什维克对夺权政权方式存在分歧

C.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D.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发生变化

23.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24.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左仆射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太宗不同意,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始以某官(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

这说明

A.唐朝重视对宰相权力的限制

B.唐太宗在位时重用人才

C.唐朝更改宰相的名称和职责

D.唐太宗废除了宰相官职

25.《元史》卷91《百官志》

记载: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6.柏拉图公开认为:

“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

”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

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

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27.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

“……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该公民就会受到惩罚。

”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28.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

……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

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A.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C.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D.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29.2011年新华网电:

距离8月2日最后期限日的前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8月1日最终高票通过了提高美国债务上限法案。

国会参议院此前曾否决了众议院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

根据美国立法程序,政府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需经国会两院通过,才能提交总统签署为法律。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避免债务违约的障碍基本扫清。

而美国国会两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讨论仍未结束,这一问题也会成为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寻求连任的重要障碍。

该材料未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两党制在美国政坛举足轻重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财政权是国会制约和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

30.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

31.(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在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时直言不讳地表示:

“我知道,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

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

”——王福春《冷战时期的西方外交思想》

材料三50年前,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已经成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五项原则今天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事实也证明,任何超越国家主权平等和不尊重他国意愿的做法,难以真正实现人权、自由和民主的理念,相反还可能造成局势的动荡。

因此,五项原则的传承、发扬,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蔡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出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角度概括20世纪70年代“新的形势”。

(6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当前的国际局势,分析五项原则今天所面临的“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4分)

3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

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

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

……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

……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

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四:

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

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

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

(4分)

33.(12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所向往的“国民政府”,按其性质来说,只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这一点,他后来所提出的建国三时期和“五权宪法”的主张,就是鲜明的证据。

……孙中山将建国过程机械地分为三个阶段(军政、训政、宪政时期),而这三个阶段学说又是建立在他对人民群众管理国家能力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五权宪法”依据“权能区分论”,主张政权应归之“有权的人”,治权应归之“有能的人”。

这就增加了对人民群众参加政权的限制。

——陈辉生《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材料二:

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一文,提出新旧三民主义的问题。

相关资料选录如下:

“我们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承认共产主义的最低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基本上相同。

……这种三民主义不是任何别的三民主义,乃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所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

我愿顽固派先生们,于其“限共”、“溶共”、“反共”等工作洋洋得意之余,也去翻阅一下这个宣言。

原来孙中山先生在这个宣言中说道:

‘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其真释具如此。

’就可知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真三民主义,其他都是伪三民主义……”

——《毛泽东关于新旧三民主义的论述》

⑴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分析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理解有何不同,同时简要指出其观点不同原因。

(8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的原因。

(4分)

2015届山东省枣庄市枣庄六中高三4月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注:

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5:

ACACC6—10:

ABDBB11—15:

CDAAB

16—20:

BBACA21—25:

BCBAD26—30:

ADDBC

二、非选择题

31.题答:

(1)①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亚非国家的认同;②日内瓦会议扩大了中国的影响;③亚非会议上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对中国有较强的认同感)④中国重视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6分,任答3点即可)

(2)政治格局:

①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苏联国家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②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崛起,冲击两极格局。

(4分)经济格局:

日本崛起和西欧联合,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构成威胁。

(2分)

(3)困难与挑战:

①“冷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②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或个别强国肆意践踏和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干涉他国内政)(4分)

32.题答:

(1)特点:

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

(2分)

(2)表现:

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2分)

(3)相同问题:

都存在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都急需制定宪法;都需要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4分)

(4)局限性:

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间的巨大区别。

(2分)

看法:

循序渐进、创新与借鉴(革命与改良)都是制度转型的有效方式;妥协与斗争都是制度转型的策略。

(2分)

33.题答:

(1)不同:

孙中山认为,根据新三民主义成立的国民政府,只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政府,而人民还不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毛泽东认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的政治原则基本相同,

只有建立在三大政策基础上的三民主义才是真正的三民主义。

(6分)

原因:

所处的阶级立场和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

(2分)

(2)原因:

新三民主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提倡新三民主义有利于政治上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浪潮。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