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753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基础知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麻痹(bì)症结(zhèng)酵母菌(jiào)一曝十寒(pù)

蒙头转向(mēng)

B.生肖(xiào)鞭笞(chī)处方药(chǔ)量入为出(liàng)

不着边际(zhuó)

C.贮藏(zhù)重创(chuāng)捋虎须(luō)一哄而散(hōng)

封妻荫子(yìn)

D.熨帖(yù)诤友(zhèng)文绉绉(zōu)方枘(ruì)圆凿

虚与委蛇(y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枉费心机功亏一篑合盘托出鬼斧神工对簿公堂

B.顶礼膜拜出奇不意汗流夹背开门揖盗鸠占雀巢

C.平心而论坐收渔利共商国是关怀备至黄粱一梦

D.进退维谷屈意逢迎迫不及待怨天尤人真知卓见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网络歌曲词作者刻意追求“陌生化”、“小清新”等效果,导致不少歌词出现直白、浅俗、口水化等问题,______业界诟病。

②为破除城镇化“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怪圈,留住齐鲁特色乡愁,_____地方历史文化,我省从2014年起开始全面实施“乡村记忆工程”。

③在《咬文嚼字》发布的“2013流行语排行榜”中,“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民的风格广为民众认同,__________十大流行语排名榜第一位。

A.备受继承位居B.备受传承位居

C.倍受传承跃居D.倍受继承跃居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金秀贤不仅迅速成为韩国最炙手可热的男星,也成为众多女性观众心目中的“男神”。

B.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出口企业一定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出口欧美这一条路,而应试图打开国内市场。

C.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D.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附近发生里氏8.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萨摩亚红十字会官员罗斯玛丽•斯诺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确保灾民有洁净的饮水和令人满意的卫生设施。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B.“马年”春节刚过,省城“霾伏”天气又“重现江湖”,且污染程度日益发展。

监测数据显示,大年初二14时,省城四个监测点的AQI高达534。

C.由于彩绘陶俑埋藏环境土壤的湿度较高,出土后所处环境湿度较低,再加上光、有害气体等的影响,导致彩绘产生干裂、起翘、褪色等问题。

D.据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

二、社科文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

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

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

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

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

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

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

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

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

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

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它所阐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将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的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

6.下列选项中关于“祭孔大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B.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

C.祭孔大典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表演紧紧围绕“礼”而进行。

7.下列对历代祭孔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汉高祖用“太牢”祭祀孔子,祭孔活动逐步升级。

B.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以后开始的。

C.清代,祭祀孔子最为隆重盛大,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D.民国政府对祭孔的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明令全国各地都要祭孔。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达到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B.中国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

C.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

D.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三、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读《江南录》

王安石

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

“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

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

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

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

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

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

噫!

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注】①历数:

指帝王继承的次序。

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

②《春秋》之义:

臣子为君亲讳,礼也。

③箕子之说:

周武王灭商后,问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商灭亡原因,箕子不讲商的恶,只讲存亡之理。

④晋国向虞国借道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君不听,为晋回军时所灭。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氏录为得焉得:

恰当、适合

B.然则忠臣国之与也与:

结交

C.数以杀忠臣之罪数:

列举

D.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徒:

仅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①一举而胜焉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吾以情得之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作者批评《江南录》创作“失实”的一组是()

①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

②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焉

③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④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

⑤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⑥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⑤⑥D.②③⑥

12.下列有关原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

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杀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

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杀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氏亡国与杀害忠臣不无关系。

D.作者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的《江南录》歪曲史实,诬陷忠良,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3分)

(2)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4分)

(3)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

(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8分)

春游南亭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注]专城:

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

(1)这首诗描写了初春的景象,哪些方面能体现“初春”二字?

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分)

 

(2)第三联中“禽响”和“柳重”两词用得精妙,请简要赏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

(2)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3),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述而》

(5),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6)?

齐鲁青未了。

《望岳》

五、语言运用(12分)

16.阅读下面文字,分别针对显示器、鼠标、键盘、主机的话,从积极的角度各写一句话进行劝说。

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4分)

某君出差在外,家里的电器满腹牢骚。

首先叹息的是显示器:

“唉,瞧我多可怜,天天被那个人盯着看。

”鼠标一听,不乐意了,说:

“看算什么?

我还天天被人攥在手里挪来挪去呢!

”键盘接过话荐,委屈地说:

“我天天都被他敲打。

”这时,主机开口说话了:

“哥几个都别说了,你们哪有我惨,我天天被人按肚脐眼……”

对显示器:

对鼠标:

对键盘:

对主机:

17.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序号)(4分)

①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观感的写照。

②有些性子急的朋友已经先走一步,很煞风景。

③同时又会忽然觉得有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伙子在眼前出现,从前也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藏着的,如今一齐在你眼前摇晃,磕头碰脑的尽是些昂然阔步的满面春风的角色,都像是要去吃喜酒的样子。

④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毫无知觉,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

⑤钟表上的时针总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一圈又一圈,移动得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

⑥到了这时,大概有两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

讣闻不断地到来,自己的伙伴一个个的都入蛰了。

序号:

18.请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

要求:

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4分)

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②博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在不断更新。

③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④博客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提要。

定义:

六、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愿化泥土

巴金

近年来我非常想念家乡,大概是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吧。

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三年半了。

我访问巴黎,在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家中吃晚饭。

朋友是法籍华人,同法国小姐结了婚,家庭生活很幸福。

我们在他家谈得畅快,过得愉快。

可是告辞出门,我却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想法:

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

一直到今天我还是这样想。

几十年来有一根绳子牢牢地拴住我的心。

一九二七年一月在上海上船去法国的时候,我在《海行杂记》中写道:

“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

”一九七九年四月再访巴黎,住在凯旋门附近一家四星旅馆的四楼,早饭前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扶手椅上,透过白纱窗帷看窗下安静的小巷,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却是北京的长安街和上海的淮海路,还有成都的街口有双眼井的那条小街……每天早晨都是这样,好像我每天回国一次去寻求养料。

这是很自然的事。

我经常提到人民,他们是我所熟悉的数不清的平凡而善良的人。

我就是在这些人中间成长的。

我的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也是在门房和马房里培养起来的。

我从许多被生活亏待了的人那里学到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

越是不宽裕的人越慷慨,越是富足的人越吝啬。

然而人类正是靠这种连续不断的慷慨的贡献而存在、而发展的。

近来我常常怀念六七十年前的往事。

成都老公馆里马房和门房的景象,时时在我眼前出现。

一盏烟灯,一床破席,讲不完的被损害、受侮辱的生活故事,忘不了的永远不变的结论:

“人要忠心。

”住在马房里的轿夫向着我这个地主的少爷打开了他们的心。

老周感慨地说过:

“我不光是抬轿子。

只要对人有好处,就让大家踏着我走过去。

”我躲在这个阴湿的没有马的马房里度过多少个夏日的夜晚和秋天的黄昏。

门房里听差的生活可能比轿夫的好一些,但好得也有限。

在他们中间我感到舒畅、自然。

后来回想,我接触到通过受苦而净化了的心灵就是从门房和马房里开始的。

只有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我才懂得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的意义。

我的心常常回到门房里爱“清水”恨“浑水”的赵大爷、马房里的轿夫老周的身边。

人已经不存在了,房屋也拆干净了。

可是过去的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

现在我明白了,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

它不是形式,不是装模作样。

主要的是严肃地、认真地接受痛苦。

“让一切都来吧,我能够忍受。

我没有想到自己还要经受一次考验,我摔断了左腿。

我没有能好好地过关。

在病床上,在噩梦中,我一直为私心杂念所苦恼。

以后怎样活下去?

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漫长的不眠之夜仿佛一片茫茫的雾海,我多么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

忽然我看见了透过浓雾射出来的亮光:

那就是我回到了老公馆的马房和门房,我又看到了老周的黄瘦脸和赵大爷的大胡子。

我发觉自己是在私心杂念的包围中,无法净化自己的心灵。

门房里的瓦油灯和马房里的烟灯救了我,使我的心没有在雾海中沉下去。

我终于记起来,那些“老师”教我的正是去掉私心和忘掉自己。

被生活薄待的人会那样地热爱生活,跟他们比起来,我算得什么呢?

我几百万字的著作还不及轿夫老周的四个字“人要忠心”。

我多么想再见到我童年时期的脚迹!

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

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

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

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阻碍,会闯过一切难关,会到我怀念的一切地方,它们会像一股烈火把我的心烧成灰,使我的私心杂念化成灰烬。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我唯一的心愿是:

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1983年6月29日

(选自《随想录》,有删节)

19.文章开头写访问法国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4分)

 

20.童年的门房和马房生活给作者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分)

 

21.理解文中两处加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可是过去的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

(2分)

(2)漫长的不眠之夜仿佛一片茫茫的雾海,我多么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

(2分)

22.标题“愿化泥土”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中国文化和现实境况中,不少人的行动原则,就是抢先得到实际的好处和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些人时时处处都不择手段地“抢”,把我们的社会变成一个越来越崇尚“抢”的世界:

在交通路口,我们看到了抢着闯红灯的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凡是需要排队的地方——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我们总能看到试图或已经“加塞儿”的人……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2级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答案B(A项“症结”应为“zhēng”;C项“一哄而散”应为“hòng”;D项“文绉绉”应为“zhōu”)

2、答案D(A项“合盘托出”应为“和盘托出”;B项“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汗流夹背”应为“汗流浃背”、“鸠占雀巢”应为“鸠占鹊巢”;C项全对;D项“屈意逢迎”应为“曲意逢迎”、“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

3、答案B(“备受”,完全地、普遍地受到,侧重范围;“倍受”,加倍地、格外地受到,侧重程度。

“继承”指一个对象直接使用另一个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也指按照法律或遵照遗嘱接受死者的财产、职务、头衔、地位等。

“传承”,更替继承、传递、接续,一般指承接好的方面。

“位居”,在一个等级标准中占有或维持一个相对位置,强调的是状态。

“跃居”是跨过某个阶段,跃升到某个地位,强调的是动作。

4、答案C(A项“炙手可热”本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贬义词。

B项“目无全牛”的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

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C项“不赞一词”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有时也指一言不发。

D项“当务之急”意为“当前急切应办的事”,句中和“目前”语义重复)

5、答案A(B项“污染程度日益发展”中“污染程度”和“发展”搭配不当;C项缺主语,去掉“由于”;D项“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杂糅。

二、社科文阅读

6.C(“从未间断”不正确,可参考第四段最后一句话)

7.B(原文没说“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从唐)

8.B(中国历代帝王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有误)

三、文言文阅读

9、答案B(与:

名词,依赖的人)

10、答案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递进。

C①介词,趁机;②介词,依靠。

D①介词,根据;②介词,因。

11、答案B

12、答案D(“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错,文中“故”字说明徐铉已死,“弹劾”无据。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已故的散骑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当写到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

这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徐氏的写法算是恰当的。

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杀害忠臣更大的。

国君即使无道,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虽然不会得到大治,但也不至于亡国。

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

周武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

等到听说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纣王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胜利。

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随国虽然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打它。

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装借路的计策。

这样说来,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则国在,忠臣被杀则国家也跟着灭亡。

我从小时起,就听说过南唐的臣子潘佑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当时大宋趁机派兵前来征讨,历数南唐后主残杀忠臣的罪过。

等得到潘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臣的言论呀。

我的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过南唐的官员,他们说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详细,我(从他们那儿)听到关于潘佑的死因应该是可信的。

既然这样,那么李煜的灭亡,就不是平白无故的。

现在看徐铉的《江南录》中写潘佑的死,极像是胡编乱说,与我过去听说的很不相同。

不止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江南录》认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

我感到很奇怪。

如果用商纣王和随国国君的旧事来衡量这件事,那么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一定有滥杀忠臣之事,由此我确信潘佑是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

凭什么知道它一定是这样的呢?

我是根据人之常情推知的。

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

我听说,潘佑和徐铉都是李煜的臣子,并且都以有文采学问被称道,十余年间在朝廷争夺名位。

在李氏王朝危机之时,潘佑直言相谏,徐铉却不上一句谏言。

在潘佑被杀时,徐铉又不能极力劝谏,最终使自己的国君落了个杀忠臣的罪名,遭到灭国之祸,这都是徐铉的缘故啊。

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又为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臣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它。

从(对待)潘佑的事来看,其他被杀的人,也能够推知(其他原因)了。

唉,如果真有这样的事的话,我认为徐铉不只事大大的诬蔑了忠臣,他对我们大宋君主的欺骗不也是很严重吗?

四、

13、翻译(10分)

(1)我知道潘佑的死确实是无罪被杀,这是徐铉隐藏了事实真相罢了。

(3分。

“信”、“匿”、句意各1分。

(2)大抵诽谤由嫉妒产生,嫉妒由不能超过别人产生,这是人的常情。

(4分。

“大凡”“毁”“胜”、句意各1分。

(3)徐铉害怕这个过错,并且又以自己的美德比不上潘佑为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义而用其它罪名诬蔑他。

(3分,“耻”、“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