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2786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8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docx

浙江普瑞科技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拟建的浙江省普瑞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大楼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祥符桥石祥路789号,莫干山路东侧,北倚石祥路,原浙江省造纸研究所院内。

北侧为规划绿地,东侧及西侧为规划金融商业用地,南侧为规划道路(短浜北路)。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0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792.3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10185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6607.3平方米)。

地下2层,地上16层,建筑高度66.9M。

建筑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6度。

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础。

基坑地下室开挖深度10米多。

1.2周围环境条件

浙江省普瑞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大楼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祥符桥石祥路789号,莫干山路东侧,北倚石祥路,原浙江省造纸研究所院内。

现状北侧为五层砖混结构楼房。

东侧为绿地,南侧为民居,西侧为民居场和库房。

现出入口位于石祥路。

1.3场内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地形、地貌特征

工程场地位于浙北平原,场地地貌属冲海积平原,地貌形态单一,现场地已平整,地势较平坦,场地地面高程一般在3.7~4.2m之间(1985国家高程)。

2、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本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构成按其成因类型和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可划分为10个工程地质层,细分为19个亚层。

各土层岩性特征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1杂填土:

灰黄色~杂色,松散,含较多砖块、砼块及块石等,局部地段表层有约20cm厚的混凝土和原建筑的老基础,充填有粘性土。

全场分布,层顶高程3.7~4.2m,层厚1.2~2.3m。

①-2素填土:

灰褐色,松散,不均匀,偶见腐殖质,局部地段表层有原建筑的老基础。

局部缺失,层顶高程1.5~2.6m,厚度0~2.4m。

②粉质粘土:

灰褐色~灰黄色,软塑~软可塑,含云母碎片、氧化铁斑点。

局部夹薄层粉土。

光泽反应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全场分布,层顶高程-0.1~3.0m,层厚0.7~2.5m。

③淤泥质粘土:

灰色,流塑,含腐殖质、有机质和贝壳碎片,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

全场分布,层顶高程-1.0~1.8m,厚度2.2~11.0m。

④-1粘土:

灰黄色~黄色,硬可塑。

含铁锰质斑点。

局部夹薄层粉土。

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震反应。

系过渡层,局部分布,层顶高程-8.5~-1.8m,厚度0~3.1m。

④-2粉质粘土:

灰黄色~黄褐色,软塑~软可塑,夹稍密状薄层粉土,含云母碎片。

略具摇震反应,无光泽反应,韧性、干强度较低。

局部缺失,层顶高程-9.4~-3.4m,层厚2.6~6.9m。

④-3粘土:

灰黄色~黄褐色,硬可塑。

含铁锰质斑点。

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震反应。

局部分布,层顶高程-9.5~8.3m,厚度0~5.6m。

⑤淤泥质粘土:

灰色,流塑,含腐殖质、有机质和贝壳碎片,局部夹软塑状粘土。

全场分布,层顶高程-12.9~-9.5m,厚度1.4~2.2m。

⑥-1粘土:

灰黄色,硬可塑,含铁锰质斑点、钙质结核和高岭土团块。

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震反应。

全场分布,层顶高程-15.1~-9.7m,厚度1.8~8.9m。

⑥-2粉质粘土:

灰黄色,软塑~软可塑,含铁锰质斑点和高岭土团块。

光泽反应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局部缺失,层顶高程-18.8~-16.2m,厚度1.1~6.4m。

⑥-3粘土:

灰黄色~青灰色,硬可塑~硬塑,局部为软可塑,含铁锰质斑点、钙质结核和高岭土团块,局部夹粉土团块。

光泽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震反应。

全场分布,层顶高程-22.6~-16.6m,厚度10.0~17.0m。

⑦粉质粘土:

灰色~灰褐色,软塑~软可塑。

含云母碎片和氧化铁斑点。

稍有光泽反应,韧性、干强度中等,略具摇震反应。

系过渡层,局部缺失,层顶高程-33.9~-31.5m,厚度0~4.2m。

⑧-1粉质粘土:

灰黄色~青灰色,硬可塑~硬塑。

含铁锰质斑点和钙质结核。

光泽反应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全场分布,层顶高程-36.3~-32.4m,厚度1.6~6.6m。

⑧-2粘土:

灰褐色~青灰色,软可塑。

含云母碎片和氧化铁斑点。

光泽反应光滑,韧性、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

局部分布,层顶高程-36.8~-35.3m,厚度0~4.5m。

⑨-1砾砂:

灰黄色~灰褐色,中密~密实。

含云母屑和贝壳碎片。

全场分布,层顶高程-41.3~-38.6m,厚度4.9~7.7m。

⑨-2圆砾混粉质粘土:

灰黄色~灰色,中密~密实。

从上至下颗粒逐渐变大,砾石粒径以1~3cm为主,最大粒径5~6cm,砾粒含量40%左右。

砾石成分以石英砂岩、熔结凝灰岩为主,亚圆形,质硬。

充填物为砾砂、粘性土。

局部粘性土含量较高。

全场分布,层顶高程-47.2~-45.0m,厚度2.2~5.1m。

⑩-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

紫红色,岩石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已风化成粘性土,硬可塑~硬塑,有残余结构强度。

全场分布,层顶高程-50.3~-48.8m,厚度0.2~1.5m。

⑩-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紫红色,微显层理,锤击声哑,岩体较完整。

全场分布,层顶高程-51.2~-49.7m,厚度0.4~2.4m。

⑩-3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

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见铁锰质,局部渐变为砂岩。

岩体较完整~完整,锤击声哑,有轻微回弹,较易击碎,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全场分布,层顶高程-53.0~-50.8m,最大进入深度为7.2m。

3、不良地质作用

本场地地形平坦,地层近水平分布。

场地及附近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本场地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4、地下水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

孔隙潜水:

场地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浅部②粉质粘土~④-3粘土中,分布广泛。

浅层地下水主要接受附近河流和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水位埋深在0.7~1.6米左右,相应的地下水位高程为2.0~3.2m,据周边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1.0~1.5米。

孔隙承压水:

赋存于深部⑨-1砾砂和⑨-2圆砾混粉质粘土层中,尤以⑨-1层含水量丰富,渗透性较好。

⑨层以上覆盖有③层淤泥质土、④层粉质粘土、⑤层淤泥质土、⑥粘土、⑦层粉质粘土和⑧层粘土,构成了相对隔水的承压顶板。

承压水受气候影响不明显,其主要补给来源为上游侧向潜水,侧向径流缓慢,一般以人工深井开采为主要排泄途径。

由于基坑底板距承压含水层顶板尚有30m以上,承压水对围护桩施工基本无影响。

二、编制依据

1、《浙江省普瑞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大楼地下室施工基坑围护设计初步方案》(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

2、《浙江省普瑞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大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浙江大地岩土勘察有限责任公司);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6、《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省标DB33/工1008-2000)。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BJ08-61-97)

1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工50323-2001)

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

14.《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DGJ08-903-2003)

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

1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三、基坑围护设计概况

3.1基坑围护设计方案

1.基坑地下室采用三轴强力水泥搅拌桩按套一孔法施工形成止水帷幕植入予应力钢筋混凝土工字型围护排桩结合一道(南侧两角撑采用两道支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围护方案

2.基坑内外采用排水沟.集水井明泵降排水方案。

3.2、三轴强力水泥搅拌桩

(1)三强水泥强力搅拌桩直径Φ850,搭接250,按SMW工法要求套一孔搭接搅拌成桩,以确保帷幕的封闭性。

在打设搅拌桩后紧跟着植入予制工字形围护桩,使工字形围护桩和搅拌桩水泥土混合形成止水挡土帷幕。

(2)搅拌桩帷幕采用强度等级为42.5MPa的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20%,水灰比1.0。

(3)搅拌桩施工工艺为二次喷浆二次搅拌,采用六道搅拌叶片增加土体搅拌次数,提升速度均控制在1.0m/min以内(根据现场施工状况,施工工艺可调整)。

(4)搅拌桩应从地面开始成桩,并保持均匀、连续,严禁在提升喷浆过程中断浆,特殊情况造成断浆应重新成桩。

3.3、工字形围护桩

(1)工程采用400×800工字形桩作为围护桩。

工字形桩为予应力砼予制。

桩砼强度等级为C50,蒸汽养护。

采用现场静压成桩,配筋采用予应力砼用钢棒(GB/T5223.3-2005)。

3.4、土方开挖

(1)施工图之剖面图中所示的基坑标高为基础底板及承台垫层底标高,实际开挖深度应结合地下室施工图进行。

(2)挖土机和运土车须在指定出入口进入基坑,边挖边退出基坑。

严禁挖土机和运土车沿坑边行走。

(3)严格控制基坑边超载,除出土通道外,基坑四周10m范围内施工超载不得超过15Kpa,施工车辆应在基坑边指定的路线和位置行驶、停放,土方应及时外运。

(4)土方开挖应结合后浇带位置分块分层进行,以充分发挥基坑的空间效应,缩短基坑全面暴露时间,但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土坡的高差(不宜大于2m)和坡度,防止坑内土体滑坡。

(5)基坑挖土施工应做到“五边”即:

边挖、边凿、边铺、边浇、边砌。

坑底无垫层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确保基坑土体不长期暴露,提高基坑稳定性,并尽早施工地下室底板。

(6)压顶梁、支撑及围囹严禁堆载,挖土机械不得直接碾压在支撑上,挖土机械需通过时,应在支撑两侧填土(填土面应高出支撑面30cm),并铺设路基箱后方可通行,挖土过程中严禁挖斗撞击支撑及立柱,严禁超挖。

(7)基坑先开挖至底板标高后,再分批开挖出承台、地梁及电梯井位置,距基坑底30cm土方以及承台和电梯井宜采用人工开挖。

3.5、钢网喷射砼:

(1)上部放坡采用喷射70厚混凝土,内配Φ6.5@200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

石子:

砂=1:

2:

2(重量比),石子粒径5-10mm,浆液水灰比0.45-0.50,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中双向钢筋网片的搭接长度为300mm,水平加强钢筋连接采用焊接。

3.6施工监测

1、监测内容及要求

(1)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基坑开挖过程中应由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基坑四周土体深层和浅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围护体系受力监测及地表上支撑体系沉降监测。

(2)各项监测的零点均应在第一层土方开挖前测试,各项监测项目的数量、布置详见施工图。

(3)监测预警值:

连续三天侧向变位速率≥3mm/d,总侧向变位≥4cm;水位变化预警值为变化幅度≥500mm/d,支撑内力预警值钢筋实测内力≥200N/mm2。

2、施工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抢险、堵漏设备和材料,具体数量与施工单位协商后确定。

3、如开挖过程中监测结果反映出现异常情况,应采取如下措施:

(1)如出现基坑变形速率持续增大,或支撑局部出现险情,可采取立即回填袋装砂土、坑后卸载,增补斜撑,补打锚杆等措施。

(2)如出现渗漏险情,应及时采取坑内堵漏、导管引水,必要时采取坑后压密注浆。

(3)若基坑降水困难,无法进一步开挖,可增加轻型井点或深井等方法处理。

(4)立即通知各有关单位研究对策。

四、施工部署

4.1总体部署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基坑围护施工队伍必须尽快进场施工,且进场前作好充分的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准备,以便进场后能尽快进入正常施工状况。

为配合整体土建、基坑开挖工作,总体上的人员、机具、设备安排还应该按建设单位(或总包)的总体要求而动态进行调整。

根据工程合同进度要求,合理组织不同机械设备足量、分时、分批进场进行水泥搅拌桩、工字形桩各项目施工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施工技术和质量保证措施。

进场前安排好施工人员住宿条件、施工用水、电等。

办理好标高控制点、轴线控制点等交接手续。

4.2项目班子组织和管理

该基坑围护施工采用了工字形桩新工艺,我公司根据工程重要性及其特点委派了具有施工经验丰富、技术过硬、作风硬朗的专业施工队伍承担施工任务,同时相应配备有工地生产、指挥、管理经验丰富的工程管理人员组成项目部。

具体组织人员及岗位职责如下所示:

项目经理沈建江项目副经理刘新建

技术负责人樊京周

施工员徐斌

质检员戴建光

安全员汤旭锋

资料员庄千言

材料员严飞行

电工胡世斌

4.3工程测量

1施工准备

1)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一起对现有的测量控制点坐标进行校核,作为施工测量放线的依据。

2)了解设计意图,基础工程整体布局,工程特点、施工布置、进入情况、周围环境、现场地形、定位条件,并做好内业计算工作。

3)进行测量仪器的检定和配备,并准备测量资料和表格。

4)收集施工坐标和测量坐标系统的换算数据。

5)应业主要求,为保证整体规划,其放线后须经业主确认,并做为本工程定位依据。

2测量定位精度要求

1)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线,包括建筑物的主轴线,其测距精度不低于2/10000,测角精度不大于20"。

2)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

桩位偏差不超过50mm

3轴线控制

在施工前,必须在主控制轴线的基础上建立整个工程的次级轴线控制网。

根据工程控制轴线,放出桩位线,并用白灰做标志,以便于开挖沟槽。

每个桩进行施打前,对桩位重新进行复核,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4标高控制

在桩基施工区域附近设置2个以上控制桩的水准点,其位置不应受桩机的影响(一般为操作距离为40米以外)轴线位置在距外墙桩5-10m处,以控制轴线及标高,测定完毕后要请相关部门验收并办理好相关手续。

4.4施工准备

1、组织准备

施工任务接手后立即成立项目经理部,建立项目管理机构,并选择技术骨干,组织劳务队伍及时进场。

2、技术准备

根据施工图、地勘报告及有关规范,在开工前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工作。

项目经理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图纸会审,认真领会设计要求,同时进行内部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承包合同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教育。

并向工程监理汇报施工有关情况。

3、现场准备

平整作业场地和临设场地,修通场内道路,接通施工和生活用水,电网,安装施工现场照明灯具。

查清地下管线、地表和空中障碍物,报请业主及时处理。

在必要处设置警示标志。

与业主进行正规的测量基准点和桩位定点资料的交接手续。

设置测量控制点,并使其不受施工影响。

做好各项原材料试验。

根据规划总平面编制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建造生产临时设施,落实生活设施。

4、物资准备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已齐备。

材料采购根据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程序实施,项目部根据不同施工阶段所需材料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及检测体系。

根据工程进度编制所需材料计划,分轻重缓急保质保量供应。

材料运

输储存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程序实施。

4.5施工机械配备和劳动力组织

根据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在保证总工期的前提下科学、经济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如下页表2所示。

相关施工队及劳动力配备如下: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功率(KW)

用于施工部位

备注

1

改进型深搅压桩机

ZJ-90-K

1台套

225

Φ850搅拌桩、工字形桩施工

2

注浆泵

B200

3台

15×3

搅拌桩注浆

3

电焊机

BX-300

2台

20×2

焊接

4

搅拌机

JS-300

2台

5×2

制浆

5

卷扬机

JY-1.5

1台

3

调直钢筋

6

电缆

300m

现场用电

7

配电箱

8只

配电

8

挖掘机

PC-200

1台

现场调用

9

全站仪

1台

工程测量

10

水准仪

1台

工程测量

11

砼喷射机

KP-5

1台

喷射混凝土

水泥搅拌桩、工字型桩施工队6人(班长1人)。

视工程进度,适当增加施工人员。

4.6材料供应和管理

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等工作由材料员专职执行。

材料采购根据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程序实施,项目部根据不同施工阶段所需材料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及检测体系。

根据工程进度编制所需材料计划,分轻重缓急保质保量供应。

材料运输储存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程序实施。

4.7基坑总体施工顺序

1、沿基坑一周先进行场地平整,打设三轴强力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及时植入工字型围护桩,支撑桩可安排在工程桩阶段施工。

2、沿基坑周边分段分层开挖,及时进行护坡施工,直至压顶梁面放坡处。

3、开挖至压顶梁底铺设碎石砼垫层,绑扎钢筋。

预埋焊接锚筋、支模浇筑压顶梁混凝土。

4、待支撑混凝土达设计强度80%后,开挖至围囹梁、支撑梁底(第二道支撑与第一道支撑方法相同),铺设碎石砼垫层,绑扎钢筋、焊接吊筋、支模浇筑围囹梁、支撑梁混凝土。

5、待支撑混凝土达设计强度80%后,分块分层分段向下开挖至坑底(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挖集水井排水)。

6、开挖各承台、电梯井及地梁基槽,施工砖模,绑扎钢筋,浇筑基础底板和换撑带(条)。

待底板混凝土及换撑带混凝土达设计强度80%以上时(且养护期不少于7天),可进行支撑梁的凿除,并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直至±0.000。

4.8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总体要求,进度计划安排原则为:

根据工艺确定施工顺序,循序渐进、合理穿插、流水平行,确保质量和工期。

同时积极做好本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详细计划安排如下:

1、施工工期

本工程基坑围护工字形桩设计约250根,根根据场地及地质条件、工艺特点、及施工顺序计划投入改进型深搅-工字形桩压桩机1台套。

每台套按日成工字形桩施工约7根计,不含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则该地块围护桩墙(包括三轴强力水泥搅拌帷幕及工字形桩的施工)施工工期约40日历天;

3、土方放坡开挖、编网喷射混凝土、压顶梁、支撑梁施工尽可能结合工字形桩的施工进展,合理穿插、流水平行施工。

最大限度保证总工期目标实现。

4.9现场总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参见附图。

五、本基坑工程难点、重点及需要建设方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基坑工程难点:

1.1周边环境复杂,围护桩距周围建筑物(构筑物)距离较近,围护桩吊桩等施工困难。

场地小,围护桩机庞大(平面尺寸12M*15M,高度28M),桩机转角处移位困难。

1.2现场地地表部分地段分布有厚度不等的混凝土(大于200mm),须凿除;场地内地下分布有原建筑物基础,影响三轴强力水泥搅拌桩成桩和工字型桩的植入。

可以提前凿处地表的混凝土,清理原来的旧基础。

1.3场地进出口通道狭窄,给大型桩机设备的进出场和工字型桩的运输带来困难。

1.4场地地下部分地层硬度较大,三轴桩搅拌困难,工字型桩植入困难。

可以改变浆液比重,减少摩擦力,保证工字型桩顺利植入。

场地小,工字型桩堆放困难,运输困难。

2、本基坑工程重点:

2.1帷幕,要求三轴强力水泥搅拌桩搭接良好,整个基坑形成完整的帷幕,防止漏水。

2.2工字型桩,植入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桩顶标高控制准确。

间距均匀。

2.3周边环境保护,建议建设方在工程施工前应委托专业单位对周围的民房和其他建筑物进行鉴定,确定施工前建筑物的开裂等现状,开挖过程中加强对周围建筑物的监测和控制,防止变形过大影响周围建筑物和民房的使用。

泥浆有序排放,控制施工噪声,减少扰民。

2.4土方开挖,基坑开挖深度达10多米深,风险较大,应按照规范要求,分段、分层、分阶段有序开挖,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稳定。

3、需要建设方解决的主要问题

3.1平整场地,清理场地内的堆土。

3.2清障,清理场地地表的混凝土和原建筑物基础。

3.3树木迁移,对施工影响范围的绿化树木尽早迁移。

3.4做好三通一平工作,水通(水接口需到施工场地边)、施工用电(一台套三轴强力搅拌压桩机至少需配备315KVA的变压器一台)、路通。

3.5周围房屋鉴定,确定房屋施工前的状态,和房屋开裂情况。

3.6建议:

由于施工场地狭小,钻孔灌注桩和围护桩分开施工,以免相互干扰,而且围护桩先行施工。

6.1、支撑桩(钻孔灌注桩及钢立柱)

 

 

支撑桩根据设计图纸一部分用工程桩代替,没有代替的支撑桩采用钻孔灌注桩,类型为摩擦桩,安排在工程桩施工阶段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上页所示。

其中“*”为关键工序,必须由施工员或质检员在场。

1、成孔准备:

(1)场地准备

①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地点水文、工程地质勘探资料及机具,设备、动力、材料、运输等供应情况进行施工场地布置。

②设备进场前场地做到“四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电通、通迅通,施工场地平整,按工程分类进行生产道路,水路,电路,施工作业区和工人生活区科学规划并有效实施。

(2)护筒埋设

护筒用6mm钢板卷焊制作,其内径大于桩孔直径100~150mm。

测量人员将桩位样点放出后,施工员监督钻机工人将样点用十交叉线引出,然后开挖,一般以挖至粘土层为准,即可埋设护筒。

护筒埋设时,施工员应先进行位置复核,复核后护筒周围用粘土或粘性泥块填埋夯实,以防漏浆。

(3)泥浆池及沉淀池开挖

施工员按施工场地布置图,确定位置开挖泥浆池及沉淀池,所选位置,应以不影响运输,桩机的施工,方便泥浆循环及废浆的排放为宜。

泥浆池的体积一般以钻孔容积的1.5倍以上,为避免各机作业干扰可设多个独立作用泥浆池。

设沉淀池一个,容积50m3以上。

(4)设备安装和就位

①设备吊移孔位必须由持有专业执照的起重人员作业,严禁无照操作,吊移时地面应有专人配合指挥。

②钻机安装就位之后,应精心调平,并支撑牢固,确保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位。

作业之前,设备应先试运转检查,以防止成孔或灌注中发生机械故障。

③所有机电设备接线必须安全可靠,处于运输道路上的电缆,应外套管道保护或挖沟埋设。

④各项设备的安装、使用、搬迁、拆卸和维护保养,应按其说明书操作使用。

(5)施工员认真了解钻机机型及性能,对各机组的钻杆规格、联接方式、长度、钻头类型,做到记录在案,心中有数,并对所有钻具的类型尺寸、编制成文后,提交给甲方代表和监理工程师。

(6)钻孔准备开孔前2小时,将钻孔开孔通知单送达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经认可签字后再送到钻机,同时向钻机操作人员介绍该孔的地质情况及注意事项,并建议使用适合该孔地层的钻具。

(7)钻机就位,钻头应对准桩位,钻杆中心、钻头中心、护筒中心三者在同一铅垂线上。

(8)钻机钻孔过程中必须视钻机钻进情况随时检查掌握各项数据,包括孔深、钻杆长度,泥浆比重。

(9)钻孔过程中,根据地勘地层深度和前孔钻进资料相对比,及时判断所钻层位是否与地质资料相符合,同时检查钻机上的原始记录是否正确。

(10)在钻进时,如遇到钻具出现跳动、蹩车、蹩泵、孔内严重漏水或钻孔偏斜、缩颈、塌孔等现象时,应及时查明原因,调整钻进技术参数,控制钻速。

(11)终孔前必须采取终孔标准层样本,同时,甲方代表或监理必须到场见证签字,对各项数据、机上余尺、机高、孔深、时间等,立即记录在案。

(12)孔深测量和一次清孔

验收孔深合格后,将钻头提离孔底10~20cm,输入比重1.15~1.25的泥浆循环清孔,必须使孔底沉渣和泥浆比重达到要求后,再请监理及甲方代表复核孔深,经认可后再提钻,同时通知下道工序进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