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2947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docx

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

2018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第三套

一、单选题。

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句话出自()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答案:

D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答案:

B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答案:

D

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答案:

A

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答案:

C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答案:

A

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答案:

B

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答案:

C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答案:

C

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答案:

B

11.衡量教师教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A.教案计划

B.教案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答案:

B

12.教案的基本任务是()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答案:

A

13.社区教育的实质是()

A.教育的社会化

B.社会的教育化

C.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

D.全民接受教育答案:

C

14.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A.结合教育教案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答案:

A

15.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初期答案:

C

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

A.身体发育不良

B.智力发育不良

C.认识水平较差

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答案:

D

17.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案问题的著作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案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答案:

A

18.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

C

19.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答案:

D

20.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A.15世纪初

B.16世纪初

C.18世纪

D.19世纪初答案:

B

二、多选题。

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少选、多选者,该小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与生产劳动在()时期是相互脱离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答案:

BC

2.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类型主要有()

A.官学

B.骑士学校

C.私学

D.书院

E.教会学校答案:

ACD

3.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应包括()

A.认知领域

B.思维领域

C.交往领域

D.情感领域

E.动作技能领域答案:

ADE

4.教育要素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A.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之间的联系

B.教育活动的主客体之间联系

C.教师与社会的联系

D.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E.教育内容与社会的联系答案:

AB

5.下列教育论著中,哪些是“二战”后产生的()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案论》

C.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D.赞可夫的《教案与发展》

E.《学记》答案:

CD

6.社会的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

A.制约着教育的目的B.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C.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E.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答案:

ABD

7.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有()

A.促进生产发展B.推动社会制度进步

C.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过程

D.传递和继承人类精神文明

E.选择经验和人才答案:

CDE

8.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了()

A.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B.自然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

C.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D.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E.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答案:

ACE

9.1958年制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三结合”是()

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B.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E.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答案:

ABE

10.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是()

A.适龄儿童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

B.义务教育是自愿接受的教育

C.国家社会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教育

D.义务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

E.家长有义务为子女受教育提供条件答案:

ACDE

11.教育目的规定着()

A.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

B.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

C.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

D.教育内容和方法

E.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和任务答案:

BC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具备下列条件()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B.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关系确定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E.消灭社会分工答案:

ABD

13.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有()

A.学科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教案方法

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答案:

ABCE

14.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艺术美

B.心灵美

C.社会美

D.科学美

E.自然美答案:

ACDE

15.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班级活动

D.文化艺术活动

E.个人活动答案:

ABE

16.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

A.先导性

B.感染性

C.终身性

D.个别性

E.针对性答案:

ABCDE

17.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教结合的基本形式有()

A.互相访问

B.通讯联系

C.家长会

D.教育讲座

E.家庭学校答案:

ABCDE

18.教师劳动具有下列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E.权威性答案:

ABCD

19.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下列观点()

A.教师中心论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儿童中心论

E.教育万能论答案:

AD

20.下述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有()

A.个性已基本形成

B.性格已基本定型

C.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D.学习动机较为单纯

E.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答案:

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启发”一词源于《论语》中所讲的____。

答案: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是____。

答案:

社会分工

3.遗传素质的____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的和阶段。

答案:

成熟程度

4.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答案:

教育目的

5.以____、____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教案内容。

答案:

五经 四书

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指向的是____和____。

答案:

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7.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先后经历了____、____科学教育学建立等几个阶段。

答案:

萌芽阶段 独立形态阶段

四、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教育原理

答案:

教育原理是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即它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2.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3.师德答案: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教育教案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4.课外活动

答案:

课外活动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案相配合,在课堂教案之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答案要点:

(1)解释教育实践

(2)指导教育实践

(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

(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

(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

(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案要点: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案内容的选择

(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案方法、教案手段和教案组织形式的改革

(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六、论述题(10分)

试论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答案要点:

(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想走向现实。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的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七、实例分析(8分)

试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下文中所述事例: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答案要点:

1.这是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文章。

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因家长“不使学”而最终并没有成材的故事。

2.方仲永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

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

方仲永五岁时,已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可谓天资聪慧,但因其父只知“日扳仲永环遏于人”却“不使学”,致使方仲永十二三岁已“不能称前人之闻”,二十来岁已“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经历说明,良好的先天素质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精心的教育者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3.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借以将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媒介物。

二、单选题

1.中国先秦时期的《》,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A、礼记B、学记

C、大学D、中庸

2.一般认为的《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部研究教案法的书。

A、亚里斯多德B、昆体良

C、柏拉图D、夸美纽斯

答案:

1.B;2.B。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狭义)

2.德育

答案:

1.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2.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给予多方面培养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是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人身心发展规律,用一定社会多方面的外在要求,对受教育者思想言行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培养,以使他们形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课程名词概念的把握程度。

教育学课程的名词解释均以文字教材《教育学》为准,首先,要把握名次概念的内涵,其次,注意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

如上面的“教育”概念,可以从各个要素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依据、内容、目的、特征等方面去把握。

四、简答题

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三结合教育合力的重要意义。

答案: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具体说来,是指: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教育的完整衔接;

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统一教育方向;

三结合教育合力有利于发挥教育的互补作用。

这类考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问题全面掌握的程度,只需要清楚地答出问题的基本要点,不需要对问题的要点展开论述。

五、论述题

例:

谈谈自己对“教育性教案”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说明该如何运用教案这条德育途径。

在回答这道题时要结合为什么要利用教案作为德育途径,怎样实施来进行,同时一定结合自己的德育实践来谈。

将课本上的内容和自己的工作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这类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教育理论和联系实际的能力。

答论述题要求对学过的理论能够抓住要点展开论述,如要求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教育工作的实践,把它们作为阐述观点的材料。

要求观点和材料统一,语言精练。

如不能展开论述,或不能联系实际,在评分上会被扣掉相应的分值。

六、实例分析题

例如:

前不久,我在xx小学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

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

你的感触是什么?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教师的行为。

回答此题,首先应表明态度,你对这位教师的行为是支持还是愤慨。

其次结合实例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分析:

教师对学生要真心热爱。

1.教师要对学生亲切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2.教师要对学生的爱要做到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统一,3.教师热爱学生,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差生、落后生。

再从教师的义务方面分析:

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再按这些理论对照这位教师的所做所为。

实例分析题,试卷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

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

教育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教案大纲和教科书。

2.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的矛盾是基本矛盾。

3.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4.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有两个,它们是: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不均衡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

6.为了判断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探寻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7.课外教育的特点是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的广泛性、活动的自由性、形式的多样性。

8.教师的劳动价值在于:

发展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单选题:

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每题1分,共15分)

1.《大教案论》的作者是D。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C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3.D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A、社会B、环境

C、遗传素质D、教育

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案”主张的是B。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9.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A体现出来的。

A.教案计划    B.教案大纲      

C.教案内容    D.教科书

10.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D。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11.“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2.“拔苗助长”违背了C教案原则。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3.在多种的教案组织形式中,D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案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案    D.班级授课

14.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的D负责。

A.思想品德发展B.身心发展

C.智力发展D.全面发展

15.中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发现教育问题,依靠教育专家、学者的帮助,在教育实践中展开研究,并以研究成果指导自身实践的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三、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2分)

1.双轨制

双轨制,就是把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两个不同的方向和要求,构成学制上两个不同的轨道和系统。

2.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案

教案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4.教育合力

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在于:

(1)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2)指导教育实践;

(3)推动教育改革实践。

2.简述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

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改革的重点已转到基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2)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改革的重点;

(3)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4)重视个性教育,注重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5)加强改进道德教育是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

3.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案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案原则有:

(1)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4.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具体任务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案任务;

(2)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3)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4)教师要开展教育科研。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谈谈你对德育过程基本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要点: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具有知行培养的统一性。

(2)德育过程是不断激发,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性。

(3)德育过程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4)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每个要点各2分,展开论述给3分,有自己看法的给3分)

2.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教师劳动特点的理解。

答案要点: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和示范性等特点。

(2分)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任务的全面性、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2分)

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还表现在对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的不断创新上,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智上。

(3分)

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教师的劳动具有长远性,这主要是由于人才成长周期长的原因。

教师应树立长远的观念,与其他教师密切合作,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分)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示范性。

他要通过师范的方式,以自己的才学、能力、品德去影响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学生。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来自于学生的“向师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3分)

能结合自己体会举出实际例子给3分。

不联系自己实际体会酌情扣3——5分。

六、实例分析(13分)

“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老师说:

“别给我们排队了。

”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

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而眼湿润了。

事后,他对记者说: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