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33087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7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docx

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

2015-2016学年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2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C6H12O6(葡萄糖)+6O2

6CO2+6H2O

B.HCl+KOH═KCl+H2O

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

3.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

B

C

D

硅太阳能电池

锂离子电池

太阳能集热器

燃气灶

A.AB.BC.CD.D

4.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B.在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C.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少

D.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可知,石墨稳定

6.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  )

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7.在2A+B⇌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L•s)B.v(B)═0.3mol/(L•s)

C.v(C)═0.8mol/(L•s)D.v(D)═1mol/(L•s)

8.在工业生产中,降低能耗是重要的节能措施.下列说法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使用恰当的还原剂,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把金属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B.研制出性能优良的催化剂可以使反应温度降低,提高反应速率,从而起到节能效果

C.制水泥、玻璃等硅酸盐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我们应通过降低其产量来节能

D.利用铝的还原性和铝转化为氧化铝时能放出大量热的性质,工业上常用铝粉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9.可逆反应:

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

2: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10.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A

B

C

D

研究目的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图示

A.AB.BC.CD.D

1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1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M(g)+N(g)⇌R(g)+2X(?

),该反应中R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X为气体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X为固体或液体

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X为气体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X为固体或液体

13.将2molSO2和2molSO3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SO2+O2⇌2SO3,达平衡时SO3为nmol.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平衡后SO3的物质的量大于nmol的是(  )

A.2molSO2和1molO2

B.2molSO2和1molO2和2molSO3

C.4molSO2和1molO2

D.3molSO2和0.5molO2和1molSO3

1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内氨的物质的量增加了1mol,则有关该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  )

A.υ(H2)=0.15mol/(L•min)B.υ(N2)=0.2mol/(L•min)

C.υ(N2)=0.1mol/(L•min)D.υ(NH3)=0.2mol/(L•min)

15.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QkJ的热量,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C4H10(g)+

O2(g)═4CO2(g)+5H2O(l)的△H为(  )

A.+8QkJ•mol﹣1B.+16QkJ•mol﹣1

C.﹣8QkJ•mol﹣1D.﹣16QkJ•mol﹣1

16.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CH3CH2OH(l)+6O2(g)═4CO2(g)+6H2O(l)△H=﹣1367kJ/mol,可见乙醇燃烧热△H=﹣1367kJ/mol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17.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且b>a.Hg(l)+

O2(g)=HgO(s)△H=﹣akJ•mol﹣1Zn(s)+

O2(g)=ZnO(s)△H=﹣bkJ•mol﹣1由此可知反应Zn(s)+HgO(s)=ZnO(s)+Hg(l)的焓变为(  )

A.﹣(b﹣a)kJ•mol﹣1B.+(b﹣a)kJ•mol﹣1

C.(b﹣a)kJ•mol﹣1D.(b+a)kJ•mol﹣1

18.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应:

CH4(g)+2NO2(g)⇌N2(g)+CO2(g)+2H2O(g)△H=akJ/mol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0molCH4和1.2molN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时间/min

n/mol

0

10

20

40

50

T1

n(CH4)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

0.50

0.30

0.18

0.15

A.10min内,T1时CH4的化学反应速率比T2时小

B.温度:

T1<T2

C.a<0

D.平衡常数:

K(T1)<K(T2)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0、△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0.已知:

CH4(g)+2O2(g)=CO2(g)+2H2O(g)△H=﹣Q1;

2H2(g)+O2(g)=2H2O(g)△H=﹣Q2;

H2O(g)=H2O(l)△H=﹣Q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

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4Q1+0.5Q2B.4Q1+Q2+10Q3

C.4Q1+2Q2D.4Q1+0.5Q2+9Q3

21.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

3A(g)+2B(g)⇌4C(?

)+2D(?

),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

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35%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

D.增加C,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22.已知:

A(g)+O2(g)═AO2(g)△H=﹣393.5kJ/mol;2B2(g)+O2(g)═2B2O(g)△H=﹣483.6kJ/mol.现有0.4mol的A和B2组成的混合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127.06kJ热量,则混合物中A与B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

3B.1:

2C.1:

1D.3:

2

 

二、填空题(本题共5道小题,共56分)

23.可逆反应2Cl2(g)+2H2O(g)⇌4HCl(g)+O2(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分别采取下列措施(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降低温度,Cl2的转化率  ;v正  ;

(2)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He,则HCl的物质的量  .

(3)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加入He,则O2的体积分数  ;

(4)若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从Cl2和H2O开始至平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密度  ,相对分子质量  .

24.工业上合成氨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H=﹣92.44kJ/mol;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部分性质见下表:

气体

氮气

氢气

熔点(℃)

﹣210.01

﹣252.77

﹣77.74

沸点(℃)

﹣195.79

﹣259.23

﹣33.42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随着温度的升高,K值  (填增大、减小、不变).

②平衡常数K值越大,表明  (填序号).

A.N2的转化率越高

B.NH3的产率越大

C.原料中N2的含量越高

D.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5.用50mL0.50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2)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环形铜质搅拌棒代替?

  (填“能”或“不能”),其原因是  .

(3)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用0.55mol•L﹣1的原因是:

  .实验中若改用60mL0.5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或“不相等”);

(4)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6.I.请认真观察图,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中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发生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提供能量,该反应的△H=  (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H2O(g)△H=﹣241.8kJ•mol﹣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kJ•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

(3)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Ⅱ)与实线(Ⅰ)相比,活化能大大降低,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II.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的△H为  .

27.某研究小组拟用定量的方法测量Al和Fe分别与酸反应的快慢,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

(1)检查图1所示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若要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相同时间段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也可以测量  .

(3)实验测得铝丝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t1~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4)已知:

①Fe(s)+

O2(g)=FeO(s)△H1=﹣272.0kJ•mol﹣1;

②2Al(s)+

O2(g)═Al2O3(s)△H2=﹣1675.7kJ•mol﹣1.

Al和FeO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某同学认为,铝热反应可用于工业炼铁,你的判断是  (填“能”或“不能”),

你的理由是  .

 

2015-2016学年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2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

【分析】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生成;

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C.化学反应不一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解答】解:

A.化学反应必定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故A正确;

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会产生新物质,故B正确;

C.化学反应不一定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如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都是气体,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C6H12O6(葡萄糖)+6O2

6CO2+6H2O

B.HCl+KOH═KCl+H2O

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放热反应中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小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吸热反应中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

【解答】解:

A.C6H12O6体内氧化是氧化反应,是常见放热反应,故A错误;

B.HCl和KOH反应是中和反应,是常见放热反应,故B错误;

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

B

C

D

硅太阳能电池

锂离子电池

太阳能集热器

燃气灶

A.AB.BC.CD.D

【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分析】化学变化中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题时要注意看过程中否发生化学变化,是否产生了热量.

【解答】解:

A.硅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锂离子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太阳能集热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

D.燃烧是放热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正确.

故选D.

 

4.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加热、增大浓度、增大接触面积、构成原电池,均可加快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A.加热时,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选;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不生成氢气,则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减小,故B选;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C不选;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选;

故选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B.在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C.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少

D.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可知,石墨稳定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

B.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叫做该物质的热值;

C.硫蒸汽比硫固体所含能量高;

D.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解答】解:

A.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

B.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叫做该物质的热值,C燃烧必须是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才是C的热值,选项未指明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B错误;

C.因为硫固体变为硫蒸气要吸热,所以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故C错误;

D.比较稳定性应比较其能量的高低,由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可知,金刚石能量高,不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6.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  )

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考点】焓变和熵变.

【分析】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也无法判断反应过程的热效应.

【解答】解: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也无法判断反应过程的热效应,故选:

A.

 

7.在2A+B⇌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L•s)B.v(B)═0.3mol/(L•s)

C.v(C)═0.8mol/(L•s)D.v(D)═1mol/(L•s)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把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然后比较大小.

【解答】解:

对反应2A+B=3C+5D,都换算成D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

A、v(A)=0.5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

v(A)=

×0.5mol/(L•s)=1.25mol/(L•s);

B、v(B)=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5v(B)=5×0.5mol/(L•s)=2.5mol/(L•s);

C、v(C)=0.8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

v(C)=

×0.8mol/(L•s)=1.33mol/(L•s);

D、v(D)=1mol/(L•s),

故B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B.

 

8.在工业生产中,降低能耗是重要的节能措施.下列说法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使用恰当的还原剂,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把金属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B.研制出性能优良的催化剂可以使反应温度降低,提高反应速率,从而起到节能效果

C.制水泥、玻璃等硅酸盐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我们应通过降低其产量来节能

D.利用铝的还原性和铝转化为氧化铝时能放出大量热的性质,工业上常用铝粉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考点】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A.还原剂还原性强可在低温下反应;

B.催化剂可以使反应温度降低;

C.降低其产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D.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解答】解:

A.还原剂还原性强可在低温下把金属从矿石中提取出来,故A正确;

B.催化剂可以使反应温度降低,能加快反应速率,从而起到节能效果,故B正确;

C.降低其产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用从生产工艺方面考虑节能,故C错误;

D.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用来冶炼其他金属,故D正确.

故选C.

 

9.可逆反应:

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

2: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不能说明反应v正=v逆;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2,说明反应v正=v逆;

③反应速率之比为2:

2:

1,不能说明反应v正=v逆;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

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不变;

⑤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时密度始终不变;

⑥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解答】解: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不能说明反应v正=v逆,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同时生成2nmolNO2,说明反应v正=v逆,达到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反应速率之比为2:

2:

1,不能说明反应v正=v逆,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故③错误;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④正确;

⑤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时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⑤错误;

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故⑥正确;

故选B.

 

10.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A

B

C

D

研究目的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图示

A.AB.BC.CD.D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合成氨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利用压强对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然后结合图象来分析;

B、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利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图象来分析;

C、利用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并结合图象来分析;

D、利用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结合图象来分析.

【解答】解:

A、该反应中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并且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越少,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

B、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反应移动,则氮气的转化率降低,与图象中转化率增大不符,故B错误;

C、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