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317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101中学2018届高一语文期末试题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自诩(xǔ)淆(xiáo)乱面面相觑(qù)前合后偃(yǎn)

B.处(chǔ)境伺候(cì)惩(chěng)前毖后繁文缛(rǔ)节

C.卑鄙(bǐ)脑髓(suǐ)休戚(qī)相关鞭辟(pì)入里

D.提(dī)防剔(tī)除乞骸(hái)骨归根结蒂(d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糟粕荒疏刎颈之交春风料峭

B.斟酌仓皇冠冕堂皇礼尚往来

C.丰盈囊括躁动不安无事生非

D.寒喧罪孽兼收并蓄厉精图治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天地也,只合把清浊______,可怎生糊涂了盗跖、

颜渊?

②命运的虐待和恩宠,你都是受之______,能够把感情和理智调整得那么适当。

③我为什么不能多讲?

难道我连在自己家里说话的______ 都没有了吗?

A.分辩坦然权利

B.分辨坦然权力

C.分辨泰然权利

D.分辩泰然权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当他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这位朋友之后,下定决心,登门拜访,负荆请罪。

B.做人要坚守道德原则,不可攀结权贵,靠人施舍,以受残羹冷炙之辱。

C.辛弃疾以翻云覆雨的笔力,

针砭时弊,激昂跌宕,写出了光照千秋的诗篇。

D.王熙凤被宁国府请来备办葬礼,果然不负众望,处理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都属于悲剧。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C.宋词体现了词发展的最高成就,代表人物主要有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词人柳永、李清照。

辛弃疾《水龙吟》《永遇乐》都属于豪放派

代表作品。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

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B.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D.宁许以负秦曲辜负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适逢

B.事如此,此必及我赶得上

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D.单于壮其节

以……为壮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受

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应当

C.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给……递眼色

D.今君与廉颇同列位次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B.今君乃亡赵走燕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C.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

以讽谏

10.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秦王怕他真把璧撞碎,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以璧击柱)。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寻找一个人让他去回复秦国,没有找到。

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到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给单于,单于更加倨傲了,并不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汉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官署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经两次升迁成为太史令。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左右皆笑之。

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

“宁觉广礼意薄乎?

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

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

”乃召侍胡诈之曰:

“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

“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为之奈何?

”官属皆曰:

“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超曰: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

“当与从事议之。

”超怒目:

“吉凶决于今日。

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众曰:

“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

“见火然,皆

当鸣鼓大呼。

”余

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

超知其意,举手曰:

“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

”恂乃悦。

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还奏于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

帝壮超节,诏固曰:

“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

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

“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

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是时于窴王广德新攻破莎车,遂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

超既西,先至于窴。

广德礼意甚疏。

且其俗信巫。

巫言:

“神怒何故欲向汉?

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

”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

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

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

以送广德,因辞让之。

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

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

(《后汉书·班超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恂大惊,既而色动色:

脸色

B.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擅:

占有

  C.如有不虞虞:

预料

D.因辞让之让:

谦让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为人有大志  常为官佣书

  B.乃召侍胡诈之曰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

  C.以超为假司马  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D.吉凶决于今日还奏于窦固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班超少有大志,家贫,常靠抄书来供养母亲,长期劳累辛苦,但也不能磨灭他远大的

志向。

  B.在十分复杂的情况下,班超用激将法激怒部属,率领30多人杀死全部匈奴人,使鄯

善国举国震惊。

  C.班超击杀匈奴前,不与郭恂商量,是因为郭恂是文弱平庸的官吏,班超怕他泄露机密

并与自己分享这份功劳。

  D.班超有远见,有胆识,到于窴国,广德王对他很冷淡,礼仪极不周到,他采用计谋

诛杀巫师,迫使广德王依附汉朝。

14.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①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②班超是个智勇双全之士,请从文本和题干之外另用三个成语来概括人物在文中的表现,并结合文章就自己所用成语做简要分析。

(6分)

成语:

分析: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7小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2】,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3】

注释:

【1】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2】万兜鍪:

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3】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诗人登上

北固楼远望风景,想起曾在此地建功立业的英雄,自然引起了诗人历史的感兴。

B.“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两句,诗人

热情赞叹孙权,写他年少得志,意气风发,不畏强敌。

C.诗人在结尾处巧用典故,借曹操之口赞美孙权,意在言外,曲尽其妙。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沉郁顿挫,悲愤激越,读之令人怆然泪下。

16.“不尽长江滚滚流”借长江不尽写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下面写长江的诗句里没有这种内涵的一项(2分)

A.阁中帝子今安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C.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

D.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

17.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写于同时期的一首词。

请结合具体诗句,列举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相同点。

(4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

①地也,_______________!

天也,_______________!

(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②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_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④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四、本大题共1题,共4分。

阅读《雷雨》选段,完成19题。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

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

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①)哦!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

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

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②)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

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

你可以打听

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19.请在①、②处填上适当的舞台说明,并分别陈述这样填写的理由。

(4分)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0—24题

材料一

正说着,只见湘云又打发了翠缕来说:

“请二爷快出去瞧好诗。

”宝玉听了,忙问:

“那里的好诗?

”翠缕笑道:

“姑娘们都在沁芳亭上,你去了便知。

”宝玉听了,忙梳洗了出来,果见黛玉、宝钗、湘云、宝琴、探春都在那里,手里拿着一篇诗看。

见他来时,都笑说:

“这会子还不起来,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

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湘云笑道:

“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

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

况这首桃花诗又好,

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

”宝玉听着,点头说:

“很好。

”且忙着要诗看。

众人都又说:

“咱们此时就访稻香老农去,大家议定好起的。

”说着,一齐起来,都往稻香村来。

宝玉一壁走,一壁看那纸上写着《桃花行》一篇,曰: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

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

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又怕众人看见,又忙自己擦了。

因问:

“你们怎么得来?

”宝琴笑道:

“你猜是谁作的?

”宝玉笑道:

“自然是潇湘子稿。

”宝琴笑道:

“现是我作的呢。

”宝玉笑道:

“我不信。

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所以不信。

”宝钗笑道:

“所以你不通。

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

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

”宝玉笑道:

“固

然如此说。

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

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众人听说,都笑了。

……

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其词曰: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啼燕妒。

且住,且住!

莫使春光别去。

自己作了,心中得意,便用一条纸儿写好,与宝钗看了,又来找黛玉

黛玉看毕,笑道:

“好,也新鲜有趣。

我却不能。

”湘云笑道:

“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

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词,改个样儿,岂不新鲜些。

”黛玉听了,偶然兴动,便说:

“这话说的极是。

我如今便请他们去。

”说着,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一面就

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

这里他二人便拟了柳絮之题,又限出几个调来,写了粘在壁上。

众人来看时:

“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

”又都看了史湘云的,称赏了一回。

宝玉笑道:

“这词上我们平常,少不得也要胡诌起来。

”于是大家拈阄,宝钗便拈得了《临江仙》,宝琴拈得《西江月》,探春拈得了《南柯子》,黛玉拈得了《唐多令》,宝玉拈得了《蝶恋花》。

紫鹃炷了一支梦甜香,大家思索起来。

一时黛玉有了,写完。

接着宝琴宝钗都有了。

他三人写完,互相看时,宝钗便笑道:

“我先瞧完了你们的,再看我的。

”探春笑道:

“哎呀,今儿这香怎么这样快,已剩了三分了。

我才有了半首。

”因又问宝玉可有了。

宝玉虽作了些,只是自己嫌不好,又都抹了,要另作,回头看香,已将烬了。

李纨笑道:

“这算输了。

蕉丫头的半首且写出来。

”探春听说,忙写了出来。

众人看时,上面却只半首《南柯子》,写道是: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李纨笑道:

“这也却好作,何

不续上?

”宝玉见香没了,情愿认负,不肯勉强塞责,将笔搁下,来瞧这半首。

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开了机,乃提笔续道是: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众人笑道:

“正经你分内的又不能,这却偏有了。

纵然好,也不算得。

”说着,看黛玉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求。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

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

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

“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

”因又看宝琴的是《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众人都笑说:

“到底是他的声调壮。

‘几处’‘谁家’两句最妙。

”宝钗笑道:

“终不免过于丧败。

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

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

”众人笑道:

“不要太谦。

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

”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湘云先笑道:

“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

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

”又看底下道: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

“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

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

”宝琴笑道:

“我们自然受罚,但不知付白卷子的又怎么罚?

”李纨道:

“不要忙,这定要重重罚他。

下次为例。

(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材料二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

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

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

宝钗道:

“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

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

不是个常法。

”黛玉道:

“不中用。

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

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

”宝钗点头道:

“可正是这话。

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

”黛玉叹道: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

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

”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

宝钗道:

“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

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

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

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 

黛玉叹道: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

激你。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怨不得云丫头

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

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

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

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

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宝钗道:

“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

”黛玉道:

“你如何比我?

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

里又仍旧有房有地。

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

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

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宝钗笑道:

“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

“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

”宝钗笑道:

“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

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

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

们也算同病相怜。

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

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

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黛玉忙笑道:

“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宝钗道:

“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

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

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

”黛玉道:

“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

”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20.《桃花诗》结尾两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中“杜宇”指鸟。

传说古

代蜀王杜宇,号望帝,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魂魄化为此鸟,日夜悲啼,直到吐血,古代诗文中常以此形容哀痛之极的情感。

如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其间旦暮闻何物?

”句。

在元代关汉卿《窦娥冤》中亦有“苌弘化碧,”的句子。

(3分)

21.下面对文中一组柳絮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史湘云见暮春柳絮飞舞,偶成小令,发起填词,每人各拈一小调,限时做好。

这一组“柳絮词”实际又都是每个人未来的自况。

B.林词“叹今生、谁拾谁收”延续了《葬花吟》的情绪,凄凉悲楚之情溢于言表。

薛词“蜂团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

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

C.林词“粉堕”“香残”用柳絮随风飘残,喻指红颜终将老去。

借用“燕子楼”的典故,暗示出女子特有的孤独悲愁。

 D.薛词“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现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为下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

青云”张本。

 

E.面对同一团柳絮,因湘云、探春、宝琴、黛玉、宝钗等人身世、性格的不同,各自内心的感受也迥然不同,但都饱含对柳絮的一片怜爱。

22.材料一中为什么宝玉认定《桃花诗》是黛玉所写?

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列举理由。

(3分)

23.材料二中横线标出的黛玉对宝钗所说的一番话与她平时对宝钗的态度有明显不同,从中能看出她的个性。

(横线上填入不超过10个字)(4分)

24.有人说“娶妻当如薛宝钗”,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并联系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5分)(120字左右)

六、本大题共1题,共50分。

25.作文

请以“我与的一次奇遇”为题作文。

要求:

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填在题目的横线上,展开想象,叙写你与它奇遇的情境。

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北京101中学2018届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1.B惩(chéng)前毖后繁文缛(rù)节

2.D寒暄完璧归赵

3.C

4.C“翻云覆雨”翻、覆,翻转。

翻转过去是云,翻转过来是雨。

形容一时这样,一时又那样,反复无常。

也比喻惯于耍权术和手段。

残羹冷炙:

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负:

背着;荆:

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5.D

6、D7、B8、B9、C10、B

【参考

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

有善辩的口才。

家中贫困,常为官家雇用抄书,以其所得来供养母亲。

长时间劳累辛苦,曾停下手头的工作,扔笔感叹道:

“大丈夫没有其它志向才略,还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于异域,以获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在笔砚间消磨时日呢?

”同事们都取笑他。

班超说

“小子怎能知道壮士的志向呢!

”永平十六年(公元74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以班超作代理司马,让他率领一支军队攻打伊吾,在蒲类海作战,斩了敌人许多首级回来。

窦固认为班超很有才能,

派他与从

事郭恂一道出使西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