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501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docx

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doc

富春高级中学第一学期第三阶段测试卷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

A西北风B偏南风C偏西风D东北风

2.导致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

A生物进化B环境污染C环境变迁D陆地消失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右图。

回答3—5题。

3.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而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则森林茂密。

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4.图示地区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其中属于非可再生的是

A石油、天然气B天然气、太阳能

C太阳能、风能D天然气、风能

5.修建图中的铁路时,需要克服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大风沙暴B高寒缺氧C地震火山D山高谷深

6.下列太阳光照侧视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昼夜状况的是

7.读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860年~1900年气温变化最小B1860年~1920年全球平均气温较低

C1920年~1940年气温持续上升D1980年以来,寒冷与炎热交替

8.2006年7月10日凌晨2:

00(北京时间),杭州球迷准时收看了德国世界杯冠亚军决赛的实况直播。

请问:

伦敦的球迷应该在当地几点钟准时收看这场球赛

A.7月9日18:

00B.7月10日10:

00

C.7月9日20:

00D.7月10日18:

00

9.主要由大气反射作用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B.冬季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C.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D.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的是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1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C.世界各地昼夜交替现象D、世界各地季节的变化

12、形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

13、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出一定的

A.有序性和普遍性B.复杂性和整体性C.有序性和重复性D.整体性和重复性

2006年2月17日上午9时,在菲律宾莱特岛发生特大泥石流并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气象和地质专家分析认为,引发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当地近两周来连续降雨,雨水浸满岩石的裂隙,造成岩土松懈和不稳定,最终酿成惨剧。

二是由于莱特岛居民盗伐林木、私自挖矿等行为屡禁不止,使得当地许多山区几乎成为“秃山”,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

三是在泥石流发生前1小时,当地曾发生了里氏4级以下的轻微地震。

回答14—15题。

14、发生这次泥石流灾害的最直接诱因是

A.植被破坏B.轻微地震C.连续降雨D.岩层破碎

15、根据莱特岛的自然条件,人们要防治泥石流灾害继续发生的最根本措施是

A.大力植树造林,提高当地森林覆盖率B.禁止采矿,停止对岩体的破坏

C.将居民点迁移到安全的平原地带D.做好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17、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无大气环流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18.下列地区地壳最厚处在

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

19.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他的()

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

20.下图中属冷锋过镜的曲线是()

21.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山地的是()

读大气环流图,完成22—23题

22.图示环流中,甲地是

A.赤道低压B.副热带高压

C.副极地低压D.极地高压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环流中,左侧为中纬环流,右侧属于高纬环流

B.乙气流为信风,丙气流为盛行西风

C.丁地高气压是由于动力作用形成的

D.若为北半球,乙地气流的运动方向是从东北向西南运动

24.下列天气现象与天气系统相对应的是

①②③④

A.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①B.北方夏季的暴雨——②

C.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③D.长江流域的梅雨——④

25、当全球各地的日期均为5月1日时,“北京时间”为5月1日几点

A、8点B、12点C、20点D、24点

2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的形成是由于

A、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B、两个大陆扳块碰撞形成的

C、两个板块张裂形成的D、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27~29题。

27.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8.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年变化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29.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读自然环境某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完成30~31题。

30.若该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椭圆表示海洋,则箭头②可能表示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大气降水D.蒸发

31.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椭圆代表沉积岩,则①表示

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外力作用D.地壳运动

32、读“北京市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月9日白天与黑夜的气温都比3月8日低B、3月8日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

C、3月8日云层较厚D、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效应

环状珊瑚礁岛组成的岛国,国土总面积26平方千米,海拔最高点是4.5米,人口约11000人。

2002年图瓦卢已举国移民新西兰据此,回答33—34题

33、海风吹起的波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推测该岛国海浪侵蚀最严重的方位()

A.东南B.东北C.西北D.西南

34、导致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的根本原因是

A、该国位于台风盛行的海域B、发达国家在该国海域附近不断进行核试验

C、该国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震活动频繁

D、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使地球的“温室效应”加剧,海平面上升

35、下列关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有

A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

B、山岳地区交通线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线路时,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D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干线,技术难度高但成本低

读右面“循环运动模式图”,回答第36-38题。

36、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乙>丙>甲>丁D.丙>丁>乙>甲

37、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A.夜里的海风B.夜里的陆风C.白天的海风D.白天的陆风

38、若该模式图表示“中纬大气环流示意图”,甲纬度大于乙,则甲处代表的气压带为

A.赤道低压带B.副热带高压带C.副极地低压带D.极地高压

39、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

A.木柴时代B.煤炭时代C.石油时代D.核能时代

40、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B.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C.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

二、综合题(共40分)

41.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1)此图反映的是北半球(节气)日的日照情况。

(2)此时地球公转到(远、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慢)。

(3)图示这天广州的昼夜状况是_____,这天过后广州的白昼开始______(增长、缩短)。

42.读右图,回答:

(8分)

(1)从冷暖性质来看,甲图洋流为流,乙图洋流为流(填寒或暖)。

(2)若图示区域均位于太平洋中,可判断乙洋流的名称为:

(3)图中A、B两处海水温度最大差值可能是。

43、读“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

(12分)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的特点。

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填字母,否则不得分)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6分)

4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10分)

材料一:

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

淮河流域图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和。

(2)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A.6、7月间淮河流域常受台风影响

B.下游地势低平,河水流速较快

C.上中游支流多,下游河道淤塞,泄洪不畅

D.植被覆盖良好,水源充足

(3)沟通我国南北方的内河运输干线A是。

这条水运干线随着我国工程东线的实施,将发挥新的作用。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富春高级中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测试

座位号

高一年级地理科答卷2

二、综合题(共40分。

题号

答案

得分

41(10分)

(1)

(2)

(3)

42(8分)

(1)

(2)

(3)

43(12分)

(1)

(2)

(3)

(6分)

44(10分)

(1)

(2)

(3)

         

富春中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三阶段测试答案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

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A

A

C

B

A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B

A

D

C

B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A

D

C

D

B

C

C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B

A

D

D

B

C

C

B

A

二、综合题(共40分。

题号

答案

得分

41(10分)

(1)夏至

(2)远慢

(3)昼最长夜最短缩短

42(8分)

(1)寒暖

(2)东澳大利亚暖流

(3)(<)4℃

43(12分)

(1)整体性植被(生物)

(2)CABD

(3)①中游经过的黄土高原土层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或暴雨冲刷严重)

③植被破坏严重(6分)

44(10分)

(1)水稻小麦(位置可交换)

(2)C

(3)(京杭)大运河

 南水北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