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582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春雨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春雨_二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主要写了春雨能促使万物生长,少年儿童在春雨中植树,绿化祖国。

  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春雨的特点和作用。

准备纸和画笔。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醒、蒙:

是后鼻音。

  洒:

声母是s,不是sh;右边是“西”,不是“酉”。

  醒:

左边是“酉”,不是“西”。

  蒙:

秃宝盖下不要丢掉一横。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带有三点水的字较多,可归类指导,使学生掌握这类字的写法。

  染:

下面“木”字的横是长横,撇、捺要伸展,把上面的部件托起。

  蒙:

共13画,注意下部要尽量写得紧凑。

(三)词句教学

  理解词句,可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再想一想课文写了春雨中的哪些特点,然后结合课文和观看投影片理解。

“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

“点红”是指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染绿”是指柳树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滋润”是指庄稼得到雨水的灌溉;“唤醒”是说青蛙经过冬眠醒来了。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来领悟春雨的特点和作用。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飘洒 点红 染绿 唤醒 淋湿 庄稼 蒙蒙细雨

(四)朗读、背诵指导

  句式相似、节奏感强是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要引导学生把读和悟融为一体,边读边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朗读时感受春雨细微绵密的特点,以及使万物恢复生机、充满活力的作用和小朋友把握时机,在雨中绿化祖国的行动。

  全诗四次出现“春雨沙抄”,要读得稍轻、稍慢,前后略做停顿,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人感受到它“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细如牛毛,飘飘洒洒”,可利用挂图、多媒体演示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以轻柔缓慢的语气读出春雨的特点。

  “点红、染绿、滋润、唤醒”四个动词要读得清晰而略微拖长。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地读出来。

  在分句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春雨飘洒、滋润万物和绿化祖国的顺序,进行背诵。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词语解释

  沙沙春雨的声音。

  如好像。

  树梢树的末端。

本课指树枝。

  柳芽从柳枝上刚刚长出的嫩芽。

  点红促使桃花开放。

  染绿本课指促使柳芽变绿。

  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很密的小雨。

这是春雨的特点。

  飘飘洒洒雨细如毛,飘飘悠悠下落。

  沾湿使衣服有一点湿,而不是“淋湿”。

  绿化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滋润增添水分,促使庄稼长得更快更好。

课文理解

  这首诗先讲春雨的样子“细如牛毛”。

接着讲了春雨对万物生长的好处:

使桃花盛开、柳树发芽、庄稼滋润、青蛙醒来。

最后讲了春雨一下,我们又可以种树了,又可以加入绿化祖国的行列。

我们少年儿童要抓住春天的大好时机,多多种树,美化我们的祖国。

重点词句

  “飘在果林,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淋湿我的帽沿,沾湿她的花褂。

  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春雨给大自然和人们带来的神奇、美妙变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们对春雨的无比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示例

7春雨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了解春雨的特征与作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教学步骤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放歌曲《春雨沙沙》,学生边听边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

  3.板书课题:

《春雨》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生字词反复读。

  2.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词,小组内读卡片。

(三)议读

  1.同桌读,互相正音,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四)感情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的语气、语速和节奏。

  2.学生练读。

  3.朗读比赛:

各小组选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教师发评分卡。

  5.师生共同评议。

(五)结合插图,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梳理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3.师生互动,实破重点、难点。

  

(1)春雨有什么特点?

  点击课本,结合图让学生认识到:

“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通过对“点红、染绿、滋润、唤醒”等词语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春雨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配乐朗读全文

  1.放音乐,点击课本,展示《春雨图》。

  2.自由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指名)

(七)扩展练习

  1.想一想,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

它还带来了哪些变化?

  2.搜集描写春雨的古诗、儿歌、歌曲等。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

诸葛建军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家乡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确良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朝”和“倒”的字音,了解字义;理解“家乡、月牙、倒映、河岸、火红、朝霞、绿油油、农田”等词之意。

   3、学会看图用“许多”写一句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有关的词义;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家乡”,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家乡就是自己的家庭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2、老师的家乡在杭州,谁来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

   3、揭题,提出问题。

     出示:

7我的家乡(齐读)

        “我的家乡在什么地方?

家乡又怎么样呢?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哪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

指名读第一段。

   2、哪风段是具体写家乡的美丽?

指名读2、3、4段。

   3、齐读全文。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遇到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

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怎么记住这些字,再想想词义。

   3、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上的插图,想想叶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

哪几段具体介绍家乡的美丽?

  四、检查字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乡、苹、映(后鼻音)栽(平舌音)、绕、朝(翘舌音);多音字:

朝、倒

   2、字形分析。

     绕:

左右结构,注意右上不要加点,右下是“兀”,不是“几”。

     霞:

上下结构,上扁下大。

   3、词义理解。

     理解词义的方法。

     看图理解:

绕(围),河岸、(河边的陆地);用近义词理解词语:

许多(很多)、缓缓地(慢慢地);分析词素来理解:

朝霞——朝,早晨;霞,云霞;朝霞就是早上日出时东方火红的云霞。

倒映可放在讲读时理解。

   4、练一练:

(口头)

     湾:

共有()笔,第12笔是()

     绕:

共有()笔,第7笔是()

     缓:

共有()笔,第8笔是()

     霞:

共有()笔,第14笔是()

  五、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说说“我”家乡在()。

月亮湾是()的村子。

   3、齐读第一段,注意读出美的语气。

  六、书写指导。

    范写:

湾、绕、栽、霞

  七、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字词及第一段。

   2、学习课文2——5段,结合看图了解课文是怎样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具体描写月亮湾的美丽景色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说说偏旁是什么,完成课堂作业2。

  2、]出示卡片读一读,并想想它的意思。

  家乡、月牙、许多、倒映、河岸、朝霞、村子、缓缓地

  3、有感情地齐读第一段。

  4、试背第一段。

  二、读读课文,看看图,初步了解2——4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自由读2——4段,对照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在介绍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时写了哪些景物,用”。

”圈出来;这些景物分别在村子的什么地方,用“——”划出表示方位的词。

  2、看投影片。

指名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说说村子的位置。

  3、口头填空。

  月亮湾是个()的村子。

村子的后面是(),前面是()。

河上有()。

河岸上栽着()。

过了石桥是()。

  三、抓关键句,比较分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出示句子,读一读,比一比哪句写得好?

好在哪里?

  

(1)村子前面有河。

  

(2)村子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出示课文插图,通过朗读知道第二句写出河的形状,更觉得美丽。

  2、理解句子”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缓缓地”是什么意思?

是怎么样缓缓地流?

(结合看图,指导朗读,理解这句话写出了河水流动路线及动态美。

  3、比较句子。

  A河里有鱼。

  B一群群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读一读,说说哪句写行好,为什么样?

(第二句写鱼多,活泼可爱。

  4、理解”倒映”

  读句子”清清的河水里倒映着青山……”什么“倒映”在水里?

看图理解说明小河的水很清很清。

结合生活中捍到的说说,加深理解“倒映”一词的意思。

  5、理解比喻句。

  你们看到过朝霞吗?

是什么样的?

这时把什么比作朝霞?

(教师演示:

一朵桃花——一大片桃花(清晰)——一大片桃花(朦胧),通过”许多、开满、远远”等词来理解比喻句,并从多少及色彩几个方面来说说桃花的美。

  6、有感情地齐读2——4段。

说说为什么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看板书说)

  四、学习第五段。

  1、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同时也是第一段的照应,我的家乡月亮湾有青山、绿水、果树、农田,多美丽啊!

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自己的家乡有怎样的感情?

(爱)

  2、齐读第5段。

  这一段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家乡的赞美,读时要读出对家乡无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后面 山  梨树 苹果树

             河上 桥

    月亮湾 前面 河 河里 鱼  美丽的村子

             河水 清

        河岸上  桃树 农田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词句训练,指导背诵课文,进一步体会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家乡梨树苹果倒映朝霞月牙河岸农田绕着绿油油缓缓地

   2、多音字组词。

    倒朝

   3、填空

     一()小河一()鱼儿一()农田

     一()朝霞一()石桥一()村子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配乐齐读。

   2、.总结全文:

课文先总的介绍“家乡美丽”,按着近方位顺序具体写了村子前面、后面、河岸上的景色,最后用.总结句来进一步赞美家乡,表达作者的感情。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你的家乡在哪里,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吗?

   4、小结:

我们的祖国有壮丽的山河,秀丽的风景,到处都有像月亮湾这样美丽的景色,我们不仅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

  三、背诵课文。

   1、自由准备。

   2、引读。

我家在(),月亮湾是个()的村子。

村子的后面是(),前面是()。

河上有()。

河水(),河岸上栽着()。

过了石桥是()。

家乡(),我爱()。

   3、指名分节背诵。

   4、指名看图背诵全文。

   5、齐背全文。

  四、课堂作业。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早发白帝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

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今天的语文课,咱们要开展一个“闯关争星”的活动。

有信心得到许多“星”吗?

  2、小朋友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

(李白)(张贴李白头像)

  3、你们一定知道许多他的古诗,谁愿意背给李白听一听?

(播放古筝音乐)学生展示古诗背诵,互相评议。

  二、揭题释题,指导方法。

  1、小朋友们背得真棒!

(得到第一颗“星”)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李白写的诗。

  2、(板书课题)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诗。

(齐读课题)

  3、音读得真准!

课题中有个地名,能找出来吗?

还有个多音字?

(给“发”字作个记号,并引导学生组词:

出发)

  4、那么,课题“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5、你们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样的吗?

老师这里有张白帝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张贴图片)

  6、一大早,诗人李白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

(板书:

江陵学习“陵”字:

带音、说记法、书空)

  7、途中要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张贴图片),一路上,他有什么感想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8、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说一说。

(板书:

读——讲——读)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己试着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划下来,可以请教同桌,可以问问拼音朋友,也可以问老师。

如果,会读下来了,读给同桌听一听。

  2、谁愿意让大伙欣赏一下你美妙的读书声呢?

(指名朗读,评议)

  3、还有谁想读一读?

(全班齐读古诗)

  4、都把课文读下来了,现在我们来争第二颗“星”,读准字词。

  5、(出示字卡:

帝、辞、陵、猿、啼、舟)请位同学当当小老师(一生带读,其余跟读)。

咱们来开“大火车”(整排轮流读字卡)。

  6、发现了一些比较难记的字了吧!

与同桌讨论一下:

如何记住它们。

  汇报(重点区分:

帝——啼)

  7、厉害!

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

那在这首古诗中,你还觉得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来给小朋友们提个醒吧!

  (板书:

朝、还、重①说说各自不同的读音,②重点给“还”字组词)

  8、真棒,这颗“星”归你们了!

  四、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1、这第三颗星可不好得,它要求同学们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边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刚才的读诗收获。

  3、反馈:

①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其余的同学可以给他补充或帮助。

②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学生互相解决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4、小结:

刚才小朋友们很了不起,自己通过阅读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送给你们第三颗“星”。

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诗人清晨时离开云霞笼罩的白帝城,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只用了一天时间;当两岸的猿猴啼叫不停时,轻快的小船早已越过了万重高山。

  5、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是怎么写这首诗的吗?

(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教师简介背景:

李白五十几岁时曾在永王李粲的手下做事。

后来,永王李粲夺皇位,被镇压,李白也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夜郎。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白帝城这个地方,突然接到皇帝赦免他无罪的命令,他随即乘船回到江陵。

  你们想想,当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

(板书:

喜悦)

  6、小结:

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

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7、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

(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8、指名读,评议。

  9、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人愉快的心情吧!

(播放音乐)背诵。

  五、拓展延伸,背诗比赛。

  搜集、背诵唐诗,开展“唐诗”交流会。

  人教版《识字5》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们启示也很深刻。

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培养学生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

  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课时  全课时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必需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自由表达的空间,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有自主发现的过程。

“在读课文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发现了什么?

”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这几句话不但构建了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而且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放开了手脚,大胆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朋友,大家看他是谁?

出示.课件,他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博士,他还带来了一些礼物,看这是他带来的智慧星,他让我奖给那些肯动脑、会合作、积极参与的同学,你们想不想得到智慧星?

要想得到奖品,先过第一关,老师出一些填空考大家。

  团结起来__________,一个人的力量__________,集体的力量__________。

谁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出示.课件)蚂蚁搬豆。

  师:

其实还有很多的谚语也是说明团结合作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师:

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诀,那就是认真读,反复读,遇到难读的字多拼几次,边读边思考。

  2、配乐范读课文。

  师:

看到你们读的这么有味道,老师也很想读一读。

  3、同学互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有趣练读。

  师:

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

赶紧读给同桌的朋友听吧!

  4、读全文。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发现什么?

让学生自由议论。

  2、组内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

  如:

  

(1)“人心齐,泰山移”图片抗洪,加深对谚语的理解。

  

(2)“人多计谋 广 ,柴多火焰高。

  出示.课件:

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

再让学生说说这句谚意思。

理解“计谋”的意思。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指导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出示画面:

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

  再出示“搓绳”的画面,来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

  (5)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出示春天的画面

  师:

春天是怎样的景象?

(百花盛开),出示画面

  3、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有趣游戏,巩固字形。

  1、师生对读,体会每句谚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之间的联系,再齐读全文

  2、小组学习,让小组与组对口令。

  3、背5句谚语。

  4、与动物交朋友。

  出示.课件: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群动物,有天上飞的老鹰,地上跑的小兔、大象、小狗等点击他们会出示自己的生字。

  师:

小博士还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想和动物们交朋友吗?

想和动物交朋友有个条件,就要得读有关动物身上的生字,并给生字组个词语,好吗?

说明这个朋友跟你已经成为好朋友,谁最有信心。

  五、拓展训练,穿插写字。

  1、我会读,读出生字。

  2、我会记,记住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

(用熟字去换加偏旁识字)

  3、我会写,指导书写。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句谚语,给大家很深的印象,比如,“人心齐,泰山移”等,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实践活动,收集起来的谚语读读。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划浆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