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709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docx

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

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学习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基本情况和运河地图的内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

 

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

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

A.儒家经书B.学识

C.科技知识D.风俗民情

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

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8.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隋朝隋文帝2.5893.户籍币制中央集权4.南北交通6055.洛阳6.考试进士7.618

二、1.

(1)南北经济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

(2)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和军事力量迅

速增强。

(3)陈后主荒淫无道。

(4)人民渴望统一。

2.不对。

大运河的开通虽然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它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1.C2.C3.C4.B5.B6.B

7.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

8.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

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

(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三、练习巩固

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

是()

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他说的这位大臣是()

A.长孙无忌B.杜如晦C.房玄龄D.魏征

4.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曾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她是()

A.吕后B.慈禧C.武则天D.王昭君

5.所谓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

A.唐高祖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B.政治比较安定

C.经济繁荣发展D.国力强盛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他在位时形成了什么治世?

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什么时期?

历史上称为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618长安2.李世民贞观唐太宗3.

(1)三省六部制法律进士科政绩

(2)农业

4.经济贞观之治5.官僚贵族殿试发展生产6.开元盛世7.姚崇8.吏治税制9.开元鼎盛

2、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隋朝创建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太宗的个人作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劳动。

三、1.C2.A3.D4.C5.D6.A

7.

(1)唐太宗。

“贞观之治”。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

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

3.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包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4.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学习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学习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农业方面发明重要的生产工具________和________;重视兴修________。

2.手工业:

(1)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______工艺水平最高,_______冠于全国。

(2)越窑的_______、邢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___________的统治。

5.唐蕃和亲促进了_______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6.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周边各族尊奉其为为各族的“________”。

7.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________,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8.

(1)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的美誉。

(2)杜甫的诗歌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

(3)白居易诗直面社会现实,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9.

(1)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________、柳公权和欧阳询。

(2)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________等。

(3)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

二、合作探究

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反映了怎样的现实?

 

三、练习巩固

1.唐朝时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2.唐朝手工业发达,下列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B.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

C.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非常有名

D.唐三彩由三种颜色制成,色彩艳丽

3.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江南河 

4.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

B.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

C.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

D.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5.“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对一个大诗人的描绘,诗中的“酒中仙”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行路难》

材料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材料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1)材料一、二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

他们分别被誉为什么?

(2)材料三诗句的作者是谁?

他的诗有何特色?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曲辕犁筒车水利2.丝织蜀锦青瓷唐三彩3.商业长安4.西域5.吐蕃汉藏6.开明的天可汗7.开放积极向上8.诗仙诗圣9.颜真卿吴道子

2、社会风气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体现了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现实。

三、1.B2.D3.B4.C5.A

6.

(1)李白;杜甫。

“诗仙”;“诗圣”。

(2)白居易。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

2.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

3.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

【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和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启示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1.唐朝时期,中国和_______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_______,日本派遣使节

来到中国,当时称为“”。

2.把唐朝先进的_______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_______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经过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4.鉴真在日本传授__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6._______初年。

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取经。

7.玄奘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为中国______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________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三、练习巩固

1.下列国家中,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2.“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唐朝时一位高僧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

那么这位高僧是() 

 A.玄奘   B.鉴真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3.唐朝时,外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日本B.新罗C.印度D.天竺

4.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鉴真东渡B.文成公主入藏C.玄奘西行D.遣唐使到来

5.某历史兴趣小组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一些文化情况,你会向他们推荐()

A.《史记》B.《大唐西域记》C.《水经注》D.《齐民要术》

6.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李冰②李春③玄奘④鉴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

“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

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

” 

(1)你知道“秦王”是何人吗?

天竺是现在的哪里?

 

(2)玄奘回国后写了一部什么书?

这部书有什么重要价值?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日本先进文化遣唐使2.制度建筑技术社会3.鉴真64.佛经5.贞观天竺6.佛教

大唐西域记中外

2、

(1)国家安定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科技水平世界领先,对其他国家有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3)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为唐朝和各国的友好交往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1.D2.B3.B4.C5.B6.D

7.

(1)唐太宗。

印度。

(2)《大唐西域记》。

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

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3.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证分析其影响

【学习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学习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1.开元末年以后,_________追求享乐,任人唯亲,社会尖锐,边境形势日益紧张。

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的局面。

3.755年,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年被平定。

4.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

唐朝的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的局面。

5.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严重,相互之间发生。

6.人民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在________的率领下,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7.______年,朱温建立了政权,唐朝灭亡。

8.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__”。

9.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______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二、合作探究

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

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三、练习巩固

1.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  ) 

A.贞观初年    B.贞观末年   C.开元初年    D.开元末年 

2.唐玄宗任人唯亲,此处人不包括(   )

 A.高力士   B.李林甫    C.杨国忠  D.魏征 

3.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

 A.安史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

4.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这是(   ) 

A.黄巢起义军   B.陈胜吴广起义军   

C.钟相、杨幺起义军  D.李自成起义军

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朱温建立后梁         

D.安史之乱的发生

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C.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          

D.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

7.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什么?

简述这一事件的经过及造成的影响。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唐玄宗矛盾2.行政外重内轻3.安禄山安史之乱唐肃宗7634.由盛转衰中央权力藩镇割据5.宦官兼并战争6.黄巢7.907后梁8.北方黄河流域五代十国9.藩镇割据统一

2、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任姚崇、宋璟等为相,出现“开元盛世”。

“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辅、杨国忠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经验教训:

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三、1.D2.D3.A4.A5.C6.D

7.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被拥立为帝;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在763年平定了叛乱。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掌握其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2.识记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3.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理解宋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

【学习重点】宋太祖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学习难点】宋太祖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1.  年,后周大将    在   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   为

东京,作为都城,史称________。

赵匡胤就是     。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按照      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

(1)解除禁军将领的   ,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而无    之权。

(2)在中央,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    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实施      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权力。

(3)取消节度使    的权力,在地方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   。

4.宋朝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大加强。

5.为防止唐末以来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     掌握军政大权。

6.后继的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    的格局逐渐形成。

7.宋朝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了    ,增加      ,提高进士地位。

8.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的风气,有利于      和社会的安定。

二、合作探究

清朝学者赵翼曾写诗评议说: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他评价的就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请你说说北宋建立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3、练习巩固

1.北宋的建立者是() 

 A.杨坚       B.朱温      C.赵匡胤      D.赵构

2.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B.开封C.洛阳D.灵武

3.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下列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4.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

A.知州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5.宋朝有意开始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的封建帝王是() 

 A.宋太祖  B.唐太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6.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高宗D.宋仁宗

7.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这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宋太祖)曰:

“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体现了宋太祖在军事方面的哪一项措施?

其目的是什么?

 

(2)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的政策,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960赵匡胤陈桥驿开封北宋宋太祖2.先南后北3.

(1)兵权发兵

(2)分化事权文臣三年一换通判(3)收税转运使中央4.中央集权皇权5.武将文臣6.宋太宗文臣统兵7.科举制科举取士名额8.尚武轻文政权的稳固

二、

(1)军事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3)经济上: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三、1.C2.B3.A4.C5.A6.B7.B

8.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解决武将专权的积弊。

(2)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

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学习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学习过程】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