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715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docx

湖南省常宁二中学年第二学期月考

湖南省常宁二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4月月考

湖南省常宁二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4月月考太子头上的博客

湖南省常宁二中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4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2013/4/2)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凝睇(t)

天姥(m)

绰(chu)约江皋(go)

B.祠(c)堂

霰弹(xin)

踯躅(zh)

薜荔(p)

C.碣石(ji)

剡溪(sn)

庑门(w)

玉簟(din)

D.云霓(n)

迤逦(y)

栖息(q)

捣衣砧(zh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城阙萧索

娥媚澜干

钟灵毓秀

B.修葺芳馨

逍遥巨擘

命运多舛

C.慷慨黄鹏

频繁连理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D.嗑碰碧落

鬻爵变换

功亏一篑

3.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国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细致周到。

战斗机在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

这真有点风声鹤唳的味道。

B.现在长沙的城市建设比较注重环境绿化,以四季常青树替代了那些一年一枯荣的树木,即便到了冬季,依然是绿叶成阴,枝繁叶茂。

C.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D.如今的美国,妄图君临天下,称霸全球,到处指手画脚,干预别国内政。

尚未从伊拉克战争的泥淖中脱身,又想移师伊朗。

一时间海湾地区再度风云际会,变化莫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每两年组织一次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候、生态变化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等人类健康。

B.3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人民之间能否相互理解,才是中日两国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C.专家表示,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汽车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

D.在国内部分乳品制造企业曝出诚信危机之后,豆奶作为替代品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从而引发了投资者对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的关注。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六一居士传

(宋)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

“子欲逃名者乎?

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居士曰:

“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

“其乐如何?

”居士曰:

“吾之乐可胜道哉!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

“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居士曰:

“不然。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吾其何择哉?

”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

“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

“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吾素慕之,宜去一也。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

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讫无称焉

称:

称道

B.吾之乐可胜道哉

道:

说,讲

C.子欲逃名者乎

名:

名声

D.聊以志吾之乐尔

聊:

无聊

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太山在前而不见

B.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C.子知轩裳珪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D.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任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

B.认为自己“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的原因是:

官场事务和忧患思虑。

C.已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天子“恻然哀之,赐之骸骨”,已准许了他的要求。

D.本文采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笔调悠闲诙谐,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A、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B、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C、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D、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3分)

译文:

(2)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3分)

译文:

(3)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4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简析以上选段诗句的表达技巧。

(4分)

答: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本诗第二句的“浮”字如果改成“覆”字,效果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2.古诗文默写。

(5分,每空1分)

(1)

,播芳椒兮成堂。

(2)出师未捷身先死,

(3)忽魂悸以魄动,

(4)戎马关山北,

(5)

,人事音书漫寂寥。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

其中,简答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这就是“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

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它不同于: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也不同于: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

“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吴均《青溪小姑歌》)

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

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说“木叶”》节选林庚)

13、下列对“木”字第二个艺术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与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木制品的颜色和触感是一致的。

B

由于“木”的潜在的暗示,依然左右着落叶的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C

“落叶何翩翩”、“雨中黄叶树”两句诗中的叶子形象,在颜色上和触觉上都与“木叶”有差别,所以这两句诗营造的意境,也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不同。

D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

这句话形象的诠释了“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14、下列对“木叶”这一意象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它让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B“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C

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落木”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

D屈原在《九歌》中使用“木叶”,主要目的是借“叶”字缠绵的一面衬托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15、请概括选文中的主要观点。

(4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小题。

孔子:

黑暗王国的残烛

鲍鹏山

孔子生活的时代混乱无道,他为之伤心不已:

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

西周古都废墟上的青草与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根深而茎壮了,掩埋在草丛中瓦裂里的陶器早已流尽了最后一滴汁液。

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

东周呢?

龟缩在洛邑弹丸之地,可怜巴巴地看着那纵横天下的伯霸诸侯,看他们把九州版图闹得瓜分而豆剖。

还有谁来用红巾翠袖,擦去周王混浊的老泪?

连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里。

孔子是一位痴人。

痴人往往缺乏现实感。

他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辉煌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

是的,他的一生都在适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更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找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

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领悟到并承诺了自己的使命。

但挽狂澜于既倒,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只不过是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罢了。

当他奔波倦极归来,在一条小河边饮他那匹汗马时,他偶然从平静的流水中惊见自己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

”顿时心凉如水。

他壮志不酬,眺望茫茫无语的宇宙,心事浩茫。

人世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萎。

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

“逝者如斯夫!

我在几千年后的漆黑的夜里写这篇文章时,宛如见到他当初衰弱地站在苍茫高天之下的无情逝水边。

那无限凄惶的老人的晚景使我大为感动。

于是这篇文章题目也就一闪而现:

这衰弱的,即将随着时间的流水逝去的老人,不就像黑暗旷野上快要燃尽的一支蜡烛吗?

四面飙风,寒意四逼,这支蜡烛艰难地闪耀……

颜渊死了,他的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

“天丧予!

天丧予!

”安贫而乐道的颜回死于贫困,死后连棺材也没有。

孔子为之深深恸哭。

“我不为他哭还为谁哭呢?

”他越来越老了,世道也越来越混乱了。

不久,有消息传来,子路死在卫国了,正中了孔子以前的忧心忡忡的预言:

“不得其死”,被人剁为肉酱。

子路是众弟子中唯一敢于冲撞他的学生,小他九岁,总是雄纠纠的样子。

孔子知道这个有些粗野的弟子其实最为忠厚义气,他还曾设想,当他远遁人世时,让子路跟随着他。

可现在又死在他前面了。

他已经多次承受着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痛了。

他的心境更为凄凉了。

做生意的端木赐(子贡)来看他,给老师一些周济,他正拄着拐杖在门外看西山的落日,那落日如血的余辉最后一跃染红大地与天空。

孤独的孔子问端木赐:

“赐啊,你为什么到现在才来看我呢?

”接着便低吟了一首绝命歌,那简单的字句和厚重的内涵使人想到宇宙中最简单而又最本质的哲理,人间的生死竟也牵动着宇宙的毁成:

“泰山坏乎!

梁柱摧乎!

哲人萎乎!

圣人洒泪而尽了。

如蜡烛最后一次耀眼地一跳,熄灭了。

天地之间,一片黑暗。

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不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

16、文章开头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是如何表述孔子所处时代特征的?

(4分)

17、引用孔子的“绝命歌”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8、文中花了不少笔墨写“蜡烛”,请联系全文,具体分析“蜡烛”的作用。

(6分)

19、

有人评价这篇文字“苍凉悲壮,有一种悲剧之美”。

试探究文章是如何选材来呈现苍凉悲壮之美的。

(6分)

评卷人

得分

六、选做题(20、21题任选做一题,10分)

20、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行:

施行。

与,通“举”,推举。

分:

职分。

归:

女子出嫁。

恶:

讨厌。

外户:

从外面把门合上。

概括所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理想世界?

说说你对这种“理想世界”的看法。

(10分)

21、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完成题目。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

“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子曰: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臾哉?

人焉臾哉?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臾:

隐藏,隐瞒。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独特的识人方法的理解。

(10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意思是说:

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郎根尼西: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说:

“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请全面理解上面名言含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A凝睇(d)

B薜荔(b)C剡溪(shn)

2.B【解析】A.媚一眉

澜-阑;C.“后世之师”应为“后事之师”D.嗑一磕。

3.A【解析】(四个选项中,末字都是平声,与出句的仄声相反,符合平仄规律,但C项的末字“飞”为动词,与上句表颜色的形容词“碧”不配对,先排除这一项;D项中“高”虽为形容词,但与“碧”不属同一范畴,且“风平浪静”与“身正才卓”在意境上难以对接,亦排除;B项基本上也可对上上句,但“阔”字与对字的“静”同属仄声,已犯对联忌讳,“情深海阔”中“情深”与“海阔”并无联系,而且“心平浪静”与“情深海阔”也不存在多大关系,比较起来“志远天高”与“心平浪静”就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全句平仄相对,意境相合,属最工整的对句,当选A。

4.C【解析】A项,风声鹤唳:

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含贬义。

B项,绿叶成阴:

比喻成年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C项,随意观赏景物,尽情舒展胸怀。

游目,目光由近到远,随意观览瞻望。

骋怀,尽情开放胸怀。

D项,风云际会:

像风云那样遇到机会,比喻遇到得以施展才能的好机会。

5.D【解析】A.成分残缺。

谓语动词“探讨”后面缺少宾语,应在“人类健康”后补上“问题”。

B.一面和两面不对应。

“能否”应改为“的”。

C.搭配不当。

“汽车行业”前面应该加“推动”。

6.D【解析】此题考查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

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现象。

D项中“聊”是“姑且”的意思,题中则把它混同于现代汉语的“无聊”了,犯了以古释今的错误。

7.D【解析】“而”是常见的文言虚词,常见的用法有: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却”“但是”“然而”;

(2)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3)表示修饰关系,不译;(4)表示承接关系,常用于两个动词性词语之间;(5)表示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而且”。

本题中,ABC三项中“而”均表示转折关系,D项中表示并列关系。

8.C【解析】仔细阅读原文可知,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由本文开头与本段“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可知,朝廷还未答应欧阳修的请求。

根据记载,欧阳修于熙宁四年六月获准还乡,而本文写于熙宁三年。

9.C【解析】此题考察断句,可以结合句意断句。

10.

(1)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

(“士”1分,“休”1分,“待”1分。

(2)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

(“是”1分,“其”1分,“素”1分。

(3)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阳光中去的人。

(“诮、畏、走”各1分,判断句1分。

11、

(1)前四句用了对比(联想)的手法,(1分)以虚衬实,写出天姥山的胜景是可期待的。

(1分)后四句,运用了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

(1分)表达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为下文梦游埋下了伏笔。

(1分)

(2)“覆”字只是客观地反映出积雪覆盖的情形。

(1分)而“浮”字巧妙地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雄伟,使得积雪如同漂浮在空中一样的景色,(1分)以动写静,(1分)使本诗更形象地突出了山之高之夺人气势。

(1分)

12、默写(略)

13、C【解析】

事物产生某种结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条件,有些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事可以选择的,选项会将两者混淆。

“雨中黄叶树”在颜色上与“木叶”相同,从“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一句可以看出。

14、D【解析】主要与次要将“主要”和“次要”

倒置。

主要目的是借“叶”字写离人的叹息,游子的飘泊。

从“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可以得出。

15、【解析】“木叶”之所以更符合清秋的意境,是因为“木”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2分)使得读者对“木叶”这个形象产生了枯黄、飘零的印象。

(2分)

16、(4分)【解析】通过拟人、想象(2分),形象化地描写了西周古都废墟的荒凉残破(1分),渲染当时周王朝土崩瓦解,天下纷乱不堪的局面(1分)。

17、(4分)【解析】表现孔子临终时深深的悲哀(1分),让人联想到一代圣人的伟大人格(1分),感受到他去世造成的巨大影响(1分),不仅影响当时,也影响千秋万代(1分)。

18、(6分)【解析】题目把孔子比喻为“黑暗王国的残烛”,文中着力渲染“蜡烛”如何在“寒意四逼”的环境中“艰难地闪耀”,最后写蜡烛“耀眼地一跳,熄灭了”。

“蜡烛”象征孔子的伟大形象(2分)。

写出了孔子所处环境的恶劣,表现孔子一生都在追寻却壮志难酬的痛苦,突出了一代哲人的悲剧命运(2分)。

“蜡烛”在文中作为线索,勾连首尾,串起材料(2分)。

19、(6分)【解析】从选材上看,文章写的是孔子的晚年(2分),写他的疲倦、痛苦、失败和不幸(2分),突出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或挽狂澜于既倒)的人格精神,充满悲壮感(2分)。

20、答案:

第一问:

描绘的是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这个社会选贤任能,诚实守信,尊老扶弱,天下为公,路不拾遗,出不闭户,人与人和谐相处,敦厚博爱。

(4分)第二问:

这是儒家追求公平、正义,追求社会和谐的政治理想的表现,它反映了春秋末年“社会动荡”“礼崩乐坏”时期人们的心理诉求。

但在那个以武力经营天下的动荡社会,孔子的这种思想只能是“乌托邦”,它不曾也不能变为现实。

(6分)

21、孔子认为,认识一个人可以观察他所犯的错误,观察他身边的朋友和做事的方式方法,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再看看他言行是否一致,清楚他看重和崇尚的东西,这样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品德和才能了。

22.【解析】

一、审题

导入语由三句名言构成,这三句名言其实告诉了我们:

生活中或人生道路上,有时需要“听听忠告”,有时又不能被“忠告”束缚,关键是看什么样的“忠告”,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的“忠告”。

读懂了材料的这个中心,便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

一是人生路上或者生活中有哪些忠告,这些忠告来自哪里;二是什么样的“忠告”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的“忠告”该听或者不该听。

这些“忠告”对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坚持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写作基本能力。

要求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等诸方面全面衡量,实事求是,科学量分。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70分,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

分,六类卷27分以下。

四、评分表

分类

赋分

切题

立意

选材

结构

语言

70~63

切题

独到、

深刻

新颖,论据富有个性、典型性

精巧;严谨

精彩、生动

62~56

准确

较好、论据有代表性,有一定说服力

完整;有特点

准确、恰当

55~49

基本

切题

正确

一般,论据基本为众所周知、但能证明观点

基本完整

通顺、平安

48~42

基本正确

基本通顺

41~28

不切题

牵强有误

低幼、论据与事理有出入、论据基本不能证明观点

逻辑层次不清

不通顺、有明显语病

27~0

不正确

很差、编造论据、与观点毫不相干

无章无法

粗俗

4.几点说明:

关于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