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765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docx

九册第三单元共案

南沈灶小学集体备课校本教案

年级五科目语文备课时间主备人

教学内容:

8《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能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5、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重点难点:

重:

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引用资源: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引用资源(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8、成语故事)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

过渡:

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僧”、“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

说大话。

戳穿:

刺穿。

(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

腮。

(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

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个故事

教学目标:

1、能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重点难点:

重:

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引用资源(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词语。

2、填字成词。

自相()盾画龙点()()()充数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

“夸口”是什么意思?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

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读出什么语气?

(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自学《画龙点睛》

1、让学生自己阅读这则成语故事,想想:

自己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

2、学完之后,请学生交流收获。

相机讨论:

(1)张僧繇画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问什么又给龙点上眼睛?

(3)结果怎样?

(4)交流、朗读:

描写点睛前龙的逼真形态的语句。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而去的句子。

(5)自由朗读。

体会张僧繇画龙技艺的高超。

(6)思考:

张僧繇画的龙真的腾空而去,游客会说些什么呢?

(在想象讨论中,说话训练中领悟故事的寓意)

3、再读课文。

读出感情变化。

  

奇怪——不信——佩服

四、背诵课文。

作业:

1、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背诵《画龙点睛》

3、寻找其他的成语故事,准备下次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总结全文

教学目标:

1、能具体说说“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形象地感知寓意。

2、交流其他的一些成语故事,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

扣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内涵,会用典型的事例来加以诠释。

引用资源(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词语:

默写词语:

腾空墙角张口结舌自相矛盾

逼真神韵画龙点睛惊叹不已

二、再谈成语故事

1、上次学习的三个成语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读了以后获得了哪些启发?

2、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

请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启发、交流。

指名交流,点评。

三、成语故事会

1、昨天让学生进行了成语故事的搜集,大家准备好了吗?

2、请在小组中先交流一下,然后请代表上台来讲。

3、谈谈其中某个成语故事带给你的思考。

附:

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草木皆兵  按图索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掩耳盗铃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不学无术  鸡鸣狗盗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杯弓蛇影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板书设计:

戳穿

自相矛盾:

夸口矛----------盾张口结舌

戳不穿

滥竽充数:

总是一样的俸禄装

不要……而要……溜

画龙点睛:

奇怪——不信——佩服

作业:

教后感

  理解词意“盾”和“矛”时,学生不能立刻讲解出来,经过引导,让学生回忆电视中见过的才能说出是古代防卫和攻击的兵器。

课后经几个老师的指点,觉得应该结合书上的图来理解,这样比较直观形象,学生易懂。

  最后让学生讲寓意的时候,在学生讲不出的情况下,我只是反复强调盾坚固、矛锐利。

这里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分析那个楚国人说的话,如果盾坚固说明矛不锐利,如果矛锐利说明盾不坚固。

这样一来学生就更能明白这个故事所要告戒我们什么。

还有就是我在小黑板上出示:

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做事前后相互抵触。

其实这里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好,不需要硬性规定。

否则扼制了学生的个性。

 

9、推敲

教学内容:

9、推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用词的精当。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5、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引用资源: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难点: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引用资源(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

师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

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

唐朝  贾岛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出示并理解:

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体会用词的精当。

2、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用词的精当。

难点: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引用资源(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

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

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4、从什么地方可看出贾岛和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

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朗读这一自然段: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

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这是故事的发生。

(二)、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图上画了谁?

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4、“妥帖”是什么意思?

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

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

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三)、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

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

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

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

故事进入了高潮。

(四)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

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

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

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朗读。

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2)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这是故事的结局。

(五)、第八自然段

1、过渡:

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

什么叫“推敲”呢?

2、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指导造句。

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总结课文

教学目标:

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贾岛的那种反复吟诵、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抓住文中精当的词语连贯的、条理清晰的讲故事。

难点:

能有声有色的、响亮的讲故事。

引用资源(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指导讲故事。

师:

要想讲好故事,先得读熟课文。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展现故事的情节。

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学生说课文顺序,老师板书。

学生练讲:

(1)各自结合板书提示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各组推派代表讲。

评选班级“故事大王”。

二、布置练习

1、抄写词语

2、体会课后练习4中带点的词语含义及用法。

板书设计

9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作业:

教后感:

课文是关于“推敲”一词来历的典故。

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是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

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二是让学生学会推敲,我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

学完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

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内容:

10、嫦娥奔月(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响亮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能基本说出故事的主要梗概。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课文情境中体会课文关键字词的作用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5、通过课文的具体语言来体会三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能辨别美与丑,善与恶。

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来辨析各人物的特征,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的品质。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引用资源: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响亮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能基本说出故事的主要梗概。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如何理顺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用资源(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

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

2、读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嫦娥是谁?

她为什么要奔月?

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提示:

“济”是多音字;“诈”是翘舌音;“蒙”是后鼻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敬重:

恭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

奸诈贪婪:

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奸诈贪婪?

威逼:

用威力强迫或进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周旋:

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

(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想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

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

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

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指导要点。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课文情境中体会课文关键字词的作用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课文的具体语言来体会三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能辨别美与丑,善与恶。

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来辨析各人物的特征,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的品质。

引用资源(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

“苦难”是什么意思?

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

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

请画出有关的动词。

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

逢蒙是个怎样的人?

嫦娥是个怎样的人?

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

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

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

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

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

美在哪儿?

(“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

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

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贪( ) 辉( ) 奸( ) 值( )

 贫( ) 挥( ) 纤( ) 直( )

3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4、仿写:

第六小节

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总结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课文情境中体会课文关键字词的作用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课文的具体语言,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指导复述课文。

重点难点:

复述课文

引用资源(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1、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找出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

三、指导复述课文

1、讨论方法:

(1)要用讲故事的语调让学生读课文。

(2)回忆段意,编写段落提纲。

(3)依据提纲复述。

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

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

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

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4、自由练习,同桌互说。

学习评价。

指名学生先进行复述和评价的示范。

教师必要的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用适当的语调进行。

5、小组尝试复述。

进行评价,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合理的评价。

6、指名演复述。

作业:

小报:

关于月亮。

板书设计

嫦娥奔月

后羿:

力大无比(登上  运足 拉满)

为民造福(除害)

嫦娥:

美丽善良(经常接济、为民吞药)

勇敢机智(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下)

逢蒙:

贪婪奸诈(假装、手提、迫不及待、威逼)

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在阅读、讲述完这个千古传诵的神话故事之后,对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嫦娥的善良勇敢,后羿的勇敢正直,逢蒙的奸诈贪婪,学生通过他们的说,他们的读将三个人物牢牢记住。

课堂教学可谓顺利也。

这时,我让学生讨论的一个字嫦娥奔月的“奔”,到底是读(bèn),还是读(bēn),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查资料,询问等发式,告诉我说应该读(bèn),原因是:

“奔”读bēn时含义有①奔走;急跑。

②紧赶;赶忙或赶急事。

③逃跑。

读bèn时含义有①指向目的地走去。

②介词,朝,向。

③年纪接近。

④为某事奔走。

因此,他们认为文中把嫦娥奔月的“奔”解释为“奔走;急跑”,很欠妥。

是呀,将这个字的含义放到此语里,不就成了“嫦娥奔走月”或“嫦娥急跑月”了吗?

这能通吗?

此时我也认同学生的看法。

事后,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再看了搜集的有关资料,心中豁然开朗了。

结果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关键学生已经区分了奔的两个读音的不同含义,知道了如何去加以辨别。

这就已经达到了目的。

教学内容: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

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方法:

读书自悟法

引用资源: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

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二、点拨自学课文

自读课文

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2、学生分组学习

小组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a、要有耐心。

b、要有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